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2555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七上课外古诗10首教案.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虽:虽然 犹:仍然竟:尽,这里指死译文:神龟虽然长寿,但是终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虽能腾云升天但是终有化为灰土的时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骥: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烈士:有壮志的人暮:日落的时候已:停止译文:骏马老了卧在槽旁,但它的志向还是驰骋千里关山;有志的人即使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丝毫不减,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盈缩:享年的长短期:期限但:只,仅仅养怡:保养身体永年:长寿译文: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不只是由天决定的,修养身心,就可以延年益寿,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我高兴到了极点,让我吟咏诗歌来表达我的壮志吧(

2、用于诗歌结尾,配乐用和文章内容没有关系),.文章前四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世界所有事物都有消亡的时候,人也同样要死亡五,六句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千里马虽然老了,但是胸中还激荡着驰骋的豪情.前句为了引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兴用龟、蛇、马来说明寿命短暂,人要不断进取取得更大成就.养生之道是什么?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调养身体,使身心愉快,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主旨:开篇用比兴的写作手法,用龟、蛇、千里马来暗示读者衰老和死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接着作者抒发了老当益壮,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强调人要乐观向上,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

3、求和积极进取精神。,.诗中通过传说表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诗中表达作者人生的形象写照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作者认为,顺应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句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中认为人只要精神愉快,调养好身体,就能长寿的句子: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中表现诗人决心统一中国,准备继续奋斗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能够表明作者人老雄心在,人老志不老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回忆古诗中有关雄心壮志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过故人庄,孟浩然,sh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xi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p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hun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具:准备。具鸡黍:杀鸡做饭。合:环绕。轩:指窗户。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5、,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高林”即“丛林”,一语双关,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成语“曲径通幽”源于此诗,意思是说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

6、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悦”、“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欢悦”、“使空明”,尾联两句以动(声音)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

7、境界。,成语“万籁俱寂”源于此诗,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背景简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8、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合作学习,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

10、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探究1:,1.在诗中找出与怀化有关的内容。答:龙标、五

11、溪、夜郎。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探究2:,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重点练习,1、点名

12、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李商隐,夜 雨 寄 北,市85中 吴多伟,复习,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绝句),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13、/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本诗主

14、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景夜景,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名句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

15、,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总 结,晏殊,浣溪沙,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品读诗词,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作 者,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

16、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品词明意,评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诗词赏识,夕阳西下几时回?,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诗词赏识,无可奈何花落去,

17、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诗词赏识,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诗词赏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品读背诵,1朗读,2唱词,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哲理诗,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杨万里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18、。,关于诗人,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好像进入千万座山的迷宫,刚越过一座山,又有一座山在前面阻拦。,思想感情:,这首诗含蓄地说明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应不断进取。,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轻快活泼,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济南人。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词传世。,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多写其悠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深厚的故

19、乡之思,凄哭的身世之感,都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出来,情调伤感,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她精于谴词造句,善于创意出奇,还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语言清丽,在语言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牌名,“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忆。“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所,“日暮”是指时间,,“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恋忘返。,这两句主要交代了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同时既写出了她们

20、郊外游玩的欢娱心情,又为下边的波澜曲折作了必要的铺垫。,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在沉醉未醉、意态朦胧之中,“回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了一个新天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田田,夜风袭来,清香飘溢。,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还想在这藕花世界里流连欣赏,但已使暮色苍茫;想要荡出“藕花深处”,却不知怎么走。情急之中,少女们禁不住发出了“怎么渡,怎么渡”的呼叫声。不料几声婉转的“争渡”声,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或火红或洁白的荷花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

21、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主旨: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的赞美之中,又渗透着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思考:,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那一个季节?,(兴尽晚回舟),(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4、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齐声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出清新的画面美来。,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朱熹,作者,朱熹(11301200)宋代著名理学家,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风

22、格:比较清新活泼,一.半亩方塘一涧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写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议论),1 方塘:方形的水塘。2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3 渠:它,指水塘。4 如许:如此,这样。5 为:因为。,解释词语,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写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议论),译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来啊(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心思想,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你知道这首诗,流传下来的一句成语吗?,源头活水,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答: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