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7605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二子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名二子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名二子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名二子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名二子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二子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二子说》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二子说,苏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洵其人。2.学会实词含义。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感知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爱子之情。,走近作者,作者简介,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解题,“说”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名二子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说:谈给两个孩子命名字的道理的文章。,写作背景,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试。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

2、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研读赏析,名二子说苏 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名二子说 苏 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

3、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好像,即使这样,你,从,参与,到,车轮,车辐,车轸,车轼,盖,轸,轼,轮,辐,辙,译文,构成一辆车子,车轮、辐条、车盖、车轸,都各有职责,唯独用作扶手的横木轼,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去掉轼我也从没见一辆完整的车。轼啊!我害怕的是你过分显露自己而不会掩饰外表。天下所有的车都从车辙上轧过,而讲到车的功绩,却从来不给辙算上一份这倒也好,假如车倒了马死了,而祸患也殃及不到辙。所以说,辙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啊!我知道你可以避免灾祸的。,赏析,二苏的名字,都与“车”有关:“轼”是车前的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知子莫若父”,苏洵是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的。他见“大苏”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就取名为“轼”,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沉静内敛的“小苏”,老苏取名为“辙”,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福祸。,板书设计,以轼喻子 担忧以辙喻子 祝福,名二子说,主题:本文通过对两个儿子命名的说明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布置作业:,请用一段文字说一说你的名字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