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48123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心理课件示例-第二章.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情绪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对人有什么影响情绪有怎样的发展特点,第二章 情绪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早期情绪研究的理论。2、了解儿童情绪的功能和测量方法。3、领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效应的含义。4、领会情绪发展的理论。5、掌握情绪发展阶段的特点。,第一节情绪的产生,借助早期情绪研究的各家理论,了解情绪产生机制。沙赫特和辛格的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 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两因素理论,情绪的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emotion,Stanley Schachter)情绪经验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体验到生理的激发;接着,再为这个激发状态寻找适当的解释。,研究案例:

2、“我们为什么愤怒?”(沙赫特等,1962),实验程序,实验结果:注射肾上腺者,同别人一道喜怒。,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第二节 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早期发展与测量(一)情绪的遗传性情绪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模式。达尔文在其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是从其他动物的类似表达进化而来的。人类表达情绪的许多原始方式本身具有某些生存价值的遗传模式。达尔文通过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表情,并比较世界上各种文化

3、中人们的表情,来论证表情是天生固有的。,布什总统的表情,1岁婴儿的6种基本表情(孟昭兰,1985),中、日、美婴儿面部表情的跨文化一致性。与成人的基本情绪表情模式一致。成人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儿童时期以来的原始模式,人们的面部表情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二)儿童情绪的功能,1、情绪有助于儿童的生存适应和发展“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效应”,指婴儿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表情做出推断并引导其后续行为的现象。,视崖实验(Visual-cliff)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婴儿就不敢向前爬如果母亲向他微笑,大多数的婴儿能够爬过视崖,2、情绪有助于儿童对其心理活动的组织3、情绪有助于儿童的社会人

4、际沟通,(三)儿童情绪的测量,生理测量生理变化可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行为测量详细分析儿童的面部表情和声音。主观体验测量评定儿童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解释。,二、情绪发展的理论,(一)学习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三)认知理论(四)生态学理论,(一)学习理论,Waston 经典条件作用:华生认为,婴儿的爱、怒、怕三种基本情绪是先天的非条件反射,无需学习。其他的大多数情绪反应是儿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习得的。经典实验 Albert,斯金纳等人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概念,强调情绪的随意性。许多学者运用操作条件反射来引发情绪,获得成功。儿童表情的丰富与父母的反馈有一致的影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对

5、情绪的影响,大量的学习是通过模仿产生的。观察是情绪反应的重要来源。,学习理论(小结),主要假设:把情绪情感的发展看成是生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条件反射(经典的或操作性的)。支持性证据: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其情感表达的方式,情感的丰富性和发展速度也不相同。每个社会都有一定的“情绪表现法则”,儿童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获得这些法则的。局限:不能解释情绪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如社会性微笑的发生,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二)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关键假设是:自我在亲子交往中发展起来。尤为强调婴儿和母亲间的关系,并将母子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精神分析学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儿童早期,他

6、们特别重视母婴关系。,有奶便是娘吗?,精神分析的许多理论明显缺乏科学根据。例如,在精神分析论看来,母婴感情联系限制在与生物内驱力下降相联系的范围内,但哈洛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驳斥了母婴情感联系与生物内驱力有关的观点。,理论上:婴猴与金属母猴在一起,实际上:婴猴只在饥饿时去金属母猴那里,其他时候与绒布母猴在一起。,Harlow&Zimmerman的研究(1959),精神分析理论(小结),主要假设:情绪产生于生物性的本能(力比多),同时情绪影响儿童的行为和人格建构。支持性证据: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解释的事实:亲子依恋的形成。局限:将情绪生物学化、绝对化。,(三)认知理论,观点:情绪是认

7、知过程的过程的产物,情绪发展是认知发展和新知识掌握的结果,真正的情绪依赖于认知的成熟。斯拉夫(Sroufe,1979,1984)认为引起不同性质情绪的原因要看刺激情境的多方面因素;儿童对刺激的评价决定着情绪的性质。,认知理论(小结),认知理论把情绪的发生纳入情境关系、认知评价和比较的概念之中。主要假设:情绪和认知不可分,情绪表达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认知,也即理解先于情绪表达,情绪是认知的产物。,支持性证据:Kagan的研究发现,婴儿对刺激的微笑反应往往有35秒的延迟。这就是知觉再认的过程。婴儿遇到熟悉的人就微笑,遇到陌生人(既相似又不相似)就引起焦虑,都和他的知觉再认能力有关。归因理论还发现,儿

