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07686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第四章激励理论.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激励理论,第一节 激励及激励过程,一、激励及激励的过程 激励是以满足个人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而使其产生去做某事的意愿。,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需要和动机都是属于机体变量,行为属于反应变量,外界的目标实际上是刺激变量。,三、激励的复杂性,第一,动机只能推断,不能直接观察到。第二,激励过程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动机的变化上。第三,人有许多动机,而他们究竟选择何种动机推动他们的行为是不相同的。总之,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对任何人都适用的激励办法,组织应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组织成员。,组织行为学提高激励水平的一条重要研究途径是对激发动机的探索。相应的研究

2、成果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对引发动机的因素,即激励的内容进行研究。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着重对达到激励的目的,即调整和转化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即学习与强化;挫折理论,即挫折与心理自卫。,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五种需求,(二)四个假定,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第二,人们的需求结构一般很复杂,任何时候都有多种需求影响人们的行为。第三,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人们较低层

3、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以驱动人们的行为。第四,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途径要多于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途径,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难度要大于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难度。,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除了用3种需要替代了

4、5种需要以外,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还表明了: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那么人们对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ERG”理论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受挫回归”的思想。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那么作为替代,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ERG理论的特点: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ER

5、G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员工们的工作中存在两类因素:一类是激励因素,一类是保健因素;两类因素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因素。,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的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的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言因素叫做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表现机

6、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2.工作上的成就感。3.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4.对未来发展的期望。5.职务上的责任感。,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内容,1.两个理论前提 第一,这个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满意感,而另外一些工作因素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第二,这两类因素分别被称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指能够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内容,2.政策建议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保证员工在保健因素方面得到满足。但即使满足了员工上述保健因素的需求,也不能引起积极的后果,只能防止员工在这些方面不满意的产生。因此,他还建议,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的激励因素,以此来刺激员工工作绩效

7、的提高。,四、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的成就激励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也较大。成就激励理论认为,人们被要按高标准工作或者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激励着。也就是说,作出成就的动机存在于每个人的思想深处。但真正受到成就欲强烈激励的人并不多。,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三种需求权力需求社交需求成就需求,(二)成就需求的测定方法,个性投射试验法主要是利用投射技术来测定人的成就需求的强度。具体方法是:向被测试者出示非结构性的刺激物(这种刺激物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如一块形状奇异的石头或一张图画等),被测试者可

8、能把它想象为许多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故事。通过分析被测试者对刺激物不同的反应,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世界观、感情、需求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等。当然,据此也可以判断一个人对于成就需求的强度大小。,(二)成就需求的测定方法,主题知觉试验法主要是指通过被测试者对某一主题的分析来测定人的成就需求的强度。具体操作是:让被测试者来分析一幅画、一篇文章的主题,以此来判断其三种需求及其各自的强度,并通过打分,同时统计各种需求的得分高低,最后再判断其是否属于成就需求强烈的人。,(三)高成就者的特点,第一,高成就者喜欢设置自己的目标。第二,高成就者在选择自己目标时会量力而行。第三,高成就者喜欢能够立即知道结果的

9、目标。麦克利兰认为,金钱刺激对高成就者的影响表现为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一方面,他们需要得到较高的薪水。另一方面,金钱刺激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很难起太大的作用。,(四)成就激励的方法,其一,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及时反馈。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其了解自己的成功之处,刺激其取得更大成就的需求。其二,树立取得成就的楷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刺激所有员工取得成功的愿望和动机。其三,肯定员工的成就。这样做可以在组织中形成这样的环境:成就可以获得承认,成果可以得到鼓励,这样,有高度事业心的人就会乐于承担重担。其四,不去限制员工的创新。创新往往也是人们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限制创新实际上就是限制人们取得成就。当然,

10、创新也需要脚踏实地,麦克利兰就十分欣赏脚踏实地的创新。,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的激励理论主要解释并理解从行为动机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阐明如何通过心理激励使人的行为积极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一、佛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佛隆(Vlctor Vroom)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近几十年来,期望理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固定要求决定了他的行为以及行为方式。组织成员的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期望之上的,因此,可以在个人活动与其结果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一、佛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可以用下列的公式来表示:激励强度=

11、期望值效价期望值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所采取的行动将达到某一目标或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二、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一)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主要内容,l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1)效价(2)期望值2一个人工作的实际绩效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同时也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对工作的认识程度,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环境的限制等。,(一)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主要内容,3一定的工作绩效会带来一定的奖酬,其中一部分是内在性奖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等;另一部分是外在性奖酬,即与工作无关的各种外在因素的奖酬

