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066155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本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限我但公司加工厂徐合总预应急预案编号:Sydbsl-YA-OI应急预案版本号:A/1编制:审核:批准:2023年07月07日发布2023年07月07日实施颁布令各部门:为科学、快速、有效的防止、控制和妥善地处理公司事故发生和最大限度地 避免人员的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企业稳定发展,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最新修正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令)等文件,总公司制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加 工厂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并上报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备案。现将该有 限责任公司加工厂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下发,该预案是实施应急救援的 规范性文件,用于

2、指导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的应急救援演练和生产事故的应急救 援行动,望各部门负责人认真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贯彻执行。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颁布日期:2023年07月07日综合应急预案51 .总则51.1 1编制目的51.2 编制依据51.3 适用范围61.4 应急预案体系61.5 应急工作原则62 .事故风险描述72 . 1单位概况73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03 .组织机构及职责173 . 1应急组织体系174 .2组织机构职责及人员174 .预警及信息报告184. 1预警184.2信息报告225、应急响应235. 1响应分级235.2响应程序245. 3处置措施266. 4应急结束2

3、66 .信息公开277 .后期处置281.1 1污染物处置281.2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281.3 秩序恢复281.4 善后赔偿281.5 应急救援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298 .保障措施298.1 1通信与信息保障298.2 应急队伍保障30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08.4 经费及其它保障309 .应急预案管理319.1 1应急预案培训319.2 应急预案演练319.3 应急预案修订329.4 应急预案备案329.5 应急预案实施32附件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通讯录33附件2:应急小组组长替代原则33附件3: 24小时值班电话33附件4:相关政府部门及应急机构通讯录33附件5:事故应急信

4、息接报处理登记表34附件6:事故应急信息上报书35附件7: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36附件8:单位周边环境图37附件9:单位平面布置图38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 范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对生产安全事故的 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承担应急处 置的部门、人员分工明确,能够迅速、高效实施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安 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和后果,以及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结合本公司实际,特编制本预案。1

5、.2 编制依据1.3 . 1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条文, 有指定日期的按原版本,未指定日期的按最新版本引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自 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 第2号令)(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国家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修改,2015年5月1日起施行)(5)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6、 29639-2013, 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4 适用范囹本预案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发生关于安全生产的火灾专项、液氨泄露 专项、叉车事故专项、人员受伤专项(包含机械伤害)、锅炉专项、压力容器专 项、触电专项、具体位置液氨泄露处置、起重伤害处置、有限空间现场处置等突 发事件的现场处置。1.5 应急预嚎体系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

7、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7个专项应急预案和3个现场处置方案。具体预案名称如下: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综合应急预案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专项应急预案火灾事故液氨泄漏叉车事故人员受伤锅炉事故压力容器触电伤害专项应急事故专项专项应急事故专项专项应急爆炸专项事故专项预案应急预案预案应急预案预案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现场处置方案具体位置氨泄露现场处置 方案起重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 案有限空间现场处置方案1.5应急工作原则1. 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切实履行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把保障员 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人 员死亡和伤害。1.5.2居安思危

8、,预防为主。做好应对生产(经营)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把应对生产(经营)安全事故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 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 常态相结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L 5.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本单位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建立分 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领导责任制,实现“分级管理、按级负 责、逐级提升”的应急机制。1.5.4反应快捷,协同应对。充分发挥依靠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加强 与属地应急救援机构的联系,加强各职责部门的协调,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 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生产安全

9、事故应急管理体制。L5.5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 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生产(经营)生产事故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L 5.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 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水 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 安全事故的综合素质。2.事故风险描述2.1 单住概况2.1.1基本信息单位名称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详细地址单位性质建立时间企业邮箱邮政编码安全负责人电话消防安全负 责人电话固定资产所属街道 及24小时电话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上级

10、 集团 公司 电话职工人数24小时应急值守 电话义务消防队负责 人主要 灭火 装置 数量灭火器人数电话消防栓消防消防 水源室内消防栓数量室外消防栓数量2经营项目最近的医院重点部位制冷机房、锅 炉房营业执照上的法 人代表方位名称距离备注周边地区情 况东侧南侧西侧北侧最近的消防 支队或中队上级主管政 府部门及电 话2.L 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图2-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图2. L 3主要生产工艺2.2危险源与风隈分析2. 2.1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I8218-2018)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 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重大危险源辨 识。经辨识本单位

