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二.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及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第一章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第一节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它们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相关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规章和地方性规定,规范以及各种标准等技术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要求,大多数立足于作业场所生产过程中防控职业危害,来规范相应主题所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第二节 职业卫生术语与概念,1、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2、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作业环境三个方面。,3、作业场所:也称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
2、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劳动生产率,在实际的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二十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4、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5、职业病预防:是指防治止职业病发生,预防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它包括为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特别强调前期预防,强调从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措施,职业病预防按其目的和要求分为三级。,第一级病因预防:即最大限度减少直至消除职业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危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改变工艺,改进生产过程,防
3、止有毒有害物质跑、冒、漏、滴,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第二级预防:是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已开始损伤劳动者健康时,应及时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主要工作是为早期检测损害与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第三级预防:即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止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健康。,6、控制:是指工作场所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干预措施。7、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8、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
4、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可能使劳动者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和慢性病变的因素。,9、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的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为害因素而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10、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生成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事故。,11、职业禁忌:是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解除特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列举接触职业有毒有害因素的职业禁忌病,12、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
5、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13、健康:是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第三节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要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发病规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以及职业病预防等。,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性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物理性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噪音,振动,非电离辐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森林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识别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等。劳动强度过大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
6、时间过长,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长期出于某种不良体位,或长时间单调,重复动作。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疲劳。,(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厂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车间内工作地点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照明等。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完善。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有缺陷。自然环境因素和环境污染因素等。,2、职业病的发病规律分析,职业卫生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资料积累,分析职业病的病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防止职业病的发生。,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是利用仪器进行检验,测定,获取了解工作环境存
7、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数据信息的过程,经检测可以判断职业病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程度,也可以鉴定防护设备的效果。,4、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意识作用,也是为了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从而早期治疗。,5、职业病的预防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第二章 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与管理,第一节 企业职业病预防控制系统,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实施的大量具体工作的企业,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
8、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做好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体系和健康监护系统,加强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管理,做好职业病害评价工作,采用控制技术措施,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和治理。,第二节 企业职业病防治一体化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特点是牵涉面广,许多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即使社会性工作有是技术性工作,它包含国家行政管理,职业卫生专业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这三个层次的一体化管理。,第三章 化学因素危害的预防控制,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对化学因素危害,还可称为尘、毒危害。,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1、生产性粉尘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
9、的固体微粒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粉尘的粒径多在0.110um,从胶体化学观念来看,粉尘是固体分散性气深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项是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散逸在空气中氧化冷凝,而形成极细颗粒的气溶胶。,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在煤炭、冶金、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金属制品、电力、轻工、食品加工等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中均有大量的粉尘产生。生产性粉尘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3、生产性粉尘的分类(1)无机性粉尘(2)有机性粉尘(3)混合性粉尘,二、粉尘对人体的危害,1、粉尘的理化特性(1)化学组成和浓度(2)粉尘的分散度(3)粉尘的溶解度(4)硬度和形状(5)荷电性(6)爆炸性,2、粉尘对人