12、,包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等。4奖酬能否带来满足感,还受公平感的影响。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当自己的奖酬与绩效之比与他人相等时,才有公平感,否则会感到不公平。而只有当作为主体通过社会比较产生公平感时,才能导致满足感。,(一)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主要内容,5满足感会也会反过来影响效价。即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努力,达到一定工作绩效,获得了奖酬,产生了满足感,这时才会使效价增大;相反,如果经过努力,最终没有得到一定满足,则会使效价降低。同样,工作绩效也会反过来影响期望值,即当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绩效,则会使期望值增大;相反,则期望值降低。6.新的效价和期望值会重新调整人的努力程度,人的行为是

13、在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下循环往复连续进行的。,(二)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特点,1该模型不仅研究行为的起点、行为的动力,还研究行为的终点、行为的结果,以及结果对行为起点的影响,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整个行为过程中各个因素的激励作用;2模型中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具体地讲,“角色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是否明确,是否将自己的努力指向正确的方向,抓住了自己的主要职责或任务;,(二)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特点,3模型中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当职工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关联性很差时,奖励将不能成

14、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4该模型在奖酬与满足之间加了中间变量“公平感”,揭示了职工在获得了奖酬后仍感到不满足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把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同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报酬相比较。如果他认为相符合,他就会感到满足,并激励他以后更好地努力。如果他认为自己得到的报酬低于“所理解的公正报酬”,那么,即使事实上他得到的报酬量并不少,他也会感到不满足,从而影响他以后的努力。,波特一劳勒模型与佛隆的期望理论相比有以 下三个方面的发展:,1区别了两种效价。把工资、职位提升等外在效价和成就感、个人发展等内在效价区别开来,因而得到进一步扩充。外在效价是指从他人那里得到奖酬的结果;内在效价却来自工作本身。2区别了

15、两种期望值。指出第一种期望值是关于付出的努力和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期望值是关于工作绩效和工资或成就感之间的关系。3考虑到其它与工作有关的变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在期望认知的形成中个性变量(如自尊和自信)的可能影响;过去经验对期望发展的影响;角色认知和环境条件对激励和实际绩效相互关系的可能影响。,(三)波特劳勒模型对管理的意义,1.建议管理人员找出每一位员工认为什么成果有价值。2.为了激励他人,管理人员必须决定他们要求什么样的绩效。他们必须明确什么是优秀绩效,什么是适当的绩效,并使之具有可见性和可衡量性,以便下属能够明白管理人员希望他们做什么。3.使员工们确信,要求他们达到的绩效水平是可

16、以达到的。综合激励模型表明,激励不仅仅取决于期望还取决于关联性。4.管理人员必须把员工们所希望的成果和管理人员所希望的特定绩效直接联系起来。5.已经为员工们确立积极的期望之后,管理人员就必须纵观全局,看看是否有其它因素和被期望的行为相冲突。,三、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戴西亚当斯提出来的一种过程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重点研究人们报酬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尤其是研究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对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三、公平理论,输入是指个体向组织投入的努力、技能、绩效、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等因素,这是个体应得报酬的依据;输出结果是指组织向个体提供的工资、福利、表扬、晋升等因素。,三、公平理论

17、,=感到公平 感到不公平 感到不公平,四、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是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Edwin Lock)于1968年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工作目标的明确性可以提高工作的绩效。,四、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指向工作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而目标的明确性、困难性和反馈性则是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力量。所以,任何目标都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目标的明确性目标的困难性及时反馈,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斯金纳在多次实验研究的

18、基础上认为,个体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应答性行为。这种行为与生俱来,属于本能行为,是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引起的本能反应。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经过学习而发生的行为,是人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应答性行为不受强化结果的影响,而操作性行为要受到强化结果的影响。,所谓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一是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二是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

19、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三是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强化理论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第二,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第三,注意强化的时效性。第四,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第五,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二、挫折理论,挫折理论是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的,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

20、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个体受到挫折与其动机实现密切相关,人的动机导向目标时,受到阻碍或干扰可有四种情况:虽然受到干扰,但主观和客观条件仍可使其达到目标;受到干扰后只能部分达到目标或使达到目标的效益变差;由于两种并存的动机发生冲突,暂时放弃一种动机,而优先满足另一种动机,即修正目标;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影响很大,动机的结局完全受阻,个体无法达到目标。第四种情况下人的挫折感最大,第二和第三种情况次之。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人类现实生活中,

21、不但个体动机及其动机结构复杂,而且影响动机行为满足的因素也极其复杂,因此,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挫折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个人因素,如身体素质不佳、个人能力有限、认识事物有偏差、性格缺陷、个人动机冲突等;客观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如企业组织管理方式引起的冲突、人际关系不协调、工作条件不良、工作安排不当等。人是否受到挫折与许多随机因素有关,也因人而异。归根结底,挫折的形成是由于人的认知与外界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失调所致。,挫折的感受因人而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所谓挫折容忍力,是指人受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经得起挫折的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可增加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猛醒,汲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挫折也可使人们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出现负向情绪反应,并采取消极的防卫方式来对付挫折情境,从而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如不安、焦虑、愤怒、攻击、幻想、偏执等。,本章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