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4637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 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

2、B50268-2008)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3)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8-2010)14)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7)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释义)18)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9)低影响开发雨水设计标准(D

3、BJ50/T-292-2018)20)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合同;2)业主提供项目周边区域最新用地规划图;3)业主提供项目周边区域最新道路交通规划图;4)业主提供最新实测1:500地形管线图;5)我司设计的本工程道路图纸;6)新森大道中段(西永综合保税区B区纵一路)工程【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127)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3.118)重庆市主城区西永组团V、T、W标准分区部分地块(西永综保区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

4、则10)设计深度需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中有关的要求;11)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5、现状DNMOO原水管应征求产权部门意见,道路工期早于管道迁改工期时应补充临时保护措施.回复:根据与闻1400原水管设计单位进行对接,管道迁改将早于本次设计道路实施,故不采用临时保护措施。6、复核道路沿线及上游近期污水源,若下游规划道路未实施前需排放污水,则须考虑污水管终点临时排放。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复核,本次设计道路两侧地块近期均无建设计划,设计起点上游广达A线道路北侧广达生活区污水向北排放,南侧地块近期无建设计划,故本次设计不考虑

5、污水管终点临时排放。3工程地质条件(摘录自地勘报告)3.1 地形地貌拟建线路道路总体走向为西-东方向,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区及河流侵蚀堆积阶地地貌,沿线两侧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影响较大。线路通过地段地势平坦,地形坡角一般小于10,局部地段呈陡坎状,全线路中线地面高程286.16m330.36m之间,高差约44.20m。3.2 气象、水文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I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4C,出现日期:2006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1.8C,出现日期:1955年1月11日。湿度:年蒸发量10

6、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M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12)业主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2初设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设排水专家意见:2.1 总体评价该设计文本及附图完整;符合初步设计深度要求。2. 2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挖方坡顶截水沟采用急流槽垂直边坡接入道路雨水,需结合边坡汇水量考虑设置的必要性和对景观影响。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复核,该急流槽设置不仅收集坡顶截水沟雨水,也收集三级边坡马道的雨水,同时作为边坡检修通道供检修人员上下边坡马道。2、K1+160南侧挖方边坡截水沟应有可靠排放出路。回复

7、: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复核,延长了该处截水沟并接入道路市政雨水系统。3、补充终点现状DN800合流排水管改造工期,若滞后于本道路,应有局部保护或改造措施。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复核,终点处现状DN800合流排水管由新森大道设计单位进行改造设计,新森大道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其实施工期不会晚于本次设计道路。4、分析道路超高段的路面雨水流向、优化雨水口设置。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复核,与道路专业对接后优化了部分雨水口设置。性结构面。岩层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倾角基本稳定。场地内及其邻近未发现断层。3. 4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

8、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D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岩,其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详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D: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泥岩碎块及砂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在20%30%间,稍湿,松散稍密。砂岩碎块石多呈棱角状,块径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30cm,个别可达50cm,泥岩碎块块径一般小于5cm,且多呈强风化状,手捏易碎。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地表层,其厚度0.5Om(ZY87)9.20m(ZY41),多为抛填土,多为平场堆填,局部堆填约1-3年。粉质粘土(Q4d+dl):灰褐色黄褐色,多呈可塑状,局部段表层呈硬塑状

9、,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光滑,摇震无反应,手搓易成条。该土层零星分布于场地,其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不均匀,钻探揭露厚度0.30m(ZY52)8.00m(ZY39)。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红色,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粉砂团块及条带。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岩体较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

10、%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Immo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拟建线路西北侧为莲花滩河,常年流水,为嘉陵江支流,发源于白市驿镇罗盘村,总体由南向北在北借城区汇入嘉陵江,流域面积520.5km2,河道总长80.9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6m3s勘察期间本段水面宽约1530m,水深23m,水位高约283.7m,水流总体流向由南向北,根据洪痕及访问调查,河流常年洪水位在284m左右,最大洪水位287.2m(2007年7月17日)。经调查,场区内原始地形上显示局部地段存在有鱼塘,现鱼塘经人工已回填,

