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1627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课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课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课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课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课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课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课培训.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宋门学区中心校 2009年3月,1,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内容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五、主题活动的设计(教案、学案),2,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综合性(1)研究对象的综合。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容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2)课程目标综合。课程目标不单从知识传授着眼,而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3)实施内容的综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渗透。(4)学习方式综合。提倡运用

2、各种学习形式,特别重视各种现代传媒技术。,3,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做”、“考察”、“实验”、“调查”、“探究”、“操作”等。开放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开放性;活动结果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1)教育时空的开放。体现不仅仅限于学校操场、教室等有限时空内,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小组的限制。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去实验室动手实验,走出学校采访专家、群众,上互联网搜集信息。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也不受原课时限制,可以一节课、也可以几节课,甚至一周、数周2)体现组织形式开放。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小组的限制。4,(3)体现教育

3、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体现在不再把教材资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多元化。根据不同地方和社区实际,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教师、领导、校外专家、学生家长等)、文化资源(乡土知识、民间习俗、历史遗迹等)。(4)体现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的开放。打破了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可采用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材料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

4、指导。,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该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6,具有以下特征的课程不是综合实践活动 仅仅局限于课堂时空 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 以教师讲解为主 以书本为中心 以书面作业为主,7,返回,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目标:教学目标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

5、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1)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热爱情怀。(2)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3)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1)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2)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3)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参与活动的意义。8,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1)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2)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3)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

6、好的劳动习惯。(4)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1)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2)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质。(3)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4)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9,返回,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为中心,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三条线索、四个指定领域和其他指定领域进行。(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探求物质世界)(2)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生活

7、)(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感受自我成长),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内容,10,(一)三条线索,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四个指定领域,11,2、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一方面通过参加劳动实践,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快乐和价值,领悟劳动对人生的意义;另一方面学习一定劳动技术,对学生进行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

8、今后就业选择的指导。,12,3、社区服务(家乡)。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13,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14,(三)非指定性领域:,非指定性领域: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等。学校传统活动 体育节、文化艺术节 艺术团演出活动,传统“节日”交通安全、法制教育活动 班团队活动,入团仪式系列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

9、域,二者之间具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不可替代性。但是,二者之间并非是相互割裂、相互排斥,也没有主要与次要领域之分,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15,返回,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选题原则 1、选题宜小不宜大(主题分解)、要具体不要抽象,能够找到可行的研 究方法和条件;2、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由小到大,逐步提高,不可急于求成;3、将校内外各种资源视为“选题源泉”,多听听老师、父母和专业人士意见。4、降低选题的实效性、创新性要求。5、体现学校特色 16,(一)选题阶段,6、选题要尊重学生爱好、要贴近学生生活(农村、学校、家庭)要考虑学生认知础。如“有关反映30年改革开发的主题”夸夸党的好政策家乡美我

10、们的幸福生活家乡的变化,书包、教材、文具校服、课外活动、校园过生日、有关儿童节日农村传统节日、文化生活学生玩具、游戏各单项农业劳动、植树 17,确立主题课,1、一般确立主题课的几个步骤:(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主题(2)分解主题,提出子主题(3)归纳子主题(4)划分小组,选定各自研究的子主题(5)小组制定 18,2、小组划分技巧(1)教师要合理地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老师对小组每个成员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每个小组都要有好、中、差的学生,便于互相帮助,实现互补。(2)学生自愿组合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对活动课题的兴趣自愿组合。(3)小组人员人数:适宜为原则,46人。(4)取

11、富有个性的活动小组的名字。是激励学生热情的很好的一种指导方法。19,3、学生制定计划(1)计划一般包括:活动主题 本组课题 小组人员及分工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活动的内容和步骤 活动方法 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策略 20,21,(1)活动目标不明确。(2)活动研究方法不合适。(3)小组分工不明确。(4)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容易出现的问题:,22,(二)中段(学生探究活动阶段)活动,几种常用活动方式(调查研究法、查阅资料档案、网络法、交流研讨法等)重点讲解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等相关

