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61619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穆宝娟.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体把握 活用教材,穆宝娟,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运用,统计与概率,数的认识,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认识锐角和钝角,平移,旋转,统计,用数学,量的计量,探索规律,找规律,克和千克,万以内数的认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学期,有多重,剪一剪,教学目标,我的建议,单元例举,编写特点,学段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相应技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2、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情感与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的过程方法。,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

3、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1、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及比较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会求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并估算。3、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乘除之间关系;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5、经历统计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以一当五”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式统计表。6、会探索给定

4、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知识与技能方面,渤海飓风工作室,在教师指导下,学会用万以内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能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发现和提取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认识和会用小括号。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审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合作探究,并获得体验。,解决问题方面,数学思考方面,把现实生活中的数抽象成用数学符号表示;把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思考;继续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初步发展抽象思维。在认识锐角、钝角和平行旋转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在进一步体会统计过程中,培养初步统计观念。在

5、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老师鼓励和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参与从具体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或具体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产生对身边有关事物的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作出认定和修正,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编写特点:,安排科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2)在各部分知识的教学中都穿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克和千克”“统计”等

6、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刚刚学到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编写特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1)通过可容纳一万人的体育馆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2)提供一些有关三位数、四位数有多大的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感受这些大数的含义。,(3)安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让学生结合现

7、实素材感受这些大数的含义。,编写特点:,改进表内除法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1)表内除法在本册教材中与原来的教材编排相比,变化较大。,(3)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在学生熟练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集中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感悟“平均分”。,通过具体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一方面展示了不同的求商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编写特点:,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1)连续性。,

8、(2)计算教学继续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了算法的创新,又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发散学生思维。,编写特点:,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1)图片素材丰富。,(2)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3)设计了一些既具探索性且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联系生活 把握要求,借助操作 巩固新知,动态导入,激发兴趣。,1、在有效探究过程中落实基础.,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中一个十分重要理念,现已被大家所接纳,但在实践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有:(1)探究偏失基点,或偏失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或偏失学生认知思维过程的结合点,或偏失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点。(2)探究的问题

9、和方式单一性,就是不管教学情境和学生实际不同,都是提“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存在“问题泛化”现象。(3)探究过程缺少应有积极的引导肯定,偏面地理解了学生主体作用,或夸大了其作用。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克服以上问题,落实基础。,我的建议,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的建议,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益。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等习惯外,还要重视培养认真读懂文字图意

10、、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等习惯。,3、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我的建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要让学生既要坐得住,又要学得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经常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同时也要利用好每个学生的学具袋,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重视课本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附:本册书知识树,(二年级数学下册及每个单元),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运用,统计与概率,数的认识,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认识锐角和钝角,平移,旋转,统计,用数学,量的计量,探索规律,找规律,克和千克

11、,万以内数的认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学期,有多重,剪一剪,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会使用小括号,第一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平均分,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被除数不超过36,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单元,图 形,图形与变换,变 换,平移,锐角,锐角,旋转,第三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第四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万以内数的认识,进位、退位,万以内数的认识,不进位不退位,万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千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大小比较,数更大的数,数位顺序,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近似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五单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解决问题,认识常见的秤,千克,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天平,第六单元,口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加、减法估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第七单元,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统计,看图表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收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第八单元,图形的变化规律,找规律,数列的变化规律,第九单元,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