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2633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8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的起源《语言学概论》.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起源(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各种学说)(一)劳动说: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起源理论从劳动角度作出科学的解释1、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2、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直立行走发音条件、听觉条件、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二)手势说 手势可能存在早期的过度阶段,但其作用和价值无法与有声语言相比,原因?1、工作的时候无法进行手势交际2、黑暗中手势交际无法进行3、语言可以传承保留(三)摹声说 根据语言中的摹声词推测,但语言中这类词很少,有些抽象概念无法表达。,(四)感叹说(叹词起源论)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这类叹词更少,根本不可能靠它们完成交际(五)社会

2、约定论这与语言的任意性、约定俗成性特点相违背。(六)咳唷说(吭育说/劳动呼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早期劳动发出的呼叫声。,现在有很多问题仍很复杂:最早语言的状态?语法怎么形成的?通过目前的科学研究,关于原始语言有几点可以肯定:1、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口耳相传2、语言一开始就是音义结合体音义结合的符号,3、语言一开始就与人的抽象思维相连伴随抽象思维4、语言一开始就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5、语言一开始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以上特点紧扣语言的性质特点总结出来的。,二、语言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1、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不能脱离社会+发挥交际职能2、语言发展

3、不平衡语言各要素中,语法发展最慢,词汇发展最快,3、不同语言的发展差异很大原始语言应该是一致的,随着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不同语言4、政治经济的集中使方言成为共同语(如:北京话),(二)语言发展的具体表现 语言发展包括个体要素的发展和整体系统的发展。1、个体要素的发展:临时性变化个性特点,尚未固定(言语语言)历史变化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化和更替历史固定下来的语言事实,新旧要素的演变,整体系统的发展:共时变化 历时变化临时变化与历史变化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其中,历史变化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内容;临时变化可以转化为历史变化:言语成分临时变化语言成分历史变化,2、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语言系统的共时发展在共时平面

4、上的语言分化问题(语言分工的差异造成的):社会方言(阶级语、行业语、黑话、禁忌语等)和地域方言共时发展包括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和功能变体(改换说法),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分化统一;语言的接触融合(1)、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不同阶级社会的共同语不同.,(2)、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A 语言的分化社会分化的结果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浯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社会方言是因社

5、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社会方言是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阶级的差别引起的,差异比较小,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上。(见前面),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主要差别是语音。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语言发展不平衡),差异比较大,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也有表现。汉语的七大方言:汉语方言主要可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地域方言与共同语、其他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

6、语言。,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就是亲属关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 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系的远近):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言 土语,属于同一语群的语言亲属程度最高;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是不同的语言非亲属语言。现在的谱系分类尚不完善(许多时候还是按地理分布划分地域分类)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闪含语系(亚非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等。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按

7、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尔曼语族。,世界语言的类型分类:根据词法特点分类(词根语、屈折语、粘着语、编插语)根据句法特点分类(综合语、分析语)根据语序分类(SVO语、SOV语、VSO语),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地域分类。共同语是否存在和社会的分化程度可以区别方言与亲属语言。如古罗马半分裂状态:法兰西、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方言)社会完全崩溃形成亲属语言方言独立的亲属语言(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彼此带有亲属关系的语言),B 语言的统一方言统一成共同语(社会统一为前提)语言统一的原因?首先,一个地方割据的社会趋向统一时,原来的地域方言分歧就会妨碍全社会范围内的交际,不利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的

8、巩固,于是语言也逐步走上统一。,其次,语言统一演变的特点:首先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地位高于方言的共同交际语(“超方言”),然后影响方言的发展,并通过共同语的推广、双语并存直至替代,完成语言的统一。民族语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言差异缩小 社会统一,往来频繁语言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3)、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多种语言长期接触影响发展一种语言。A 语言的接触:词语的借用和吸收(借词);语音、语法结构规则的渗透(音译词改造、欧式语法)借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这是语言接触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音译的借词:古时从外族借入:葡萄、师子(狮子)、和尚、魔(魔罗)。从英语借入:鸦片(opium)、扑克

9、(poker)、咖啡(coffee)。,从俄语借入:苏维埃(COBET)、喀秋莎()。音译兼意译的借词:icecream冰激凌(“激凌”,音译;“冰”,意译。)音译加意译的借词:beer啤酒(“啤”,音译;以“酒”表示类属。)照搬:WTO、OK、ID、IP,结构规则的借用: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都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telephone,汉语先音译为“德律风”(dlfng),后意译为“电话”。,B 语言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语言之间(亲属语言或非亲属语言的融合)定义: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

