《社会学概论课件十二讲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课件十二讲社会变迁与现代化.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主要内容,一、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社会变迁的理论三、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四、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五、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六、现代化理论七、新现代化理论,一、社会变迁,1、社会变迁的概念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变迁,主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或形态性变化,是全方位的、整体的变化。比如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当然,整体的、结构性的变化离不开局部的、细节的变化,但在社会学看起来,只有把细节放到大的结构中才有意义。对于那些只有暂时意义或局部意义的事件,社会学并不关注。因此,不能把一个地区某年的粮食收成比去年好这一事件看做社会变迁。,社会学的“社会变迁”与人们经常说的“人间沧桑巨
2、变”有异曲同工之处,言说的都是人类的本质性变化,而且是不可逆的变化。不过,社会学是科学,不是文学,对时间和生命的追怀和感慨不是它的目的,也不是它的强项,它的强项是对变迁的内容的分析。,2、社会变迁的方式渐进的变迁和激进的变迁整体的变迁和局部的变迁前进的变迁和倒退的变迁自发的变迁和有计划的变迁,整体的变迁往往离不开局部的变迁“今天美国的那些伟大的政治原则,是先在各州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托克维尔)小岗村的几十个手印;广东顺德的企业改制;四川步云的乡长直选,3、社会变迁的趋势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自发到自觉总体上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4、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其发展和演化
3、归根结底是由这个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人口、环境、政治、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政治 社会变迁 文化 科学技术 人口 其他,自然环境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政治 社会变迁 文化 科学技术 人口 其他,二、社会变迁的理论(1)进化论 传统进化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地向前发展。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A.孔德和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现代进化论者认为,社会变迁是多向性的。首先,社会进步不是必然的,也有可能出现倒退;其次,进化是沿着许多方向发散进行的,没有固定的阶段、路线
4、和方式;再次,进化的模式是多样的,不同水平、不同形态的社会,具有不同的进化或发展形式。,(2)循环论 认为社会变迁是周期性的重复。德国历史哲学家斯本格勒认为,社会的变化类似于人的生命循环,每个时代都有其产生、成长和衰老死亡的发展过程,社会历史将返回到最初的起点。美国社会学家P.A.索罗金认为,社会变迁是遵循一种“历史循环模式”进行的,社会文化发展按灵性、感性和理性三个阶段循环出现,社会学不可能再提出任何其他的社会发展规律。,(3)均衡论/功能论 强调社会均衡一致和稳定的属性。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属性,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由社会
5、一般的规范和价值维持和调整,表现了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致性、不矛盾性和稳定性。社会的相互作用体系一旦建立,本身就具有一种使原有状态保持不变的倾向。当某一部分因内部或外部力量造成整个社会失调时,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就会采取矫正措施,使社会恢复到均衡状态。,(4)冲突论 与均衡论相对立,认为应该将社会体系看作是一个各个部分被矛盾地联结在一起的整体。最主要的社会过程不是均衡状态,而是各个社会集权为争夺权力和优越地位所进行的斗争造成的冲突。任何社会成员都在为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行斗争,一切复杂的社会组织都建立在权力分配的基础之上。人们对于权力再分配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围绕权力所进行的斗争是持续不断的,
6、由此造成的社会冲突是社会内部固有的现象。这种利益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社会学家R.达伦多夫和美国社会学家L.A.科塞等人。,(5)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马克思认为经济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解释社会变迁经济因素在社会变迁中具有优先作用,而上层建筑则对社会变迁有重大影响认为社会变迁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而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变迁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还认为社会变迁过程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主体活动过程的辨证统一,并根据社会变迁的历史性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
7、段,即“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6、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征地拆迁也使得大量村落消失,整个社会正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由“单位”社会向社区社会转型。城市社会出现了许多非“单位”组织及大量的非“单位”组织城市成员,大量城市成员不再归属与依赖于正式的“单位”组织,而是按照市场运作原则归属不同社区;由安土重乡型社会向无根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状态正被大量的无序因素所干扰,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无根状态;由均衡性性社会向阶层性社会转型。,三、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一)
8、定义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二)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以工业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 3、城市化 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5、社会结构的变化 6、文化和人的现代化 7、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三)有关社会现代化的几种理论视角1、古典探索涂尔干:机械团结有机团结韦伯:理性化过程帕森斯的五个模式变项:情感性与非情感性 集体取向与个人取向 特殊性与普遍性 先赋性与自致性 扩散性与专一性,英克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10个),是在