11、情况如下:表2.1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 和说明临界量 (吨)实际存储 量(吨)备注1易燃气体氨1050.5系 数值重大危险源计算公式:qlQl+q2Q2+qnQn=5/10=0. 51综上表所述,本单位不涉及重大危险源。2. 2. 2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评估根据对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原、辅材料及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生产 工艺、设备和设施、公用工程设备和设施及储存、运输过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参 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86)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 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 素:表2.2主要危险、有害

12、因素及其发生场所一览表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火灾液氨 泄露叉车人员 受伤锅炉压力 容器触电具体位置液氨起重伤害有限 空间生产部+财务部+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火灾液氨 泄露叉车人员 受伤锅炉压力 容器触电具体位置液氨起重伤害有限 空间安全部+后勤部+运输+2. 2.2.1 火灾火灾是指火失去控制而形成的灾害性燃烧现象,通常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 伤亡。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 断火灾三要素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扑灭火灾。建筑物、氨压缩、储藏工序及配电室、变电所存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有:1、易燃物附近存在明火作业或其他点火源;2、在禁火区违章作业而又

13、不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3、氨泄漏,遇火源可能造成火灾;4、建筑物未达到规范规定的耐火等级;5、电气火灾。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用电设备,如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电动机等, 极有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1)电缆中间接头制作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长期运行造成电 缆接头过热烧穿绝缘引起火灾;2)外来因素破坏如电气焊火花、小动物破坏引起电缆火灾;3)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过 热,设备周围如果存在可燃物质,易引起火灾;4)电缆短路或过电流引起火灾;5)电缆的各种保护措施不到位;消防设施没有安装或失效,引起电缆火灾 或使火灾扩大、蔓延。6)当建筑物和电气线路遭

14、受雷电袭击时,由于避雷装置失效,避雷接地断 裂等,能引起电气设备发生火灾。7)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 属熔化、飞溅,它是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火源。8)在生产场所多有易燃物质,如果电器打火、雷击、设备防静电接地失效 打火或其他点火源产生时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2. 2.2.2氨气中毒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企业存在着有毒物质一一氨,人少量吸入就可引发中 毒事故的发生。氨压缩、储藏工序有发生中毒的可能。造成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1、氨系统泄漏,空气中氨含量超标可导致作业人员及周边人员中毒事故的 发生。2、检修或操作过程中不按规定佩戴防护设施可导致检修或操作

15、人员中毒。3、现场没有安装氨气浓度自动检测报警装置或检测报警装置失灵。4、进入容器检修时,没对容器内的氨进行分析检测合格就进入容器。5、在处理氨气泄漏时,没有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空气呼吸器、长管面 具等。2. 2.2. 3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 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机械伤害主要存在于各车间运转设备岗位、机修岗位、氨压缩岗位。以上岗 位存在压缩机、水泵等运转设备,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1、机械设备老化、损坏,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2、机械设备转动、运动、传动部

16、分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存在重大 缺陷;3、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和违犯劳动纪律;4、机械设备检修时误操作、误合闸造成人员伤害;5、操作人员精神不集中;6、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距离不能满足要求;7、产品设计制造有缺陷。2. 2.2.4车辆伤害车辆伤害是指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撞伤 人、物。车辆伤害主要存在于厂内物资运输过程中。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1、运行中车辆存在机械故障或维护检修不到位;2、厂区道路不顺畅,路面不平;积雪结冰、存水等;3、厂区道路转弯半径不足、路面宽度不够;4、驾驶员麻痹大意、违章操作;5、人员密集或人行频率较高路段没有或缺少警告标志和声光报

17、警信号。2. 2.2. 5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 源发生的爆炸事故。氨压缩及储藏工序存在化学爆炸的可能。导致化学爆炸的主要原因:1、氨气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可引起燃烧爆炸。2、厂房内易发生可燃气体积聚的地方无可燃气体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厂房 内通风不良,可燃气体积聚达到爆炸极限可发生爆炸事故。3、车间内违章动火、电气设施不防爆产生电气火花、防雷设施不合格产生 雷电火花等可导致化学爆炸事故的发生。4、氨系统检修时,不按规定进行彻底置换、检修部位没与系统彻底隔绝等 有发生系统化学爆炸的可能。2. 2.2.6物理爆炸压力容器发生

