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1308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6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810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Pedagogy),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教育的外延是什么?,教育学(Pedagogy),“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教就是把树种下,育就是把树种活”(一网友)“教育的真谛就是感动”(一网友),教育学(Pedagogy),一 复杂的教育现象,教育学(Pedagogy),(一)三种常见的“教育”现象,用法一:作为一种制度的“教育”例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又例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2、,面向未来。”,教育学(Pedagogy),用法二: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在公交车上,一个老大爷对一个年青人说:“小伙子,我来教育教育你,见到抱小孩的要让座。”,教育学(Pedagogy),陕西省华阴市某校女教师崔某某,为了调治一个调皮男生,竟在他脸上划了一个“贼”字。崔老师说:“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好好教育、管束,这个娃可能就毁了。”,教育学(Pedagogy),“老师频遭中学生打耳光 校长表示只能进行教育”扬子晚报新闻标题“昨日,陈良中学王老师(化名)致电本报热线反映称,当日上午9点多,学校初三(1)班第二节课上课时,数学老师看到有一男学生坐错了座位,便要求那名学生立刻回到自己位子去

3、坐,不料那名学生非但不听话,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走上去狠狠地扇了数学老师一巴掌,那名老师被打得嘴角和鼻子鲜血直流。”“因为教育部门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学生打老师,老师一旦还了手,便会被说成是“体罚”,就要受到处理。至于学校怎样处理这几名肇事的学生,该副校长表示,只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Pedagogy),老鬼在书中写到,三年困难时期,父母买了不少高级糖、高级点心和营养品,“但这些吃的都放在他们屋里,只供自己享用。他们出门就锁门,不容孩子染指。”老鬼6岁时,有一次患肠粘连,疼得满地打滚,母亲杨沫也不当一回事,过了几天看他奄奄一息了,才让十几岁的大儿子带他去医院,医生动完手术之后说:“

4、再晚就没救了。”老鬼:“那种革命至上、工作至上、他人至上的狭隘理解和片面极端的教育扭曲了母亲的人性。”,教育学(Pedagogy),用法三: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教育学(Pedagogy),(二)教育的现实1、学校教育在发生着些什么?2、其他教育机构在发生着些什么?3、家庭教育中在发生着些什么?4、社会教育中在发生着些什么?,教育学(Pedagogy),学校教育的现实,教育学(Pedagogy),中秋节快到了,妈妈买了月并,我吃了半个,太难吃了。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

5、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月饼,教育学(Pedagogy),其他教育机构教育的现实 分析新东方的教育现象,教育学(Pedagogy),(1)新东方的号召力(2)新东方的精神(3)新东方的教师(4)新东方的学生(5)新东方的教育目的(6)新东方教育的弊病,教育学(Pedagogy),在这个陪着单词消瘦的晚秋,才知道“假姨(GRE)”就像一瓶销魂的烈酒。喝下一小口,脑子里只剩下一片空白和虚有,只看见,那Havard(哈佛)和Yale(耶鲁)在向我招手。我是多么地爱踢球,但是离“假姨”单词背完还很久。球缘去难留,我只好耐着兴致作verbal(语文)。突然想起“愚

6、公(俞敏洪)”说,boy and girl,你大胆地往前走,有了“寄托”前途不用愁,教育学(Pedagogy),新东方五宗罪(1)没把美国当美国。(2)没把英语当英语。(3)把出国仅仅当成出国。(4)没把考试当考试。(5)没把自己当自己,教育学(Pedagogy),新东方教育模式中的要素有哪些?(1)包含教育目的(2)包含师生存在和师生关系(3)包含教育的精神和功能(4)包含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学(Pedagogy),新东方教育的问题(1)教育的功利性(2)教育精神的功利性(3)教师影响的合法性?,教育学(Pedagogy),家庭教育的现实,教育学(Pedagogy),社会教育的现实,教育学(

