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5366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魏孝文帝改革》PPT.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辞,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敕勒歌(北魏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改革前提),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魏晋:游

2、牧至山西和内蒙古东晋: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所灭386年拓拔珪重建北魏,398年迁都平城439年拓拔焘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思考: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民族比较表,农耕为主,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定居,比较完备,相对落后,先进,相对落后,“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北境自染逆虏,穷苦

3、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存在着哪几对尖锐矛盾?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北魏社会矛盾激化(必然性),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贪污,兵役繁重。,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有利条件,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冯太后(公元44

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四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

5、。不论如何,冯太后都称得上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改革前提),2、北魏社会矛盾激化(必然性),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有利条件),改革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1.推行均田制,恢复农业生产;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3.迁都洛阳;4.革除旧俗。,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推行均田

6、制,恢复农业生产,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实施背景:1)北魏原有的游牧生产方落后,农耕文明先进。2)北魏政府掌握大量的荒地。3)北魏中央政府权力集中,有一定的行政效率。,1.推行均田制,恢复农业生产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为隋唐沿用。但并不能真正实现平均分配土地,随着人口增多,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四十亩,桑田(即已

7、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4)犯罪流徙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田之用,内容:官吏任期由政绩决定;由国家为百官颁行俸禄,不许自筹;严厉惩处贪赃枉法。,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作用:改善吏治,缓解阶级矛盾;促进北魏政权

8、汉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贵族势力受到限制。,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3.迁都洛阳:494年,(1)迁都原因:政治:经济:军事:地理:(2)迁都过程: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3)目的:,推进汉化政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9、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洛阳伽蓝记,(4)作用: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对洛阳的规划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改革的深入进行;利于民族融合。,4.革除旧俗:(1)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要求朝臣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以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卢、李、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般

10、世族。,4.革除旧俗:(1)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汉化与封建化,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

11、统治模式转化。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4.革除旧俗:(1)措施:(3)影响:,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3、民族: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胡人汉化和汉 人胡化)。,促进国家统一,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成功的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成功的根源。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归纳、比较,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3、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

12、历史发展的潮流,(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发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4、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相同点:,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政权的封建化,不同点:,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1、忽视了北部边境,2、忽略了军事上的改革,4、后继乏人,3、全盘吸收汉文化,改革的不足之处,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认识,材料 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

13、,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答(1)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 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 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 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 速了北魏的衰亡。,(2)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 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 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