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1556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9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麻阳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控制中心 陈启佳(2011年12月29日),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目前,全球近20亿人口受结核菌的感染。有2000万人患结核病,每年新发病人达800-1000万人。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成为传染病的头号杀手,若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今后十年将有3亿健康人受结核杆菌感染,9000万人发生结核病,30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结核病疫情属世界上22个高流行国家之一,全国有5亿以上人口受结核杆菌感染,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余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达200余万,每年有113万新结核病人发生,还有大量肺外结

2、核病人存在,每年因结核病死亡者达25万,结核病在我国仍然是一个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发展成肺结核,亦可经淋巴与血液循环播散引起结核性胸膜炎及其它肺外结核病。,1,一、病原 1882年Koch氏发现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杆菌,以后定名为结核分枝杆菌。近百年来,先后发现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非洲型分枝杆菌及其它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具有抗酸酒精脱色的特点,故亦名抗酸杆菌。结核病的传播是通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等排出的飞沫颗粒中的结核杆菌传染给健康人。因此,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结核杆菌亦可通过粘膜和破损的皮肤而感染,但非常少见。

3、牛型结核病通常是人们饮用未消毒,带结核杆菌的牛奶而传染。病牛也能通过飞沫颗粒将结核杆菌传染给牛场工人。肺外结核除结核性窦道分泌物含结核杆菌外,一般无传染性。,2,二、临床症状早期结核病无自觉症状,在健康检查时发现。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呼吸道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3,(一)呼吸道症状:1、咳嗽:咳嗽是肺结核的重要早期症状,也是排除气道分泌物的生理反应。持续两周治疗不愈的咳嗽,应做痰结核杆菌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如咳嗽伴有血痰、低热、盗汗、易疲倦等症状时,则高度提示肺结核病的可能。传染性肺结核和具有空洞的肺结核病人咳嗽频率比较高。2、咳痰:早期肺结核病人常常无痰,当结核病进展出现干酪坏死空洞形成或合并

4、感染时痰量才逐渐增多。痰是检查结核杆菌的有利条件。但当病人化学治疗后,咳痰减少、消失,病人可能无痰。,4,3、血痰或咯血: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的症状,发生率20%-90%。肺结核病变进展、空洞壁、支气管内膜结核溃及血管时,可出现血痰或小量咳血。空洞内壁小动脉溃破可造成大咳血,导致致死性咳血。4、呼吸困难:一般肺结核病人无呼吸困难。当气管受压、肺不张、病变广泛严重影响肺功能时,病人才感到呼吸费力。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和胸痛时,应想到并发自发性气胸或肺栓塞。,5,(二)全身症状:1、结核病的早期可出现周身不适、疲倦、无力与盗汗。2、发热:是早期活动性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轻症病人多为低热,病变恶化,合

5、并感染或重症病人可有寒战高热。结核病人发热特点是,长期午后低热,次日晨前退热,亦称“午后潮热”。经化学治疗后,50%-60%的病人二周内退热,20%-30%于10周内退热,尚有10%-20%持续到三个月左右。,6,3、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体重下降。重者长期厌食,慢性消耗导致恶病质。4、月经失调、闭经及面部潮红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5、由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症状如:结核性风湿症、口-眼-生殖器三联症,眼泡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及瘰疬面容等。,7,根据全国第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在4597例新发现病人中,3633例(79%)有症状。菌阳病人中85.9%有症状,空洞病人中9

6、0.1%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及咳痰。以下依次为疲倦、胸闷气短、胸痛、发热、食欲不振、血痰或咯血、体重减轻。,8,三、诊断与分类(一)结核病的诊断:常见的临床症状,X线检查和结核菌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7-1999,在确认项目中指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尤以肺结核为多见。痰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属传染性肺结核,是造成社会结核病传播和流行的传染源,为首要控制对象。”1、两次痰标本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阳性或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2、胸部X-线

7、摄片显示肺结核征象。还有一些病人有结核病临床症状,结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显示有活动性结核病变,虽未查到结核菌,亦可判断为活动性肺结核。,9,(二)结核病分类1、原发性肺结核(型)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型)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继发性肺结核(型)继发性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4、结核性胸膜炎(型)临床上已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5、其它肺外结核(型)其它肺外结核按部

8、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10,四、治疗原则确诊的结核病人应及时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合理的化疗是治愈病人,消除传染源,控制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在医务人员面视下的短程化疗(DOTS)是化疗成功的关键。应用化疗的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11,(一)早期:早期发现和治疗结核病,有利于药物渗透、分布和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二)联合:利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提高杀菌、灭菌能力,防止产生耐药性。(三)适量: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参照抗结核药物的剂量,给予适当的药量。,12,(四)规律:

9、按照化疗方案,规律用药,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不规律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必须教育病人按时、规律用药。(五)全程: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症状可于二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细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所以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在国家和地区实施结核病控制规划(NTP)中,必须推行统一的,标准的化疗方案。推荐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方案的有效性,病人的可接受性和药品的质量以及货源供应等因素。,13,五、监测(一)目的:结核病监测,通过分布于全国的监测县(点)的中

