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75859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6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 幽 州 台 歌,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故事开始于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故事的主人公仪表堂堂,大有作为,然遇人不淑以及直言不讳,惹来诸多猜忌之音:首先在谏言期间,不受重视,深陷囹圄;其次在参谋期间,自告奋勇,饱受株连;幸而在忧愤之间,奋笔疾书,得有佳诗;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后,陈子昂忧愤万分,悲从心出,终于站在幽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

2、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官场上的潮起潮落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燕昭王在

3、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zu)衍(yn)延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ru)、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登幽州台歌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

4、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怆然(chung)涕下(t),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朗读指导,登幽州台歌注解,1.前:2、古人、来者:3、念:4、悠悠:5、怆然:6.涕:,

5、向前,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想到。,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悲伤的样子。,眼泪。,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意译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诗的前两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

6、非,徒增苍凉之感。,登幽州台歌鉴赏,探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俯仰古今,写时间之绵长,叹古时明君之不复见,悲怀才不遇之际遇。,诗歌的后两句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登幽州台歌鉴赏,探究: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包含了什么深层的精神?,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

7、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诗歌鉴赏】,1、你觉得此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一个“独”字是“孤独”之意,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怆然而涕下”,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悲愤情态。2、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感情?(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2).对英明君王的渴盼。(3).生命短促(4).表达了人生的孤独、寂寞、悲凉,小结:,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久远;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之阔大。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显得个人之渺小。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凄凉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陈子昂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登幽州台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