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4647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德修养与医德评价,掌握医德修养的意义、内容掌握医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医德评价的意义、标准掌握医德评价的依据和方式,医德修养,就是医务人员在医德方面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和自我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医德修养的过程就是将社会的医德规范和医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医德品质的过程。医德评价,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医务人员或医疗卫生部门的行为和活动所做的善恶评价。,一、医德修养,(一)医德修养的意义1、有助于医德教育的深化 医德教育将社会的医德要求传授给医务人员,这些要求能否落实到医疗实践中,真正起到约束和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的作用,需要

2、医务人员在医德修养总将之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有助于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形成 由于医学的高度专业性和医患之间存在的医学知识的必然差距,病人很难对医疗行为的正确与否进行监督,因此,需要医务人员以良好的医德修养自觉进行自我约束和监督。,3、有助于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德品质 医务人员的医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医德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地进行医德修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德水平,养成良好的医德品质。,(二)医德修养的内容 医德修养的内容即医学道德规范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具体体现为医德规范、医德原则与规则。医德修养的

3、内容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对医务人员提出的要求。,(三)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1、医德修养必须结合社会实践 一方面医德修养的内容是源于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把握医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才能把这些要求同自己的主管实际结合起来,有的放矢的进行修养;另一个方面,医德修养的结果即形成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才能使医务人员知道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医学道德的要求,才能使其自觉地取长补短,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2、医德修养重在自觉 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医德修养的自觉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觉修养的意识,才能使医务人员在理论上不断学习和在实践中严格自律,才能使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和诱惑。并有勇气与

4、之斗争,始终站在医德规范和医德要求的阵线上,严守医德修养的成果。,3、医德修养必须持之以恒 医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磨练意志,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4、医德修养必须追求慎独境界 医务人员在医德修养方面,不能停滞不前或摇摆不定,应该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医德修养达到慎独境界,即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仍能坚持道德信念,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只有达到慎独境界,才能自觉地按照医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去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才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做有损于病人身心健康的事。慎独是医德修养的方法,也是最

5、高的医德境界。返回,二、医德评价,(一)医德评价的意义,1、医德评价是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养成的重要手段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通过医德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觉调整自己的医德行为,促使医务人员更积极地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从而达到提高医德品质的目的。2、医德评价是改善医疗卫生单位医德医风的有力武器医德评价可以分为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都可以起到改善医德医风的作用。自我评价,有利于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自觉提高医德水平;好的、肯定的社会评价,可以激励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弘扬、坚持医学道德,而批评、谴责的评价结果,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摈弃不道德的言行,净化医德医风。,

6、(二)医德评价的标准,医德评价的标准是指衡量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善恶以及其社会效果优劣的尺度和依据。1、是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痊愈和生命的安全这是医德评价的医疗标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解除病人的病痛,是医学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评判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道德的主要和根本标准。2、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这是医德评价的科学标准。医务人员应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战胜疾病、增进人类健康的方法,促使医学科学向前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医学目的。3、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医德评价的社会标准。医学事业的目的不仅仅是攻克疾病、维护健康,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生

7、存环境,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从根本上实现医学的人道宗旨。,(三)医德评价的依据,1、医疗动机和效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进行医德评价时,总体上要注重二者的统一性,要联系医疗动机看医疗效果,透过医疗效果查医疗动机,反对绝对的动机论和效果论。动机和效果是统一在具体的医疗行为中的,因此,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行为和医德品质进行评价时要坚持实践的标准,坚持从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进行分析,才能对医务人员做出公正的评价。2、医疗目的和手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般情况下,医疗行为的目的和手段的善恶属性是一致的。但也会出现目的与手段相背离的情况。因此,依据医疗目的选择医疗手段,必须遵循一定的

8、原则,即:有效性原则、优化原则、一致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这些原则的限制和指导能保证医务人员选择的手段是与医疗目的相一致的。,(四)医德评价的方式,医德评价最一般的方式为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俗这三种无形而深刻的伦理力量。1、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在医德评价中的作用为:(1)指导作用:社会舆论代表了社会倾向性的态度,具体到医疗实践中则体现着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的要求。社会舆论能对医德行为做出善恶评价,从而促使医务人员在实践中为了谋求其支持或肯定而自觉按照医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去行事。(2)规范作用:社会舆论可以把某一道德行为的善恶价值及时传达给当事人,使医务人员了解社会所要求的医学职业准则及自己行为

9、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所要求的医德准则。(3)疏导调整作用:社会舆论是外在的力量,反映了社会公正的意愿和呼声,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具有疏导调整作用。医务人员在舆论的赞扬、规劝或谴责下,坚持或改变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方向,自觉将自身思想行为控制在医德原则和规范许可的范围内。,2、内心信仰内心信仰是医德评价的内在力量,其作用体现为:在医务人员采取医疗行为之前,对将要采取的医德行为的后果有预测作用;在医务人员实施医疗行为时,对行为及其后果有自我监控作用;在医疗行为结束后,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及后果由审视、评判和自我校正作用。,3、传统习俗传统习俗对医德行为具有约束和评价作用。由于传统习俗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因此,它能被社会广泛承认和接受,并且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包括医务人员的观念之中,通过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医务人员逐渐将传统习俗的要求转化成自身思想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在医疗实践中依据传统习俗的要求对每一个医疗行为进行评价和约束,从而保证自己的医疗行为符合人们所公认的道德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