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1323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采集狩猎,耕作种植,南方(云南米线),北方(兰州拉面),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五谷:,粟,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不同说法),农业的起源,家畜饲养业的发展,陶猪(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灰陶猪首形匜(马家浜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约为公元前4000前2685年),【思考】“五谷”与“六畜”?,农业的起源,【小结】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商朝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思考】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2.从耒耜到曲辕犁

2、,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从耒耜到曲辕犁,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铁犁头(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铁镰刀(1959年于浙江绍兴出土),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战国时期铁锄(湖南长沙出土),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从耒耜到曲辕犁,曲辕犁使用示意图,理解精耕细作概念后,结合教材本单元导言部分请回答: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影响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铁犁头、铁镰刀,青铜农具,犁壁,请你说出以下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农具?,灌溉工具的改进,筒车,3.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禹治水(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治理黄河汉代起历代政府治河,(王景)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后汉书王景传,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局部,河防一览图卷,明代潘季驯著,14卷。该书阐述了黄河演变的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治黄实践经验和主张,是16

4、世纪后期我国治理黄河的代表著作之一。,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自嘉靖末年到万历间,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27年。他筑堤防溢,建坝减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河行旧道,借黄通运,治黄很有成效。潘季驯著有河防一览等书,系统地总结、阐述了治理黄河的经验和主张。,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知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全景,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

5、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维吾尔族少女在坎儿井边汲水,坎儿井暗渠,坎儿井,坎儿井示意图,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农具原始,使用简陋农具、大规模集体耕作,从殷墟宫殿窖穴中发现的石镰刀。镰刀是农业上收割庄稼的用具,考古工作者曾发现444件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这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规模之大和奴隶集体劳动的情况。,“众人协田”牛骨刻辞。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卜辞。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农业

6、生产的情况。,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朱陈村 唐白居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宋代耕织图(局部),材料一:农

7、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和特点?,“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方式:,4.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落后性)自给自足。(封闭性),封闭、分散、落后、脆弱,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

8、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人教版必修二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岳麓版必修二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5.评价小农经济,积极:(1)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经济发展。,消极:(1)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2)较脆弱,遇天灾人祸,易破产;(3)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说一说结合教材和图片,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莫高窟 耕作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陕西剪纸男耕女织,一、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精耕细作,三、男耕女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