18、压力急剧释放,冲击波或物理残片作用与人体接触造成的危 险。氨压缩工序存在物理爆炸发生的可能。导致物理爆炸的主要原因:1、压力容器存在设计、制造缺陷。2、压力容器超压、超温使用。3、压力容器不定期进行检验,腐蚀、材质发生变化。4、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附件失效。5、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 2.2.7 触电触电伤害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分为电击和电 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包括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和故障状态 下的电击以及雷击。电伤分为电弧灼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 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存在电气作业的岗位有发生触电事故的可能。造成

19、触电伤害的主要原因包括:1、电气设备绝缘不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2、电气屏护装置尺寸、安全距离等不符合规范要求。3、电气设备与人体、大地或其他设备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4、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系统出现故障。5、电气设备、其他设备、厂房、烟囱等防雷设施故障或缺陷。6、静电危害。7、电气人员作业时未按照规定采取各种防护措施,违章作业。8、电气设备检修时未采用操作牌制度,因误合闸、误启动造成触电伤害。9、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时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损坏造成触电。10、电焊作业防护不当造成的电伤害。11、非电气专业人员私接乱扯电缆、电线和违章作业造成触电。12、人可触及范围内存在裸带电体,且无防护设施。2

20、. 2.2.8低温伤害指接触低温物质或处在低温环境下受伤害。1、氨压缩工序1)氨泄漏大量蒸发,可导致局部产生低温,人处在低温场所可发生低温伤 害。2)人体直接接触低温设备、管道可导致低温伤害。3)正常操作过程中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事故处理过程中不按规定配备 防护用品。2、储藏工序1)作业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2)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如睡岗)。2. 2.9起重伤害事故起重机械在起重过程中,因检查维修不到位、操作不当、安全附件失效、指 挥信号不明确、安全意识差和在不良自然环境下,容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3. 2.2.10其他伤害指除上述以外的伤害的事故。如体力搬运重物时碰伤、扭伤、非机动车碰

21、撞 轧伤、滑倒(摔倒)、非高处作业跌落损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其他伤害存在于各工序中。造成其他伤害的主要原因:1)体力搬运重物时不精心、不戴防护手套、超负荷搬运。2)使用非机动车辆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地面不平、结冰等,通道上有障碍物等。2. 2. 2.11氨泄漏事故后果及影响范围周边地区情 况东侧IOO米土地南侧100米树林西侧200米公司北侧100米树林经测定,如发生液氨泄露,事故伤亡半径统计表如下:危险 源泄漏模式灾害模式死亡半 径(in)重伤半 径(In)轻伤半 径(In)多米诺 半径(In)氨气容器整体 破裂中毒扩散:静风,E 类141175206/氨气容器整体 破裂中

22、毒扩散:4.9m/s, C类110132158/氨气容器整体 破裂中毒扩散:2.hns, D类98121145/氨气容器整体 破裂中毒扩散:L2m/s, E 类365371/氨气容器物理 爆炸物理爆炸47136表2-1氨气事故伤亡半径统计表3.组叙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条指科郃遍讯联络姐抢恰救灾姐后助保at in除坦图3-1应急组织体系图3.2 组织机构职责及人员3. 2.1公司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a.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b.指挥各组现场排险工作。c.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d.负责向到达事故现场的公安、消防、本地区街道汇报灾情,并移交现场指 挥权。3. 2.2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a.

