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543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岗前培训.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ZCP 2011.7.14,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XXX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ZCP 2011.7.14,2,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ZCP 2011.7.14,3,主要内容,起草的背景基本思路主要特点办法的要点,ZCP 2011.7.14,4,一、起草的背景,ZCP 2011.7.14,5,(一)NI世界关注的问题(1),USA:医院感染(NI)发病率为 56%;现患率为 515%;由NI所致的病死率为 3.6%。,

2、ZCP 2011.7.14,6,(一)NI世界关注的问题(2),EU:NI现患率为 3.514.8%UK:估计每年导致 5,000 病人的死亡ICU和高危险病人:现患率为 2550%来自于低收入国家的资料有限:Malaysia:现患率为 29.2%Mexico:现患率为 23.3%,Haley 1986;Weinstein 1998;Institute of Medicine,USA,2003;Plowman 2000;Ponce de Leon 2000;Lim 2001;Pittet,2005,ZCP 2011.7.14,7,(一)NI世界关注的问题(3),全国NI监控系统监测资料显示,我

3、国NI的发病率在6%8%,每年大约有5000万的住院病人,椐此估算我国每年有300400万病人发生NI,这里尚不包括门诊病人。众所周知,NI直接与医疗质量、病人的安全、病床周转、平均住院日、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等密切相关。,ZCP 2011.7.14,8,(二)预防和控制NI全球病人安全联盟活动的主题,WHO创议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病菌人的安全性。2004年5月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关于病人安全工作的进展报告,成立“病人安全国际联盟”。提出的挑战是5个清洁。,ZCP 2011.7.14,9,(三)我国NI管理工作发展迅速,ZCP 2011.7.14,10,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逐步建立,医院管理评价

4、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ZCP 2011.7.14,11,2、组织机构逐步完善(1),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NI)管理专家委员会NI管理标准专家委员会全国NI监控网。目前全国134所医院共约120万住院病人处于NI综合性监测之下全国NI管理培训基地,每年开展NI专职人员的培训工作。,ZCP 2011.7.14,12,2、组织机构逐步完善(2),医疗机构:NI管理委员会 感染管理科 临床NI 管理小组,ZCP 2011.7.14,13,3、有了一支较稳定的专业队伍,ZCP 2011.7.14,14,4、专业

5、人员素质和结构发生变化,90年代初主要以护士为主体,以初级技术职称人员为多,98年据对97家医院调查,医师、检验人员和高级职称人数明显增加。,ZCP 2011.7.14,15,5、学术交流,NI预防与控制方面的专业性书籍、刊物不断增多;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学术团体建设日益壮大。,ZCP 2011.7.14,16,6、科学研究,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等病原菌的判断、耐药性监测和药物选择性研究;内源性感染机理的研究、分子流行病学、分子微生物学研究;等等。,ZCP 2011.7.14,17,7、NI管理规范

6、的实施,为办法的出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组织机构 专业队伍 全员NI意识 预防和控制NI制度与措施,ZCP 2011.7.14,18,8.政府及社会公众对NI高度关注(1),传染病防治法21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NI。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NI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该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加强NI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的责任。,ZCP 2011.7.14,19,8.政府及社会公众

7、对NI高度关注(2),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安全、费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ZCP 2011.7.14,20,9、NI管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管理方面: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效果不佳医院的重视程度不够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ZCP 2011.7.14,21,9、NI管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技术方面:基础性工作薄弱医务人员的全员参与不够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力专业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队伍欠稳定。,ZCP 2011.7.14,22,二、办法的基本思路,科学性: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先进性:与国际发达国际接轨可操作性:适合我国国情提高了NI管理的层面,对我国今后的NI管理工作能起到重要的规范和促进作

8、用。,ZCP 2011.7.14,23,三、主要特点,1、延伸了NI工作的内涵NI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NI、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ZCP 2011.7.14,24,2、加强全国、省级和医疗机构各级的组织管理。3、强调医务人员的防护。4、加强了监督管理。5、增加了罚则。,ZCP 2011.7.14,25,四、办法的要点,ZCP 2011.7.14,26,办法的主要内容,总则:4条组织管理:6条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2条人员培训:4条监督管理:4条罚则:4条附则:4条,ZCP 2011.7.14,27,第一章 总则,为加

9、强NI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NI,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ZCP 2011.7.14,28,第二章 组织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NI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NI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NI,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NI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NI管理部门。,ZCP 2011.7.14,29,第三章 NI的预防与控制,应当按照有关NI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NI的预防

10、与控制工作。应当建立NI监测系统,通过有效的监测,分析NI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应当及时发现NI病例和NI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ZCP 2011.7.14,30,第三章 NI的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NI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ZCP 2011.7.14,31,第三章 NI的预防与控制,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