7、Pedagogy),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存在的教育要素(1)教育现象存在的普遍性(2)教育要素的完整性(3)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影响方式、影响结果与社会和文化高度相关。,教育学(Pedagogy),启示:1.实施教育的个体是多样的;2.教育的目的是多样的;3.教育行为的方式是多样的;4.实施教育的目的都具有正当性;5.教育的施受者之间具有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6.教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教育学(Pedagogy),二 教育是什么?,(一)“教书育人”辩(二)教育的词源学考察(三)教育不是什么概念辨析(四)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描述性定义(五)学校教育的发展各育的发生,教育学(Pedagogy),(一)“

8、教书育人”辩?教育是教书还是育人?,教育学(Pedagogy),(二)教育的词源学考察,(1)甲骨文,教育学(Pedagogy),甲骨文中的“教”与“学”,教育学(Pedagogy),(2)“教育”一词的出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教育学(Pedagogy),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Mencius said,“There are three things a gentleman enjoys,and being king over the world is not among them.,教育学(Pedagogy),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If his

9、father and mother both survive and his older and younger brothers give him no cause for worry that is the first thing he enjoys.,教育学(Pedagogy),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If looking up,he is not ashamed before nature,and looking down,he is not ashamed before other people that is the second thing he enjoys.,教育学(

10、Pedagogy),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If he is able to teach the most talented in the world that is the third thing he enjoys.,教育学(Pedagogy),(3)古汉语的解释,说文解字教育:“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学(Pedagogy),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即“修道”),教育学(Pedagogy),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成民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学(Pedagogy),大学“大学

11、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四句章句集注“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未有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教育学(Pedagogy),礼记王制“学者,觉也,以反其质”。,教育学(Pedagogy),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止之外谓之王教。王教在性外,而性不得,不遂。”,教育学(Pedagogy),启示:在中国古汉语中“教”的外铄论“教”的中性

12、化涵义“学”而向道“育”具有向善的涵义,教育学(Pedagogy),(4)英语词源,在拉丁语中,“E”表示“出”,“ducre”表示“引导”,“E-ducre”表示“引出”,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内发论),教育学(Pedagogy),启示:1.教育意味着成长,发展;2.教育对象具有自主性,能动性;3.教育实施者要做出主动的影响行为;4.教育的价值取向 5.教育的原典精神,教育学(Pedagogy),教育学(Pedagogy),(5)教育的原典精神,所谓教育的原典精神是指“教育”概念创制时人们所赋予

13、它的意义。从中西文“教育”概念的词源分析来看,教育的原典精神是“以人为本”而非“以才为本”,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和“提升”人。,教育学(Pedagogy),(6)教育的二元性,教育关注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人力)的有效性;教育也关注人作为“人”本身(人性)的自足性;关注“人力”使教育能够获取资源以维持合法性存在;关注“人性”使教育能够葆有人文内涵;,教育学(Pedagogy),启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教育”与“教”本有区别,且一直有区别。教育“使人向善”。教育“使人向善”从来、一直都存在。西方“引出”,内发论;中国“上所施,下所效”,外铄论。,教育学(

14、Pedagogy),(三)教育不是什么概念辨析,教育不是教学教育不是教唆教育不是摧残,教育学(Pedagogy),分析:(1)教育的定义是多元的,基于不同学者对教育现象的不同理解,教育的定义所涵盖的问题方面也是有所区别的。(2)不同定义的背后是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论。(3)越到后期,教育学的定义越多元。,教育学(Pedagogy),教育的现代内涵:(1)教育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2)教育是通过知识使人获得解放;(3)教育是人格的陶冶和人生境界的提升;(4)教育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而不是教学;(5)教育通过关注人的生命而为人的自我实现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和平事业提供基础;(6)

15、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回到教育的原典精神。,教育学(Pedagogy),2、三种常见的描述性教育定义(1)广义的“教育”定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教育”定义: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教育学(Pedagogy),分析:(1)“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和“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什么关系?(2)“学校”存在的时代问题。(3)什么时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什么时候不是?,教育学(Pedago

16、gy),3、关于教育过程的分歧培养观塑造观人类再生产观,教育学(Pedagogy),4、统合的教育过程观与定义(1)新的教育过程观 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2)新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学(Pedagogy),教育是一场旅行。教育的过程不仅要完成它的目的,还要是有人性的,有理性的,有魅力的,令人愉悦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教育要这样做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人性化的教育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也许它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是因为教育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一个根基,而人的生存与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教育学(Pedagogy),四、各育