23、应急预案启动后按照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负责通知各应急组前往现场救 援。b.在抢救过程中,联络、搜集各组进展情况,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如实报告 情况。c.在抢救过程中,负责传达领导小组组长的最新命令。d.保证信息畅通。3. 2. 3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a.熟悉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并作出初步处置措施。b.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 修设备c.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d.负责事故调查工作。3. 2.4疏散保卫组主要职责a.保持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b.拉好警戒带,做好警戒和保卫工作。c.控制现场秩序,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d.疏导

24、现场人员按序从安全出口疏散至安全区域。e.核实疏散人员是否疏散至安全区域。f.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疏散进展情况。3. 2. 5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a.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处理。b.判断受伤人员的伤情,必要情况下转院治疗。c.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抢险、抢救进展情况3. 2.6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a.负责抢险救灾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b.落实抢险救灾装置、设备抢修、恢复生产所需的物资。c.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后勤保障及救护情况。d.记录事故信息相关内容,并上报地区及有关部门主管领导。4.预警及信息报告4.1 预警4.1.1 预警分级本公司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

25、和发展势态,生产 安全事故预警级别分为三级,即社会级、公司级、部门级,依次用红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见表1,当北京应急网发布预警信息后,同样采取响应级别预警。表1预警分级描述预警级别预警颜色预警描述社会级I严重级预警级别,事态正在扩大,可能导致进一步衍生事故,需要外部 应急力量进行支援,内部的应急力量可能无法控制事态发展的事故。北京市政府发布台风、暴雨红色预报,地震6级及以上预报等,可能 引起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时;相邻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能引起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时。公司场内已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安全生产事故,并可能引起本公 司其他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公司级黄色较大事故,危险程度较大,出现人员

26、伤亡,事故波及范围较大,但公 司内部的应急救援力量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的事故。北京市政府发布台风橙色或黄色预报,暴雨橙色预报,地震4.56 级(含4.5级)预报等,可能引起公司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公司具体 岗位发生安全生产突发事故时;公司具体岗位发现参数、指标等异常 (例如特种设备压力表数据异常、烟感报警、有毒气体浓度报警器报 警等),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时。部门级蓝色一般事故,危险程度不大,影响范围较小,部门所在的现场人员或就 近值班人员能迅速控制的事故。比如现场岗位危险化学品发生轻微泄漏、仪表数值发生些许偏差、在 安全检查中发现高概率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事故隐患:如压力容器超 压工作、安全附件故

27、障、管道老化破损等;4.L 2预警发布应急领导组根据突发安全事件的预警级别做出预警决定,发布预警信息,应 急小组和外部联动单位立即进入预警状态。同时应急领导组应密切关注事态状况 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适时宣布解除预警或启动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包括: 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等。(1)部门级预警:由现场值班主管发布和解除(2)公司级预警: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和解除。(3)社会及预警: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指示预警信息的发布和解除。(4)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互联 网、特定区域应急短信、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

28、特殊人群、特殊场所、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4.L 3预警措施及响应当应急指挥部发布突发安全事件预警后,各应急小组和外部联动单位根据预 警信息,立即进入各自相应工作状态,应急总指挥或其指定代理人指挥应急小组、 调配应急物资,有效疏导厂内无关人员安全有序撤离,应急小组对可能造成事故 的风险源进行排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1)达到部门级预警条件时,指令相关单位(班组、车间)采取防范措施, 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排除后,应急救援小组宣布预警解除。(2)达到公司级预警条件时,指令企业各职能部门、车间采取现场处置方 案。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排除后,应急指挥中心

29、宣布预警解除。(3)达到社会级预警条件时,指令企业各职能部门、车间一方面依靠自身 力量控制险情,另一方面按照预案配合外部救援力量。4. L 4预警解除当应急领导组确定能够引起突发安全事件的源头得以控制,安全风险彻底消 除且无继发可能时,宣布解除预警。4.1. 5预警升级当应急领导组确定引起突发安全事件的源头难以及时控制,安全风险无法马 上消除或有继发可能时,宣布预警升级。公司级预警升级为社会级预警,此时应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求助外部救援力量。4.2. 6预警措施接到预警通知,进入预警状态后,公司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部门级预警a.现场岗位人员发现异常后,立即报告值班主管;b.值班主管

30、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处置,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C.应急指挥部增派现场指挥部赶赴现场;cl.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掌控并通报事态的进展情况;e支援组准备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伤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处置;f.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 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g若部门现场无法处置成功,即升级为公司级预警、(2)公司级预警a.值班人员发现异常后,立即上报至应急办公室;b.由应急办公室指派第一时间安排安全员和技术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察 并获取信息后报至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依据现场情况作出决定,发布公司级 预警;报顺义区

31、应急管理局。c.应急指挥部指派现场指挥部赶赴现场;cl.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掌控并通报事 态的进展情况;e支援组准备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伤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处置;f.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 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g支援组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3)社会级预警a值班人员发现异常后,立即上报至应急办公室;b.由应急办公室指派第一时间安排安全员和技术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察 并获取信息后报至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依据现场情况作出决定,发布社会级 预警;报开发区安监局等相关部门。c.