12、问题和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调查活动。1、调查方法的类型: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每一人个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对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再推测总体。个案调查:对一个对象(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等)问卷调查:以书面的方式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调查: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并搜集信息的方法。可以当面访谈、也可以电话访谈等方式。实地考察:指直接观察,通过观察的结果来搜集资料的方式。,23,选择调查的对象,2、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明确调查的内涵:规定调查问题、选定调查项目、明确项目评价指标等,选择调查手段:选择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还是访谈调查,调

13、查前的准备,实施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24,确定目标,设计提纲,分工合作,对象,时间,地点,目的,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准备,3、采访指导,25,采访技巧,提 问,倾 听,记 录,由浅入深紧扣主题灵活应对,少说多听适当回应尊重专注,全面完整引用原话记录要点,26,采 访 整 理,1、修改原始记录,2、分析采访内容,3、统计采访结果,4、得出采访结论,5、活动总结与建议,27,中段指导课 所谓实践活动中段指导课就是指学生活动实施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持续、有效和深入而开展的指导课型。中段指导课也

14、可以称为阶段性成果指导课,28,1、中段指导课意义目的,1、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2、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及时反思总结。,3、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4、让学生进行和完善下一步活动计划。,5、让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的继续与深入。29,(1)、教师对前期活动开展作阶段性回顾,2、中段指导课一般教学过程怎样?,(2)、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汇报活动过程。在学生汇报过程的同时,教师要引

15、导学生尽可能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情感体验说出来。,(3)、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并给予指导与支持。30,(4)、引导学生发现发现新的问题,生成的活动内容,(5)、学生调整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活动计划,使学生活动不断拓展深入。,31,(1)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3、中段指导课指导老

16、师从哪些方面开展指导?,(2)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32,(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调整研究计划。,(5)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6)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33,(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首先成果展示是手段、过程,不

17、是目的、结果。成果展示是学生在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后,把活动体会、学习成果整理、归纳并汇报交流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重过程,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重独特学习方式的彰显,重生成性因此,一个活动的结束也许就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成果展示的目的不是给前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画上一个句号,而是为了在交流中激发兴趣,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激励探索 34,其次成果展示要因课而异,形式多样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

18、、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小课题研究型的活动可采用文字形式交流展示,如研究日记、调查报告、小论文、资料展等,也可用论文答辩会、辩论赛的活动形式;社区服务型的活动可用活动实录的形式展示,如活动照片、录像等,也可用体验日记、倡议书、建议书的形式;社会实践型的活动可用小制作、小设计的形式,也可用活动照片、录像、表演等形式。,35,再次成果展示中,教师仍应发挥主导作用,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若是抱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恐怕永远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生成,但绝不排斥预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决不否定

19、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不是别人提供的方案(哪怕这种方案是无可挑剔的)的被动接受者,在成果展示前,教师要了解哪些预期目标得到实现,学生又生成了哪些问题,结果怎样,学生准备以怎样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教师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学生在展示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至于究竟怎样展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这样,成果展示才不会流于形式,空洞无物,也不会毫无秩序,乱了章法。一句话,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将让成果展示活动更具有方向感,更具有成效,也就是说,将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36,(四)总结与评价,1、评价的意义:有利于

20、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信心 有利于为主题实践活动师生(自评、互评、师评)提供依据,尤其是“过程 性”评价。,37,成果展示的前期准备,成果展评课,2、成果展示和评价课一般教学过程?,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答辩,活动延伸(或生成新的活动主题),主题活动评价总结和评价,38,照片,模型,图画,口头报告,实物,书面报告,录音,录像,软盘,光盘,网页,论文,诗歌,节目,成果表达,39,五、主题活动的设计(教案、学案),包括:活动主题(项目、课题名称、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总目标与主题相适应的具体目标)活动对象(年级、具体对象与情境)活动具体方案(1)活动内容(具体内容(2)活动方式与方 法(3)小组分工情况、任务分配(4)活 动阶段安排(5)预计成果形式 活动评价还可包括活动意义分析、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反思等。可参考下发材料,但不可照搬,40,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