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诞生和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诞生和演变.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 类 与 自 然,教育科学学院 杨新生,地球上特有的蓝天白云,地球上灿烂的阳光,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第三章 地球的诞生和演变,1地球及其起源 一、地球概况位置:日地距离(,1个天文单位)适宜的位置形状:北极略突,南极略凹,赤道稍突出的橘状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km,赤道6378km,极地6357km体积:质量:平均密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形状,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球概况:距地球38.4万km,平均半径1738km,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无空气,无地表水,无生命,无声响,冷热剧变,异常干旱的寂静世界。月球对地球的作用:潮汐和日食现象 二、地球的起源 1关于地球起源的学说
2、灾变说星云说:康德-拉普拉斯 旧星云说新星云说,月球的表面,月球环形山,月球环形山,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你有没有想过,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仰望月球,它所呈现给你的都是相同的一面。这并不是表明月球不会自转。它也一样有自转和公转,但问题在于:月球自转一周与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只能看见月球的一面了,而另一面是看不到的。月球和地球之间还存在着引力场,它带来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地球正对月球的一点引力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海洋则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行星的起源-灾变说,某个较大的天体(彗星或恒星)运动到太阳附近,使太阳的正面和背面产生巨大的潮汐,喷发出大量物质,
3、逐渐凝聚成小固体尘埃团块称为星子,星子是行星的胚胎,后来进一步聚合为行星和卫星。灾变说把太阳系起源问题归结为某种偶然的事件,缺少充分的科学根据。,戴文赛 1979年 关于太阳系多个行星起源的新星云假说 要点:太阳起源于银河系一个巨大的星际云中的一个旋涡。气旋边自转边收缩。星云成为扁旋转体,进而发展成为内薄外厚的星云盘。中心部分演化成太阳。星云盘内的尘埃、冰粒沉降至赤道面,形成薄薄的尘层。尘层密度不均匀,形成粒子团,聚集成星子,大星子,最终成为行星。行星轨道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是在转动的薄尘层内形成的必然结果。,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地球的形成和早期历史 46亿年前,原始地球,死寂冰冻的
4、世界,通过三种效应获得能量,开始演化和发展。1冲击效应:星际尘埃高速撞击,动能热能 2压缩效应:星际尘埃降落于地表,外部质量增加,内部受挤压,压缩能转换为热能。3放射性核衰变效应: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铀、钍、铷等)蜕变。放出巨大能量 演化结果:熔融铁质成分流向地心,形成铁质地核,其上是石质成分(硅酸盐类)形成圈层结构。,2地球圈层的形成和演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以地心为共同园心的圈层结构球体。分为外三圈和内三圈。1外三圈:地球外部至地表平均800Km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外部气体所组成,地表至星际空间的过渡圈层,延续800Km以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5、、逸散层。对流层:强烈大气对流(水平、垂直)、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温室效应、75%大气质量。平流层:空气稀薄、水平对流。臭氧层,地球的大气圈,中间层、热层:气体电离,呈等离子状态。水圈: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包括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海洋水占总水量96.5%,占地球表面积70.8%。生物圈:地球表层的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上限地表上7-8Km,下限大洋-10Km。生物圈是和大气圈、水圈及地壳交织在一起的圈层。生物的形式有:植物、动物、微生物。2内三圈: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其边界。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又称为岩石圈,由坚硬岩石组成,厚度达70-150Km。,地球
6、内部构造,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的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35Km。分为两层:上层硅铝层,富含氧化硅、氧化铝,以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大陆地壳特有。下层硅镁层:富含氧化硅、氧化镁,由玄武岩和辉长岩构成。大陆型地壳:双层结构,硅铝层+硅镁层 大洋型地壳:单层结构,硅镁层 地幔: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和过渡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以1000 Km为界。,软流圈:,上地幔60250km深度范围内,物质具有流动性、柔性,称为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圈与许多地质活动密切相关,如地震及火山现象,地幔对流、板块运动等。,二、大气圈
