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1746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7.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月修订).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本章结构,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要求我们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使同学们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3,教学目的和要求,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4,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2、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5,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6,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开 国 大 典,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7,(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8,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政治上,9,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

3、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10,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2,如何认识新民主 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13,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不仅存在,且有适当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从经济上看:,14,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

4、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义的矛盾,社会主义,从政治上看:,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15,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6,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17,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

5、,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18,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 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0,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

6、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毛泽东两次修改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过渡时期总路线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造”。,21,“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改造,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图表:,22,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50年代中期,我国为什么要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23,必要性:,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

7、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一化”的必要性),24,第二,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改”的必要性),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一条痛苦的道路。因此,这条道路,中国走不得。,可能性:,建国后三年伟大实践创造出的巨大成果为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提供了可能。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

8、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25,(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26,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偏差;导致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所有制形式过于简单划一。,27,“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将非公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而改革开放又对这种单一的所有制进行了改革,并制定出了鼓励、支持和引

9、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于是,一些人便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们能不能据此就认为: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搞糟了呢?,28,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中国特

10、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29,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0,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首先,毛泽东论证了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广东省中山县农民在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3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阐明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政策。,33,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王

11、凤英的父亲是地主,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四、阐明了循序渐进的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三步走”的步骤。,34,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5,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6,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37,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8,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了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他们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一九五三年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党和政府实

12、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引导手工业逐步过渡。,39,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供 销 合 作 社,第 二 步,生 产 合 作 社,第 三 步,40,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2%以上,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41,入社手工业产值比例图,935,93%,(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42,所谓“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

13、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不是由国家支付补偿金买断,更不是没收。,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马列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党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3)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4)我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形成了强大优势。(5)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利用、限制、改造”的和平赎买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心理上能够接受。,43,为什么可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

14、2、在改造过程中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44,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它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是一种对工人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利的新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45,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利润分配采取“四 马分肥”的方式,利润分配实行“拿定息”,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46,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盈利分配:国家所得税占35%工人福利金占

15、15%公积金占30%资方红利占20%,国家税收,资本家红利,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拿定息的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47,48,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3、在对私营企业进行改造的同时,对资本家个人进行改造,使之由剥削者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方面,为资本家在企业中安排一定的工作。另一方面,重视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49,“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1998),50,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改造方针和政策:利用 限制 改造,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

16、,天津恒源纺织厂把国家供应的棉花加工成为成品出厂,限制就是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改造 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把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利用、限制都是为了改造。,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上海大康药房不法资本家王康年出售伪劣医药用品坑害志愿军指战员。图为逮捕王康年。,51,至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52,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53,第

17、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54,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1、失误、偏差的主要表现:,第一,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方面,急于求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工作过于急燥,初级社没有巩固就办高级社,拔苗助长。第二,在管理体制上集中过多,限制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将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扩大到整个社会,并使之固定化模式化影响了经济发展。第三,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急于求纯;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第四,在工作方法上过粗,甚至某些地方采用强制手段。,55,2、出现失误、偏差的 原因:,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18、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思考题:,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56,应当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它。,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57,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58,国民收入结构图表(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

19、济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这三种经济合计占国民收入的92.9%。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则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经济上,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59,工业总产值(1956年同1952年相比)社会主义工业由56%上升到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由26.9%上升到32.5%资本主义工业由17.1%下降到接近于零,商品零售额(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由42.6%上升到68.3%.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和由原来的小私商组织的合作化商业由0.2%上升到27.5

20、%,私营商业由57.2%下降到4.2%。,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上述情况明确地表明: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确立起来。而且这期间,伴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我国生产力发展已达到一定程度。,60,1957年8月,提前两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61,主要产品产量,政治上,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6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21、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改变,63,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64,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现出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65,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2、。,66,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67,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68,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69,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伟大胜利。,第六,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

23、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70,讨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

24、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前提。,71,本章小结:,思考题:,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改造有哪些基本经验?4、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