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1776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5,1,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况及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主要内容,标准的概念及分类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职业卫生标准存在问题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2023/9/15,2,2023/9/15,3,一、标准的概念及分类,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的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

2、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2023/9/15,4,一、标准的概念及分类,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际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基含义是“国标”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和“B”组合。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作为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当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该行业标准应自行废止。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审批、编号、发布,实施统一管理。行业标准应公布行业标准代号,石油“SY”,石化“SH”,兵器“WJ”。,2023/9/15,5,一、标准的概念及

3、分类,地方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下列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1)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2)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种子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购 3)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发布。企业标准 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向政府备案。,2023/9/15,6,一、标准的概念及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4、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属性的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地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是由法律规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又叫非强制性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行业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也是在行业标准代号后加个“T”字母,不加“T”字母即为强制性标准。,2023/9/15,7,二、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职业卫

5、生标准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按照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实际需要,由法律授权部门对国家职业病防治的技术要求作出的强制性统一规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制性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职业卫生标准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技术规范,是衡量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技术指标;是贯彻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也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2023/9/15,8,二、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职业卫生标准的意义卫生标准是贯彻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是我国卫生法律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具体贯

6、彻执行中,都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卫生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并且贯穿于整个卫生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之中。日常卫生监督执法、卫生检测检验、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等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卫生标准的运用。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卫生监督执法体制的不断完善,迫切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不断完善的卫生标准体系,才能保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2023/9/15,9,二、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需要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作为技术支持。作为政府主管卫生事业的职能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肩负着依法管理社会卫生事业的重任和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使命。全国人大9部卫生法律,国务

7、院25个卫生行政法规,卫生部400多个部门规章都离不开卫生标准和卫生技术规范的建设。是依法治国,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对卫生标准工作的要求。,2023/9/15,10,二、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职业卫生技术标准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体系,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完善与健全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标准体系框架,调整、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有助于利用技术壁垒,限制境外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中的职业病危害向境内的转移,维护我国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不被侵犯。规范国内市场,促使企业依法经营,保证劳动保护投入,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树立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良好形象,特别是劳动者健康保护方面的形象,为

8、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创造有利条件。,2023/9/15,11,二、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包括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和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线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Z/T”。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编号由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发布的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构成。示例:GBZXXXX-XXXX、GBZ/TXXXX-XXXX,

9、如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2023/9/15,12,二、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为九大部分:1.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2.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3.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职业病诊断标准;5.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6.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7.职业危害防护导则;8.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9.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2023/9/15,13,二、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分类,其中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0、,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2023/9/15,14,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满足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2.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注重可操作性;3.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通用标准;4.逐步实现体系化,保持标准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2023/9/15,15,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职业卫生配套规章,放射卫生配套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2023/9/15,16,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规范用人单位,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技术服务,标准与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职业病危害分类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目录作业场所管理作业管理,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鉴定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接触限值诊断标准检验方法放射卫生防护听力保护规范,事故处理监督程序处罚办法,2023/9/15,17,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的形成 我国第一部与职业卫生有关的国家标准是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标准-101-56),1956年由原国家建设委员会、卫生部批准发布,其中规定了85种有害物质

12、的最高容许浓度。这个标准经多次修订后成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981年,我国成立了包括劳动卫生标准委员会在内的全国性卫生标准组织,卫生标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23/9/15,18,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实施以来至2009年6月,卫生部制、修订并发布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17项(以标准号计)。其中包括职业接触限值388项、采样及检测方法245项、职业病危害评价标准2项、职业卫生防护标准13项,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3项、职业病诊断标准97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42项,初步建立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体系。,2023/9/1

13、5,19,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设计相关卫生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198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l2801-2008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GBl6910-199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8053-18083 200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1990采暖通风与空气

14、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50029-200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01封闭式车间微小气候计算参数 GBZ 1-2002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 5701-1985),2023/9/15,20,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89,2023/9/15,21,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

15、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2023/9/15,22,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卫生工程标准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

