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1633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古诗宛漫步.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江中学八(1)班郑恒制作,古诗苑漫步,通过此次活动,引发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感受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熏陶。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味。,目标导航,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帖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古诗中的春夏秋冬,【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关于春天的诗句,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

2、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注解: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韵译: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赏析:,这是一首写宫怨的诗,但这首宫怨诗与其它同

3、类诗迥然不同。诗篇先出现一个精心梳妆、脂粉脸色相宜的年轻宫女,写她一系列的动作流露出期待,最后变成失望的情态。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诗的主题。但诗人又是如何将这种愁绪抒写得刻骨铭心、入木三分的呢?笔者认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愁”字外,通篇均不写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举止行为又似乎是那么优雅得体,那么闲适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这满园春光中而怡然自得。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笔者认为,诗人主要通过写人美(新妆宜面)、妆美、楼美(红楼)、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飞上玉搔头)、首饰美,然而命运却不佳(深锁、愁),不受君王的思宠,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诗中的女主人

4、公就要忧愁了。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刘禹锡此诗的特色在于用强烈的对比,说这位宫中女子在自身的气质上、在物质待遇上均属上乘,然而却失宠于君王,因此只落得个同花儿、蜻蜓为伍的可悲下场,读罢令人心酸不已。刘诗在整体上不动声色,平心静气,实则内中隐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极大的悲哀在内,这种欲哭无泪反装欢笑的愁绪是最难状写的,而刘禹锡却将它写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诗有形象,有内心世界,有人物行动,几种描写自然浑成,有映衬,有兴寄,尤其景中、外形衬出女子的内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动,艺术表现极为突出,成为此类诗歌中的佳作。,【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

5、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

6、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译文,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解】:,、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 泪。、浑:简

7、直。、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京城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

8、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有关夏天的诗句,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

9、在夜半里梦想一场。,【评析】,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作者简介,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中国唐朝后期军事将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祖父高崇文,是唐宪宗时期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

10、韵译】,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评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韵译】,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秋冬三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

11、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

12、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有关秋天的诗句,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韵译】,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赏析,这是写宫怨的诗。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有关冬天的诗句,寒梅词【唐】李九龄

13、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韵译】,本诗的前两句讲梅花不畏严寒在山头傲然开放,而其它千百种花卉却早已冻得没有知觉,根本不知道寒冷的冬天也有花儿开放。三、四句是只要自己觉得做事正确,就不怕他人的欺凌(那怕罢相,也不改初衷)。表达了作者赞赏梅花,以梅花自喻。高傲。,古诗中的风花雪月,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

1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风,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1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1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风,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1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15、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9.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花,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花,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6、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9、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10、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6、李频湖口送友人),雪,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雪,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

1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古诗中的山水风光,1、阳春

18、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诗中的名胜古

19、迹,1、(龙城、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2、(峨嵋山、三峡:)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黄鹤楼、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5、(西湖、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6、(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7、(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姑苏、寒山

20、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9、(江东:)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10、(白帝城、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11、(荆门:)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12、(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13、(鹳雀楼、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4、(巫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之四 15、(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16、(洛阳:)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小结,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提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课

21、后练习,一、(请大家将语文书翻到190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回答下列问题:(1)、水调歌头 中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作词的缘由,领起全篇(3)、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些句子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试分析。前者是“无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

22、。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含义。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寒情冷暖、世态炎凉等。,二、读下列这首诗尝试探究下列问题。(语文书上第233页)【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假如让你来赏析这首诗,你将如何先对这首诗作一个题解?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成就。(2)、谈谈你最欣赏的句子,并略作赏析。(3)、与同桌讨论一下,说一说怎样去品析

23、古诗词?,三、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大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生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那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两三句有关“勤奋”的句子(只要是有关“勤奋”的句子就可以了)。,示例: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况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5.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6.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7.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8.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

24、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9.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郭沫若 10.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怎样感知诗词内容,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内容。比如送别诗多写如何叮嘱对方、赞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的人或诗的凭吊、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教你一招,2、抓诗题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的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的正文,以为是写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写人读书的感受的。因此,从诗的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3、

25、析题意往往诗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字词、阅读中的障碍。断不可浮光掠影,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理解字面上的意义还难以把握其内容,这样,就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比如在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诗时,如果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就白居易“二十三年折太多”的话题对老朋友予以酬答,并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的心情,那么便知道这两句诗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文言文、古诗的考试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再见!,长江中学八(1)班郑恒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