11、现主要地表水体为场地低洼地段的少量积水,该类地表水在雨季有水,旱季多干涸。3.3地质构造根据地表地质调查,线路区处于北硝向斜西翼,本次在周边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及构造裂隙,现将各裂隙分别叙述如下:岩层产状112Z8o,裂隙J1:产状310。/54。,裂隙间距1.02.3m,较平滑,微张,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1.33.8m。该组裂隙倾角较陡,属硬性结构面。裂隙J2:产状195。/72。,裂隙间距1.23.3m,平直,多呈闭合状,局部微张,无充填,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8m3.6m,属硬因其孔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主要沿地表排水系统流出,场地土体

12、内的水量较贫乏。(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强风化带中,中风化基岩因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其透水性较好,中风化基岩带中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场区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场区岩体较完整,岩体裂隙较发育,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后绝大部分沿地表排出场地外,有部分下渗,在场地低洼处、特别是在按设计高程平场后的填土层底部赋集形成孔隙水,类型为上层滞水,雨季时水量较丰富。本次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施工残余水,于第二日进行水位观测,钻孔未见稳定水体,形成“干孔”。该区域地下水较贫乏。场地及邻近未见污染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X

13、)21-2001(20()9年版),环境类型为III类,根据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及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环境水、地下水对碎结构、钢筋碎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无腐蚀性土层存在,周边无污染水源流入场地,根据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土层对碎结构、钢筋碎结构中钢筋、钢结构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3.6 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质调查和钻孔揭露,建设场地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防空洞、巨大孤石等不利埋藏物。现状稳定。3.7 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根据已有的各类勘察资料分析可知:勘察区位于北陪向斜西翼,无大型断破碎;中等风化带呈岩体较完整,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多

14、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质软。该层岩层为场区内的主要岩层,钻探揭示厚度1.90(ZY83)21.90m(ZY72)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内,钻孔未揭穿。砂岩(J2s-Ss):黄褐色灰褐色,中细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紫红色暗紫红色条带。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局部含泥质矿物较重,多属钙质胶结,局部属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带岩芯岩体较完整,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该层岩层在场地内多呈夹层状分布,钻探揭示厚度1.80(ZY69)-22.00m(ZY52)。3.8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经调查,勘察区属于剥蚀浅丘区地貌,现状地

15、势平坦,场地主要呈东南高西北低,根据调查得知,场地内起点段南侧在平场前为鱼塘用地,原来为一支流,支流前段经人类活动,已进行了回填,勘察期间该支流内基本干涸,局部有少量地表水体。K1+150段北侧为一现有鱼塘,地表水体水位约291.90,水深约2m左右。2、地下水场区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和粉质粘土中。场地内人工填土大面积分布于场区,其厚度不稳定,因其孔隙发育,透水性好,为相对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人工填土层分布地势较高,南侧地势低洼,排泄条件较好,不利于地下水的存储。场地粉质粘土,其厚度不稳定,3. 8拟建工程适宜性

16、评价拟建线路总体走向为西-东,场地原属丘陵剥蚀地貌,线路基本沿广达生活区周边分布,道路沿线前段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影响较大,线路通过地段局部地势平坦,地形坡角一般小于5,线路中部所在的丘陵地形坡角一般2055,局部呈陡坎状。线路终点处连接已建道路,地形较平整。场地内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组成;通过地质调查,基岩构造裂隙较发育。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及破碎带,无滑坡、危岩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岩体层位分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路基范围内地下水总体较为贫乏,环境水及地下水、岩土对筑路材料具微腐蚀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特征周

