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2874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子线路(邱健)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廖惜春.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2,本章基本要求,掌握L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起振、平衡和稳定的条件,以及晶体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等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判别原则;熟悉 VCO、振荡器的稳定性;了解 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原理。,3,4.1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4.1.1 从放大器到振荡器,各种放大器都是在输入信号的控制下,将直流电源提供的电能转换成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的电信号,并馈送给负载。正弦波振荡器则是一种不需要外加输入信号,自动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某一特定频率和适当幅度的正弦波电压的电路,实质上是由反馈放大器演变而来。,4,5,振荡的建立与稳定,反馈型振荡器在接通电源后,振荡电压不会立即

2、建立起来。其间要经历一段振荡电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增长的过程,直到电路进入平衡状态,电路输出一个幅度和频率保持不变的正弦电压。,4.1.2.1 起振过程,电路接通电源瞬间会产生电流或电压的突变。根据频谱分析的结论,这些干扰和噪声具有连续频谱,包含了各种频率的正弦分量。,6,7,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条件,1产生正弦波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则可以产生自激振荡,8,输入Xid,.,输出Xo=AXid,.,.,.,可在输出端继续维持原有的输出信号,则为正反馈,9,知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为,10,4.1.2.2 稳幅过程,在振荡建立的过程中,振荡信号幅度不可能无限增大。由于放大器件的非线性特性的限

3、幅作用,使振荡幅度达到某个值后而稳定下来。许多电路中还采取了稳幅措施。,通过器件固有的非线性特性稳幅的,称为内稳幅。,通过调节负反馈系数,改变放大倍数,也可通过其他外部电路实现稳幅。这种方法被称为外稳幅。,11,12,4.1.3 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通常反馈网络与选频网络合而为一。由图4-1-2及反馈放大器的原理,可得电路的闭环增益为,13,(4-1-2),AF2n(n=0,1,2,.)相位平衡条件,14,由于初始信号是电路的干扰和噪声中被选频网络所选择出来的信号,幅度比较小,若电路的环路增益AF1,则电路输出信号的幅度不能达到所需电平。因此,实际的反馈振荡器必须有一个增幅振荡的过程,

4、只有当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大于初始信号时,才能建立起振荡。于是,可得到电路的起振条件:,(n=0,1,2,.),在振荡建立的过程中,振荡电路为时变参数电路。,15,4.1.4 振荡器的分析方法,反馈型正弦波振荡电路是含有电抗元件的非线性电路,采用严格的数学分析方法比较困难,也没有必要。工程设计中,采用近似分析法,常用Y参数等效电路(振荡频率不太高时,也可用H参数等效电路)来分析振荡电路,以确定电路的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1)画出交流通路和Y参数等效电路,该电路将构成一个反馈电路,16,(4-1-8),(4-1-9),图4-1-3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拆环变换,17,将式(4-1-9)代入式(4-1

5、-8),可得:,式中,(4-1-14),18,根据式(4-1-6),可得电路的起振条件,19,4.2 LC正弦波振荡器,无论是哪种振荡器,在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反馈自激的条件时,通常根据电路的结构,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反馈自激的条件。,4.2.1 LC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图4-2-1所示是三点式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的一般形式,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分别接谐振回路的三个引出端。为分析方便,设谐振回路的1、2、3均为纯电抗元件。,20,图4-2-1 三点式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21,电路谐振时,回路呈纯阻性,在平衡状态下,振荡频率近似等于回路的谐振频率,即能满足,22,于是可得

6、到LC三点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1)1与2 为同性质电抗;(2)1、2 与3 为异性质电抗。,换句话说,与三极管发射极相连的电抗应为同性质电抗,接在B-C极之间的电抗与前者互为异性质电抗。,射同他异,23,基本LC三点式振荡器电路 4.2.2.1 电感三点式(Hartley)振荡器,24,电路振荡频率的工程估算公式为,(4-2-3),25,将图4-2-2 自点断开,可以得出图4-2-3所示的简化开环Y参数等效电路,按功率等效的原理,,谐振电压增益为,图4-2-3 图4-2-2的开环简化等效电路,26,其中,,(4-2-8),忽略电感线圈的损耗电阻 时,于是起振条件可写为,(4-2

