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0985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讲义9-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分析.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模仿和流行,1.模仿,模仿,是指个人受非控制的社会刺激引起的一种行为,其行为与社会上其他人的行为相类似。,理解模仿定义必须抓住两点:,一是引起模仿的社会刺激必须是一种非控制的社会刺激,它不是通过社会或团体的命令而发生,被人们模仿的对象具有一种榜样的作用。,二是模仿者发生的行为是与榜样者行为相似。,人们为什么会发生模仿行为呢?把模仿看作为一种先天倾向。,班杜拉主要论点是,人们的道德行为通过学习而获得,社会生活中榜样是学习模仿的重要因素。,班杜拉等人模仿实验,19631968年期间,班杜拉和麦克唐纳等人进行了学习模仿的实验:,榜样的模仿,作用很大。,赞扬、奖励等强化作用并不显著。,格鲁西研究了

2、三个组:,2.流行,流行与时尚,流行,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时间内,由于追求某种行为方式,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中到处可见,从而使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了连锁性感染。流行亦可称为社会风尚。,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流行与时尚关系密切。流行产生时尚,时尚是流行的必然结果。在英语中,两个词都写成fashion。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研究流行就是研究时尚。,时尚的三个阶段,流行、时尚的社会心理机制,对领潮者和赶潮者而言,流行、时尚的意义分别不同。,正是在这两种心理欲求的矛盾之中,上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现代人性活剧。,为什么领潮者要树异于人?,总的来说,是为展示其高人一等的优越性

3、,也为掩饰不如人的一面。,具体来说,有四个心理需要:,要展示权力和地位的不同 要展示财富超人的一面 要体现自己过人的能力 要掩饰自卑心理,为什么赶潮人要求同于人?,受到无形的心理压力 希望获得自己所崇尚的高贵品质或才能 希望对自己个人尊严感觉不足时有一些补偿,领潮者和赶潮者之间展开双边运动,即心理互动,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模仿、相互追逐、相互竞争,使时尚钟摆永无停息之日。,流行、时尚的传播规律,流行、时尚受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科技革命、社会物质财富、闲暇时间等因素),其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及文明程度成正比。,流行、时尚的变迁有时呈现为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状态。,流行、时尚常常体现为

4、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曲线”(上升、高峰、下降三个阶段)。,追赶流行、时尚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流行、时尚的基本轨迹是“上行下效”。,流行、时尚会随传播的远广而失其本来面目。,二、社会舆论和流言,1.社会舆论,社会舆论的实质,社会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社会舆论的载体是社会的人和大众传媒。,评论的作用。,可以产生一种社会控制力量,对每个人具有一种压力作用,约束每个人的言论和行动。,正确舆论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舆论。,正确的社会舆论可以鼓舞人心,打击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使正气抬头。,舆论随着社会的进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舆论的作用,社会舆论

5、的心理效应,社会舆论为什么容易被人们接受与传播呢?社会舆论代表了群众的倾向性意见和综合观点,有其合理因素。,群众在主观上的心理感受与心理准备,遇到了舆论信息会被唤醒。,群众的激烈情绪是无法压抑的。一旦接受了舆论,会把它加以扩散,其传播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当个人生活受到挫折与困难不能解决时,最容易接受某种舆论。当舆论和个人的需要、愿望相接近时,舆论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就可增强;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与舆论矛盾很大时,就会置之不理,不作反应。,2.流言,流言是没有确切依据,而人们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消息。,流言的特征有两点:一为不确切的信息,二是开始容易停止难。,流言和谣言有些不同,谣言是恶意的攻击,是谣

6、言制造者故意捏造、散布的假消息。动机不同。,共同点是:它们都缺乏明确而可靠的事实根据,都能广为传播,加之都很难寻访到最初的制造者和来源,故很多学者主张将流言和谣言一起加以研究。,流言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心理原因,社会突发事变或面临危机状态。,人们在观察、记忆、理解等方面的不足或偏差。,正常信息渠道受阻。,人们对公众的人或事、对稀奇古怪的人或事、对令人憎恶的人或事的过分关注。,流言的传播,只流传给那些和传播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并要求保密,,流言传播的速度往往是开始媛慢,然后不断地加快,当达到了高潮,将近饱和状态人人皆知时,又变得缓慢起来。,流言传播是越传越失真。,奥尔波特总结三个原因:削平、磨尖、同化

7、。,流言的后果,政府采取法律制裁、明令禁止、消息审查等办法。,流言开始传播时,因势利导。,流言广泛传播时,选择适当渠道披露真情。,完善组织运行机制,通畅民主渠道。,如何制止流言,三、暗示与竞赛,1.暗示,暗示的实质,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把握暗示的实质应注意三点:,它是一种能引起人反应的刺激。,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它是让人接受的某种观念和心境,使人按其行事。,暗示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暗示得愈含蓄,则其效果愈好。,暗示还会引起人

8、们的生理变化。,暗示的载体与效果,暗示的分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暗示的意义,医生对病人暗示作用。,暗示在商业领域内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体育竞赛中,暗示能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影响暗示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暗示者本人的条件。多数人的共同行为也会对人发生暗示作用。,主观因素,个人人格的倾向性与受暗示的效果有关系。一种人缺乏主见,随波逐流,他们对于暗示者的影响容易接受;另一种人独立性很强,反对顺从,反对压服,不易接受暗示。,2.竞赛,竞赛,是个人或团体的各方力求胜过对方成绩的对抗性行为。竞赛时,各方都积极争取同一个有限的目的。如体育比赛、劳动竞赛中,优胜者是有限的,不

9、可能人人都获第一名。,在社会生活中竞赛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社会现象实质上也是一种形式的竞赛。,竞赛条件下的心理状态有以下几个特点:,动机强烈。,提高活动的效率。竞赛中人们的观察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因此大大提高了活动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个体的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竞赛条件下最能发挥人们的潜力。但如果经常遭受失败,会使人们产生挫折感、失败感与自卑感,经常成功会使人骄傲自大。,组织竞赛有不同的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了以下几点。,有组织的竞赛比无组织的竞赛好;,有观众的竞赛比无观众的竞赛好;,有奖励的竞赛比无奖励的竞赛好;,个人的竞赛比团体的竞赛好;,简单的作业竞赛比复杂的作业效果好;,竞赛对人们的心理及其行动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由于组织形式不同,其效果各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