17、期为0.20s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地稳定,适宜该道路工程建设。4. 9结论与建议4.1.1 结论1)通过详细勘察,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已详细查明了拟建工程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成果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达到了合同和委托书关于详勘的要求;2)经本次勘探及调查,勘察区未见滑坡、泥石流和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防空洞、孤石和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深物分布,拟建场地现状稳定;道路按设计高程平场后拟建道路两侧存在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当对各边坡支挡处理稳定后,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道路的建设。3)岩土体参数建议值详见表2.7。层等构造通过勘察区,勘察区内地层为为第四

18、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整体较为稳定。据现场调查,勘察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域内的现有边坡现状整体稳定。综上所述,勘察场地现状稳定。根据GB18306-2015区划图,场区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基本烈度VI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O223-2OO8)3.0.2条划分标准可知,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类(丙类)。根据地区经验,场地人工填土剪切波速取120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50ms,为软弱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500ms,为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剪

19、切波速800ms,为稳定岩石;中风化砂岩剪切波速800ms,为稳定岩石。目前尚未回填的素填土剪切波速VS暂取IoOms,等回填士达到设计要求后,建议对其进行剪切波测试,以校核地震效应评价。因线路各段挖填方较大,本次勘察根据其挖填厚度分段将各路基段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各路基段的场地类别划分结果见表2.9-1。勘察场地类别为IO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20s,I1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勘察场地类别为II类地段其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O拟建道路多属抗震有利、一般地段,工程所在地属6度区设防。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素填土,基岩为沙溪庙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场地设防烈度为6度,建成

20、后场地无滑坡条件、无崩塌、无液化土体;场地内新近回填区填土密实度和均匀性较差,可能存在地基土震陷问题,土质边坡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构面。施工时宜采用逆作法分阶及时支护。6)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噪声、扬尘、废气等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单位应树立严格的环保意识,工程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自然环境及周国居民的影响。7)拟建道路两侧高边坡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应根据重庆市建委关于高边坡项目管理(渝建发201016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治理工程施工期间场地及周边的稳定,建议施工前,应进行场平及

21、边坡支挡设计。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复核各段边坡的稳定性。8)压实土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及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土,当填料内含有碎石土时,其粒径不宜大于20Ommo铺填料前应清除或处理场地内填土层底面以下的耕土和软弱土层,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9)填方边坡回填前应将坡底修成台阶状再分层碾压回填。10)若采用旋挖桩施工,宜遵守“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2012w的相关规定。11)在边坡支挡施工过程中,应作好隐蔽工程记录。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质监等相关部门到现场会商解决。4工程概况4.1工程基本情况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呈东西走向,设计桩号范

22、围K0+000-K1+639.48,道路全长1639.48m,采用城市主干路设计等级,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3238mo本次设计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设计范围K0+802.874-K1+639.48,道路起于在建广达生活区一期A线道路,止于规划4)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组,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各拟建道路分段地震效应评价见本报告表2.9.1o5)建设场地土层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6)路线经过地段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现状起伏较大,勘察区内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及破碎带,无滑坡、危岩及泥

23、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岩体层位分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总体较为贫乏。拟建道路多属抗震不利地段或有利地段,局部属一般地段,场地整体稳定,道路建设对周边影响小,适宜该道路工程建设。4.1.2 建议1)设计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截、引和排水系统,防止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平衡系统,对斜坡土体稳定性不利。2)填方路基填筑要求: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填土控制的质量指标,填料必须满足规范相关要求和设计要求,并经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参数建议值见2.7.5。3)各路基段两侧边坡处理建议详见各段路基工程地质评价与建议。4)建议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减少对相邻建构筑物、环境的影响:5)边坡严格按

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跳槽、自上而下、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并设置相应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建议顺向坡沿层面放坡处理,岩质边坡应结合施工检验外倾结次设计道路排水系统。本次设计道路终点处接设计新森大道,道路终点南侧有一现状道路,根据前期沟通,该道路及其附属管线的改造由新森大道设计进行改造,新森大道雨污水由南向北进行排放,均不接入本次设计道路排水系统。5.2片区排水规划本次道路排水设计根据重庆市主城区西永组团V、T、W标准分区部分地块(西永综保区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雨水双侧布置于道路人