7、-9),27,为了满足起振条件,在实际电路中,线圈抽头的选择一般使在1318之间,即1 与2 的匝数比约38。必须指出,上述推导中并未考虑振荡回路本身的损耗和负载的损耗等。需要考虑这些损耗时起振条件为,(4-2-10),28,4.2.2.2 电容三点式(Colpitts)振荡器,29,则,整理后,得到:,(4-2-12),30,根据起振条件有:,(4-2-13),考虑相位平衡条件(b=0),可得到起振条件:,例4-2-1,4-2-2,31,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图4-2-6 克拉泼振荡器原理图,32,图4-2-7 西勒振荡器,33,4.2.4 集成LC正弦波振荡器,图4-2-8 CE1648

8、 单片集成振荡,34,压控振荡器(VCO),压控振荡器是通过某一电压来控制振荡器中的可变电抗元件,使其参数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振荡频率或相位。,4.2.5.1 变容二极管VCO的基本原理,变容二极管的U特性如图4-2-10 a所示。,图4-2-10,35,(4-2-23),图4-2-10,36,图4-2-11 电视机本振电路之一,37,4.2.5.2 集成电路VCO,图4-2-14所示电路,是将CE1648接成压控振荡器电路。,(4-2-24),38,4.3 振荡器的稳定性 4.3.1 振荡器平衡状态的稳定条件,当电路原有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振荡器应具有自动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能力,这就是振荡器的

9、稳定条件。,4.3.1.1 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图4-3-1 a可以看到,谐振时由于正反馈的作用,39,振荡器的稳定,A,反馈特性,幅度特性,F太小,图4-3-1,40,振幅平衡的稳定条件是:在振荡平衡点附近,相位平衡的稳定条件是,图4-3-1,41,频率稳定度及稳定频率的措施 4.3.2.1 频率稳定度的概念,频率稳定度是振荡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其定义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或规定的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的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量。,长期频稳度是指一天以上乃至几个月因元器件老化引起的频率相对变化的最大值。它主要用来评价天文台或计量单位的高精度频率标准和计时设备的稳定指标。,短期频稳度是指

10、一天以内频率相对变化的最大值。一般说来,外界因素引起的频率变化属于此类,通常称之为频率漂移。短期频稳度一般多用来评价测量仪器和通讯设备中主振器的频率稳定指标。,42,瞬时频稳度,指时间在秒或毫秒内的随机频率变化,通常称之为振荡器的相位抖动或相位噪声。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路的内部噪声,与外界条件和长期频率漂移无关。通常所讲的频稳度,一般指短期频稳度。其定量表示方法一般采用建立在大量测量基础上的统计值来表征。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均方根值法,其表达式为,(4-3-4),43,4.3.2.3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基本措施,提高振荡器振荡频率的稳定度,所采取的措施不外乎从元器件、电路和外部条件三个方面着手

11、。(1)提高回路的标准性(2)减小外界因素的变化(3)采用温度补偿技术,44,4.4 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稳度可达到10-11 10-5,图1-2-3,45,用石英晶体谐振器组成的正弦波振荡器,按石英晶体在振荡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并联型电路和串联型电路两类。石英晶体工作在略高于的感性区内,作为三点式振荡电路中的谐振回路的电感,所构成的振荡电路被称为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石英晶体工作在串联谐振频率,晶体本身以低阻抗接入电路,作为正反馈选频网络,所构成的振荡电路称为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46,4.4.1 并联型晶体振荡电路,图4-4-1所示是一个典型的皮尔斯晶体振荡电路,47,4.4.2 串联型晶体振荡电路,图4-4-5所示是一个60 MHz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由晶体管T1及石英晶体等元件组成60 MHz晶体振荡器,晶体管T2等元件组成缓冲放大器。,图4-4-5 60MHz串联型晶体振荡器,48,图4-4-6 CE1648 组成晶体振荡器,49,本章要点,重点 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三种条件(起振条件、维持振荡的条件和幅度稳定相位稳定的条件);难点 LC三点式振荡器的分析方法、频率计算以及电路设计;熟悉 晶体振荡电路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