10、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性质,沉积的部位和数量不同可引起不同病变,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少量进入肌体后,能与肌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肌体暂时或长期的病理状态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4、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这是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呈气体,气溶胶的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主要部位是运气管和肺泡,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吸入肺泡后很快能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中,毒物随肺循环血液而进入心脏,然后不经过肝脏解毒,即直接进入人体循环而分布到全身各处,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越高,粉尘状毒物粒子越小,毒物在体
11、液中的溶解度越大,经呼吸道的吸收速度也就越快。,(2)皮肤:在生产过程中,毒物经皮肤吸收而中毒者也较常见,皮肤吸收的毒物一般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负皮,进入血液循环的。(3)消化道:在生产环境中,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机会比较少见,而是由于手被毒物污染后直接用污染的手拿食物吃,而造成毒物随食物进入消化道,消化道吸收毒物的主要部位在小肠。,二、职业中毒劳动者在接触生产性毒物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而进入人体内,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类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多数是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堆积所引起。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内,在这
12、些毒物的作用下逐渐使人体发生病变,称为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亚急性中毒:是介于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二者之间的中毒,也就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内所产生的中毒现象。,常见的职业中毒症状神经系统:慢性中毒常见神精衰弱综合症和精神症状,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四肢酸、麻等,重症中毒可引起呕吐、瞳孔缩小,血压颅压升高,脑水肿。呼吸系统:一次吸入某些气体可引起窒息,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运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吸入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如化学性肺水
13、肿,肺炎。,血液系统:许多毒物对血液系统能造成损害,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白血病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全血细胞减少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影响血液输送氧功能出现头晕、乏力、重者昏迷,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消化系统: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与出血性肠胃炎,有的毒物除上述症状外还并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泌尿系统:汞,铀,砷化氧,乙二醇等可引起中毒性肾病。其他,还可以引起皮肤,眼睛,骨骼病变。,第三节 尘毒危害的预防措施,尘毒作业环境管理组织管理措施首先是企业要建立职业健康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以负责企业日常的职业健康
14、管理工作。调查了解企业尘毒危害状况,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职工进行防尘毒的宣传教育,让职工明白尘毒对人体的危害,提高防尘毒意识与认识,从而使职工自觉做到遵章守纪加强个人防护。,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通过定期对作业环境的监测,了解尘毒物对生产场所污染程度,为采取防尘毒措施提供依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修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工程项目,防止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使尘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尘毒作业管理对劳动者进行正确的作业方法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方法的指导改进作业方法及作业工具,工作状态,防止损坏劳动者
15、的健康健康管理对劳动者进行个人卫生指导,防止尘毒物通过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定期对从事尘毒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可能发生高性中毒的危险作业,有亲人员(医务、抢救小组人员)应掌握中毒急救知识配备必要的抢救器材。,治理消除尘毒源防止尘毒物侵入人体,治理消除尘毒源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尘毒物质为最好,但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一般采用的措施是以无毒代替有毒、高毒物质,加强对有毒物质的净化回收。,改革工艺过程,用无矽尘质代替石英,用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物质如以激光照排代替铅字印刷,消除熔铅尘毒危害以无苯稀料代替有苯稀料,稀料中苯量在减少,逐步改为甲苯,二甲苯为主,无苯稀料即以醇类,甲
16、醛酯,丙酮,低毒物质代替苯高毒物质,尘毒物质的净化回收通风除尘、毒,这是企业应用最为普通,效果较好的一种技术措施,通风除尘毒就是通过通风的方法将尘毒源予以有效地控制,将含尘毒的气体抽出,经除尘、净化后排入大气,使作业环境含尘毒浓度达到卫生标准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密闭尘毒源:将尘,毒源有效地密闭,防止尘毒物质外溢的一项有效措施,它通常是以通风除尘毒配合使用。湿法除尘毒:这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尘毒飞扬的措施,尘毒物质遇吸收净化液后很容易被吸收、凝聚、增重,以减少尘毒物质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空气质量。,消除二次尘毒源尘毒物质飘落在生产场所各角落,会形成二次尘毒源,为防止这些二次尘毒源的污
17、染要坚持对生产场所的卫生清扫,及时清除散落的尘毒物质生产中使用的含有溶剂的物料如胶浆,油漆等,在容器上都要加盖要随用随盖。,切断尘毒物的传播途径设备密闭:就是把设备罩严盖实,防止尘毒物外逸,尤其是在化工生产中尤为重要,以密闭的反应金代替敞口的罐,缸等。自动化隔离操作,就是把操作点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被隔离的设备室通过排风降低室内尘、毒物的浓度,也可以把操作点隔离开通过送风,保持室内空气等鲜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尘毒侵入人体个人防护是防止人体受尘毒物分割中毒的最后一道防线,即防止尘毒物从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三条途径侵入人体。个人防护中呼吸系统防护最为重要,防尘用
18、品有防尘口罩,防尘面罩,防止衣,防潮安全头盔等,防毒用品有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中毒急救当发生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护,救护者本身要特别加强做好个人防护,根据具体毒物选用适当的防毒面具,以防止救护者中毒,也就是盲目施救,在救护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多人中毒事故是因为救护者未佩戴防毒面具或错戴而致,这必须牢记,在救护时要切断毒源,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处进行救治并尽快送往医院急救。,加强有毒物品的管理有毒物品其有易挥发,易燃易爆的特性,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有毒物品要单设库房,专人保管,做到数量清,库房要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使用场所不要存放有毒物品,做到用多少领多少
19、,剩余的有毒物品要及时退库保存有毒物品的容器要加盖,盖严,防止挥发,生产场所要严禁吸烟,动用明火,电气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配备灭火器材,防止火灾,爆炸发生搬运有毒物品应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摩擦,摔碰,码放时不易过高,防止倾倒,液体有毒物品不要倒置倒放到有资质的单位采购所领的有毒物品,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到使用单位,而造成大的空气污染,第四章 物理因素危害的预防控制,物理因素 噪声和振动,不良(异常)气象条件,电滋辐射,第一节 噪声和振动,生产性噪声,种类及来源生产性噪声物体受振动后,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传到人耳时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振动称为声音,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
20、律地组合,波形呈无规则变化的声音称为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的种类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生产性噪声的来源机械性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摩擦,撞击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纺织机,球磨机,砂轮机等机械所发出的声音。,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体积突然发生变化引起压力空弹或气体中有涡流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声音,如鼓风机,通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汽轮机等是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声音电磁性噪声,由于交替变化的电磁场,激发金属零部件和空气间隙周期性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所发出的声