25、行道下,污水单侧布置于道路人行道下。本次设计道路排水方向整体为由东向西排放。雨水在设计道路起点处向北排入下游道路雨水系统,污水在设计道路起点处向北排入下游道路污水系统。5.3排水设计概况(1)雨水由于道路路幅较宽,本次设计雨污水管道均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本次排水设计为长约O.8km的道路排水设计。本次设计A线道路东延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2m,收集周边地块以及道路雨水,最终在道路起点向北排入下游规划雨水系统中。本次设计新州大道延伸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1.3m,收集周边地块以及道路雨水,最终在新州大道设计起点处接入新州大道现状雨水系统中。雨水管道管径为d

26、400-dl400no,管道总长约1.7ku新森大道。道路全长836.606m,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50kmh,红线宽度为38m,双向六车道。根据控规路网,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与新州大道形成平面十字交叉。经现场踏勘复核,新州大道为现状断头路,位于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东延段K1+380南侧约100nl处。为打通断头路、完善控规路网,经与业主协商后将断头路至广达A线东延段范围新州大道纳入本项目实施。本次设计新州大道设计范围K0+000K0+099.794,道路全长99.794m,为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4m,双向八车道。车行道路面为沥青材质。4.2设计内容范围本次设计内容主要为广达生活区A线

27、道路东延段桩号K0+802.874K1-F639.48段以及新州大道K0+000K0+099.794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包括沿线雨、污水管道等的设计。5排水系统概况5.1 片区排水现状本次设计道路K0+802.8741+135.873段两侧为现状已平场区域,其余段两侧均为现状原始地貌,多为自然地貌、田地等。本次设计道路起点接现状广达生活区A线道路,其部分雨污水接入本次设计道路排水系统。本次设计道路起点交叉口北侧为现状地形,为保证道路雨水顺利排出,本次设计考虑在道路设计起点设置临排管向北延伸排入现状莲花滩河。本次设计道路桩号Kl379.368处南侧为现状新州大道断头路,本次设计将其延长与本次设

28、计道路相接,其雨污水均根据道路坡度向南排放,不接入本6.2基本设计参数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规定: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Vmax=IO.0ms塑料管:Vmax=8.0ms(雨水排放);Vmax=6.0ms(污水排放)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210000.7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6.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S) 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沙坪坝区最新暴雨强度公式:(_113即+0.958怆尸)qQ+5.408yws(L/S-H

29、m2) 设计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临时排水管P=I年,设计降雨历时:t=tj+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0.7o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 雨水管沟断面的计算(雨水管道按满流进行计算)(2)污水本次设计污水管道双侧布置在右侧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2.5m,收集周边地块污水,最终在道路起点向北排入下游规划污水系统中。本次设计新州大道延伸段污水管道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距离路缘石2.8m,收集周边地块污水,最终在新州大道设计起点处接入新州大道现状污水系统中。污水管道管径为d400un,管道总

30、长约1.6km。5.4设计原则1)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即排水设计流量按设计范围内城市建设完成,人员及企业全部入驻后最大流量考虑。2)满足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道路排水设计不能单纯地从一条道路出发来考虑,应从整个流域、排水分区和排水系统着手,根据其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来考虑排水设计,既要满足转输上游流量要求又要保证下游排水接口可靠。3)满足技术经济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和设计标准的要求下,尽量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排水设施,将其整合发挥其工程效益。4)满足现行政策的原则。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现行政策和规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得使用淘汰产

31、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产品。6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6.1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Qu:入渗地下水量(Ls),按Qd的10%计算。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72.42.12.01.91.81.61.57雨水系统设计7.1平面设计本次设计A线东延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离路缘石为1.2m,新州大道延伸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离路缘石为1.3m,收集周边地块以及道路雨水。具体雨水管道情况如下:1)本次设计A线东延段道路桩号K0+802.874Kl+639.