7、和水圈的形成和演变 1大气圈的形成和演变 大气圈的形成:原始地球没有大气。随着地球形成过程中,质量增大,自引力增强,地球外部及内部的各种气体被地球吸引至地表,聚集在地壳外围成为原始大气圈。其成分也随着地球的演变而变化。,第一代大气:氢、氦为主要成分,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第二代大气:还原性大气,CO、CO2、CH4、NH3,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气体。第三代大气:现代大气。以氮、氧为主要成分的大气,N2 78%、O2 21%。2水圈的形成和演变 早期地球没有水。水的来源:地球内部岩石中的结晶水。原始海水是淡水,海底火山把地下盐分释放出来。,3生物圈的形成和演变 原始地球无生物。35亿年前,原始生命于
8、海洋中诞生。6亿年前,海洋植物出现,4亿年前,海洋绿色植物成功登陆,陆上生物进入大发展时期。植物的演化:藻类 蕨类 裸子 被子植物时代。动物的演化:无脊椎动物 海生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人类时代。,绿藻 衣藻,裸子植物,裸子植物 苏铁 雄花序,裸子植物 百岁兰,裸子植物,鱼类,哺乳动物 座头鲸,树蛙,3 地球表面的变化,一、地表形态及其变化 1地表形态 陆地 29.1%海洋 70.9%陆地:大陆、岛屿(群岛、半岛)大陆:面积较大,单独存在的完整陆地。6块大陆:亚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其中澳大利亚最小,仅760万平方千米。,形态上,大陆呈三角形,北部较宽,南部狭窄。
9、非洲大陆西海岸与南美大陆东海岸、大西洋两岸海岸线呈现惊人的吻合、表明地球可能曾是一块完整的原始大陆,称泛大陆,岛屿:面积较小,被水域包围的陆地。彼此靠近的岛屿集团,称群岛。格陵兰岛220万Km2。,大洋:地球表面广大的、连续统一的水域称为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海: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大陆架:大陆的边缘延伸入海的部分。,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4.43m。海洋最深点:大西洋西部马里亚内海沟-11034M。,河流和湖泊:分布在陆地上的零星水体称为河流和湖泊。,湖泊,2地球表面状态的演化史 地表形态处于不断运动和演变之中。海底变高山,沧海变桑田。我国5-6亿年前,曾经汪
10、洋一片,1亿年前除西藏、台湾外都成为陆地。几千万年前,西藏、台湾也形成山脉。地质年代表:,二、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 促使地表不停地变化、运动的因素称营力,来自地球内外两方面:1外营力:促成地球表面演变的外部因素。水圈对地壳的作用:水流冲击、水的冻结和化学作用。大气圈的作用:大气运动、风暴的作用,对地面岩石的碰撞、磨损,风积物的沉积。生物圈的作用:植物生长对岩石的挤压,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2内营力: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内力使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形成山川和河流。地壳运动:造成地壳的升降和水平运动,形成山脉和峡谷。造成地表的高低变化及海陆变迁。水平运动引起岩石圈
11、的平移。火山地震是地球内力造成地壳变化的剧烈表现。,地球,地球板块,二、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理论和学说 1、大陆漂移说 1915年德国气象地质学家魏格纳海陆的起源。系统提出大陆漂移说。要点:古生代地球一块大陆:联合大陆,周围海洋。中生代以来,分裂,漂移,形成无数岛屿和几块大陆。依据:大西洋两岸陆地可拼合,欧非西海岸与南北美东西海岸轮廓相似。大西洋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两岸岩石类型、地层与褶皱构造相似。缺陷:无直接证据能证明大陆曾发生断裂、漂移。,2、海底扩张说 1960-1962美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要点: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沿着海底洋脊上涌,向两边溢流,推开原有海底物质,向两侧扩张,形成新的海底
12、。洋脊两侧地壳受挤压,不断向外运动,海底处于扩张之中。海底扩张引起地壳的运动和变迁。依据:洋底地层很年轻,没有早于中生代的沉积物。地幔对流引起洋底地层不断更新。洋底两亿年更新一次。洋脊:海底山脉,地幔物质的溢流出口,全球性洋脊1956年被发现。洋脊两侧存在对称的磁异常条带。,海底扩张,3、板块构造学说:1968,法勒比雄,美摩根提出。要点:地壳岩石圈下存在软流圈。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边移动边生长边位移。板块运动的推动力是地幔对流。海底扩张是地幔对流的表现形式。板块内部稳定,边缘是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火山,地震,断裂,下沉,挤压、褶皱等经常发生。板块运动的三种形式:相对运动:挤
13、压性状态,形成造山带或者海沟 背向运动:牵引性状态,裂谷 相互运动:剪切性状态,剪切性痕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结果。,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一、地球具备特殊的条件 和太阳距离适中,地球有适应生物生存的温度和水圈 体积和质量适当,大气圈 球体形状,快慢适当的旋转,适当的旋转有利于形成地球圈层构造。自转周期,适应生物生存。,二、地球表层是最适宜的人居环境 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地球表层 2.地表固液气体并存,互相接触,渗透,相互作用强烈。3.地表进行着复杂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是无机物,有机物转化的场所。4.地表是影响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最强烈的地方,产生着各种自然现象,气候变化,特殊的地质和地貌。5.地表是人类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智慧都集中在这张照片内,太空号拍摄以太空与地平线为背景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