17、的发生,中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传道、授业、解惑”;师说,教育学(Pedagogy),西方:(一)古代教育巴比伦、古埃及教育和宗教教育,教育学(Pedagogy),西方:(二)希腊时期的教育1、苏格拉底以前(1)自然哲学家A.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格拉、毕达哥拉斯、原子论者B.探索万物的本源,宇宙的产生。,教育学(Pedagogy),(2)智者A.哪些人被称为智者?B.论神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C.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

18、在者不存在的尺度”D.不相信有客观真理,就使得大多数人在实际的目的方面成为了自己究竟应该相信什么的裁判者。E.个人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F.智者的教育目的: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教育学(Pedagogy),3、苏格拉底(前469前399):(1)苏格拉底的哲学问题和使命 研究“人生”“人的心灵的学问,教人向善”(2)“善”:“一切事物的原因”“一切事物追求的目的”“一种完满性的原则”(3)“认识你自己”(4)灵魂的善:智慧、正义、勇敢、节制(5)美德即知识(美德即智慧)(无知为恶)(6)知识:理性的普遍的必然的真理,即是伦理道德的知识、善的知识、“自我的知识”

19、。(7)美德的可教性“任何人间所称之为美德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增进的”。,教育学(Pedagogy),总结(1)教育问题与教育内容的转向(2)肯定了理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3)重新划定了知识的内容(5)肯定了知识与理性之间的关系(6)混淆了知识与道德(7)与基督教论理学的差别,教育学(Pedagogy),4、柏拉图(前427前347):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1)善:永恒、真理的源泉、先验。(2)理念:共相、概念、普遍的真理。(3)可知世界和可见世界;知识和意见;一般科学和理念。(4)认识可知世界的目的:对于绝对善的知觉(5)研究方法:数学和对真理的洞见。(6)学习即

20、回忆(7)闲暇与智慧,教育学(Pedagogy),总结:(1)柏拉图将扩大了苏格拉底的知识范围,将自然科学和理念并归为知识,但否认其真理的地位。(2)明确了探究自然科学的意义是“对于绝对善的认知”。(3)确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是回忆,排斥了以科学的观察与实验作为获得知识的方法。(4)进一步分离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教育学(Pedagogy),5、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1)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感觉与认识(2)认识个别与认识一般(3)知识(4)美德:理智的与道德的(5)美德的养成:教学和习惯(6)人生的目的:实现人所固有的特性。(7)教育的目的,教育学(Pedagogy),总结:(1)确认

21、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地位;(2)肯定了感觉和非理性的重要性;(3)改进了苏格拉底对道德形成的认识:道德是不是认识问题?是否可以在练习中形成。(4)与基督教道德观的分歧,教育学(Pedagogy),(二)中世纪“宗教教育、宗教化德育”1、奥古斯丁(354430)(1)柏拉图的“善”和奥古斯丁的“上帝”(2)道成肉身(3)上帝存在的证明:万物的存在和内省(4)认识上帝:知识、理性和信仰(5)上帝之城(6)原罪说:约束与惩戒(修道院)(7)知识论: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8)有害的知识:“虚妄的知识”。“使我们沽名钓誉、乞求别人的赏识,希望出人头地”。(9)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信仰而非知识,是对

22、上帝的虔诚。(10)学习的目的,教育学(Pedagogy),旧约(第五十一篇):“我是在罪孽里存在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当时像我这样一个听命于各种私欲的怀奴才,能阅读一切所谓自由艺术的著作,能无师自通,有什么用?我背着光明,却面向着受光明照耀的东西,我的眼睛看见受光照的东西,自身却受不到光明的照耀。”,教育学(Pedagogy),2、基督教教育(信仰与理性)(1)教育过程:对人的教育过程是赎罪的过程,是使人从俗世王国挣脱出来的过程;(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3)教育内容:对人的精神、灵魂与智慧的陶冶和培育。,教育学(Pedagogy)