32、48段设计雨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雨水及本段道路雨水并转输上游雨水,在道路桩号K0+802.874处向北采用临时排水管排入现状莲花滩河,临排管终点设置八字出水口。2)本次设计新州大道延伸段设计雨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雨水及本段道路雨水后在新州大道设计起点处接入现状新州大道雨水系统。3)预留接口: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交叉口间距较短,故本设计仅在道路交叉口处预留雨水支管。具体位置可根据周边地块开发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7.2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8m/s。为保证雨水管道能有效避让其它管线,在本次设计中,除逆坡管道

33、外雨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为2m。7.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其断面计算如下:Q=VXAV=(ln)XR吟XI。Q:雨水设计流量(113s);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对钢筋碎圆管取n=0.014;对塑料管取n=0.010;R:水力半径(In);I:水力坡度。6.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次设计人口密度参照其它类似片区暂按25000人/Km?考虑。人均综合用水量值根据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条文说明4.0.3表7,取300LCapd,根据规范要求,污水量取用水量的80%90%.

34、本工程取90%的给水量为污水量。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分流制污水系统的旱季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在雨季设计流量下校核。Qdr=KQdK,Qm+Qu式中Qdr:旱季设计流量(L/S)。K: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K:工业污水变化系数。Qm:设计工业废水量(L/S)。(本项目不涉及收集工业污水)据管道上下游的水位差对管渠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地面线I史_f史I一水面/水力献未起耦的林年水部态检查井局部水头默11检查井IIo#11水面便力坡度域时的水前态雨水管道流态示意图假设最低点出现压力流,则根据达西-威斯巴赫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h=尤_.

35、已达西-威斯巴赫公式:7瓦j-8gC=JLp,沿程水头损失系数:C7nh=-局部水头损失:2g(本次取沿程水头损失的30%)排水管渠流量公式:Q=Av以上公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In):人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d为管径(m);1为管长(m);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V为流速(ms);A为排水管渠截面面积(m2);,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通过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查取);S指水力坡度。pE_P_二伯努利方程:+(其中Z一位置水头,Pg一压力水头,2g一动序号计算管段汇水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过流能力流速立现期径流数(hms)(m,s)(ran)(m,s)(ms)(a)A线东延段道路北侧1Y25-

36、Yl-37.62.15d800182.304.5850.72YAlO-IA102.60.73d600150.983.4650.73YA-I-3TA1-629.24.94dl60055.512.7410.7A线东延段道路南侧2YB26-YB18.52.40dl000184.185.3250.73YBlTAT-321.66.10d!40086.841.4450.74YBllTTBll4.01.13d800101.723.4250.7新州大道延伸段道路西供I1YClTC30.40.11d40030.151.1850.7新州大道延伸段道路东供1IYDlTD30.40.H140030.151.1850.

37、7经计算,本次设计范围内的雨水均能满足雨水排放要求。7.4内涝防治设计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以及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重庆市常住人口大于100o万,属于超特大城市,内涝重现期取P=Ioo年。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凹点为K0+798,在内涝重现期(100年)下,径流系数取1,经计算,该段道路在内涝重现期下的水量为10.65nf/s。经分析,本段道路易涝点为YAT-2号检查井处,本次设计对YATTYAT-2段管道进行校核。雨水排水管渠按重力流、满管流设计,当对应重现期的较强降雨时,排水管渠可能处于超载状态,受纳水体水位抬升也会影响出水口排水能力,因此

38、根1)本次设计A线东延段道路桩号K0+802.874K1+639.48段设计污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污水并转输上游污水,由于周边地块尚未入驻,考虑近期封堵出口,远期在道路桩号K0+802.874处向北排入下游道路污水系统。2)本次设计新州大道延伸段设计污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污水后在新州大道设计起点处接入现状新州大道污水系统。3)预留接口: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交叉口间距较短,故本设计仅在道路交叉口处预留污水支管。具体位置可根据周边地块开发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8.2纵断面设计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6ms,为保证污水管道能

