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62436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与货币制度(上).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上),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学习要求 本章是金融学课程的起点。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介绍和讨论货币与货币制度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概念、货币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层次划分、货币流通、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从而初步掌握有关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好该课程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本章重点 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难点 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货币层次的划分、金银复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第四节 货币的

2、职能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第六节 货币流通第七节 货币制度第八节 国际货币体系,本章的教学内容与结构安排,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本节主要知识点,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1、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2、货币是否必须是商品?3、不是商品的纸币为什么能充当货币?4、货币的权势是否可以约束?,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金融体系深化的起点。所有重大的经济问题或非经济问题,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货币。货币的有关理论在经济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也是金融学的出发点。货币是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个古老范畴。在人类历史上,货币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经济领域,从们研究时间

3、之久、花费精力之多,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超过货币问题。从表面看,货币似乎很简单,无非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钱”、“钞票”,但研究货币问题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说明货币是什么。197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说,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经济学,1986年版,P378页)。西方有一位学者也说:“惟一比爱情更能使人发狂的事情是货币问题”。,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在历史上,关于货币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货币是上帝创造的有人认为货币是国家政权的结果,有人说是人们共同协议产生的。也有人说是圣贤规定的,如中国的传说中,伏羲收集天下的铜铸成货币,黄帝把金铸成货

4、币等,马克思第一次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科学地揭开了“货币之谜”。,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一种商品的价值不能由其自身来表现,而必须用其他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这种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方式就称为价值表现形式,或简称价值形式。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浓缩为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

5、把斧子。,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或10 斤茶 或15 尺布 或20斤米 或10 捆烟叶 或其他商品,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直接的物物交换),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3、一般价值形式,10 斤茶 15 尺布 20斤米 10 捆烟叶 其他商品,(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物。原始货币,即通常所说的实物货币。,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4、货币价值形式,10 斤茶 15 尺布 20斤米 10 捆烟叶 其他商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

6、金银。”马克思,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1、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有生就有死。货币有“生”它并非古已有之;那是否就可认定:它必将有“死”消亡?取消货币的任务已推至“遥远”的将来!2、货币是否必须是商品?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的商品,在其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商品属性逐渐淡化以致消失,货币本身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越来越不具有实际意义,货币只是扮演价值符号的角色。,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3、不是商品的纸币为什么能充当货币?货币就越来越符号化、虚拟化,导致基本无价值的纸币甚至没有价值实体的电子货币的出现。人们拥有商品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人们拥有货币是为了拥有价

7、值。用货币购买商品不过是用持有的价值换取某种等价的使用价值而已。所以,货币是否是商品已无关紧要,只要能够代表商品的价值,成为商品的价值符号,去衡量商品的价值,起到计价作用,并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说它就是货币不论它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是轻如鸿毛的纸张,或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符号。,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4、货币的权势是否可以约束?“钱能通神”。只要货币存在,货币的权势就是客观必然!道德的、法律的约束,会把货币的权势约束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但约束并不可能使之消除;而且必然存在的只能是约束与反约束的持续较量。,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货币的定义二、货币的本质

8、,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应该从不同视角、不同深度来认识和理解。任何概念、范畴的界定,都不可能是惟一的、绝对全面的,从而不可能彻底地“排他”。古今中外,货币有多种定义。,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定义 1、马克思在研究货币的产生时指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马克思在研究了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之后指出,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3、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4、从法律角度: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的事物。5、从控制角度:、。还有其他一些定义。,一、货币的定义,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需要区分如下概念:现金货币:现金(c

9、ash)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的影响大。一国现金数量的多少,与该国的货币支付结算制度有关。,一、货币的定义,存款货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完成商品劳务交易的活期存款。这类存款具有直接的媒介交易和支付功能,具有普遍的接受性。第二类是不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的定期存款和储蓄类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一种账面符号。在具体的商品劳务交易中,这些存款不能直接完成交易,必须经由金融机构将之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后,才能完成货币的交易支付功能。,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