9、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低于12%-15%;3.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45%以上;4.非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的比重在70%以上;5.识字人口的比例在80%以上;6.大学入学率在10%-15%以上;7.每名医生服务人数在1000人以下;8.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9.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10.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英克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不完善之处:英克尔斯指标只是传统工业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的最低要求,较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近。英克尔斯指标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外部特征,如人均GDP、成人识
10、字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而对于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如“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动力”、“体现现代化水平的质量”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公正”,还缺乏清晰的内部逻辑依据。英克尔斯指标,只涉及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社会水平等统性标识,而对于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以及相关的竞争力、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均示提及,用其衡最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还必须中以提升,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到行为都能转变为现代化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人员都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称得上现代化国家。”,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
11、格的特征:1、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观念和行为方式;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思路开阔,尊重并愿意考虑不同的意见;4、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5、办事讲效率;6、在个人和公众生活中善于制定长期计划;7、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注重对事实的考察;8、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9、信赖他生活的世界,相信周围的人和组织;10、乐于让自己和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11、相互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12、了解生产过程,重视本职工作;13、对未来持乐观态度;14、具有普遍注意意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从和谐论到冲突论(1)和谐论 在现代化研究
12、的初期阶段,和谐论是许多学者一种自发而天真的假设。他们往往把现代化和社会发展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看作是和谐的、互容的、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于和谐论可以注意到如下几点:第一,和谐论的思想与人类的理想是一致的。第二,一些学者认为,从一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历程也似乎可以证明社会发展的这种和谐图景。第三,在一些国家中存在的“消极和谐”现象,似乎可以作为和谐论的反证。和谐论的缺陷:其论点都只能用很长时间跨度的过程来支持。如果以较短的历史跨度作为标准,或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来看,人们看到的远不是一副和谐的情景。,(2)冲突论 冲突论看到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和谐的因素:首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一系列的消极因素。
13、其次,社会发展各种因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长与平等的矛盾。民主化与政治稳定的矛盾。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矛盾。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四、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西欧现代化的开端 西欧现代化的先驱者是英国和法国。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的特点:第一,民族国家这一新的政治共同体的形成,是现代文明得以产生的前提。第二,西欧作为现代化的发源地,其现代化具有一种鲜明的内发性质。第三,海外扩张不仅弥补了西欧现代化中先天不足的条件,还可以用整个世界来容纳西欧的发展。第四,西欧现代化的内生性,决定了其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来自民间。,(二)18世纪中后期的现代化浪潮 卷入18世纪
14、中后期的现代化浪潮的主要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西欧的海外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另一类是欧洲走上现代化道路较晚的国家,如爱尔兰、冰岛、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波兰、匈牙利、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丹麦、挪威、瑞典等。国际背景:第一,西欧首批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已经由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央政权的巩固阶段转到政治民主化阶段。第二,18世纪末,首先是在英国,然后是在其他一些西欧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第三,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第四,西方资本主义在海外的扩张进一步加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日臻成熟。,(三)19世纪中后期的现代化 在欧洲的一批殖民地与欧洲第二批国家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约一个世纪
15、以后,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现代化浪潮,这批国家大致包括德国、俄国、日本、中国等。这批国家的现代化更多地呈现为外发型现代化。在这次浪潮中,第一次出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化浪潮 第四次现代化浪潮到来的一个必须条件就是结束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这个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逐步形成。二战后第三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使大部分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五、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一)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点 1、许多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对来自外部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表现在实际的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政府要直接介入现代化