39、接入现状污水系统,污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为2.5m。8.3旱季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计算流量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过流能力hn)(Ls)(mtn)(%。)(ms)(hD)(Ls)A线东延段道路北侧1IA27A113.28.03d4OO181.230.119.262W11W27.817.75d400181.550.1620.173IAII-I-WAIi2.66.68d400100.920.116.90A线东延段道路南侧1UB29B122.97.36d400181.230.119.26力水头)假设管道内水流为

40、均匀流,满足能量守恒,则有以上公式中,zl、z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水头,pl、p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至自由液面的压力值;hf为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值。根据管道连续性方程,vl=v2,则即管道两端的位置势能(ZLZ2)与压力势能(Pg)能够满足水头损失,则认为设计满足内涝防治要求。位置势能(ZLZ2)+压力势能Pg=(最不利检查井地面标高290.408-雨水出口管顶标高286.670=3.738mo通过计算可知:沿程水头损失Ahl=O.46m,局部水头损失h2=0.14m故hf=hl+Ah2=0.603.738m,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IoO年时均满足内涝

41、防治设计要求。8污水系统设计8.1平面设计本次设计A线东延段污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离路缘石为2.8m,新州大道延伸段污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管道中心距离路缘石为2.8m,收集周边地块污水。具体污水管道情况如下:1WA2-IA129.4173.43d40051.730.75174.575TO12-1-WB124.029.4d40030.930.3130.94新州大道延伸段道路西侧1RClTC30.43.78d40030.610.157.21新州大道延伸段道路东侧1RDlTD30.43.78d40030.610.157.21经计算,雨季时污水管道过流能力也满足设计流量要

42、求。9给水消防设计要求9.1 概况给水管道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仅根据渝建2016473号对新建消防管道及消火栓作设计要求。具体实施以产权部门意见为准。9.2 给水消防管道设计要求1)本次设计给水主管道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连接采用T型柔性橡胶圈承插接口,K9级,有效长度6m。管件采用K12级。管件连接采用胶圈或法兰连接。过桥和过街支管采用钢管。2)道路长度约100m左右或道路交叉路口附近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布置位于人行道上,距路缘石不超过2m且不小于O.5m。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4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应小于20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O

43、JOUPa。3)给水主管道上一般间距40060Om左右或34个给水支管间设置检修阀门,且检修阀门间消火栓不超过5个,DN500给水主管道上检修阀门采用DN500mm蝶阀,阀门井内设置管道伸缩器。4)给水管道每隔约20Om设置给水过街支管。2WB12-WB38.519.16d400181.550.1620.173WB1,B313.128.15d40030.920.329.044WA2,A129.457.81d40051.340.3858.705fB12-l-WB124.09.80140030.730.212.99新州大道延伸段道路西侧1RelTC30.41.26140030.610.157.21

44、新州大道延伸段道路东侧1RDlTD30.41.26(140030.610.157.21经计算,本次污水管道设计满足其所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排放要求。9.3 雨季污水管道过流能力校核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D4.1.12要求,雨季设计流宣可以是旱季流量的3-8倍,本次校核取3倍旱季流量进行校核。控制管段水力计算校核如下表所示,雨季污水管道可按满流进行校核。序号计算管段股务面面计算流量管径坡度流速充.就度过流能力hf)(Ls)(ran)(%0)(ms)(hD)(Ls)A线东延段道路北侧1WA27,A113.224.09d400181.670.1825.672WAlITA27.853.25d400182.070.2653.773WAlITWAn2.620.04d400101.330.223.71A线东延段道路南侧1B29,B122.922.08d400181.670.1825.672WB12-WB38.557.48d400182.120.2757.923WBlB313.184.45d40031.230.5586.85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并。2)检查并统一采用防盗铸铁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