21、音,生产性振动振动是以物体中心为基准,在外力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工具产生撞击或车船行驶等产生的振动为生产性振动生产性振动种类锤打工具振动,手持转动工具振动,固定转动工具振动,交通运输与农业机械振动,锤打工具生产性振动振动是以物体中心为基准,在外力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工具产生撞击或车船行驶等产生的振动为生产性振动生产性振动种类锤打工具振动,手持转动工具振动,固定转动工具振动,交通运输与农业机械振动,噪声与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为了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点,设计出测量噪声时使用的仪器声级计,声级计中安装有滤波器,使它对频率的
22、差别与人耳相似,这个滤波器称为A计权网络,被A网络测量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单位为dB,目前评许多国家采用这种声级做为噪声评价的指标。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比较高,而且多为中高频噪声,常与振动等不良因素联合作用于人体,使其危害更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对听力,生理,心理及生产活动的影响对听力的危害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是引起听觉疲劳直到耳聋,在噪声长期作用下,听觉器官过度受到刺激,听觉第三性发生显著降低,导致听阈升高。听沉恢复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位移,轻者造成听力损伤,重者造成噪声聋。,对生理的危害噪声对生理效应是诱发一些疾病,噪声会使人大脑皮层兴奋和压抑失去平衡,使中枢神经功
23、能出现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汗,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神经过敏,反应迟钝等,噪声还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律不剂,血压增高,以及末稍备管收缩,供血减少等噪声还可以引起唾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对心理的危害噪声的心理效应反应在噪声干扰人们的交谈,休息和睡眠,从而使人产生烦躁焦急厌恶,妨碍注意力集中,降低工作效率,噪声越强,引起烦恼的可能性越大。对生产活动的危害噪声可诱发事故,在高噪声的环境中作业,人的心情烦躁,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下降,工伤事故增多。,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最高不得超过115dB(A),非噪声工作地
24、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相对划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噪声的预防防止噪声危害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考虑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采用无声的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压声的锻压,用无梭织布机代替有梭织布机,用焊接代替铆接。对风机电动机采取隔离措施,提高设备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降低生产性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吸声: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作业场所内表面,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降低,如玻璃棉,泡沫塑料,木丝板,矿渣棉等。,消声: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
25、消声器,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隔声:可利用一些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如隔声罩,隔声间隔音屏等,这些隔声装置应该严密,防止产生共振影响隔声效果。隔振:为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可设置减振装置。如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器等。,振动的预防预防振动的危害应从改进工具入手,采用减振装置,减少手及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工具把手设缓冲装置,作业人员应发放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初垫泡沫塑料的无指手套,以减振。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及定期轮换制度,此外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第二节 不良(异常)气象条件,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又称微小气候,主要包括
26、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即受大气的气象条件影响,可因季节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又受生产设备厂房结构、生产过程、热源分布以及人体活动等影响,因此即使在同一个车间的不同工作地点,气象条件也可以有很大差别。,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的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生产场所的气温,除了受大气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太阳照射,夏季容易造成高温作业环境,生产场所的熔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件,化学反应等,以及机器摩擦和转动产生的热量,都可以通过辐射使周围物体受热,从而扩大了受热空气面积,此外在人员密集的作业场所,人体活动散发的热也可以对工作场所气温产生影响。,空气湿度: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境的空气湿度影响很大,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
27、或蒸气放散可以使生产环境的湿度增加,如造纸、印染、缫丝电镀,屠宰等。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大于80%为高湿,低于30%为低湿。气流:生产环境的气流一方面受外界风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生产场所的热源颁布和通风设备有关,热源可以使空气加热而上升,室外的冷空气从厂房门窗和下部空隙进入室内,造成空气对流。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愈大。,热辐射:热辐射是指能产生热效益的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太阳的辐射以及生产场所的熔炉,火焰,熔化的金属等均能向外散发热辐射,即可以作用于人体,也可以使周围物体加热,成为二次热源,扩大了热辐射面积,加剧了热辐射强度。,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这些作
28、业场所的生产性热源,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形成高热环境。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热处理。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等。,高温,高湿作业,这种作业场所的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低温作业:主要见于冬天,寒冷地区。如建筑,农业,地质勘探等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地下隧道或桥墩)低气压作业,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高温作业对肌体的影响高温作业对肌体影响主要是体温调节和人体水盐代谢的
29、紊乱,肌体内的多余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产生热积现象,体温升高,在高湿作业条件下,人体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丢失,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可以造成不良影响。,高温的预防措施(防署降温)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现有设备不能移动的热源和工艺要求不能远离操作带的热源,应设法采取隔热措施,如利用流动水吸走热量,也可以利用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如炉渣,草灰,石棉,玻璃,纤维制成隔热板或直接包裹在管道外侧,罐,反应釜等设备外壁。,第三节 电磁辐射,一、生产环境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气中四周传播,具有波的一般特征,可分为电磁辐射和非电离辐射。,1、电离辐
30、射,是指射线或高能粒子照射物质时,是物质院子接收器能量而产生电离作用,它包括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中子、贡子等。,2、非电荷辐射,是指不能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主要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危害:非电离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引起的,即通过对生物组织的灼热作用,使人体组织发生病变,引起放射性皮肤灼伤,如电焊。,二、电磁辐射预防1、电离辐射的控制措施外照射防护,使用封闭型电离辐射或射线装置工作,射线由外部对人体照射,称为外照射,主要方法有时间防护,尽量缩短受照时间,距离防护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应远离放射源,屏蔽防护,在放射源和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屏蔽,以减少受照剂量