23、,基督教的教会学校隐修院学生:Oblati和Externi教育目的:服从(Obedience)、贞洁(Chastity)、贫穷(Poverty)。学习内容:圣经(信条、十诫、圣事、祈祷)、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医学和建筑学)教育理念:禁欲主义,教育学(Pedagogy),3、经院哲学的争论(1)唯实论和唯名论之争“信仰而后理解”;“理解才能信仰”(2)阿奎那哲学(12251274)A.阿奎那的人性二元论 B.阿奎那的知识二元论 真正的知识乃是概念的知识,而形成概念知识 的基础却在于感性的知觉;C.认识的能力:感觉能力、天使的理智、人类的理智。D.神学与科学:知识

24、的确实性、知识的题材、知识的目的。,教育学(Pedagogy),4、骑士教育(盛行于12世纪)(1)骑士制度的划分:“英雄时代”(12世纪中叶以前)和礼文时代(12世纪中叶以后)(2)目标:培养勇猛豪侠、虔敬上帝、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2)三个阶段:A.07、8岁 家庭教育阶段 B.7、8岁14岁 礼文教育阶段 C.14岁21岁 侍从教育阶段,教育学(Pedagogy),总结:骑士教育旨在训练保护封建主世俗利益的武夫,其内容也注重培养宗教道德品质,但以养成军事征战能力为主要目的。,教育学(Pedagogy),5、中世纪大学(职业训练)(1)中世纪大学的特点A.大学是不同于教会学校的新型教

25、育机构(世俗性)B.大学是专业性的学习机构;C.大学具有跨国性质;D.大学具有行会的性质,在协议的基础上,具有认可某项专业的权力;E.高等教育的性质,近代欧美大学是从其发展而来。,教育学(Pedagogy),(2)发展A.12世纪,意大利、法国、英国B.“母大学”:萨莱诺、波隆那和巴黎大学C.1168牛津大学;1209剑桥大学;1600,105所大学。,教育学(Pedagogy),(3)组织A.“教师与学生的组合”Universitas,一般职业性或专业性的团体、行会,后专指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组织,成为一种学生和教师结合的共同目的。B.教授会(Facultas):文学、法律、医学和神学C.大学

26、的领导类型:波隆那型大学(学生大学);巴黎大学(先生大学)。,教育学(Pedagogy),(4)教学内容A.七艺为基础,文、法、神、医四大学科。B.学位的获得(5)历史地位和影响A.以职业教育为目的,传授世俗技术职业性的科学知识,把世俗学科引入学校,这是对传统基督教神学的一大突破。B.动摇了传统的盲目信仰。重视人的理解能力,启迪了辩论的风气,讲求实效,这是对传统的死记教条、不求甚解的学风和教学方法的一大突破。,教育学(Pedagogy),6、城市学校(1440 伊顿)(1)出现:适应新兴市民阶级需要的世俗性学校;(2)读写学校:读、写、计算。(3)1410年格老塞斯(Gloucester)语法

27、学校诉讼案:教会不得垄断教育,任何个人经过政府批准备案都有权建立学校,家长有权为儿童自由选择学校。(4)授课内容:经典作品、英语、自然科学知识和政治训练。,教育学(Pedagogy),(三)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教育1、蒙田(15331592)(1)蒙田的怀疑主义:独断派、学园派、怀疑派。“不作任何判断才能使灵魂安宁。”“我爱知识,也爱怀疑”(2)教育的目的:反对培养学究,要培养“完全的绅士”;完全的绅士:渊博的、对生活有益的实用知识,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具有坚忍、勇敢、谦逊、爱国、忠君、服从真理、关心公益等品质,具有强壮的体魄。“我们所要训练的,不是心智,也不是身体,而实一个人,我们

28、决不能把二者分开。”(2)教学的方法:倡导怀疑精神,反对盲信盲从,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倡导实践;反对严厉的惩罚。(3)教育的内容:学习广博的知识。,教育学(Pedagogy),“我愿意把这个世界结构作为我的学生的精选的教科书;那么多奇怪的性格、各色各样的宗派,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法律,以及奇异的风俗习惯,它们教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启迪我们的判断力去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天生的虚弱。”,教育学(Pedagogy),2、培根(15611626)“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在他的眼中,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而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物理学则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按照他的学说

