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12450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4,1,管理学概论,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 陈立富,2023/9/14,2,主要内容,PDCA循环TCQ(全面质量管理)PARETO图PERT(计划评审技术),2023/9/14,3,一、PDCA循环,(一)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2023/9/14,4,一、PDCA循环,(二)PDCA循环的过程 1.计划阶段(Plan)第一阶段,包括四个步骤(第一至四步):(1)提出问题,收集资

2、料;(2)分析问题主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3)根据收集资料和分析的结果,确定管理目标;(4)根据管理的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2023/9/14,5,一、PDCA循环,2.实施阶段(DO)第二阶段,包括一个步骤(第五步):(5)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提出时间数量、质量等要求,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2023/9/14,6,一、PDCA循环,3.检查阶段(Check)第三阶段,包括一个步骤(第六步):(6)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根据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纠正出现的偏差;,2023/9/14,7,一、PDCA循环,4.处理阶段(Action/Act)

3、第四阶段,包括一个步骤(第七、八步):(7)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8)对于这一循环没有解决的,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2023/9/14,8,一、PDCA循环,(三)PDCA循环的特点 1.PDCA循环一定要按顺序进行;2.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促进;3.螺旋上升的循环。,按一定顺序循环,螺旋上升循环,大循环套小循环,2023/9/14,9,二、全面质量管理(TQC),(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1.质量:产品、作业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要求或人们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2.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

4、,2023/9/14,10,二、全面质量管理(TQC),(二)基本观点 1.质量第一的观点:人的健康和生命 2.预防为主的观点:3.用数据说话的观点:数据量化 4.标准化的观点:尺度、依据 5.系统的观点:各环节,2023/9/14,11,二、全面质量管理(TQC),(三)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设计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2)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3)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4)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体系,2023/9/14,12,二、全面质量管理(TQC),(四)基础工作 1.加强质量管理教育:思想、技术。2.推行标准化管理:质量标准。3.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群众性。4.加强质量

5、管理信息工作:记录、收集。5.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2023/9/14,13,二、全面质量管理(TQC),(四)常用的质控工具(QC TOOLS):1.排列图 2.直方图 3.鱼骨图 4.调查表 5.散布图 6.分层法 7.控制图,2023/9/14,14,排列图(Pareto),排列图(Pareto)1.概念 查清影响产品或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的一促统计图。“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2.用途 将该原理用于在质量管理中,用来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排列图分析有助于把差错、缺陷、延迟、顾客抱怨等分类、分层,并从中找出最关键的。,2023/9/14,15,排列图(Pareto),

6、3.方法 收集数据、算出各因素百分比及累加百分比。,2023/9/14,16,排列图(Pareto),80,160,90,100%,120,140,100,80,60,40,20,45.51,100,97.24,95.17,93.10,89.65,82.06,累计百分比,发生次数,发错药,断针,注射化脓,褥疮,其它,打错针,烫伤,10,20,60,50,40,30,70,145,2023/9/14,17,排列图(Pareto),5.注意点(1)横轴按频数大小顺序排列。(2)判断标准:80%内为关键因素、80%-90%为主要因素、90%以上为次主要因素。(3)右边纵轴频数总数对应左边纵轴累计累计

7、100%。(4)项目不宜太多。,2023/9/14,18,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Histogram)定义:直方图是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从而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法。用途:常用于分析质量原因,测量工序能力,估计工序不合格品率等。步骤:(1)作频数分布表;(2)画直方图;(3)进行相关计算;典型形状:(1)正常型(2)孤岛型(3)偏向型(4)平顶型 特征数值:(1)平均值-表示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2)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2023/9/14,19,直方图(Histogram),2023/9/14,20,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Caus

8、e-Effect diagram)1.概念: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即以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果图又叫石川图或鱼骨图。用来寻找或工作质量特性因素产生的根源,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质量管理控制技术。,2023/9/14,21,因果分析图,2.果分析图使用步骤步骤1:集合有关人员。步骤2:挂一张大白纸,准备2-3支色笔。步骤3:由集合的人员就影响问题的原因发言,发言内容记入图上,中途不可批评或质问。步骤4:时间大约1个小时,搜集20-30个原因则可结束。步骤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响最大,再由大家轮流发言,经大家磋商后,认为影响较大予圈上红色

9、圈。步骤6:与步骤5一样,针对已圈上一个红圈的,若认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两圈,三圈。步骤7:重新画一张原因图,未上圈的予于去除,圈数愈多的列为最优先处理。,2023/9/14,22,因果分析图,3.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1)确定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特性笼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追问到能采取具体措施为止;(2)原因分析展开不充分,只是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3)画法不规范;(4)采取措施后,重新绘制,进行比较。,2023/9/14,23,因果分析图,2023/9/14,24,调查表(Worksheet),调查表(Worksheet)定义:检查表又称调查表、核对表,它是用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在此

10、基础上进行原因的初略分析。常用的调查表有:(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2)缺陷位置调查表等。,2023/9/14,25,调查表(Worksheet),2023/9/14,26,散布图(Scatter),散布图(Scatter)定义:散布图也叫相关图,它是用来研究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两个变量之间常见的两种关系:(1)函数关系;(2)非确定性的关系;组成:散布图由一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和很多散布的点子组成;散布图的作图步骤:(1)收集数据;(2)打点;几种典型相关:(1强正相关;(2)弱正相关;(3)强负相关;(3)弱负相关;(5)不相关;(6)非线性相关;,2023/9/14,27,散