16、T194-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 GBZ/T 231-2010 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198-2007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 211-2008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GBZ/T 212-200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19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199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1985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16911-1997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2

17、023/9/15,23,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卫生分级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 GBZ/T229.2-2010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5817200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 GBZ/T229.3-2010 高温作业分级 GB/T 4200-2008 代替了(GBTT 4200-199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 230-2010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 2.2-2007)低温作业分级(GBT 14440-1993)冷水作业分级(GBT14439-

18、1993)噪声作业分级(LD 80-1995),2023/9/15,24,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监测方法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2.15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1-11 2007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方法85种毒物检测方法 GBZ160.1-85采光测量方法GB/T 5699-2008照明测量方法GB/T 5700-2008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2-2009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206-2007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173-20

19、06,2023/9/15,25,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 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 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 192.5 2007,2023/9/15,26,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放射GB/T 18

20、9.1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T 189.2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21、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 189.11-2007,2023/9/15,27,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放射测量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9-2002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1-2002,2023/9/15,28,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放射卫生标准工业r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 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标准 GBZ175-2006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22、GBZ125-2009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4792-1984)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标准(GBZ 114-2002)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ll6-2002),2023/9/15,29,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职业健康监护和诊断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GBZ169-20062002年对原91项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20022007年新制定了19项诊断标准,2007年以后新修改14项,目前共发布职业病诊断标准124项。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

23、2023/9/15,30,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职业卫生管理卫生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l58-2003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4-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 GBZ/T204-2007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199-2007,2023/9/15,31,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标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术语GB/T12903劳

24、动防护用品分类及代码LD/T751995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T1952007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2000189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2023/9/15,32,四、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标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术语GB/T12903劳动防护用品分类及代码LD/T751995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T1952007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2000189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25、卫生部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2023/9/15,33,五、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存在问题,职业卫生标准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还比较滞后,满足不了卫生法制建设的需要;标准修订不及时,标龄大长,标准老化;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有些标准不能认真执行;标准信息不畅;标准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对职业卫生标准可行性理解不深,标准制修订工作透明度有待提高。长期以来,职业卫生标准基本以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为中心,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调整对象重新调整职业卫生标准体系。,2023/9/15,34,五、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存在问题,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表示单位过去一直采用最高容许浓度(MAC),

26、不足以评价工人实际的接触。且也与国际惯例不相接轨。新版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接触限值采用了最高容许浓度(MAC)、8小时平均时间加权浓度(TWA)和短时浓度(STEL)。急需建立与之配套的采样方法和检测方法。我国一些职业致癌物的职业卫生标准远宽于发达国家(如ACGIH-TLV),一方面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设置“劳工壁垒”,限制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另一方面,一些职业危害由境外向境内转移,损害我国公众和劳动力的健康,迫切需要制定严格的职业卫生标准。,2023/9/15,35,五、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存在问题,推行 TWA 需要应用个体采样器。这些仪器多来源于进口,价格昂贵。当务之极是

27、进行采样、监测仪器的国产化研究。随着生物技术产业(Biotechnology)快速兴起,生物制品、工业应用酶、转基因生物工程等的职业卫生标准,已引起发达国家广泛重视,纷纷立法并制定标准或作业规范(例如:OESs for Employees in Biotechnology(EC,1990);Biohazards-Act,Germany,1999),而我国尚未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职业卫生标准涵盖面不足。,2023/9/15,36,五、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存在问题,我国现已颁布10类115种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但在化学物中毒方面多限于急性职业中毒,近40种慢性职业中毒尚缺乏国家诊断标准。国外已纳入赔偿范

28、围的工作有关疾病,我国尚未开展其诊断标准的研究、需要遵循国际认可的循证医学的原则加速制定。,2023/9/15,37,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 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卫生部将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修订分解成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两个重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于2002年发布实施。修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详细规定了工业企业的选址与整体布局、防尘与防毒、防暑与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非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辅助用室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29、,更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精神,更具有操作性。2005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进行又一次修订,于2010年1月22日正式公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2023/9/15,38,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年发布实施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规定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存在或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漏、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但不适用于

