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52250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摘要:当前,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小学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所以,教育部门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给予热切的关注。长期以来,囿于传统劳动教育观念的框束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滑坡、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小学劳动教育改革开展深入研究成为教育改革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发挥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建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目前小学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我国重智轻劳的观念自古就有,自从封建社会以来,我国教育所崇尚的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万般皆下品

2、,惟有读书高”。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智育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劳动教育局限于体力劳动,有的教师甚至将劳动作为惩罚小学生的手段,这些都导致对劳动内涵的曲解。劳动教育其实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20个字已经明确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之间的关系,即劳动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其他诸育之中。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强化劳动教育观念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但是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中高考体制,以考试成绩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观念的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处于长期被忽视的地位,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家校联合较为乏力,小学生自身也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人民。笔者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劳动仅仅是干活,甚至让犯错误的小学生罚做值日或者打扫卫生区,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灌输一种“劳动是惩罚”的观念。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长大后只想当科学家、当干部,不

4、愿意去当工人更不愿意当农民。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轻视孩子的劳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家庭劳动教育严重缺位。在劳动教育的认识上,很多家长只是把劳动教育视为简单的动手操作学习,甚至认为这只是一种耽误学习时间的低下劳作方式。因此,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要想真正落实劳动教育,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观念。家庭是小学生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同样是劳动教育的启蒙地。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劳动环境与家长劳动观念、行为影响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鉴于此,应当从改变家长对小学劳动教育的认识入手,增加家长的认同感,使其能够对劳

5、动教育环境的优化出一份力,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助一份力。根据最新出版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家长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低年级的孩子要会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中年级的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高年级的孩子要掌握整理与收纳技能。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榜样示范,帮助孩子掌握家务劳动的方法,获得自立自理的能力。在家务劳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例如包饺子,家长和孩子分工准备包饺子所需的材料,准备好材料之后一起包饺子、煮饺子,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获得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快乐。家长还可以结合自己

6、的职业,通过“陪父母上一天班”“陪家人参加一天的劳作”让孩子观察体会家长真实的工作情况,体会家长在生产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中的精神面貌,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二、立足融合,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如果说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堂则是劳动教育落实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劳动首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干活”,育人视角下的劳动教育需要格外关注劳动精神、感情及价值观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劳动教育不能一味说教,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既需要以课程为依托,更需要在体验中树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学科,其地位不可动摇,但是语文教材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有多样的劳动教育内容。其中包含

7、劳动意义、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培养一定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劳动常识或技能等方面的劳动教育内容。千人糕让孩子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一块糕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刷子李讲述了粉刷匠刷子李立下刷墙不留白点在身上,只要身上有白点就白刷不要钱的规矩,结果因为自己精湛的技艺做到了“不留白点”,也赢得生意伙伴及同行的尊重与信任。这些事例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尊重劳动成果,向优秀的劳动者学习的道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劳动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我们享受到的生活中每一项便利,都是一个个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手艺人,也是

8、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学习的。这些人物形象都是劳动的典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所生活的场景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对于学生而言既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也起到了劳动模范的教育作用。笔者曾经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班里学生不知道哪些是夏季的代表性事物,甚至在写作时候出现“种下一棵草莓树,过来几天草莓发芽,再过了几天结果”这种缺乏基本常识的话。有基本劳动常识的都知道,草莓是通过种子育苗栽培,不管是哪种植物也不可能过几天就发芽甚至结果。因此确实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劳动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知道这成果怎么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其老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上的创新。语文学习的

9、外延是生活,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之-O而在渗透劳动教育中我们要坚持“生活为本”的理念,例如守株待兔的目标可以是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悯农让学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尊重劳动人民,祖父的园子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等。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学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可以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立足语文教材,拓展课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挖掘“劳育”元素,在此笔者以最新劳动课程标准确立的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现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将该册书中体现的劳动素养整理如表1所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其他学科中同样教师也可以立足学科,对课程进行开发,渗透劳

10、动教育。表1课题教学目标劳动素养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乡亲们饮水思源劳动精神胖乎乎的小手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动物儿歌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劳动习惯操场上了解体育运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劳动能力、劳动习惯要下雨了了解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劳动能力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懂得生活中的有关天气谚语劳动能力文具的家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一分钟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小猴子下山学生懂得做任何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劳动习惯和品质三、拓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要关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1、的双向获取,做到知行合一。在特色课程中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自然离不开亲自劳动,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劳动中手脑并用,体验辛苦和快乐,他们的意志才能得到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得到培养,他们的劳动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我们重新审视学校课程体系,特别聚焦那些劳动性强的特色课程,以劳动价值观培养为目标,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大胆进行课程调整与创新。可以将劳动教育与节日相结合,挖掘特定节日中的劳动元素进行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如母亲节,各班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课,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制作贺卡、书签、明信片等表达对妈妈的爱。除了对特定节日劳动元素的挖掘,还可以从传统节日中挖掘劳动元素,开

12、展实践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和中秋节,将传统吃粽子、月饼的制作搬进课堂,邀请擅长制作的家长进课堂,讲授制作方法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美食,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感受节日的魅力,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提升个人劳动水平,体会劳动的乐趣。此外,学校还可以联合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小学生志愿服务岗位,让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社区环境清洁美化、社区花草种植养护等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的物质资源,让小学也能成为社区服务的小小劳动者。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人文地域资源,这也是拓展劳动教育的好途径。笔者所在县区大米生产历史悠久,素有“芜湖米市”之称,可以基于本地资源,建构“工厂+研学”的劳动教育模式。学生们

13、不仅可以走进大米生产基地,熟悉稻子从田间收割直到进店售卖中间的步骤,还可以倾听劳动模范讲述关于大米的故事,进一步在实践中体悟劳模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收获。此外,近年来本县果树种植发展不错,可以建构“农户+研学”的劳动教育模式,每一个班级可以从春天开始认养一颗果树,将班级分成小组,每周由不同小组的学生和家长到种植基地对该棵树进行生长记录。在果树生长期间可以分批组织学生和家长观赏,观赏的同时,请农户讲授果树的种植和护理知识,并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对果树进行护理,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而在结果时,在充分掌握采摘知识的情况下,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采摘。本县所在辖区村镇较多,村

14、镇之间也各有不同,近年每个村镇都会在特定的时候举办如“登高节”、“丰收节”等特色活动,可以建构“村镇+研学”模式,学生通过参观乡镇,感悟特色的各类活动,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民俗民风,品味劳动带来的特殊体验。劳动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使人的大脑变得更灵活、更有创造性,让学生参加“促使智慧和双手相结合的劳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全方位塑造学生。总之,劳动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中至关重要的素养之一,是新时代学校教育一项重要的育人使命。如何进一步丰富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依然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劳动

15、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使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是劳动,使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不断进步;是劳动,使荒芜的土地变成万亩良田给予我们食物;是劳动,使万丈高楼平地起给予我们住所,人类今天所有的幸福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的。我们的国家要兴旺发达,要实现民族复兴,要靠人民的辛勤劳动,要从小培养爱劳动的观念,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培养一批批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参考文献1龚河华:“双减”助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21(11):7-8.2马小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33.3商曼:论教科书中的劳动精神渗透LJ.基础教育课程,2019(6):54-60.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