11、布图(Scatter),2023/9/14,28,分层法(Stratification),分层法(Stratification)定义: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分层的目的:把杂乱无张的数据加以整理,使之能确切地反映数据所代表的客观事实了。分层的原则:使同一层次內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別尽可能大。常用的几种分层方法:(1)按人员分层;(2)按班次分层;(3)按设备分层;(4)按不同供应商物料分层;(5)其它;,2023/9/14,29,分层法(Stratification),2023/9/14,30,控制图(Contro

12、l Chart),控制图(Control Chart)定义:控制图又叫管制图,它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所使用的帶有控制界限线的图。原理:3 Sigma原理;计量值:长度、时间、温度等;计数值:不良品件数、合格品件数、布匹的疵点数等;计量值控制图:X Bar Chart(平均值-极差控制图);计数值控制图:P-Chart(不合格品率控制图);DPMO-Chart(每百万机会数中缺陷数控制图);,2023/9/14,31,控制图(Control Chart),2023/9/14,32,三、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背景,网络计划技术最早应用的是美国杜邦公司在1957年当时称CPM,后来在19

13、58年,美国海军武器局特别划规划室研究北极星导弹系统,曾应用这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60牛代,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也称应用这一计划方法,取得了很大成功。60年代华罗庚在国内曾推广此方法,他称为统筹法。,2023/9/14,33,据统计,在国内企业中有50%已经确认立项完成的项目最后“流产”了,多达85%的项目即使最后完成了但大大延期了,其关键是没有对进度进行科学的控制,甚至是根本没有“进度控制”的措施。利用“网络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预测出所选项目建设的完工时间。“网络分析”提供了分析思路或计算公式。用它能够将主观臆测的,或者定性的信息变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量化指标,并以此编制作业计划。关

14、键线路法和项目评审技术,是“网络分析”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关键线路法用于辨认出可能引起时间正误的关键点;而项目评审技术(PERT)使我们能够考虑:是以乐观还是以悲观的态度来预测项目的完工时间(即是早还是晚)。,2023/9/14,34,如下表:建造一个科学研究中心项目所涉及到的工序。问:完成这个建设项目需要多长时间?,从作业A进行至作业F就一定能成功地完成该项目关键线路:12456(18个月),2023/9/14,35,但是若作业A、B、C同时进行,便能够提早完成该项目的建设。此外,只有当某些工序完成之后,其它的工序才能开始进行,我们把这些工序称为“先辈”工序(即紧前工序),在作业可以同时进行

15、的地方(作业B和作业C)。如下表所示。,2023/9/14,36,完成该建设项目只需16个月。关键线路法,2023/9/14,37,计划评审技术(PERT),(一)概念 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是指运用网络图的形式统筹安排计划作业项目和协调实施计划的一种科学管理技术。可找出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线路,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善计划,选择最佳方案。(二)用途 计划评审技术多用于大型的、多项目和多部门协作的难于控制,缺乏经验、不确定性因素多而复杂的项目中。,2023/9/14,38,计划评审技术(PERT),(三)步骤 1.识

16、别项目完成的每项活动 2.确定活动顺序,构建反映相互关系的网络图 3.对完成每一活动所需的时间做三点时间估计 乐观时间a.最可能时间m.悲观时间b.,2023/9/14,39,计划评审技术(PERT),(三)步骤 4.计算每项活动的期量时间 公式如下:T(ij)(a十4m十b)65.确定关键路线6.算工期,2023/9/14,40,三、计划评审技术(PERT),例:已知某工程项目各项活动时间及活动间的关系如表所示。试绘制网络图,计算各项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路线。,2023/9/14,41,1,2,3,4,6,5,7,A,B,C,D,F,E,G,H,2,4,4,5,6,3,2,4,线路:1-2-

17、5-7(9);1-3-5-7(8)1-3-6-7(12);1-4-6-7(11),工序,事项,2023/9/14,42,三、计划评审技术(PERT),已知某工程项目各项活动时间及活动间的关系如表所示。试绘制网络图,计算各项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路线。,2023/9/14,43,1,2,3,5,4,6,7,8,A,B,C,D,E,F,G,H,I,J,2,4,4,3,5,5,4,2,6,1,1-2-3-6-8(13);1-2-5-6-8(8);1-2-5-8(12);1-2-4-5-6-8(10);1-2-4-5-8(16);1-2-4-7-8(10),2023/9/14,44,三、计划评审技术(P

18、ERT),2023/9/14,45,三、计划评审技术(PERT),绘制的规则 1.在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路线 2.网络图中的结点,接从小到大统一编号 3.两相邻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 4.网络图中只能有一始点和一个终点,2023/9/14,46,三、计划评审技术(PERT),(四)优点 1.项目时间顺序清楚,有利计划时,既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又不失重点。2.对工程时间进度和资源利用优化。3.可预先评价达到目的的可能性。4.分工实施,便于组织控制。5.易于操作。,2023/9/14,47,全面掌握,灵活运用。,小 结,2023/9/14,48,作业,1.根据下列数据作一排列图,2023/9/14,49,代号,活动时间/周,紧前活动,A,B,C,D,E,F,G,H,I,J,10,6,14,6,3,3,5,5,4,-,A,B,C,C,C,D,E,F,G,D,3,I,H,K,事件,审查设计批准动工,挖地基,立屋架和砌墙,建造楼板,安装窗户,搭屋顶,室内布线,安装电梯,铺地板和嵌墙板,安装门和内部装饰,验收和交接,1,J,2.试绘制网络图,计算各项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路线。,2023/9/14,5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