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604802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anagement is about doing countless small details.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中医基础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哲学基础: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藏象经络: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等学说是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其中,脏象学

2、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3.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与病机3部分内容。4.诊法辨证:诊法,指望、闻、问、切4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简称四诊。辨证即分析、辨识疾病的证候,即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为依据,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何种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5.预防治则:预防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采取积极的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治未病”,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

3、或原则,是治疗疾病的观念和确定治法的原则,对临床立法、处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6.康复:康复是指改善或恢复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即采用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脏腑组织功能衰退或功能障碍进行医疗,从而使其生理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2.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

4、、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合而言之,辨证论治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出证候,并以证为据确立治疗原则和方法,付诸实施的过程。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中医学哲学基础一、阴阳学说

5、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又标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迟与数等。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阴阳对立是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是取得了动态平衡。只有维持这种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否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2.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

6、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3.阴阳消长: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其消长规律为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的对立统一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互变过程。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那么阴阳

7、转化便是一个质变过程。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含义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2.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3.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4.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

8、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三五行的调节机制1.正常调节机制图8-1:1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2.异常调节机制:1

9、子母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影响到火行,称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称子及于母。2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第三节藏象一、五脏1.心:心,在

10、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2.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时之秋相应。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3.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

11、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4.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5.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

12、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储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肾主水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肾脏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二、六腑1.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储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2.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

13、上连食管,下通小肠。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3.小肠:居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与心相表里,属火属阳。4.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包括结肠和直肠。主传化糟粕和吸收津液。属金、属阳。5.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储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6.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

14、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三、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第四节精、气、血、津液一、精在中医学的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是一种有形的,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精

15、具有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和濡润脏腑的功能。二、气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和气化的功能。三、血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充分发挥灌溉一身的生理效应。四、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

16、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津液的功能主要包括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和排泄废物等。五、气、血、精、津液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气对血的作用,是气为血之帅。气为血帅包含着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3方面的意义。血对气的作用,即血为气之母。血为气母是指气在生成和运行中始终离不开血。2.气与精的关系: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依气生,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精之生理功能赖于气之推动和激发。3.气与津液的关系:气对津液的作用表现为气能生津、行津、摄津3个方面。津液对气的作用表现为津液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否则就将涣散不定而

17、无所归。4.血与精的关系: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互生,故有“精血同源”之说。5.血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两者均属于阴,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病理上相互影响。第五节体质中医体质学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其具体分类方法有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以及禀性勇怯分类法等。药店店员培训手册之 医学基础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分科之一。一、人体的组成1.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

18、结构和功能单位。2.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与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而构成。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4.系统:功能相关的器官按顺序连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二、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联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借骨联结构成整体的支架即骨骼,肌附着于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枢纽,骨骼肌为动力。共同完成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及运动的功能。一骨及骨联结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2.骨的部位分类:成人骨共206块,按在体内所处部位

19、不同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分脑颅骨和面颅骨,共23块,躯干骨共51块,四肢骨共126块,另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3.骨的构造: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2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腔隙内。又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能造血。成人髂骨、胸骨、椎骨内终身保留红骨髓。3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骨的最外边,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在骨的生长、发生、修复和改建中起重要作用。图7-1二骨骼肌运动系统的肌属骨骼肌,每块肌都可看做一个器官。根据肌的位置分为头肌、躯干肌、四肢肌等;根据肌的功能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旋外肌等;根

20、据肌的外形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等。每块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构成。肌腹由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功能。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阔肌的肌腱又称腱膜。图7-2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机体和外界在此进行气体交换,有感受嗅觉和辅助发音功能。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及以下各级气管称为下呼吸道。一鼻鼻是呼吸道的起端,又是嗅觉器官,并可辅助发音。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外鼻呈三棱锥形,以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而成。鼻腔是以骨和软骨为支架,内衬黏膜和皮肤而成。前借鼻前孔通外界,后借鼻后孔通咽。中间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部。鼻旁窦