11、得重复使用。,ZCP 2011.7.14,32,第三章 NI的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ZCP 2011.7.14,33,第三章 NI的预防与控制,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ZCP 2011.7.14,34,第三章 NI的预防与控制,发生NI暴发的报告、控制和处理措施。普通情况:医院12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应急情况: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报告。传染病:按传染病

12、防治法的要求报告。,ZCP 2011.7.14,35,第四章 人员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NI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发挥NI专业技术人员在预防和控制NI工作中的作用。建立NI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NI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NI专业人员应当具备NI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NI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ZCP 2011.7.14,36,第四章 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NI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NI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NI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

13、运用。,ZCP 2011.7.14,37,我国NI管理工作发展趋势,医院感染管理的起始阶段起步于1986年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探索阶段 始于1994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颁布医院感染循证控制和科学规范管理阶段2000年以后,ZCP 2011.7.14,38,1、NI与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NI影响医疗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全,随着医改、医保的深入,NI越来越重要。NI与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ZCP 2011.7.14,39,2、NI的预防与控制将更加受到重视,标准预防与额外预防的真正落实。重视基本的NI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操作

14、技术等。NI的预防与控制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与科学化。,ZCP 2011.7.14,40,3、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合理 应用的管理成为IC的重要内容,多重耐药性细菌的控制:MRSA、VRE、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ESBL菌等感染的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研究等已成为IC的重要内容。,ZCP 2011.7.14,41,4、新病原体涌现面临的挑战,近30年来,新出现了数十种传染病,这些病原体的消毒与灭菌,以及他们所致的NI的控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ZCP 2011.7.14,42,5、NI的控制将是多学科的合作,越来越多的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投入到NI的

15、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来。,ZCP 2011.7.14,43,6、循证医学在NI控制中的广泛应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国外的法规与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科学的研究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系列NI管理法规与指南,如“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将循证医学的理论应用到NI的监测、控制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更加重视NI控制的过程监控,也即过程监控比结果监控更重要。,ZCP 2011.7.14,44,7、学科建设会更加受到重视,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NI管理工作将向纵深方向、专题方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疑难问题方向发展,不再是一般性的

16、简单问题。,ZCP 2011.7.14,45,7、学科建设会更加受到重视,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NI的研究尤其是在NI的控制方法、发病机理和新问题如新病原体、新耐药菌株和新易感人群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引进分子生物学、计算机技术和基因芯片等技术。,ZCP 2011.7.14,46,8、将更加注意NI成本效益 与成本效果的分析,成本效果:关系到医院的形象成本效益:医院的生存与发展,ZCP 2011.7.14,47,9、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组织,如WHO、国际医院感染联合会。与发达国家与地区,如美国、英国、香港等。采取的形式:互访、论坛、学术会、科学研究等。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的交

17、流与合作,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网,达到资源共享,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ZCP 2011.7.14,48,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ZCP 2011.7.14,49,对宿州眼球事件的反思,回放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12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反思:感染管理的目的?感染管理的工作方式?感染管理的督查形式?,ZCP 2011.7.14,50,宿州眼球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关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基础工作不容忽视;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当前的工作模式不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医院感染暴发多数不是靠全面综合性监测发现的;医院感染暴发的传染源追踪并非易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当前的工作模式也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ZCP 2011.7.14,51,感染控制措施的泛滥,向空气喷洒消毒剂降低呼吸道感染大量环境微生物(空气、物表)监测定期医务人员手指皮肤带菌调查非手术操作时医务人员的手皮肤浸泡消毒接待发热病人时医务人员的过度防护个案:抗生素拖地板、紫外线消毒白大衣手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ZCP 2011.7.14,52,美国CDC研究:喷雾方法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消毒剂喷雾不能有效杀灭空气

19、中的微生物空气中消毒剂滞留时间有效空气微生物动态污染喷雾空气消毒的危害环境污染(呼吸道刺激,腐蚀物体,对微生态影响。)喷雾液微生物污染引发感染危险,ZCP 2011.7.14,53,为什么说当前的工作模式不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重结果监控医院感染发病率I类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漏报率轻过程监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手卫生依从性吸痰过程的无菌操作,ZCP 2011.7.14,54,关注过程的监测,人群中乙肝的免疫率规范执行的依从性,如洗手,隔离灭菌质量合格率测试有效的环境清洁状况抗菌药物的处方与使用管理,ZCP 2011.7.14,55,过程监控是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ZCP 2011.7.

