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25218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方式.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诗歌表达方式,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描写,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式: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等,第二节 表达方式描写一、动静结合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归纳表达效果:,相互映衬,突出事物特征,使之更生动传神。,一试身手:分析下句表达

2、技巧及效果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答:(1)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2)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3)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05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

3、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第二节 表达方式描写二、虚实结合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归纳表达效果:,虚为实服务,更好地表现现实中的情。,一试身手:分析下句表达技巧及效果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答:(1)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2)上片写实,以春景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片写虚,想象妻子凭栏远

4、眺。(3)将行人的离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第二节 表达方式描写三、点面结合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归纳表达效果:,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一试身手:分析下句表达技巧及效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簔笠翁,独钓寒江雪。,答:(1)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2)“千山”、”万径“、茫茫的”寒江“,广阔的背景下一个”孤舟簔笠翁“。(3)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第二节 表达方式描写四、正侧结合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

5、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归纳表达效果:,多角度更好突出事物特点。,一试身手:分析下句表达技巧及效果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答:(1)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2第一句正面写环境的恶劣,第二句侧面写战况,表现风大和高度戒备。(3)突出战事的紧张。,第二节 表达方式描写五、其它手法,白描 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工笔(细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远近结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声色结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抒情方式:,(1)直

6、抒胸臆,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间接抒情,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a.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喜景衬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b.托物言志,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

7、: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C.借事抒情,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

8、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鉴赏诗歌有关表达方式的答题步骤:,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传达的旨趣。,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或手法。,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的。,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

9、亲的情感。,练习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全国)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何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意。,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7辽宁卷)秋夜独坐(节选)夜 深 唐王维 宋周弼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动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