10、二、货币的本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曾引用了19世纪中期美国议会议员格莱恩顿的一句话:“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这说明研究货币本质问题的艰难复杂。,二、货币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货币本质认识的两种观点:1、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特征是:货币是表现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规定,是不同社会形态所共有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是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因此,一般等价物是货币最本质的属性。,二、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本质除了一般等价物之外,还有一个基于一定生产关系而产生的特殊本

11、质,这个本质会随着生产关系性质的改变而改变。即研究货币的本质应从其共性和特性两个方面进行才能做到方法上科学、内容上统一。应当说,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由商品交换过程中矛盾运动决定的,而不是由某一特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影响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的条件、范围和对一般等价物的利用,它不能改变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和反映这一本质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本节主要知识点,一、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代用货币四、信用货币五、电子货币,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从

12、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形式;从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形式。,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一、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出现在一般价值形式阶段。非金属实物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或原始货币。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有牛羊、米、布、木材、贝壳等商品都充当过这种货币。一般近海地区多用海贝和盐,游牧民族多用牲畜、皮革,农业区多用农具、布帛等。中国古代商周时期,牲畜、粮食、布帛、珠玉、贝壳等都充当过货币,而以贝最为流行。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几乎都有贝字旁(贡、财、贮、货、购、贵、资、赊、赌、赚、贩、贼等等),这是历史的烙印。,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中国最早出现的货币是贝,牲畜作为原始货币,第三节 货币

13、形式的演变,实物货币的局限性,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二、金属货币 历史上,充当金属货币的材料有铜、铁、银、金等,最后金属货币就固定在贵金属身上,其中黄金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的最充分最完善的形式。贵金属作为币材,有显著的优越性,如质量均匀、易于分割、性能稳定、不易磨损、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等。这些特点,使贵金属更适合充当币材。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货币天然是金银”。贵金属货币的出现,被看作是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金属货币的演变:贱 金 属 贵金属 称量货币 铸 币称量货币以金属的自然条块流通的货币。铸 币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

14、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我国使用货币有几千年的历史,原始货币主要是贝壳、布帛、农具。商周时出现了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种类很多,如刀币、布币、铲币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铜铸币为统一货币,形状是外圆内方,从秦朝到清末的二千多年的时间里,铜钱一起我国流通的基本通货。黄金白银虽然也是流通的货币之一,但不是以铸币形式出现。源远流长.rm,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三、代用货币 由于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磨损、或人为的刮削、伪造等,使铸币的名义金属含量与其实际含量分离,使铸币逐渐向代用货币转化。代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制货币,即纸币,又称兑现纸币。两种代

15、用货币:1、银行发行的银行券(bank notes)银行券是一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的典型代表。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12世纪)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三、代用货币 2、国家纸币国家纸币是指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制的货币。这种纸币既不同于一般纸币,又不同于银行券。目前,各国政府都不直接发行纸币。代用货币的优点是印刷成本低,避免了日常的损耗,相比于金属货币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送。代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交换日益扩大的结果,解决了贵金属数量上的不足。代用货币之所以能够流通,是因为它可以向发行者兑换成金属货币,如金、银等。,三、代用货币,世界

16、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年间出现的“交子”。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起初由富商发行,后改为官办。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认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四川发行的“交子”,三、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之所以被历史所遗弃,主要是因为以黄金作为发行纸币的准备,无法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从而纸币与黄金最后脱钩。1973年

1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后,这种作为代用货币的纸币的发行就彻底从制度上、名义上完全摆脱了黄金的束缚。,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四、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经历了一个从可以全部兑现、部分兑现到不兑现的过程。可兑现信用货币可以兑换成金属货币,实际上就是代用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是代替贵金属货币而独立地充当货币的信用凭证。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式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都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四、信用货币,目前,世界各国流通的信用货币实际是一种不兑现的银行券。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脱离黄金而单独地执行货币的职能,是以国家的权

18、威和银行的信誉作保证的。纸币独立地执行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四、信用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形式:现 钞硬币、纸币。存款货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五、电子货币 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起源于信用卡。,五、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使货币向无纸化、虚拟化发展。网络经济的发展,使货币形态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纸币正在被虚拟的电子货币所取代。电子货币的产生是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尽管目前全球范围使用的仍处于实验阶段的电子货币就其职能而言,与通货还有相当距离,但电子货币毕竟代表了货币的未来发展