10、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融合过程:民族发展不平衡族际交际语(民族交际语+本族语)国际地域交际语(国家之间交际语)准国际交际语(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通用语(世界语:以英语为基础)亲属语言的融合语系共同语(以某种语言为基础),语言融合的必要条件A、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

11、,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汉语。B、一种语言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方式:A、自愿融合(合作方式):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如北魏孝文帝拓跋珪禁讲鲜卑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融入汉语之中。B、被迫融合(斗争方式):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采用汉语。如金世宗采取强硬措施,要求使用女真语,但不能阻止女真族及其语言融入汉族、汉语。,(4)、语言的分化与统一,接触与融合

12、中出现的特殊现象。A 双言现象:同一社会群体成员同时使用一种语言及该语言的某一方言(普通话/方言)B 过渡语现象:一种语言或方言混合,既不象共同语又不象方言(方言向共同语靠拢),形成方言色彩的普通话(如汉语南方普通话、北方普通话的区别)。,C 双语现象: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同民族语言共存。(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双言有区别:双言现象方言+共同语;双语现象民族语+民族语,D 洋泾浜和混合语:语言频繁接触的地方由不同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的外语。如让我look look

13、,你的米西米西。在洋泾浜基础上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本地+外语)而形成的语言就是混合语,它是一种两不象的语言。,(5)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语,部分取自日耳曼语、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28个字母一母一音;词根可以自由复合成词,派生词的构成有一套丰富的前后缀。,三、语言的发展规律(一)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内因)1、外部原因社会发展的影响(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不能脱离社会,社会依赖语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

14、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具体表现:(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新词产生,旧词消亡新词:离休、关系户、硬件、网吧、保龄球、快餐、软着陆。(2)社会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梵语、外语丰富扩充词汇促使词汇发展(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方言和共同语产生的直接原因,(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如香港回归普通话与港台词的融合(5)社会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社

15、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2、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矛盾运动(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适应交际(不平衡)完成交际(平衡)具体表现:(1)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由不适应到适应)(2)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矛盾。(语音简化+语义增多双音化构词法发展)(3)体系内相关成分的矛盾所有成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红/白;伊/渠,(4)口语与书面语的矛盾口语书面语的基础源泉 书面语口语的加工提炼二者要保持一致,如果发生脱离出现僵化的语言形式被新形式代替(5)方言与共同语的矛盾。方言与共同语相互影响,长期共存社会方言与地域

16、方言对共同语的影响,(二)语言发展的规律 语言发展规律是一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动变化方向或趋势,体现一定的必然性。语言发展规律反映语言朝什么方向变化,怎样变化。,语言发展规律包括内部规律和一般规律。内部规律(与语言内部结构本身有关)内部运动的结果特殊内部规律(个别语言)和普遍内部规律一般规律(与社会发展原因相关)普遍性、共性规律(是所有语言共有的),1、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1)渐变性:新旧要素的更替是不知不觉的,渐变的,而非突变。这是由语言的本质决定的。作为交际工具:稳定性+反映社会变化;具有约定俗成性:从言语到语言,(2)不平衡性: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内部各

17、成员不平衡。语言反映社会变化词汇发展最快尤其一般词汇发展最快(基本词汇相对较慢)语言反映结构规则语法发展最慢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由语言的本质决定的:词汇反映社会变化,语法则完成交际任务。,另外,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3)社会制约性,2、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不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1)特殊内部规律(个别语言或方言本身的发展规律)不同语言的表现不同(俄语无量词;汉语量词多,少形态变化)汉语中的特殊内部规律:A、腭化规律:中古舌面后音“见组”k k g x和舌尖前音“精组”ts ts dz s x在高元音、半元音iy前时,变成舌面前音(腭音)。,B、普通话闭音尾音节减少。C、浊音清化规律。D、双音化规律。(2)普遍内部规律 A、语音演变的无限性(单个音位到整个音系的变化),B、语音演变的一致性。C、词义内部的扩大、缩小、转移规律。D、类推规律在结构规则的影响下,语法、词汇形式发生变化:V+动态助词由一到多;SVO宾语前置消亡E、抽象化规律:实词虚词;独立成分附加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