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39935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乞巧》.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月七鹊桥会,七夕乞巧女儿节。“乞巧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在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这天,牛郎和织女要在银河鹊桥相会,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早得子。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古代人是怎样过乞巧节的。结合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互相交流。,乞 巧 林杰,七夕 今宵 看碧霄,牵牛 织女 渡河桥。家家 乞巧 望秋月,穿尽 红丝 几万条。,x

2、io,q,xio,乞巧,乞 巧 节,乞巧供桌,乞 巧 馍,巧芽,牛郎织女,学古诗,掌握方法,1.生字q qio xio d qin jn乞 巧 霄 渡 牵 尽2.作者简介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能赋诗,下笔成章。卒,年仅十七岁。,3.诗题含义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它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4.阅读课后资料库,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懂诗意,展想象,第一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意思: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意思: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第三句:家家乞巧望秋月,“乞

3、巧”,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意思: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在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第四句:穿进红丝几万条。意思: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条丝线。,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前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唤起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的一清二楚。思考问题:(1)作者把这一神话故事与人们的行动相结合,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正因为这美丽的传说深深地牵动着每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们都愿追求幸福的心愿在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能得以实现。)(2)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的不同心愿,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都会有哪些心愿吗?(希望手巧),悟诗情,作者能很清楚、简明、生动地把神话传说与乞巧节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也感受到当时人们期盼心灵手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也给我们大胆想象的空间。,中心,本诗通过描写人们欢度“七夕”时充满魅力幻想的情节,表达了人们享受快乐的心情。,总结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背诵乞巧,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课后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开个故事会。,牛郎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