16、进程,并往往成为现代化的最主要的推进者。2、如果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创新,那么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特别是在其初级阶段上,主要的手段是采借。3、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具有明显的“一揽子”解决问题的特点。,(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条件 1、政治变革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2、推动力量不同。,(三)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1)当后来者开始自己现代化进程时,早发国家的现代化作为参照物使后来者对现代化的认识比早发国家在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的认识要丰富得多。(2)当后来者开始现代化时,早发型国家已经形成的成熟的技术、计划、设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可以被后来者进行采借与仿效。(3)后来者可以
17、跳越过某些早发型国家必须经历的阶段,特别是在技术上更是如此。(4)早发型国家可以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后来者的现代化给予帮助。,2、劣势(1)现代化的范围与速度。大规模的现代化行动需要政府的介入,有可能妨碍民主政治的发展。(2)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问题。后来者在先行者那里看到的,往往是后者已经取得的成果,而很少去考虑是什么样的因素或条件形成这些成果,因此制定的计划往往是无法实行的一纸空文。(3)两种社会之间的差距问题。两者的巨大差距容易使后发型国家的人民产生一种沮丧失望的情绪。,(四)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殊问题 1、错位现象 依据错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如下三种:(1)由传统因素的瓦解
18、和现代因素生成的异步性造成的错位现象。(2)突然提出的新任务与正在形成的能力之间的错位。(3)“失范效应”与不正常的超前现象。,2、失衡现象 地区之间或社会各部分之间现代化的速度和程度不平衡。3、畸变现象 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象,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过度城市化现象。4、两难现象 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交织着各种极为复杂的矛盾。,六、现代化理论,(一)现代化理论 1、现代化理论的提出 1950年,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议,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中创立了一个经济增长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组织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并在1
19、952年创办了一个刊物: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学术圈子,这个圈子就是后来提出现代化理论的班底。1960年欧美和日本学者云集日本的箱根,参加“现代日本”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时候,现代化理论的准备工作已经大体完成。,2、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传统现代”两分法。现代化过程也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2)社会发展的内因论。现代化理论认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内部,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不顺利,根本的原因也是来自内部的障碍。(3)现代化趋同的假设。现代化理论家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具有当今现代社会的特征。,3、对于传统现代化理论的
20、批判 第一,主观武断地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对立起来,割裂了两者的有机联系。第二,这种两分法是一种简单化的抽象,因为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实际上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三,这种两分法带有浓厚的西方种族中心主义色彩。,(二)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 1、依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化理论开始受到依附理论的挑战。依附理论主要是拉丁美洲一些学者在研究拉丁美洲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依附理论不是研究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而是研究有些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够实现现代化。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并不象原来人们所认为的与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而是二者处于同一阶段,不
21、过一方是处于中心的地位,另一方处于边缘的地位。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条件,而发达国家的发达则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根源。,2、世界体系理论 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沃勒斯坦提出。世界体系理论与依附理论有明显的承继关系,两者都强调整体性分析,强调要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两者都认为,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国家,并不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同处于资本主义时代,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同之处:第一,依附论者所讲的依附是单向的,而世界体系理论所讲的依赖则是双向的。第二,世界体系理论避免了依附理论的简单的二分法。世界体系论将世界体系划分为“中心”、“半边缘”和“边缘”三