21、是鼻腔周围颅骨内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构成。共有4对。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筛窦位于筛骨内,依窦口的部位将筛窦分为前、中、后3组,其中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内,开口于蝶筛隐窝。鼻腔黏膜嗅区分布于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黏膜,略呈浅黄色。嗅区以外的黏膜,呈淡红色。其中位于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血管丰富,称易出血区。二喉、气管喉位于颈前部正中,56颈椎高度,上连舌骨,下续气管。喉是以软骨为支架,附以喉肌,内衬黏膜而成。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食管前方。于第六颈椎体下缘平面续接于喉的环状软骨。由1620个“C”形气管

22、软骨环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连结而成。气管以胸骨的颈静脉切迹为界分为颈部和胸部。于胸骨角平面分支为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长、近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近垂直。因此气管异物坠落多入右主支气管。三肺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粗短,左肺狭长。每侧肺似半个锥体形,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肺的上端钝圆,突入颈根部。其体表投影在锁骨内侧段以上23 cm。肺底向下与膈顶相贴。四、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粪便。消化管始自口腔,终于肛门。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临床以十二指肠为界,将十二指肠以上消化管称

23、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肝、胰、涎腺等。图7-6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处,借口唇与外界相通,借咽峡与咽相续图7-7。口腔以上、下颌牙咬合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二牙牙是最坚硬的器官,嵌于牙槽中。牙按形态可分为牙冠、牙根、牙颈。牙的构造包括牙质、牙釉质、粘合质。牙质为主体,牙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黏合质又称牙骨质,包在牙根、牙颈周围。三咽咽位于16颈椎前方,为一漏斗形肌性管道,长约12 cm。咽分为鼻咽、口咽、喉咽1.鼻咽:正对鼻后孔,并借此与鼻腔相通。侧壁有咽鼓管咽口通中耳。2.口咽:软腭与会厌平面之间,前借咽峡通口腔,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隐窝内有腭扁桃体。3.

24、喉咽:会厌与第6颈椎下缘之间,前对喉,借喉口与喉腔相通,下续食管。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大纲第一篇入门篇第一章药店的沿革与发展一、药品零售业的发展变迁二、药品零售业态发展趋势第二章开办药店的基本条件一、药品二、医疗器械三、食品四、其他产品第三章开办药店涉及的法律法规一、药品经营有关法律法规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三、食品安全法四、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五、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第四章如何做好商品陈列一、商品陈列目的好看、好选、好拿二、商品陈列的AIDMA法则三、商品陈列原则四、商品陈列技巧五、陈列方法第五章中药斗谱和存放原则一、药斗的设置二、斗谱编排原则三、特殊中药的存放第六章顾客投诉处理的原则

25、和技巧一、顾客投诉类型二、处理原则三、处理技巧第二篇基础理论篇第一节解剖基础一、人体的组成二、运动系统三、呼吸系统四、消化系统五、泌尿系统六、生殖系统七、循环系统八、感觉器九、神经系统十、内分泌系统第二节生理基础一、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二、人体生理功能3大调节三、血液四、血液循环五、呼吸六、消化与吸收七、感觉器第三节体格检查一、性别二、年龄三、体温四、脉搏五、呼吸六、血压七、营养状态八、意识状态九、面容与表情十、体位十一、步态与姿势十二、皮肤与黏膜第四节常见症状一、发热二、心悸三、呕吐四、呼吸困难五、咳嗽六、胸痛七、水肿八、腹痛九、腹泻十、膀胱刺激征十一、昏迷第八章中医基础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一

2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中医学哲学基础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第三节藏象一、五脏二、六腑三、脏腑之间的关系第四节精、气、血、津液一、精二、气三、血四、津液五、气、血、精、津液的关系第五节体质一、体质分类的方法二、正常体质第六节病因一、外感病因二、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三、内伤病因第九章药理常识第一节药动学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三、药动学的几个概念四、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第二节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第三篇商品基础篇第四篇基本疾病篇附录一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中文对照表附录二化验单参考值附录三 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及妊娠服药禁忌歌附录四 儿童和老年人剂量折算法中药汉语拼音索引中成药汉语拼音索引西药汉语拼音索引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