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51079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1中.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有效教学案例分析,交流提纲,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关于有效教学案例,案例是包含有总是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例。,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关于有效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际活动的反思。,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关于有效教学案例,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问题与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故事与叙述 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

2、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客观性 典型性 指导性 鲜明性,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关于有效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关于有效教学案例,有效教学案例分析,1.关于有效教学案例,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用以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梳理、记录分析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案例不仅记叙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

3、的教学档案或教育教学史,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格式 案例背景 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 案例评析,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主题要考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方法,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等。细节要围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结果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

4、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写好教学案例的关键是:选择复杂的情境 揭示人物的心理 具有独到的思考,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撰写教学案例时要注意:要有一个主题 注意案例要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案例分析时,要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有效教学案例分析,2.有效教学案例撰写,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把试图要反映的问题

5、、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事件发展过程中主角、配角关系明确,语言明晰,角色的心理感受、体验应表现得淋漓尽致;探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时代特征;反映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即:案例的描述要引人入胜,案例问题要反映教学中存在的普遍而具体的问题,教学注释则要反映案例作者或者研究者对教育教学基本问题的看法。,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 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启示 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论述要突出重点 观点要有充分依据,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备课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

6、达成学习目标的需求,认真钻研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精选并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教材资源最重要 学生资源最充分 生活资源最紧密 文本资源最贴切教具资源最直观(体现学科特色)媒介资源多媒体(预设的、流动的)视 频(如闯关东)黑 板(预设+生成,动静结合)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语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意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之上,向来人迹罕

7、到,作者偶游于此,竟有了的发现和感受。诗中写四月间山下(即所谓“人间”)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几乎相差一个节气,观察是非常细致的。但诗人所要说明的真是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吗?如果允许大胆推测的话,这山下山上,正暗示着世间和出世间,否则为何特出“大林寺”桃花呢?所以,诗人的感慨,应该蕴含着他对于人生世事的某些感触。白居易集卷四十三有一篇大林寺序,应与这篇诗对读(略),这对了解白居易作诗时的心境是很有帮助的。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是温度对生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55度,所以山上的节气晚,开花也晚。,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

8、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人间”(人间指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当九江的“芳菲尽”的时候,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上课地球的运动案例背景 这一

9、节知识点较多,涉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地理现象。而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一个难以逾越一个“坎”。这个“坎”若是迈过去,就能顺利地掌握和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何让学生们迈过这个“坎”呢?,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鉴于教材中图像系统和文字系统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中可运用空间想象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示意图)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明确较为完整的运动过程,把握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且学生们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较薄弱,空间想象思维差。单纯通过图表结合方

10、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获取新知识,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案例描述 第一种:图表结合讲解法,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第二种:多媒体课件演示,下载加上自己制作的课件(动画),我至少有78种本节的多媒体课件,然而无论使用哪个课件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利用网络下载的课件(动画),由于教师个性的差异,使用者很难完全理解作者设计意图,未必能够把其精髓领悟,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手;而自己制作的课件设计意图明确,但基于自身水平及平面动画的局限性(逼真的三维能更好些)及教学内容的抽象,学生掌握情况还是不够理想。例如以下一段实录:观察思考

11、、播放课件地球公转动画。仔细观察屏幕两幅电脑动画,看哪一幅是正确的?并根据正确的一幅完成下列表格中公转部分的内容,并同地球自转的特点相比较。(演示操作等穿插),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第二种:图表结合讲解法。,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面积定律”解释地球运动在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理解。学以致用:投影出示问题,讨论回答:1、一年中,太阳夏天离我们近还是冬天离我们近?(教师指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不是造成地球冷热的主要原因)2、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186日)比冬半年(179日)长?3、如果你是历法的制定者,根据“回归年”,你将如何制定历法?4、结合近、远日点的日地距离和地球

12、半径,估算早晨太阳离地球近,还是中午离地球近。针对所提出的问题:1、2题有若干同学能回答,3、4两题几乎没有同学能够回答,但我也给予了一定的激励性评价。究其原因:课件(动画)还是不能真实的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学生难以领会本质规律,对问题的思考也就欠火候,当然也与问题的设定难易程度、学生自身水平等有一定关系,总之,还是未达到预定目标。,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种:三球仪演示法。,三球仪是地理课中常用的道具,可以用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一些天文现象,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清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课前,我一直思考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本课内容,教材上采用

13、图文结合的方式,这也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高一学生立体想象能力不足,理解起来始终不够透彻,于是我想起了好帮手三球仪。,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种:三球仪演示法。,事先我已给班级每个小组配置了一个三球仪,当我带着三球仪走近教室时,学生们还在好奇的研究着三球仪,不断的摆弄着手里的仪器,有些在讨论什么,有的在思考什么,我并没有说出这节课的具体内容,只是告诉他们,这个叫三球仪,可以演示很多地理现象。好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下面就让三球仪为我们演示一下这个过程。”

14、此时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拨弄三球仪,“在演示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地球公转轨道和地球自转轨道,试着在地球上画出来。”,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种:三球仪演示法。,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种:三球仪演示法。,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学生们兴趣满满的研究着三球仪,推动着把手模拟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在各个小组之间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把公转轨道画在地球上,待到10分钟左右的时候,各个小组都完成了,争先恐后的想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地球自转轨道是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就是同学们画出来的,我们叫它黄道平面。同学们注意观察,所有的地球仪都是倾斜的,也就是

15、说地轴是倾斜的,那么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就不是重合的。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夹角问题,请同学们通过三球仪的模拟运动来思考一下问题:,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借助量角器,测量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什么会存在这个夹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度数。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哪个角度有关?回归线的度数与哪个角度有关?极圈的度数与哪个角度有关/?在交代了这些概念以后,我又直接抛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们根据三球仪自己探究,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合作交流。并分别请小组同学演示、解析。“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回归线的度数和黄赤交角是一致的,如果黄赤交角