30、非职业性接触。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此外,还做了致癌性标志、致敏性标志和经皮标志。,2023/9/15,39,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2003年起对该标准进行修订,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修订后将“GBZ 22002”分成“GBZ 2.1”和“GBZ 2.2”两部分。“GBZ 2.1”即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GBZ 2.2”即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

31、限值(GBZ 2.22007)。该标准规定了339种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其中286种规定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16种规定了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53种规定了最高容许浓度(MAC)。该标准对46种粉尘制定了PC-TWA,其中14种粉尘制定了呼吸性粉尘的PCTWA。标准还规定了工作场所白僵蚕孢子、枯草杆菌蛋白酶等生物因素容许浓度。,2023/9/15,40,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基础标准基础标准现包括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GBZ/T 210.152008)和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42010)。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已于2008年发布,分为“工作场所

32、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和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5个方面,该标准对指导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职业卫生名词术语规定了职业卫生术语的分类和定义或含义,适用于职业卫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培训,2010年1月22日正式公布,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2023/9/15,41,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及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2004年5月卫生部颁布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和81类化合物职业卫生检

33、测标准方法“GBZ/T 160.1812004”。2007年6月,卫生部又颁布了4类化合物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GBZ/T 160.82852007”和修订的12类化合物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包括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监测类别及其采样要求,采样前的备,采样方法的选定,定点采样,个体采样,采样注意事项等内容。,2023/9/15,42,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GBZ/T 160.1812004和GBZ/T 160.82852007”是在原标准方法的基础上,为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要求修订颁布的,包括209个检测方法用以检测81类化合

34、物303种毒物,其中金属及其化合物28类,64种毒物,共45个检测方法;非金属化合物12类物质,39种毒物,共40个检测方法;有机化合物45类物质,200种毒物,共124个检测方法。,2023/9/15,43,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防护标准卫生部已发布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规范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以及纺织印染一职业

35、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等。防护标准起草过程中除参考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有关指南外,还重点参考了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公约、建议书、操作规程、手册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指南。,2023/9/15,44,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职业病诊断标准截至2009年底,已制定和修订的职业病及相关标准共96个,其中职业病基础标准2个(职业病诊断标准名词术语和职业病诊断编写的基本规定),职业中毒诊断标准65个,尘肺病诊断标准2个,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诊断标准5个,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诊断标准1个,职业性皮肤病诊断8个,职业性眼病诊断标准4个,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诊断标准3个,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1个,其他职业病诊断标准5个。,

36、2023/9/15,45,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警示和报警标准为促进用人单位规范自身管理和卫生行政部门执法行为,满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落实职业病防治法,200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 1582003),规范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的种类、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选用和设置。针对我国高危行业职业危害严重的特点,2009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了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该标准规定了有毒气体报警点和报警值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仪器选型要求和具体的选型方法,对加强工作场所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使其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202

37、3/9/15,46,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其他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该标准对健康监护的定义和范畴、开展健康监护的依据、工作程序、参与健康监护工作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目标疾病、开展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人群的界定原则、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检查方法和指标的确定原则、健康监护结果的评价等都从理论上作了简要的描述。对基本医学检查和常规医学检查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在附录中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对接触有害化学因素、粉尘、有害物理因素、有害生物因素和特殊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作出了具体规定。,2023/9/15,47,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劳动能

38、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残程度鉴定(GB/T 16802006)。该标准是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作出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该标准是在总结全国劳动社会保障机构应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 161801996),开展工伤评残鉴定的实践基础上,对原标准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水平。,2023/9/15,48,六、主要职业卫生标准简介,此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防尘、防毒方面的5个AQ标准,分别为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012008)、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 42022008)、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 42032008)、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AQ 42042008)和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AQ 42052008)。,联系方式:Tel:,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