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0888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明文与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介绍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等,或是对事理做客观的、科学的解释,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2、说明文类别按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松鼠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

2、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按说明文语言的生动程度、描写的程度:一般性说明文(平实)文艺性说明文(生动)一般,介绍事物和阐述事理往往交错使用。,3、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有外露、内含、表象的、本质的这都是说明文的要点。说明文常见的各类事物特征:人物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能力、特长生物类:形态、类属、习性、产地、生活环境、益处与害处、培育方法与防治方法自然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与害处科技类:形态、构造、原理、研究的历史、应用、前景书籍类: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时间、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意义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

3、、实验结果、注意事项,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发展变化情况。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等一类的说明文。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内到外,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近到远,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核舟记南州六月荔枝丹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并列、因果、层递、主次、总分、并列等人士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等,有现象到本质,5、说明方法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

4、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

5、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8.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6

6、、说明语言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

7、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本单元的说明文,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桢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并列)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3、叫三声夸克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物质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什么?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列数字4、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花儿万紫千红的奥秘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

8、分析说明文第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有时

9、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第三,分析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

10、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说明文阅读,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的说明顺序对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

11、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三、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

12、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表约数、表消息来源、表程度、表频率、表范围、表猜测。,四、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

13、的说明形象生动。,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五、说明语段的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走进森林 张志毅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

14、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森林可

15、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

16、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是放出1530吨氧气。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

17、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根据对第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1)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2):林地土壤、水分等。3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4第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5文章第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6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1概述式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

18、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2描述式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

19、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3设问式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4定义式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表达方式有五

20、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概念,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任何文体都要采用这五种表达方式的一种才能成文。一般来说,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

21、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

22、称之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是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而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目的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2、修辞手法简单地说,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常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

23、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也称艺术特色。,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选材剪材;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二、在鉴

24、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拟物、夸张等,【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夸张 比喻 拟人 设置悬念 点面结合 开门见山 伏笔照应 开篇点题,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

25、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就是用的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