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讲义10-从众与顺从心理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讲义10-从众与顺从心理分析.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从众,1.什么是从众,从众,是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从众行为非常普遍。,从众与顺从,顺从行为,虽然也是受到团体的压力而表现出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但内心仍然坚持个人意见,仅仅作表面上的顺从。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的区别在于内心是否自愿。,2.从众行为的心理原因,屈从外界压力。,情况不明,把握不大。,3.反从众与独立,持不同意见或态度,称为反从众或独立。,独立,是指个体在团体压力之下保持自己一定的独立性,其行为不受团体影响。,4.从众行为效果分析,积极意义,如果有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造成一种社会舆论,使人们感到有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
2、行为。例如,宣传婚事新办、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消极意义,对于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不正之风,如不加以阻止,任其泛滥,也会造成一种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例如,结婚讲排场、摆阔气,请客送礼等。,5.关于从众的研究,阿希的实验研究,18套卡片,每套两张,每次向被试出示一套卡片。其中一张卡片上有一根标准垂直线,另一张卡片上有三根长短不等的垂直线,里边只有一条垂直线与标准线等长。,阿希在1951年开始做这个实验,1956年、1958年又重复做此实验,结果颇为一致。实验结果发现:,大约有1/41/3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每次的选择反应无一次从众行为。,约有15%的被试平均从众反应为75%,即从众行为平
3、均12次中有9次。,所有被试平均有总数的1/3次作了从众反应,即12次中有4次从众。,实验结束后,实验者个别访问被试,询问其发生错误选择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种原因:,被试确定观察发生了错误,把他人(假被试)的反应作为自己的参考点。这是一种知觉的歪曲。,被试虽然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却认为多数人总是比自己正确些。这是一种判断的歪曲。,被试明明知道他人的反应是错误的,但自己却跟着也作错误的反应。这是一种行为的歪曲。第三种情况是顺从行为。,个体顺从群体的研究,张昌荣等研究了个体顺从群体的心理特点。,在小学阶段,顺从的高峰期出现在三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对儿童的影响逐渐减弱,
4、群体对儿童的影响逐渐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一般广泛地对多数同学的意见表示顺从。,顺从行为表现了男女性别的差异。男生要比女生更顺从于群体评价,但进入五六年级以后,小学中女生的顺从性较男生更为显著。,评价的内容(材料)不同,对顺从的水平有影响。,3.影响从众行为的主客观因素,人们的从众行为依存下列因素:,团体的条件与特点,团体人数保持在七八人以内,从众效果最好。,阿希的实验,假被试人数与从众效果,团体的吸引力大小、个体对团体的依恋性、团体内部的团结性和团结气氛等,都能影响人们的从众行为。,团体中个别人的反从众行为是抵消从众行为的一个因素。,个人的心理特点如需要、情绪、智力、自尊心等与其从众行
5、为有关,有些人特别重视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对于社会舆论特别敏感,忧心忡忡,一感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就很快发生从众行为。,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自尊心的强弱与从众行为有关。智力水平高的人则其自尊心亦强,不容易从众。,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高低与从众行为有关,团体中处于较低地位的成员有从众的压力。,地位高的成员比较能干、自信,因此有较多的独立性。,女性的从众行为高于男性。,材料生疏,男子表现出的从众行为更多。,二、众从,1.众从的实质,众从行为,即团体中由于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态度、立场和信念,转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莫斯科维西,最早注意到群体中存在着少数人对多
6、数人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对众从行为的研究,取得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将“众从”这一概念纳入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中。,众从研究的实验,莫斯科维西等人为了证实众从行为,做了一项实验,每次实验都有两名假被试代表少数派,由四名第一次参加实验的真被试代表多数派。,2.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少数派成员内部的特征,发生众从行为的必要条件:,一致性,独立性,权威性,多数派成员内部的关系,多数派成员内部意见分歧,多数派内部缺乏团体凝聚力,多数派成员不明确所遭遇问题的真实情况,4.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正确对待社会变革中的改革者(少数派),对众从行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加速
7、社会的发展进程,并妥善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阻碍众从产生的因素,少数派内部意见的非一致性,多数派内部的齐心协力,三、服从,1.服从的实质,所谓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团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服从行为是来自外界的影响而被迫发生的。,服从本质上就是对团体规范的服从。,F奥尔波特的调查研究。他在一个时期内观看了十字路口2114车次的汽车驾驶情况,结果如下:,见红灯立即停车的有1594人,约占75.5%。,见红灯减速的有462人,约占22%。,见红灯稍缓停车的有47人,约占2%。,见红灯仍旧冲过去的有11人,约占0.5%。,对权威的服从,服从的对立面是不服从。如果团体的规范或
8、权威的要求不合理,个人会表现为不服从。,抗拒,消极抵制,自由主义的态度,一种服从是软佩权威而服从,一种是害怕权威而服从。,服从与从众的区别,从形式上看有共同点,都是属于相符行为,但实质上有区别。,服从是被迫的,即对行政命令、团体规范或权威意志的服从,是无条件的服从,不管理解的还是不理解的,都得服从。,从众不是对团体规范的服从,而是对社会舆论的压力的随从。,服从的意义,如果团体成员能遵守其规范与纪律,团体就会加以肯定,违反规范,就会受到团体的批评。,社会生活中,服从团体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维持社会治安,协调人与人的关系。,2.米尔克拉姆的服从实验,实验及结论,196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
9、克拉姆做了一个关于服从的实验研究,引起社会心理学界的争论,贬褒不一。,实验结果,一共有40人应征作为实验被试,都是男性,年龄为20至50岁,各种职业都有(中学教师、邮局职员、工程师、工人、商人等)。,实验结果是,有26个被试(65%)屈服于权威的压力,继续施以电击到最后,还有14个被试(35%)作了种种反抗,认出用电击去惩罚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是很不人道的,他们抵制权威的压力而维持道德与良心。,服从的客观条件,距离因素。受害者(学生)越是靠迫害“教师”,被试越是拒绝服从。,人人面对面地在一起,被试服从的次数多于其他情况下的三倍。,地位越高,服从的次数越多。,服从者主观条件,道德判断与服从权威两者呈负相关,即道德判断水平越高,服从权威的可能性越少。,有权威主义人格特征的容易服从。,对米尔克拉姆服从实验的评价,有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实验缺乏科学道德。,通过广告公开征求被试的做法,社会心理学家也提出了异议。,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也有许多可取的优点。,设计巧妙。,指标客观。,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