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乞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587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乞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诗-乞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诗-乞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诗-乞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诗-乞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乞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乞巧》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乞 巧,乞巧,林杰,乞巧,林杰,七月七鹊桥会,七夕乞巧女儿节。“乞巧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在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这天,牛郎和织女要在银河鹊桥相会,牛郎织女,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早得子。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

2、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得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相关知识,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

3、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相关知识,乞 巧 节,乞 巧 节,乞巧供桌,乞巧手工,牛郎织女,讲故事,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古代人是怎样过乞巧节的。结合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互相交流。,乞 巧 林 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自由朗读,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了解作者,乞 霄巧 渡,(乞巧),(q),(巧手),(d),(xio),(qio),(云霄),(渡桥),生字学习,乞,霄,巧,渡,形近字辨析:,乞气,(乞巧),(天气),

4、(q),(q),正音正字:,宵,宵:晚上,霄:天空,(今宵),(碧霄),(xio),(xio),霄,感情朗读,乞巧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浩瀚无际的青天。,字词理解,碧霄:,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诗句理解,诗句注释,*这句是不是说有一千条、一万条红丝呢?,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里是虚指,是说很多很多的意思。,1、背诵古诗。2、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课后作业,回忆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