10、心登记工作,疫情报告和死亡登记资料的分析及防治措施效果的考评。观察结核病的流行趋势,考核评价防治对策和措施,为改进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二)主要工作内容1、完善县疾控中心结防科等结防专业机构的登记工作,系统地积累结核病流行病学和防治工作资料。2、分析结核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演变。3、考核、评价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4、在监测评价基础上,改进防治措施。5、预测、预报结核病疫情及其发展。,14,(三)指标:1、疫情监测指标(1)年感染率(2)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及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3)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及涂阳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4)0-14岁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5)结核病(肺结核)死亡

11、率。2、结核病防治措施监测指标(1)传染源发现率(2)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结果及转归队列分析。(3)1岁以内婴儿卡介苗接种率。,15,六、控制措施(一)病人(传染源)的发现:结核病主要由呼吸道传播及感染,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尤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痰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属传染性肺结核,是造成社会传播和流行的传染源,是控制的首要对象。,16,病人发现方式有:1、因症就诊检查:是目前结核病人主要发现方式,即病人因有结核病症状或其它疾病到各级各类综合性医疗机构或结防专业机构就诊检查,或因症转诊检查发现结核病。2、可疑者检查:系指对一个地区人群中具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及可疑肺结核病人进行检查,从中发现肺结核病人。

12、可疑肺结核的症状有:(1)咳嗽、咳痰2周(2)咯血或血痰(3)其它如:发热、胸痛2周,17,3、重点人群检查(1)高发病人群:i.既往患有肺结核、未经彻底治疗者。ii.移民。进入城市谋职的流动人口,来自结核病高发区和国家的求职者。iii.排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iv.儿童及青少年中结素反应强阳性者。v.结核病暴发流行的集体或人群。(2)重点行业检查对象i.托幼机构职工及中小学教职工。ii.入伍新兵,大学新生,企事业招工对象及由农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入城市工作或学习者。iii.与社会人群接触多,易受传染的卫生服务行业职工。iv.职业接触有害物质的厂矿、企业职工(如粉尘作业,接触有害气体等)。v.医

13、疗机构职工。,18,(二)病人归口管理和病例登记1991年卫生部颁布的“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结防机构负责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肺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凡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单位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或新发现的结核性胸膜炎及其它肺外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都列为病例报告对象。发现上述病人,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机构寄出传染病报告卡。,19,病人归口管理的实施要点:1、政府干预:地区结防机构在实施医院病人转诊和归口管理时必须依靠政府,只有卫生行政部门干预才能落实。2、市、县结防机构为本地区肺

14、结核病报告和病人转诊的主管业务单位。各级各类医院不得拒转或截留病人。3、医疗、保健机构报告、转诊对象为新近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与可疑肺结核病人。4、对就诊于医院的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先在本院传染科(或病房)进行急救治疗、隔离。一俟病情稳定,再转仍至所属结防机构诊治、管理。5、卫生监督执法:肺结核病人转诊和归口管理工作应列入本地区卫生监督执法条例内。,20,结核病的病例登记: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未建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地区,由疾控中心结防科负责)均为病例登记单位。登记的对象是:(1)确诊的结核病病人。(2)凡收治结核病人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在病人住院、治愈出院;和未愈出院的病人均应及时向当地结核病

15、防治机构报告。(3)因拒治、丢失等原因取消登记后又返回治疗的结核病病人。(4)由外县(区)迁入的肺结核病病人。(5)因工作、学习、休养等原因在本辖区居住较长时间,并需治疗的外地结核病病人。,21,(三)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接种已纳入计划免疫之中,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严重病型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等具有相当效果。但对降低结核病流行的作用不大。接种对象是新生儿,最迟在1岁以内接种。由于无科学证据证明复种的预防效果,故复种工作已不再进行。接种方法是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注射0.1ml卡介苗。,22,接种工作的要求:1、所有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经县及县以上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有合

16、格证者方可上岗接种,接种人员要相对稳定。未经培训者不能上岗接种,以免发生差错事故。2、任何差错、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一经发现必须逐级上报。3、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2000年前在90%以上,2000年后在95%以上。4、接种后12周结核菌素皮试阳转率:2000年前为85%,2000年后为90%。,23,(四)健康教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是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给群众。其目的是控制结核病。通过积极宣传广大群众,提高防治结核病的知识水平;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1、肺结核病人:(1)正确认识结核病,改变对结核病的恐惧心理,树立结核病可以治愈的信心。(2)宣传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介绍化学疗法的重要

17、作用。遵守督导化疗,坚持全程规律用药。(3)介绍定期痰检结核菌的重要性,要求病人如何送合格的痰标本。同时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改变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24,2、医务人员:(1)掌握结核病防治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2)熟悉常见的结核病症状,早期发现病人、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控制结核病。(3)认真进行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3、各级领导:(1)各级领导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应了解当前结核病的疫情和控制结核病的效益。(2)控制结核病是一项公共卫生工作,应当作为政府行为。(3)制订法令进行行政干预(如归口管理),领导和促进结核病控制政策的落实。,25,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要求,肺结核病人的

