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27825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6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汽车产业通过近3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走向。探索市场可持续发展。探索开发研制技术可持续发展。探索解决能源、交通、环境、安全等问题,逐步形成与社会、自然和谐并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一、新发展面临的新压力二、解决途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一、新发展面临的新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的结构性压力,二是资源紧缺、环境恶化对节能减排的压力。目前,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在工业内部,要强化产业政

2、策引导和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等准入门槛约束,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的比重仍然偏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阶段性、转移性因素。阶段性因素,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时期。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耗强度在较长时期

3、保持较高水平。转移性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加大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变增长方式的模式也有所不同。美英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推进的自发渐进型。日韩强调发挥市场、政府合力的市场增进型。前苏东地区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政府主导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中国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财税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转变增

4、长方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促进节能减排同转变增长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快速的增长,燃油消费大幅度增加,燃料进口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必须解决能源、交通、环境、安全和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加快一系列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步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二、解决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马凯主任指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六个依靠”:第一,依靠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第二,依靠技术进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第三依靠加强管理,抑制产能过热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第四,依靠强化法制,是节能

5、减排的重要保障。第五,依靠深化改革,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第六,依靠全民参与,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一)结构调整初见端倪(二)技术进步效果显著(三)加强行业管理的保障作用(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五)继续促进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六)依靠全民参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一)结构调整初见端倪,针对汽车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12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提出控制新建整车项目,适当提高投资准入条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自主品牌产品,推进联合重组,支持零部件加快发展等项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6、员会产业政策司,各类企业重新洗牌已经展开。摩托车行业,行业散乱状况得到显著改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企业自主研发产品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竞争秩序明显好转;行业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客车行业,已形成以河南宇通、厦门大金龙、小金龙、苏州金龙、丹东黄海为标志的“三龙通海”的第一方阵,以及河南少林、山东聊城等后来居上的客车生产企业。载货汽车产品,一汽集团、重型汽车公司、陕西汽车公司、福田汽车公司和江淮汽车公司等企业加大产品技术升级的调整力度,载货汽车新一轮竞争和洗牌的格局即将出现。专家认为,重型载货汽车的规

7、模门槛已达2万辆以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专用汽车产业,已有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游刃有余的中集集团,具有鲜明特色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公司、东莞永强公司等企业分别完成了从国有到股份制,从家族企业到现代企业机制的转变;从小规模或街头作坊向工业化制造的转变;从单一市场向与国际强手合资生产世界尖端性产品的转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二)技术进步效果显著,一是实施严格的节能措施。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10月以公告方式发布了第一批34户企业生产的409种车型的油耗检测结果。2007年7月发布了第二批95户企业生产的2818种车型的油耗检测结果,其中有444种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8、从公告中撤消,停止生产和销售。标准实施后国内乘用车新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对普通消费者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二是创造条件确保汽车排放标准的实施。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007年月1月1日和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新定型的3.5吨以上的重型车和3.5吨以下的轻型车将分别开始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指标(相当于欧洲III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三)加强行业管理的保障作用,2002年底,原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公布并实施了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及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经过2年多的时间,完成对公告内所有的摩托车企业进行了生产

9、准入考核。2006年我委下发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量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通过制定准入条件,进行严格的考核程序,使得厦门大金龙、小金龙、河南少林、山东聊城等一批优质企业取得整车生产的资质,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客车生产企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200 6年5月发布关于规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的生产规模提出最低限定要求,提高准入管理门槛。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技术成熟程度、不同的技术阶段明确定义;组织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以判断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状况和检验评价体系;

10、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产品销售服务及自制底盘等做出具体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已完成起草工作,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另外,关于汽车整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定、改装类汽车企业生产专用底盘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电动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定也都在起草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国务院以令的方式确定了500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是其中一项。确立了公告以法律的地位。国务院关于印

11、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45项具体措施,其中有9项措施涉及汽车产业和产品,占有五分之一的篇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具体是:汽车燃料消耗标准和公示制度。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措施。修改完善汽车产品的报废标准。积极稳妥地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作。做好车辆的回收利用工作的前期论证。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管理以来,已制定并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97项,按品种分,汽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75项,摩托车22项。按属性分,主动安全26项,被动安全24项,一般安全25项,环保和节能22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五)继续促进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

12、的改革,2005年我委将节能、新能源和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列入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目录,并将三轮汽车、低速汽车等农用汽车列入限制类目录之中。200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组织的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中对鼓励发展经济型汽车的政策做了专项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从2006年4月新的消费税开始实施后的汽车市场的实际运作情况分析,轿车的销售量均有明显上升。由此可见以税率杠杆,对汽车消费进行导向的作用极其明显。从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出发,应对涉及车辆的购置税、消费税、燃油税等全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改革方案,对采用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给予优惠,对耗能产品要加大税费的征收力度,做到奖惩并举。同时要考虑消费税、购置税等与节能、环保指标联动调整的改革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六)依靠全民参与,要通过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优质低价的服务和管理系统,辅之以燃油税、消费税等财税手段,加上宣传教育对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进行引导,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观念,做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驾车出行频率;鼓励小型车辆多人乘坐,减少单独驾车现象;私家车型的选择,从大排量大尺寸转为较小排量和较小尺寸;鼓励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人物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