32、应急指挥部指派现场指挥部赶赴现场;cl.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掌控并通报事 态的进展情况;e.支援组准备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伤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处置;f.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g支援组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h.政府现场指挥部到位后,移交指挥权,并配合后续工作。4.3. 息报告4. 2.1信息报告与通知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电话 *),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总指挥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的情况

33、确定响应等级,启动应急预案。 如事故有无法控制倾向则立即报警。报警:发生火警时,报警人拨打119讲清报警人姓名、着火单位、区域、部 位、时间;详细地址、燃烧的物品、火势大小、是否有人受伤。同时通知前台将 进行紧急广播,安全保障部人员用对讲机进行联系,疏散现场人员。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报警人拨打120讲清报警人姓名、事故单位、区域、 部位、时间;详细地址、人员伤亡人数,受伤情况。同时通知前台将进行紧急广 播,安全保障部人员用对讲机进行联系,疏散现场人员。发生液氨泄露事故时,报警人拨打119,讲清报警人姓名、泄露单位、区域、 部位、时间;详细地址、液氨泄露情况、液氨存量、是否有人受伤。同时通知前

34、台将进行紧急广播,安全保障部人员用对讲机进行联系,疏散现场人员。4. 2.2信息上报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 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在1小时内向 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 门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 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职

35、责的有关部门报告。4. 2. 3信息传递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电话:),由 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故的情况采用电话报警、前台广播等方式向公司报告。5、反急响取5.1 响应分级公司应急响应的程序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响应程序、处置措施和应急 结束等步骤。针对应急响应级别分步骤实施应急程序,发生一般事故响应和重大事故响应 事故时,按照公司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救援行动;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响应或 事故无法有效控制时,及时提升应急响应等级,并向上级部门应急救援机构请求 支援。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公司对可能发生的安 全生产事件实行二级应急响应:一级(

36、社会级)和二级(公司级)。一级应急响应(社会级)由一级事件引起,已对周边区域的安全构成影响,且不能被事故发现者或公 司人员利用现场应急资源进行紧急处理或不能控制其事态发展。包括:北京市政府发布台风、暴雨红色预报,地震6级及以上预报等,可能引起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时;相邻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可能引起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时。公司场内已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安全生产事故,并可能引起本公司其他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二级应急响应(公司级)由二级事件引起,对周边区域的安全不构成影响,能被事故发现者或本公司 人员利用现场应急资源进行紧急处理或能够控制其事态发展。包括:北京市政府发布台风橙色或黄色预报,暴雨橙色

37、预报,地震4. 56级(含 4.5级)预报等,可能引起公司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公司具体岗位发现参数、指标等异常(例如特种设备压力表数据异常、烟感 报警、有毒气体浓度报警器报警等),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时。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高概率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事故隐患时(例如压力容器超 压工作、安全附件故障、管道老化破损等);公司具体岗位发生安全生产突发事故时;三级应急响应(部门级)由三级事件引起,对周边区域的安全不构成影响,危险程度不大,影响范围 较小,部门所在的现场人员或就近值班人员能迅速控制的事故。包括:现场岗位危险化学品发生轻微泄漏、仪表数值发生些许偏差。现场岗位出现轻微火星、短时触电、轻微机械伤害等在

38、安全检查中发现高概率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事故隐患:如压力容器超压工 作、安全附件故障、管道老化破损等;5.2 响应程序一级应急响应程序:发生一级事件时,要密切关注事故现场情况,发展动态, 当公司二级应急响应不能有效处理事故,事故有扩大发展的趋势,并影响周边环 境时,应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同时报当地政府,外部联动单位请求支援,告 知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单位实施事故避险措施。二级应急响应程序:当三级应急响应不能有效解除事故风险时,现场负责人 立即指挥当班人员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其他一切可行办法切断事故源,同时报告应急领导组组长,公司进入二级应急响应。三级应急响应程序:当班人员发现初期事故应立即就近使用应