20、14,56,改善事件的过程,可以避免很多的医院感染,过程监控的目的:防患于未然!,ZCP 2011.7.14,57,国内历次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回顾与反思,深圳妇婴医院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吉林、黑龙江输血污染导致HIV感染暴发;宿州白内障手术后眼球绿脓杆菌感染暴发;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暴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院新生儿感染暴发事件;山西公交职工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ZCP 2011.7.14,58,当前我国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最需要重视的有哪些?,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和网络建立与健全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队伍吸引高级专业人才投入足够资金,ZCP 2011.7.14,59,21

21、世纪是循证医学的世纪Evidence-based Medicine,ZCP 2011.7.14,60,医院感染零发病,是天方夜谭?,相当多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至少5075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50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50的手术部位感染(SSI)6090的MRSA引起的感染。,ZCP 2011.7.14,61,采取何种方法可以使医院内肺炎的发病率降下来?,保暖室内通风翻身拍背增加抵抗力注意营养和休息加强消毒隔离工作,ZCP 2011.7.14,62,SSI 影响因素,ZCP 2011.7.14,63,预防SSI干预方法,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温血糖控制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正

22、确脱毛方法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众报告NI率缩短术前住院时间,ZCP 2011.7.14,64,温度控制,术中低体温氧摄入降低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氧摄入降低可减少胶元蛋白的沉积伤口愈合延迟30 分钟的预热表明能降低感染率(Infection Control Today 4/2005)舒适是患者最重要的感受确保所有患者任何时候的温暖,ZCP 2011.7.14,65,倡导正常体温,职责分工术前30分钟,患者预热结果表明可降低感染率Infection Control Today 4/2005手术室温度控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采用热灌洗溶液,ZCP 2011.7.14,66,手术区域备皮问题关于手术部

23、位备皮方法与切开感染率的关系,备皮方法剃毛备皮 5.6%脱毛或不去毛0.6%备皮时间术前24小时前20%术前24小时内7.1%术前即刻3.1%方法/时间术前即刻剪毛1.8%前1晚剪/剃毛4.0%,ZCP 2011.7.14,67,术前备皮,只有当毛发确实会干扰手术时才备皮术前备皮自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的研究表明剃毛可增加感染率皮肤有划痕有助于细菌聚集剃毛和手术间隔的时间越长(最长24小时),感染率越高,ZCP 2011.7.14,68,围术期预防用药 术前30分2小时内给予足量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者术中追加一次,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4、。,ZCP 2011.7.14,69,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诱导开始时,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ZCP 2011.7.14,70,手卫生,ZCP 2011.7.14,71,ZCP 2011.7.14,72,ZCP 2011.7.14,73,ZCP 2011.7.14,74,酒精擦手的优点,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需要水和毛巾,ZCP 2011.7.14,75,肥皂含菌浓度:3103-4个/g,肥皂含菌浓度:1104-5个/g,肥皂含菌浓度:1106-7个/g,在病区和诊室,请

25、立即停用固体肥皂!,ZCP 2011.7.14,76,ZCP 2011.7.14,77,ZCP 2011.7.14,78,ZCP 2011.7.14,79,如何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池皂液干手设施酒精擦手液宣传教育奖惩措施,监测依从性分析依从性差原因持续改进督查消耗量戴手套的相关问题六步洗手法?病房成本核算?,ZCP 2011.7.14,80,酒精擦手的优点,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需要水和毛巾,ZCP 2011.7.14,8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

26、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ZCP 2011.7.14,82,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普遍防护原则提高洗手的依丛性 培训教育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制定手卫生的管理措施,ZCP 2011.7.14,83,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我们应该这样做,建立新理念术前0.51h使用抗生素,24h内停用避免不必要的备皮,推行手术当天备皮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围术期血糖控制正常水平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强制性向公众报告感染率重症病人床头抬高至少30度用洗必泰冲洗每26h口腔护理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做为CVC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ZCP 2011.7.14,84,第一线医务人员更多关注医院感染问题,只

27、有通过他们改变一些工作常规和行为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变轻预防重治疗的局面。,ZCP 2011.7.14,85,传染病疫情管理,ZCP 2011.7.14,86,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 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2006年修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 自发布日起,要求各相关单位遵照执行,ZCP 2011.7.14,87,二、传染病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可以较早地发现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防止疫情的扩散及暴发,从而有效地控制传染病,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ZCP 2011.7.14,88

28、,三、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丙类11种:,ZCP 2011.7.14,89,报告时间要求,报告时限:甲类、乙类甲管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这是原则问题。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ZCP 2011.7.14,90,报告方式,要求首诊医生以电话或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形式向感染管理科报告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最后经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审核合格后,再录入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ZCP 2011.7.14,91,发现肺结核病人该如何上报?,疾控中心要求:凡发现肺结核病人首先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填写肺结核病人转诊单,要求病人出院后继续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治疗。门诊病人同样要求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后,及时开具转诊单,转入当地疾控中心免费检查、治疗。,ZCP 2011.7.14,92,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