18、系统管理是指在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肺结核病人按照规定的时间痰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实行全程督导或全程管理达到规律治疗。,26,一、肺结核病人痰检(一)痰检时间。1初治涂阳病人(含重症涂阴病人)在疗程满2、5、6个月时,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5、8个月时,各查痰一次。2初、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个月痰菌仍为阳性时,应在治疗满3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27,(二)要求。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即时痰、夜间痰和清晨痰)。如无夜间痰,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疗程中或复诊随访病人应按时查痰,每次送检2份痰标本,即时痰和夜间痰。2痰标本采集:即时痰为病人就

19、诊时咳出的痰液。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夜间痰为就诊前夜间咳出的痰液。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毫升。应由检验人员或专人验收痰标本,痰液不合格者,要求重新送检。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28,3送检时,接诊医师应填写检验单。填写项目包括:病人姓名、地址、登记号(或门诊序号)、送检日期(或初诊日期)、送检原因(初诊病人或随访病人)。检验单应与痰标本分别放置在不同容器中送实验室待检。4实验室检验人员收到痰标本后,应仔细核对标本和检验单各项内容,查看痰标本是否合格。随后按顺序编号,及时检查和登记,并将检

20、验报告单送接诊医生。对不合格标本要求重送。,29,二、肺结核病人的管理 肺结核病人管理方式包括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强化期督导和全程管理。对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对涂阴肺结核病人采用强化期督导即在病人治疗强化期采用全程督导治疗管理,继续期采用全程管理。,30,(一)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指在病人治疗的全过程中,病人的每次用药均在医务人员或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督导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抗结核药物。它是保证病人全程规律用药最有效的管理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由医护人员或乡村医师执行督导化疗,在边远山区或交通不便的地方,则可由接受过培训的家庭成员、学校教师、乡村干部等志愿者执行督导化疗。对于在

21、定点医疗机构或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涂阳肺结核病人,也应按照全程督导化疗管理的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并作好记录工作。(二)强化期督导指在病人治疗的强化期(一般为2-3个月),病人的每次用药采取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管理,继续期采取全程管理方式治疗管理。主要用于涂阴病人的治疗管理。,31,(三)全程管理指在病人治疗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督促病人在自服药的情况下,完成全疗程的治疗,以保证治愈率。一是对肺结核病人进行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病人治疗的自觉性和顺从性;二是督促病人定期到结防机构门诊取药和按要求送检痰标本;三是在病人治疗期间,结防机构的医护人员要定时进行家庭访视,核查

22、病人家中的剩余药品量,也可以进行尿液抽检,了解病人的服药情况。通过上述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以保证病人联合、规律、适量和全程的完成治疗。,32,(四)对现症病人进行登记管理(登记乡镇结核病人登记本)并进行家庭访视,每例病人每疗程最少四次:登记治疗开始一周内、治疗两个月内、治疗后四个月、治疗结束前,每次访视进行记录,访视内容为:是否规则服药(按时到结防部门领取免费抗结核药品)、是否有不良药物反应、病情是否好转、是否按时检查(主要是按时查痰和检查肝功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国家的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等.,33,三、肺结核病人的规律治疗(一)治疗记录:对每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必须由督导员填

23、写一份“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病人取药时携带治疗记录卡。治疗结束时,由村医生送至乡防痨医生,转送县结防所(科)保存。(二)规律治疗: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化疗方案按时服药,完成疗程。,34,结核病防治工作“五率”含义,一、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一)定义:指一定期间内某省(市、县)辖区内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占其同期发现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的百分比。(二)公式: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网络报告病人数/发现病人数 100(三)公式解释:分子为辖区内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可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得;分母为辖区内医疗机构

24、同期发现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需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中获得。,35,二、病人转诊率(一)定义:指一定期间内某省(市、县)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收到医疗机构开具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单数占同期医疗机构进行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的百分比。(二)公式:病人转诊率(%)=结防机构收到转诊单数/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病人数100(三)公式解释:分子为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收到医疗机构开具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单数;分母为辖区内医疗机构同期网络报告的需转诊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得。,36,三、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

25、一)定义:指一定期间内某省(市、县)辖区内医疗机构向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但并未到位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中,通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后到达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所占的百分比。(二)公式: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追踪到位病人数/应追踪病人数100(三)公式解释:分子为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通过追踪后到达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分母为辖区内医疗机构同期报告但未到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数。,37,四、病人系统管理率(一)定义:指一定期间内某省(市、县)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系统治疗管理的病人数

26、占其登记的肺结核病人数的百分比。(二)公式:病人系统管理率(%)=系统管理病人数/登记病人数100(三)公式解释:分子为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所登记的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按时查痰、实行全程督导或全程管理,达到规律治疗的病人数;分母为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同期所登记的肺结核病人数,从结核病人登记本中获得。,38,五、病人家属筛查率(一)定义:指一定期间内某省(市、县)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对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的百分比。(二)公式:病人家属筛查率(%)=所有接收复查的人数/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数100(三)公式解释:分子为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中所有接受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的人数;分母为辖区内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同期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总数。,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