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30131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当今的学前教育中,需要认识到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在于知识量的累积,也需要注重于日常生能力提升。尤其是行为习惯是学生的发展基础,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本文研究学前教育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意见。需要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看成系统化工程,通过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等力量,督促幼儿形成正确行为习惯,为学前教育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行为;幼儿习惯引言: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需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幼儿形成教育模板,切实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为幼儿营造良好生活情境。在学前教育中,只

2、有教老师和家长之间展开积极沟通,才能够利用家校合作提升教学的效率,督促幼儿产生健康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成长的基础,因此需要重视幼儿行为老夫惯的培养。一、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行为习惯调查调查对象调查数量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有效率老师小班:8名中班:10名大班:4名22份22份100%22份100%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调查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予以分析。在本次调查过程中,针对于小班8名,中班10名,大班4名,一共22人,分发问卷,并全部收回,有效问卷为22。如表1所示。表1调查概况针对幼儿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如图2所示。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针对于幼儿的自我监控、过程表现、学习动

3、机三项,予以调查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伴随着幼儿年龄增大,对于自我监控、过程表现、学习动机逐渐上升,表明幼儿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3.9幼儿学习习惯教师问卷调查结果3.813.863.83.773.793.73.3.69673.623.553.63.5423.3.4小班中班大班自我监控3.423.553.62过程表现3.673.773.79学习动机3.693.813.86表2幼儿学习习惯调查在幼儿生活习惯调查中,包含4项,分别是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睡眠习惯和卫生习惯。从图3内容分析,饮食习惯较好。但卫生习惯、睡眠习惯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衣着习惯进步十分明显。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教师问卷调查结

4、果643.743.683.583823733.4321O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表3幼儿生活习惯调查在幼儿文明习惯调查之中,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礼貌用语、礼貌体态和礼貌事件,根据表4内容可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幼儿也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规范性,主动使用文明语言。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师问卷调查结果4.14.074.064.0543.993.983.973953.933.93.853.823.813.83.773.753.73.65小班中班大班文明礼拜用语3.773.933.99文明礼貌体态3.813.974.06文明礼貌事件3.82398407表4幼儿文明礼貌习惯调查二、学前教育中对幼

5、儿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意义幼儿阶段是幼儿一生成长的黄金时代。在此教育过程中,需要受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才能对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予以指导。学前教育并不是单纯让幼儿在入学之前接受科学性知识,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之后人生发展的前提,需在学前教育之中,注重对于学生价值观培养,督促其行为习惯培养。通过教师引导,让幼儿充分培养,使得各方面能力显著提升。而学前教育可让幼儿适应于不同学习变化,形成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并且独立自主地思想,也能够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督促其心智的发育,为幼儿之后的人生学习奠定基础。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考核标准,主要集中在知识教

6、学,对于生活习惯的评价10分的少,所以在日常的开园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方面也关注较少。但是由于幼儿天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生的事物会有着较大的模仿情况。在接受学前教育的时候,引导幼儿形成正确行为规范,促进全方位发展。学前教育核心在于使得幼儿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认识自身思想局限性,激发内在个性。对幼儿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综合激发幼儿的天赋。三、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策略(一)以引导作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在学前教育开展过程中,需重视引导。教师对幼儿整体教育过程中,需形成适应于幼儿年龄的教育方法。针对幼儿行为,通过引导,选取合理教育方法,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所以不能够对幼儿过

7、分的控制,需要给予其一定的支持,不能够通过施加压力等方式,还要通过一定的引导,激发幼儿内在的发展潜力,使得幼儿的思想更为成熟,有助于解决幼儿所面临的难题。对于教师而言,需注重多种方法引导,对自我的发展给予调整。通过多方面影响,督促幼儿快乐成长。教学活动策划需依据幼儿的兴趣,利用科学的引导方案,督促幼儿快乐成长。(二)合理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在幼儿园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较小,处于3飞岁。在此过程中,其因为知识还因此思维阶段还处具象化思维阶段,所以对于事物天然好奇。强大模仿能力赋予幼儿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利用幼儿探索欲,激发幼儿的模仿行为,就显得至关重要。不能够仅仅的凭借口述,而