19、方向。电子货币对现有经济金融体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监管能力、对商业银行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风险等等。,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演变的规律:有形的物 无形的符号币 材 不断优化、不断节约,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本节主要知识点,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贮藏手段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所固有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职能有多种概括:1、交换媒介、核算单位、贮藏手段等三个;2、交换媒介、延期支付的标准、核算单位、价值贮藏等四

20、个;3、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作为积累和保存价的手段等;4、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所谓的四分法;5、西方经济学:交换媒介、价值标准、价值贮藏、延期支付标准等。,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马克思将金属货币(金)的职能概括为五个: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 定义: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特点:只需要观念上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作用: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为商品标价的技术规定价格标准。价格标准: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货币单位: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货 币本

21、身的计量单位)。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合 分。,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区别:1、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而价格标准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2、价值尺度衡量的是商品价值,而价格标准衡量的是金本身的重量。,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价值,而外在的决定因素为供求,市场上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指的是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成反比。例如:物价上涨25%,货币购买力就下降20%。,第四节 货币的职

22、能,二、流通手段 定义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用不足值的或没有价值的符号;产生危机的可能性:买卖脱节。作用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货币需求: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形成现实的货币购买力。经济生活中对货币的需求首先就是指对它们的需求。,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三、贮藏手段定义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目的为购买或支付作准备;为投资积累资本;为预防不测之需或其他目的。发展形态变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方式变化: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用途变化:单纯致富积累资本,提高消费。作用金属货币制度下可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信用货币

23、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买力。,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四、支付手段定义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起源赊账买卖的商业信用。特点补足交换的环节;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加剧 危机的可能性(债务/支付链条的中断)。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如清偿债 务、支付税金、支付租金、支付工资等。现实流通中的货币由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和执行支付手段的货币共同组成。,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五、世界货币定义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般等价物的作用,它是价值表现和实现的国际化。一般支付手段:偿付国际债务和国际收支 差额。作用 一般购买手段:国际贸易。财富转移:支付战争赔款、借款、资本输 出。,第四节 货

24、币的职能,世界货币实际上就是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货币,一定是可自由兑换并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货币。国际货币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金币英镑英镑、美元、法国法郎并存美元多元化货币复合货币欧元,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本节主要知识点,一、货币层次划分的定义二、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三、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四、货币层次的划分,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工具的种类日益增多,有些信用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即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货币性”,于是就产生货币量层次的划分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不承认存款也是货币,货

25、币流通量指的就是现金流通量(统计方面用的是“流通中的货币”)。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以来,经过深入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存款也是货币。这就有了中国的货币量层次划分。,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一、定义 货币量层次划分将各种货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层次,进行相含排列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技术方法。划分结果就形成一个“货币层次系列”,这里的货币层次,就是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就是不同层次的货币。,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二、划分标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流动性金融资产在不受或少受损失的前提下,及时变为现金的能力。流动性不同的货币形成的货币购买力不同

26、,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三、划分的意义 有利于货币当局掌握不同层次货币的运行态势,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四、货币层次的划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划分:对其成员国根据本国实际划分货币层次有指导作用。M0(准备货币)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M1(狭义货币)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划汇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M0通货 M1 货币 M2准货币,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的划分:我国对于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从1984年以后所逐步进行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从1996年开始公布。中央银行的划分具有权威性,目前

27、由中国人民银行划分并公布的货币层次为:M0现金(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包括外币存款和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2001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中。M3的设置考虑到了我国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但中国人民银行暂不公布有关数据。对我国的这一“货币量相含层次指标体系”,进一步说明如下:1、货币层次的划分,下一层次包含上一层次的货币,这样才形成货币层次。2、在我国,货币统计中单列了M0这个层次,这不是国际通用的一个口径。,第五节 货币量层次划分,3、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0、M1、M2的数量及其增长率都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4、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公布了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控制的重点是M1。,本章前五节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