39、急器材消除、 控制事故发展,同时报告当班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立即指挥当班人员采取应 急处置措施及其他一切可行办法切断事故源,同时报告应急领导组组长,公司进 入二级应急响应。针对应急响应级别分步骤实施应急程序,发生一般事故响应和重大事故响应 事故时,按照公司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救援行动;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响应或 事故无法有效控制时,及时提升应急响应等级,并向上级部门应急救援机构请求 支援。响应流程程序图见下图。图5-1响应流程程序图5.3 处置错地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夜间、节假日为当日值 班主管)报告,进行自救,尽可能阻止事故的蔓延扩

40、大;2、根据具体事故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现场处置(包括疏散 人员、初期扑救、紧急通风、关闭库门等);3、部门负责人或值班主管抵达现场,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 人员,对事故级别进行预判,向应急总指挥汇报,执行总指挥下达的各项命令;4、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 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5、应急小组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决定事故响应级别,并展开救援行 动;6、事故发生后,如事态继续发展扩大,指挥部立即将本单位地点、起始时 间和部位、事故类型、人员伤亡情况、可能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等上报上级 主管政府部门。7、具体事故处置措施见专项应

41、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5.4应急结束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 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应 急救援总指挥发布终止应急预案命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急指 挥机构应制定责任部门完成如下事项:1、事故发生单位做好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发展、 应急救援等情况。2、事故发生单位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和原始资料收集工作,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相关资料;得到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开始现场恢复重建工作。3、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作为预案评审维护的 重要资料。6.佶息公开公司应急指挥部负

42、责有关事故情况、事故损失以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 的公开,未经批准擅自发布事故信息甚至谣言的部门或个人,本公司保留依法追 究的权力。当地方政府接管事故应急工作后,事故信息公开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 管理,公司做好信息公开的配合工作。信息公开内容框架a.事故基本情况及进展情况;b.相关领导的指示;c.应急工作成效;d.下一步的工作计划;e.其他必要的信息。7、后期处置1.1 污染物处置普通废物可以归入生活施工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含危险废物的污染物必须统一收集后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的具有相应废 物接收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转移危险废物必须按环保部门的规定办理危险废物 转移联单手续。1.2 事故后果影响

43、消除事故后果影响包括事故对现场、环境和企业声誉造成的影响。在完成事故调 查后,企业应通过更换设施,维修装修作业现场等方式将事故现场恢复正常,以 减少事故影响。对于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企业应继续跟踪监测,持续积极采取相应环境处理 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3 秩序恢复如事故只造成人员轻伤、设备损坏等,影响较小。事故后则采取恢复秩序相 关措施。如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较大。事故应急结束后,应保 护好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事故现场范围,并配合公安、消防、安监等部 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1.4 善后赔楼财产损失由财务部门进行统计,事故发生部门做好配

44、合工作。发生人员伤亡 的,由公司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及伤亡人员家属进行安抚,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善后赔偿。1.5 应急救援评估及应急预嚎的修订由公司领导、安全员、行政部、技术部门等组建调查评估小组,对事发原因、 应急过程、损失、责任部门奖惩、应急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形成调查报告, 提交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审核。由调查评估小组负责对事故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由应急总指挥组织相关人 员针对不足之处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并及时发布。8 .保障指拘8.1 通信与信息保障为保障信息通畅,要求各级应急响应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 够及时沟通信息。发生较大事故,无法控制时,应请求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 常用的救援电话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电话。8 . Ll应急指挥电话建立以固定通信为主,移动通信、对讲通信、网络通信为辅的应急指挥通信 系统,保证在紧急情况下,预警和指挥信息畅通。定期对应急指挥机构、应急队伍、应急保障机构的通信联络方式进行更新。 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参加应急工作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信息畅通。(见附件1: 附表1,附表2,附表3)9 .1.2报警与救援电话(1)外部电话:匪警电话: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