8、需要重视方法方式引导。在游戏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幼儿学习正确行为规范。而且活动设计可以更为多元化,紧紧围绕在娱乐方面,形成正确行为规范。(三)利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由于幼儿天性活泼,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儿歌具有非常强音律性,而且更为动听,极大吸引幼儿注意力,而朗朗上口的歌词,趣味十足。儿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儿歌中的歌词以一种直观化的方式,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道理。幼儿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条件,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会使得幼儿的行为习惯更为优秀,发挥出儿歌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儿歌等。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适当的引导幼儿,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歌的教学

9、必然会使得幼儿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些儿歌的内容就会深刻地影响着幼儿。例如在学习吃饭歌时候,幼儿在演唱过程中,潜移默化受歌词的影响,了解基本习惯,形成行为规范。(四)鼓励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一般处于夕6岁,在此过程中,其对于事物的看法还不存在明显的是非,但是正是因为其年龄小,所以更容易失去信心。因此对于幼儿的培养过程中,树立自信是首要的前提。每个幼儿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而自信就是一张名片,是激发幼儿内心发展动力的根本。所以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需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为幼儿树立良好行为规范。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可以通过口头鼓励等方式,让幼儿明白正确行为规范

10、,以及如何获得他人认可,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果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能重视幼儿自信心培养,会直接导致幼儿慢慢地失去上进动力,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良好习惯,容易自我放弃,会直接导致幼儿正常人际交往受阻。因此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需提倡自信心教育,让幼儿对自己有着清晰认识,肯定自行为价值。(五)引导幼儿的实践探索幼儿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实践的培养。所以对于幼儿而言,需要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主要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对于自我行为加以重视,并且主动创新,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需注

11、重对幼儿的实际能力培养,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提升。例如在讲解童话的故事过程中,通过故事性内容,激起幼儿的想象力。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故事的内容作为依托,增加部分的新鲜故事内容,借此进行故事的二次改变或者创新。并且在整个故事的编写的创建过程中,可以进行延伸,运用不同的人物,让幼儿对不同人物的行为加以评价,从而认识到行为的正确性和错误性,提升对于错误行为的认知,才能在潜移默化对不良的行为加以抵制,提升了幼儿的行为意识。(六)让行为习惯融入生活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适当引导,从而将不良的行为习惯融入日常生活过程中。不仅会在表面上,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而且也会提高自身

12、能力。任何简单问题都会使教师在遇到的时候遇到麻烦,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陪伴家长等不同的人的时候,学生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父母,要表现得恭敬,面对爷爷奶奶表现爱护。面对朋友,表现友好,文明讲礼貌行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联系,从而使得行为习惯教育,逐渐地与幼儿的生活相互融合。(七)教师与家长以身作则,共同开展培养工作在学前教育开展过程中,对于幼儿而言,需重视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教育教学需以教师为引导,认识教师重要地位。教师是教学重要组织者,也是一线实施者,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照顾到学生的日常起居,是学生最亲密的人,所以家

13、长和教师是学生人生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的角色。家长和老教师做好良好的示范,为学生提供学习模板。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需认识自身工作重要性,不能够忽略自我的行为规范,为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行为习惯。并且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需要积极的沟通,尤其是部分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更需要进行转变,家长在课下做好记录,教师在学校进行观察,再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家长的角度出发。家长要意识到自身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家园结合”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针对某些不符合规范之处进行监督管理和早期干预,从根本上减少错误习惯的形成机

14、率。此外,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时候家长应该主动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主动寻求帮助,共同探讨幼儿教育问题。这样一方面家长能够获得科学而专业的指导,不断提升育儿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同教师交流信息,共同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其行为习惯培养中达到协同共育的效果。四、结束语在学前教育过程中,需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一步。学前教育重要意义不在于知识培养,而更加着重于综合能力提升。行为习惯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对于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良好学生行为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并且学习习惯的培养,会让学生形成更高道德品质。在整个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起到主要的角色。因此更要重视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榜样,才会让幼儿的发展更具有可行性。参考文献:1杨桂荣.浅谈幼教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1.2何霜.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家庭育儿,2020(4):1.3郭楠.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好日子,2019(29):1.4解云芳.浅析学前教育应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一).2020.5任瑞雪,石家庄市桥东区第三幼儿园.浅谈关于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培养C/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