16、发生变化,回归线的度数也随之变化。极圈的度数等于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假设推理黄赤交角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6、若此角度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7、若此角度变为0或90后,地球将怎样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还有没有回归运动?,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8、演示晨昏线的摆动及其角度变化。

17、9、演示在两分两至日晨昏线与经度的夹角。10、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怎么变化的?最北到达哪里?最南呢?又是什么时候到达的?11、演示两分两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的长短情况,并分析为此产生的四季的变化原因。12、演示极昼极夜的产生和范围的变化。各小组学生在研究之后,分别就不同问题进行探讨演示。,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在我们的三球仪中还有我们地球的卫士月球,大家知道月有阴晴圆缺,那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月球与地球之间、与太阳之间会产生怎样的特殊现象呢?下面我们还是动手模拟一下最后一组问题。”(课后思考)【13、演示月相的变化。1

18、4、什么是月食,演示它的产生。15、什么是日食,它会在什么样的三球位置产生?】以上的每个问题我让每组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3个,重复的问题,正好可以做以比较,从而发现优点和缺憾。最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你用三球仪发现了哪些上面没有涉及的问题?遇到了哪些困惑的 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在学生研究讨论期间我不断巡视,并参与其中一组的交流讨论,便于掌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研究,我也曾是有顾虑,担心易放难收收不回来,担心研究不出来结论,好在三球仪上面有对应时间和节气,只要学生们够认真就可以回答出第二个问题。最后证明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努力,充分

19、调动主观能动性,是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的。我的工作就是在黑板上根据学生们说的节气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最后给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定义,和回归年的概念。,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反思通过三球仪演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和探索,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自学、合作、探究”三点,我觉得其核心在于探究,自主学习也是带着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较好,合作学习还是要兴起共同探究的风气为妙。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中体现探究的精神,大力挖掘可探

20、之点,提供探究素材,给出探究时间,整理探究结论,让探究精神在地理教学中闪光!,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这句话被广泛的认可。演示知识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演示知识可以通过素材的展示、课件的演绎、教具的使用等来实现。利用教具现场演示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等高线地形图是等值线地形图的一个典型代表,等高线的判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学们往往难以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更难以理解简单的线条富有简洁美。尤其是等高线的形状、数值特征和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是教学难点,为了加深学生

21、的理解,决定利用教具辅助教学。,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方法一:铁丝圈模型制作如图所示的“地形模型与等高线图互变教具”图1,可以在模型上指出地形部位: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山顶。,让“地形模型与等高线图互变教具”,自由落体在水平面上,马上形成一幅该地形模型的等高线图图2。,该教具立体感强,直接的表现出了山体地形,直观的呈现出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不足之处是制作工艺相对负杂,原作者真的是匠心独具。,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方法二:橡皮泥教具橡皮泥可塑性强,色彩艳丽,可以塑造出多种地形,变通性强。不足之处是材料花费多,对于高中生来讲,稍显幼稚,更适合初中生和小学生

22、使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做。方法三:馒头馒头是北方的一种主食,在市场中总是占有一席之地,容易购买,价格低廉;有一定的可塑性,不易变形,利于展示。,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利用动画讲解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名称(山体部位)及形状特征之后,我拿出了一个馒头,一把剪刀和一个小刀时,同学们表现得很诧异,我高举馒头说:“馒头是我们饱腹的一种食品,今天的馒头能否成为掌握知识的食粮呢,现在它就变成了一座山,名称就叫馒头山”。同学们笑了,注意力也更集中了,我将馒头放在黑板上,在中心的最高位置用红笔标了一下,提问这座馒头山的等高线形状将是什么样,学生纷纷说同心圆,在馒头上划出两条同心圆的线

23、(图4 a)(分别标出表示100米、200米的海拔高度),我接着说,这座山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一山谷,我用剪刀斜剪出一个山谷(图4 b),再画等高线,再将馒头垂直放在黑板上,再画等高线,非常明显,经过山谷的等高线不再是圆弧型,而是凸向山顶所在的高海拔地区(图4 c),这就很容易使同学理解“凸高为低”。同理,在馒头上捏出山脊,再画等高线则易于理解“凸低为高”。,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悬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是一个难点,选取如图(图4 d)区域,用刀切出一个陡悬崖,让学生画等高线,如图(图4 e),画的过程中体会取舍。根据所画的等高线图,说出图中悬崖顶部和底部的

24、高度,学生能够理解悬陡崖顶部和底部的高度是有取值范围的,能够算出陡崖相对高度。通过划出区域,切出悬崖,画等高线,再算悬崖的相对高度,能够使学生理解绘出的等高线是经过取舍的(等高距是经过合理选择的),简洁的线条之间表示的是一种简略的范围。我又在馒头“山”挖了一个浅坑,问同学们是否需要在画一圈等高线,学生说不需要,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呢,一个学生拿过馒头,深深地的挖了一个洞,至此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等高值线数值特征,简单的线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简洁是一种美。,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图4不足:市场上买来的馒头稍显得小一些,应该自己蒸一个较大的,以便演示教学。,有效教学案例分析,3.有效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评析 本节课中,以馒头作为教具,再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还原了等高线形状的意义,数值的意义,注重知识的发现过程。相信馒头之于学生,不再只是果腹的食粮,还是掌握知识的食粮。学生再看见馒头将不再是馒头,可能是一座山,有谷、有陡崖等。本节课也对教具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方向:教具的选择不一定非要大成本、大制作,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教具更平实,揭示学习来自生活,学习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就是不简单。,谢谢!,2013年11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