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60856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可意会,更需言传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熟悉的古典诗歌:,陌生的古典诗歌: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对“床”的理解。辞海里床是“井上围栏”。古人把“有井水处”与家,家乡联系起来。静夜思记述李白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古文言常识、古文化常识的缺乏,导致对古典诗歌的误解。,有一定的古文言常识、古文化常识就一定能答好诗歌鉴赏题吗?,月考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闻砧 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

2、棒槌。,“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4分),开头两句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作者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诗人用烘托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抒发游子在外思念之情。,1、文不对题 这类错误的根源是对诗歌的内容或背景不了解,胡乱编造一通就答题,更谈不上关键术语的使用了,往往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对诗歌内容完全没有弄懂,答题全凭主观臆断,个人想象,完全忽略关键得分点。,答题内容:杜鹃的叫声不再哀伤,猿的啼鸣也不再悲凉,写出了作者归家之后不再哀伤和彷徨。,只泛泛而谈对家乡思念,没有联系颔联诗句,分析通过

3、烘托手法来突出砧声的悲切,2、浅尝辄止回答问题不够深入全面,只是点到即止。,答题内容:写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只看到杜鹃、断猿叫声不悲切与杵声的区别,却遗漏了关键的表达技巧,以及作用。,3、遗漏关键术语 这种错误主要是对诗歌鉴赏中关于表达技巧的术语不了解,只能谈个人理解,不能用专业化术语准确概括。,答题内容:杜鹃声本是哀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声不哀”,断猿啼本是悲悲切切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啼不切”,1、白描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2、对偶强调对仗工整,与“联系下文赏析”的问题无关;3、伏笔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网上阅卷答题要求书写规范。在每题指

4、定的区域内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大小要适度,字距适当,行距不宜过密。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改错。,4、误用滥用术语 这类错误主要是考生对诗歌鉴赏的术语没有弄懂,或一知半解,拿过来就做,又或者满河撒网,结果答非所问。,答题内容: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采用对偶手法,同下联“月下谁家砧,一声一断肠”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一种哀的氛围,为后文“思乡”埋下伏笔,存在的突出问题,1文不对题2浅尝辄止3遗漏关键术语4误用滥用术语,答题不够规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闻砧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砧:古代妇女捣

5、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4分),开头两句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作者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诗人用烘托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抒发游子在外思念之情。,(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具体说明怎样烘托,分析烘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月考题,点手法,说具体,析作用,表达技巧类 规范答题步骤总结:(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怎样用的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6、感情。分为三步走:,比如修辞 比喻:用(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本体)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拟人: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的表达了(特征)反衬:诗人用(A物象)反衬了(B物象),更加突出了(B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迁移思考题(见晨读晚记P24)(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答案:,1、步骤一,点手法2、步骤二,说具体 3、步骤三,析作用,写景使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热闹衬寂静或以动衬静

7、 充分显示了山路虽美却荒寞,表现了诗人面对战乱后荒寂山河的深沉叹惋之情。,周练试题 2010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炼字的案例,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的字含义。分析:1、“见”是看见吗?解释清楚字义 2、“见”到底体现怎样的一种图景?3、“见”字到底好不好?好,是因为有什么样的效果,“见”是无意中的偶见,诗人无意看山,山入眼帘,悠闲自得的形象,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表达得极其自然和真切,炼

8、字的案例,二,赏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句分析:1、“黄”、“翠”、“白”、“青”是什么意思?2、“黄”、“翠”、“白”、“青”到底体现怎样的一种图景?3、“黄”、“翠”、“白”、“青”四字好不好?好,是因为有什么样的效果,“黄”、“翠”、“白”、“青”是四个表颜色的形容词,成对黄鹂,初春新绿的柳枝,白鹭和“青天”交相映衬。,把景物写得色彩鲜明而绚丽。,周练试题 2010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步

9、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住”即停住,,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感觉仿佛已经停止了。,这是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炼字规范答题步骤总结:(1)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解释,有时可省去这一步。)(2)描图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手法:若用了手法,就点明手法。(无手法则省去这一步。)(4)析效果:点出该字写出了什么内容或突出了什么特点,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为四步走:,(释字义),描图景,(点手法),析效果,表达技巧类的规范答题炼字类的规范答题诗歌形象类的规范答题诗歌意境类的规范答题炼句类的规范答题分析情感主旨

10、类的规范答题,课堂小结,套路答题,符合要求答题,作业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晨读晚练P24)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 将:行,流过。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赏析诗人王维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浥”字。,谢 谢,1、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采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2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3从而表达了友谊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浥”字的赏析。答案:1湿润,2尘土因湿润而不能飞扬,空气变得十分清新,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3色调清新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