29、,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神圣家族,教育学(Pedagogy),“人,既然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他所能做的和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或思想上对自然过程所观察到的那么多,也只有那么多,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不能做。”培根,教育学(Pedagogy),(1)知识就是力量(2)知识的价值“真正的知识是根据原因的知识”,“人的知识的力量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因为只要不知道原因,就不能产生结果。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在思维中作为原因的,就是在行动中当作规则的。”,教育学(Pedagogy),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

30、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古典主义(3)世俗性(4)宗教性(5)贵族性,教育学(Pedagogy),(三)近代西方教育(1718世纪)1、夸美纽斯(15921670)(泛智论)(1)教育的作用: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人类的得救”的主要手段。(2)教育与人的发展:“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是可以琢磨好的”;“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3)德育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比智育重要。(4)世俗的道德教育,教育学(Pedagogy),“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比较易于教授与学习科学和艺术的问题。他们的确只是对于更加重要的事情的一种准备而已然则我们的

31、真正的工作是什么呢?是智慧的学习,它提高我们,使我们得到稳定,使我们的心灵变高尚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道德,叫做虔信,有了它,我们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就接近了上帝本身。”“虔信和德行是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学(Pedagogy),(5)泛智教育论A.认识事物: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学习“在天空中、在地上、在水中、在底层深处,一切存在过的事物”,要使学生掌握“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B.行动熟练:对知识的实际运用C.语言优美,教育学(Pedagogy),2、洛克(16321704)(1)教育的四件事情: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2

32、)“学问”的次要位置(3)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学(Pedagogy),(三)十八世纪的启蒙时期1、裴斯泰洛齐(17461827)“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他们的完全平衡。”2、孔多塞:独立的智育,国民启蒙,教育学(Pedagogy),(四)十九世纪教育思想调整时期1、赫尔巴特(17761841)(1)教育目的的两个层次:“可能的目的”与“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多方面的兴趣”“必要的目的”:“道德性格的力量”,教育的终结目的。(2)“教育性教学”概念:“我得立刻承认,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

33、教学一样”。,教育学(Pedagogy),(五)教育划分:智育、德育、体育斯宾塞(18201903):(1)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确认了智育的固有价值。(2)背景:英国的古典主义教育(3)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之间的争论,教育学(Pedagogy),保守派:“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直接目的,是使一个人了解他自己和这个世界。”“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最好的东西是世界上已经想过和说过的东西;这个最好的东西的最主要部分就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学,这个部分是最令人满意的。”古典文学具有最好的发展人的精神和道德的性质,而科学课程的实用目的则可能会排除掉真正的“文化”。,教育学(Pedagogy),教育不应追求效用和功

34、利。在自由教育中,知识应当由于其自身的缘故被获得而不附带任何隐蔽的动机。大学应当仅仅是传授“智力文化”,“自由教育本身不过是理智的陶冶,因此,它的目的不是别的,正是培养优秀的智力。”,教育学(Pedagogy),斯宾塞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国家的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须的不可缺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

35、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教育学(Pedagogy),“科学是使文明成为可能的一切进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除了人数很少的某些阶级以外,所有的人在做什么?他们都在从事商品的生产、加工和分配。而商品的生产、加工和分配的效率又靠什么?就靠运用适合这些商品各种性质的方法,靠在不同情况下相当熟悉它们的物理学的、化学的或生命科学的特性;那就是依靠科学。”,教育学(Pedagogy),学习科学使所有人生活动的最好准备,对调节人们的行为具有无法估量的最大价值,是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的学习。科学应当在学校课程中,居于“统治一切”的主导地位。,教育学(Pedagogy),“谁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谁发明了电报、制造了蒸气机、修建了铁路?是那些学过拉丁文和希腊文的人吗?只有那些对于科学知识具有特别嗜好的人,才能使自己从那种教育的无知中脱离出来而进入他们自己的生活。”法拉第(17911867),教育学(Pedagogy),(六)美育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身心既美且善”18世纪90年代 席勒美育书简奠定近代美育的理论基础。19世纪晚期 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并举。,教育学(Pedagogy),(七)智育的独立发展 二战后 智育局限于“文化”,主要是书本知识教育。(八)各育的发生教育德育智育作为理性的道德的基石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