31、。,内照射防护,使用开放性电离辐射源工作,放射性核素常以液体、气体、粉末、或气溶胶状态进入周围环境,主要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伤口进入体内造成内照射。基本的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防护措施。,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措施红外辐射线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防护,严禁裸眼直视强光源生产操作中应带绿色防护镜,镜片含有氧化亚铁或其他科滤过红外线的成分。,第五章 生物因素危害的预防控制,生物因素,劳动者在生产条件下,接触由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等生物因素而外发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列为法定职业病称为职业型传染病。传染病及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
32、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一、森林脑炎森林脑炎是有一种森林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森林区特有的疾病传播媒介是X,所以又称之为X传脑炎,森林脑炎起病急据,突然高热,常出现颈部肌肉,肩胛肌上肢肢瘫。三、布氏杆菌病是有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染上布氏杆菌的病畜,以羊、牛、猪为主,在皮毛加工企业作业人员是易被感染人群,布氏杆菌患者主要是发抽,神经炎,神经痛等。,第六章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档案,一、企业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企业设置或指定的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及配备的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必须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任命的
33、书面材料,作为企业为鉴存档保存。二、根据第九条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职业健康监督员考核合格后办法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证书企业应将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真,监督员岗位证书原件或复印件作为存档保存。,三、已取得职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将职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存档保存(朝阳区安监局,朝安监字【2009】45号),生产经营单位设立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工作的通知,凡不具有职业健康监督员证的,将无法取得职业卫生许可证。四、23号令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第
34、一章 总则第二章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1、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2、职业危害防治部门,要做到职责落实。3、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要做到职责落实。4、职业危害防治网络5、有工会组织的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卫生)监督检查小组,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第三章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1、各级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要纵到底2、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要横到边第四章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1、建设项目评价制度2、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3、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4、职业危害告知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6、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8、职业危害日
35、常监测管理制度9、职业健康体检制度10、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1、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12、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13、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14、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15、职业危害防护管理制度16、职业危害防治例会制度第五章 安全操作规程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装订成册(纸质)建档保存,六、令23号第十三条:企业应将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将申报表、回执等资料建档保存。七、令23号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条,企业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要进行职业健康“三同时”申报工作。1、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与评价报告2、初步设
36、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3、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预算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危害对控制效果评价报告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八、令第十九条,对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九、令23号第二十条,职业危害设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台帐,对设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养。定期检测等记录,将设备设施台帐设备中文说明书维护检修保养等记录建档保存。十、令23号第二十一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十一、令23号第二十二条,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职业危害定期检测及评价结果、资料,建档保存。十二、令23号第二十三
37、条,对监测评价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不合格的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的方案记录,建档保存。十三、令23号第二十五条,提供有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将提供的中文说明材料建档保存。十四、令23号第三十条,从事有职业危害因素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同时订立职工职业病危害告知书(单),订立的职工职业病危害告知单与劳动合同建档保存。,十五、令23号第三十一条,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定期),离岗时,由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健康监护检查,职工健康监护检查结果,建档并按照规定时间妥善保存。十六、令23号第三十四条,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等资料建档保存。十
38、七、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等有关资料建档保存。十八、应建档的资料,如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企业职工职业健康花名册,职业健康诊断处理登记表,职业卫生工作例会记录,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时的教育培训,有关部门签发的整改指令、处罚等。,第七章 罚则,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已经确定,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为害放置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要尽到主体责任,这就是依法经营,依法规范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符合法律法规中规定要求,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23号令规定,单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
39、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六章“法律责任”对行政责任和形式法人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对于民事责任在有关职业病人权益保障部分提及。,行政责任,实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令23号第四章罚则,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违法行为的处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就是依法行政,对企业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事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71、73、76条都涉及刑事责任的规定,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依据刑法定罪,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审判机关及各级人民法院,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刑事违法者本人。由于刑事违法的违法性质最为严重,故刑事责任也最为严重。,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自己的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职业病防治法第52条规定,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商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力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令23号罚则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