22、个等级。第三,世界体系理论指出,目前的这个世界体系是变动着的。,七、新现代化理论,1、后现代化理论 后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系列关于工业社会后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理论的总称。,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殷格哈特(Inglehart,1997)把1970年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他认为,后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2、二次现代化理论(何传启),农业社会第一次现代化 工业社会第二次现代化 后工业社会,第一次现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23、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深刻变化。主要特点是:工业化、专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民主化、法治化、理性化、世俗化、大众传播和普及初等教育。经济发展第一位,社会发展趋向工业化。,第二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特点是: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生活质量第一位,物质生活质量趋同,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多样化。,第二次现代化与第一次现代化相比,有些变化是新出现的,如网络化、智能化等;有些变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如政治民主化、平权化等;有些变化
24、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否定”,如工业比重下降、城市居民向郊区迁移、自然主义等。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掠夺和征服,那么,第二次现代化则是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回归,第二次现代化刚刚走过30年历程,尚处于发展阶段,它的特点和规律都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它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在发达国家里,第一次现代化已经成为历史,第二次现代化正如火如荼。在发展中国家里,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都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因而面临双重压力。,后工业社会的特点,1、理论知识的首要性2、新知识技术的产生3、知识阶级的扩展4、从商品到服务5、人与人之间的竞争6、妇女作用的增强7、科学实用性的增强8、工作地点成为政治单位9、
25、能者的统治10、信息和时间的匮乏11、普遍合作的战略,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以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性为特征。具体主张包括积极的政治运动、多元主义和宽容、和平运动、环境保护主义、女权主义、绿色政治等。价值观:淡化权力、个人幸福最大化、生活质量和亲身体验。,反基础主义。所谓基础主义就是泛指一切认为人类知识和文化都必须有某种可靠的理论基础的学说。这种基础是由一些不证自明,具有终极真理意义的观念或概念构成。后现代主义的反基础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反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现代哲学反对前现代是用“理性”取代了“信仰”,用“人”取代了“上帝”,模式的多项发生了变化,但模
26、式本身没有改变。因此要发动一场彻底的革命,消除“中心”本身,而不是“中心者”,以取消一种统治的哲学。另一方面,通过解构主义,摧毁哲学中对基础和理论框架的信念,打破哲学中的等级体系。如德里达等致力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言语中心主义”的解构,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二元对话。因此,学者们又明确指出,后现代不是一种“主义”。,反主客二元论。所谓主客二元论就是指把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以及人与世界截然对立起来的一种观点。后现代主义主张通过发动一场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来消除主客体的分离,改造由二元论带来的现实世界中价值与事实,伦理与实际需要的分离,并取消二元模式中主体的中心地位。如后结构主义对语音中心论或逻
27、辑中心主义的批判,实质上是否定实体的自在性和观念对客体反映的自明性,从根本上取消二元思维模式。又如新实用主义直接阐发了生活实践的非二元性,放弃内在与外在、心与物的二元论区分。,反总体性。所谓总体性就是将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归为同一性,吞噬个体性,只承认统一化、总体化、极权化的理论模式。后现代主义高扬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差异性、零散性、特殊性和多元性,主张用知识形式的多样性去超越统一现代哲学。同时后现代哲学抛弃了总体性的观念,使自己陷于某一社会的片断,强调社会领域分化的多元性而不是寻求社会的开端与终结,更不是寻求整个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和一致性。如勒维纳主张用他律哲学来反对总体性哲学。,3、生态现代化理论
28、1985年有德国胡伯教授提出。生态现代化有6个基本原则:超工业化原则(通过开发新型技术,大幅度降低经济发展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关联性)政府管理原则污染综合管理原则预防原则环境责任制度化原则决策网络化原则,4、再现代化与风险社会认为:世界现代化包括两个阶段,即普通现代化和再现代化,再现代化是对现代化的现代化。普通现代化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结构,建立了工业社会;今天的再现代化正在瓦解工业社会,并产生一种新的现代性,这就是“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特征,“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首次系统提出来的理解现代性社会的核心概念。贝克认为,风险社会的突出特征有两个:一是具有不断扩散的人为不确定性逻辑;二是导致
29、了现有社会结构、制度以及关系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分裂状态转变。,风险社会的风险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和技术的,如核技术的、化学的、生物的风险。这些风险是现代化的产物,是人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与以前的自然风险明显不同:1、它们是人类知觉系统感觉不到的,风险的严重程度走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2、它们能够全球传播,甚至传给下一代,并且不分贫富差距;3、它们阻止风险原因的传播和受害者的赔偿,风险计算无法操作,导致保险失灵;,4、灾难性事件产生的结果多样,使得风险计算使用的计算程序、常规标准等无法把握,它们超出了现代社会的控制能力,风险的排除不再是可能的;5、它们是理性决策信赖的,今天的风险就是
30、昨天的理性决策。从根源上讲,风险是内生的,伴随着人类的决策与行为,是各种社会制度,尤其是工业制度、法律制度、技术和应用科学等正常运行的共同结果;6、它们是广泛存在的,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成为后工业社会的内在品性。,参考文献,英克尔斯等,从传统人到现代人6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顾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新华出版社,1997风笑天,“英克尔斯“现代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社会学人类学网,201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5张琢等,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编写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每年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