8、童的情绪反应和他对情境的归因有关。,解释的事实:陌生人焦虑现象。局限:认知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情绪的发生,如悲伤。它还面临遗传效应的挑战:研究表明双生子的微笑发生和生人焦虑的发生是相关的。此外,认知理论只是单向地研究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而忽视了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四)生态学理论,观点:生态学理论强调自然环境中某些种属特有的行为,强调情绪交流、生物成熟及学习对情绪发展的作用。Bowlby 母婴依恋理论,劳伦兹认为,情绪交往也有一个发展的“敏感期”。,生态学家认为,生物成熟在反应系统的成熟和对环境刺激的感觉接收能力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也承认经验在情绪发展中的作用。,婴儿的社会性微笑被看作这一敏感期的

9、开始,而在“害怕陌生人”(怯生)阶段消失之后终结。,生态学理论(小结),主要假设:强调生物成熟和后天学习对情绪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情绪发展的关键期。支持性证据:成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动物的情绪现象。局限:将人类情绪和动物相类比,忽视了人类情绪的社会性。,生态学理论特点,1、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生物成熟两方面对心理发展的作用;2、关注情绪的后果和适应作用,而不是产生的原因;3、把动物与人类类比,用敏感期来解释人类行为,认为不能在婴儿出生后很快地建立起同婴儿的依恋关系,就有失去建立依恋可能性的危险。,三、情绪发展的特点,(一)婴幼儿期情绪的发展1、儿童1岁以内基本情绪分化的进程。,2、13岁儿童情

10、绪情感的发展随着认识能力、社会需要和独立性的发展,儿童对人、对事、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增加,情感日趋丰富,产生了安全感、同情感、自主感以及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其他情感,如:得意、满足、生气、愤怒、嫉妒、害羞等具有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情感。,3、情绪自我调节24个月的婴儿,照料者面对面的玩耍或培养孩子对物体的注意帮助孩子发展了情绪的调节能力。4个月大时,婴儿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避免负面的情绪,有的孩子可以把自己从不快乐的事件中脱离出来。两岁的时候,开始具备新的情绪调节方式,主要是描述和言语方面的发展。如一个22个月大的孩子在听一个关于怪兽的故事时哭泣着是说:“妈妈,我害怕。”两岁过后,孩子已经比较能控制自

11、己的感情了。如:他们可以通过限制感觉输入(捂住眼睛或耳朵不去看、听)、自言自语(妈妈说她很快会回来)、或者转移目标(如被排除在游戏之后决定不再玩),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二)儿童期的情绪发展,1、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能准确地知觉别人的情绪是发展早期出现的现象,到小学阶段,儿童已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对自己的情绪作出反应。他们已经能够认识到与自我评价有关的一些情绪体验,如骄傲、自豪和内疚等。如不负责任、骗人或撒谎,会使他们感到内疚。小学儿童已能更多地依据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来解释情绪。他们能同时体验一种以上的情绪(甚至对立的情绪)。小学生也能认识到情绪的因果关系,知道特定的情绪总是由原因引起的,而

12、同样的原因会使背景不同、经验和个性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910岁的儿童开始理解同一个事件能激起复杂的混合情绪,比如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演会有那种既高兴又害怕的体验。研究表明,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验(特别是和同伴交往的经验)的增加,以及每天和父母的对话等。,2、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情绪调节经历了一个由外部调节转到内部自我调节的过程。学前儿童能说出他们的感受及原因;小学生已能使用一些策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以适应困难情境。在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各种能引起情绪反应(积极的、消极的)的情景,用讲故事的方法探查511岁儿童对情绪的调节。故事的内容有:在收到一件诱人的礼物前

13、必须等待;某儿童的测验得到了一个坏分数怎么办?结果表明,所有的小学生都知道,可以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不同的办法来调节情绪,年龄大的儿童更懂得用认知策略来对待情绪和调节情绪。,3、情绪表达规则的掌握水平应用情绪表达规则可以避免伤害别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儿童情绪表达越来越复杂,但却较直露。学前儿童开始知道保护别人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能从概念上理解情绪表达的规则,并能理解情绪表达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应用它的重要性。因此有时会避开引起某种情绪的情境或掩饰控制自己的情绪。,儿童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小结),1、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2、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强;3、情绪更富有稳定性;4、

14、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三)青春期的情绪发展,青春期(11、12岁15、16岁)空中飞人“在人生中有一段无所归属的自然时期:青年期。年轻人就像杂技场上的空中飞人,在充满活力的活动当中,他必须松开可靠地抓着童年的双手,伸长手臂去紧握成年。在屏息的片刻,他依靠的是过去和未来的关联,是他必须离开的那些人们的可依赖性,和那些将要接受他的人们。”埃里克森,1964第二次心理诞生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矛盾性特点,表现出两面性:1、强烈性与细腻性并存 2、稳定性与可变性并存 3、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管理情绪首先就要识别情绪,情绪识别主要依靠表情主要线索有:面部、举止以及语气等。,情绪对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地运用情绪调节机制,合理地调节情绪,将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掌握多种情绪调节策略,能更好的促进身心健康;要扩建积极的情绪功能,利用积极情绪消解不良情绪,提升情绪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