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3532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信息报告.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办公室 董淑琴,内容提要,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第二节 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报告流程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七十一条 第七十二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农业行政、质量监

2、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

3、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四)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 卫监督发201093号(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六条,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

4、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 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效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尚未出台)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卫生部(卫监督发201186号)日印发,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

5、条例,第四十五条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第四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号)二三年五月九日 第五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6、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

7、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第二十二条接到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

8、报告调查情况。,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9、联合印发 卫妇社发2006239号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服务:(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第二节 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报告流程,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报告流程图,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事故,记录信息并初步核实,收集信息,报告信息,协助调查,及时将接收到的信息报告给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第二节 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报告流程,流程内容说明1收集信息 收集已确认或疑似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及时做好事故相关信息记录,并初步核实事故

10、相关信息2.报告信息 在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初步核实后应立即将事故信息通过电话等方式报告给属地的卫生行政部门。,第二节 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报告流程,3.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工作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卫生部(卫监督发201186号)日印发,第二节 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报告流程,目前我省尚有部分市、县(市、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未划归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仍然负责食

11、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以及处罚等工作;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时,卫生监督协管员应协助卫生监督部门做好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以及行政处罚工作。,第二节 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报告流程,另外,根据食品安全法,应明确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对食物中毒现场的卫生处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等工作,卫生监督协管员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应做好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主要任务:收集信息 收集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收集信息),一、信息主要来源(4个)诊疗医生接诊报告的信息。初诊医生要在诊疗过程中询问进食情况,

12、发现食源性或疑似食源性病人后,通报卫生监督协管员;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公众举报信息(受理);媒体报道信息(关注)。,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收集信息),二、信息收集方式与内容1做好信息记录,尽可能记录下列内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电话;事故发生或食品安全事故病人发病的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可疑引发事故的食品品种及进食时间、进食人数;病人主要症状表现、就诊或所处地点、救治措施及病人情况;信息报告人员和卫生监督协管员的通讯联系方式。,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收集信息),二、信息收集方式与内容2.通知事发相关单位和医疗服务机构

13、保护事故现场、留存病人粪便和呕吐物及可疑引发事故的食物以备取样送检。3对公众举报信息和媒体报道信息进行现场核实。,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收集信息),三、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对事故进行初步核实后,应在2小时内将事故相关信息通过电话等方式报告给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填写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收集信息),三、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报告 对需紧急报告的要求如下:1紧急报告范围、标准凡中毒人数超过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中毒30,死亡 1)。凡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且一次中毒人数5

14、人以上的。,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收集信息),三、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报告2紧急报告的方式及时限 在对事件初步核实后,立即采用电话和传真形式报告辖区卫生行政部门。3.紧急报告内容 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暴露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可能引发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联系方式等。,第三节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收集信息),四、协助调查 帮助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部门查找涉及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人员及可疑肇事单位的地理位置,并做好下列工作:协助开展事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可疑食品生产经营情况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协助监控食品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15、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安全事故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一、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二、食品污染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三大类。,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1、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

16、。生物性污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食品原料的污染: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在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对食品造成的污染,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1、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常见的病原有: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如: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寄生虫(绦虫、旋毛虫、中华枝睾吸虫和蛔虫虫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间接或直接污染食品);,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1、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常见的病原有:昆虫(甲虫、螨类、蛾、蝇、蛆);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2、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17、引起的。化学性污染源有(5个):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3、物理性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3、物理性污染 其中放射性污染尤为重要。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水及土壤污染农作物、水产品、饲

18、料等,经过生物圈进入食品,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转移,特别是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食品中放射核素的含量可能超显著地超过周围环境。,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3、物理性污染 放射性核素对食品污染的三种途径:核试验降沉物污染;核电站和核工业排放的废物污染;意外核事故泄漏造成局部性污染。,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4、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多方面的表现 一次大量摄入受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即食物中毒;长期少量摄入含污染物的食品,可引起慢性中毒。例如,摄入残留有机汞农药的粮食数月后,会出现周身乏力、尿汞含量增高等症状。,第

19、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4、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某些食品污染物还具有致突变作用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使正常妊娠发生障碍,甚至不能受孕,胎儿畸形或早死。如发生在体细胞,可使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增殖的细胞发生不正常增殖而构成癌变的基础,常见的致突变物有苯并(a)芘、DDT、狄氏剂和烷基汞化合物等。,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4、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有些食品污染物可诱发癌肿。常见的有多环芳烃化合物、芳香胺类、氯烃类、亚硝胺化合物和生物烷化剂(如高度氧化油脂中的环氧化物)等。,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三、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

20、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源性疾病),这类疾患的共同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有效预防途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

21、引起以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分类: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等;因二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三、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既不包括

22、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主要分为5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10月份最多。,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食用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23、(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我国近5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沙门氏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

24、杆菌等。这些细菌可直接生长在食物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食物。当食用被细菌污染过的食物或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引起中毒。夏季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加之人们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2、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1、真菌毒素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

25、季节性和地区性。常见的真菌毒素中毒:霉变甘蔗等中毒、赤霉病麦中毒。,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如河豚中毒;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4、植物性食物中毒 一般来说,植物性食物中毒常因误食有毒植物、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第

26、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4、植物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扁豆中毒、马铃薯中毒、鲜黄花菜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曼陀罗、苦杏仁、桐油中毒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包括四种: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如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有毒海藻污染的鱼、贝类);,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被误认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

27、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误食亚硝酸盐);添加非食品级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如食用吊白块漂白过的白糖、单晶冰糖、粉丝、米线、面粉、腐竹等);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6、食物中毒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

28、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6、食物中毒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6、食物中毒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29、,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6、食物中毒的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6、食物中毒的原因 化学性和其他食物中毒常见原因:(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6、食物中毒的原因 化学性和其

30、他食物中毒常见原因:(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7、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食物中毒的特定是潜伏期短、突然集体性暴发,多数表现为胃肠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有4个共同特点。,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7、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1)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2)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

31、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7、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8、一般性食物中毒的应对一般的食物中毒,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发病一般在就餐后数小时,呕吐、腹泻次数频繁。如在家中发病,就视呕吐、腹泻、腹痛的程度适当处理。少数由含有毒物质(有机磷、砷剂、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治疗。,第四节 食

32、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8、一般性食物中毒的应对 一般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避免制酸剂;毋须催吐、止泻;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用容易刺激胃的食品。,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三项基本原则 五个关键点,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三项基本原则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杀灭病原菌,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

33、及健康教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5个关键点(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5个关键点(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

34、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5个关键点(3)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5个关键点(4)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

35、,引起食物中毒。,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常见化学性和其他食物中毒的措施:(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常见化学性和其他食物中毒的措施:(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常见化学性和其他食物中毒的措施:(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4)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和死因不明的动物,不要随意采摘野蘑菇和野外不明情况的植物食用,第四节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物中毒),9、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预防常见化学性和其他食物中毒的措施(5)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贮存、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避免误作食盐使用。在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限量规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