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1455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4,青海大学,1,组 织 行 为 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组织行为学课程组,青海大学,2,课 程 描 述,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伴随管理教育和实践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旨在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人在组织中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同时要培养学生成为善于驾驭个人、群体和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高组织的竞争力。,青海大学,3,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穿插案例为主。4月20日前,交结合实际交关于对人性认识的小论文一篇(具体题目字数不限),平时作业要求按时完成,期末进行第一次课堂大讨论,主题是谈“学后感”。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小论文、作业和

2、平时课堂考勤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教学方法和要求,青海大学,4,使用教材:,李剑锋主编组织行为管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青海大学,5,主要参考教材:,作者:罗宾斯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OO五,青海大学,6,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李剑峰,组织行为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理查德等,组织理论与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许国华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章志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赫塞尔本等,未来的领导,四川人民

3、出版社,1998年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参考资料,青海大学,7,组织行为学的关注点,形 形 色 色 的 组 织,青海大学,8,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一个问题: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奖惩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怎样避免这种现象?,现实组织管理实践的困惑,青海大学,9,问题,企业精神、理念对员工有何影响?,青海

4、大学,10,生活中的问题,你了解自己吗?你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吗?你会让一个讨厌你的人改变对你的看法或态度吗?假如你是球队的队长,你会鼓动、激励你的队员通力合作,赢得每一场球赛吗?能力强的人,往往并不十分成功?许多管理者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缺乏人际关系技能。真的是缺乏人际关系技能吗?人的能力应如何界定,成功人士的可借鉴之处是什么?,青海大学,11,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生成与发展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青海大学,12,“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无不大为惊异,但是仔细想来,我们

5、会认识到,获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因素却是我们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的各种社会组织的能力。这些组织及其有效的管理工作的发展才真正是我们的巨大成就之一。”卡斯特,第一节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青海大学,13,第一节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管理的定义1、玛丽.帕克.福来特: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这一术语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目标。3、泰罗: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达到的艺术。4、法约尔: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5、西蒙:管理就是决策。,青海大学,14,管 理 的 含 义,(1)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组

6、织的根本)(2)管理通过运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资源管理的对象)(3)管理的作用是有效和高效(效用、效率与效果)(4)管理是一个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狭义的协调是指配合适当;广义的协调包括计划、组织和控制。,青海大学,15,管 理 者 做 什 么?,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居于权力职位,运用自己的能力(包括利用“外脑”和现代管理手段)进行决策,对该组织的运作效果产生影响的工作者。管理者的含义1)权力职位2)能力3)决策4)效果,青海大学,16,管 理 者 的 技 能,一、提高管理者管理技能,1、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扮演着10种角色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

7、递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 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不同的角色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要求人的多面性,青海大学,17,2、财富管理者的技能Skill of Effective Manager,青海大学,18,3、成功与有效的管理者比较,青海大学,19,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新任CEO伊梅尔特,在回答关于他工作时间的分配时曾说到,他每周60%以上的时间是用来与他的下属和客户沟通,他认为作为CEO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在公司里传播思想,挑选和培养人才并激励他们。重要性在于:与组织要得到并留住高效员工的需求是紧密相关联的。,二、帮助管理者开发人际技能,青海大学,20,1、局部和整体

8、的关系,这就是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比如,你眼前的这个东西,它可能是一个事实,但是,它仅仅是一个部分的事实,而不是一个全部的事实。所以,如果你仅仅以“它是事实”你就认为自己没有错,那你就想错了。那是“只见了树木,不见了森林”。,三、帮助管理者用系统方案代替直觉,青海大学,21,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说要看森林,你所看到的尽管是整个森林,是全部,可是,它是真实的吗?它也许只是一个表象或者是假象。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三、帮助管理者用系统方案代替直觉,青海大学,22,3、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比如,黑与白,方与圆,高与低,快与慢,好与坏,老师与学生等,都是缺一不二的关系。矛盾不尽其

9、数,但在一个具体的时期,其中必然有一对儿是主要的矛盾。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进一步还可以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正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今后事物的发展变化才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三、帮助管理者用系统方案代替直觉,青海大学,23,4、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现在也许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是将来它就不一定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因为,一切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着,都只不过是一种动态性存在而已。,三、帮助管理者用系统方案代替直觉,所以,不能以绝对的僵化的眼光看问题。一切的一切都是相对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会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会转化。,青海大学,24,基本理念:,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它是

10、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并指向某目的,无论是对是错,行为者相信这个目的对他自己最有利。,三、帮助管理者用系统方案代替直觉,青海大学,25,不同的改变所需的时间及困难度,青海大学,26,一些行为结论判断:最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没有冲突的群体 一个民主的上司是个绩效好的上司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群众办实事多的领导通常得不到高层领导的提拔 提高人们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青海大学,27,OB的学习目的,描述(Description)解释(Explanation)预测(Prediction)控制(Control),青海大学,28,说得体的话、做得体的事寻找自己的位置培养自己审时度势看待变

11、化的眼光不要执著于自己的经验,养成迅速适应环境的习惯,OB的学习目的,青海大学,29,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生成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思想萌芽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准备三、组织行为学的诞生 四、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青海大学,30,在早期,有3个人在思想上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当 斯密(Adam Smith)查尔斯 巴比奇(Charles Babbage)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他们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最早认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视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些可以说是人类组织化理论的根基。,一、组织行为学的思想萌芽,青海大学,31,亚当斯密(1723

12、1790),经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墓碑用简单的一句话记述着他一生的重大贡献:这里存放着亚当斯密的遗骨,他撰写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前者关于人类行为的利他 后者关于经济活动的利己,他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发现了市场经济的真正奥秘,就是:在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每个人经由“利己之心”出发,最终却达到了“利他”的目的。,Adam Smith,17231790,青海大学,32,查尔斯巴比奇(17911871),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教育家,曾设计出一种“计数机”。1832年发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指出:脑力劳动分工和体力劳动分工所带来的节约是类似的

13、,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劳动分工理论提出了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此来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在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寻求和谐的关系,Charles Babbage1791-1871,青海大学,33,罗伯特欧文,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企业家。早在1825年,他就主张制定工作时间法、童工保护法,倡导一种减轻工人阶级苦难的“乌托邦”式的工作场所。,Robert Owen(1771-1858),认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就是人。他为工人们所做的,为社区社会所做的,比他所处的时代超前了100多年。由于他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出巨大实践和贡献,虽然他不是学者,但他被誉为真正

14、“人事管理之父”。,青海大学,34,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手工业为主发展到以机器大工业为主,同时,管理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其后的百余年里,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了许多管理学派和理论家。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时期(1880-1930年代)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时期(1930-1950年代)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时期(50年代以来)这些理论和学说思想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准备,青海大学,35,主要的学派-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雷斯夫妇(Gi

15、lbreth Frank;Lllian Molle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古典和近代的桥梁福莱特(Follett,M.P.)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准备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时期,青海大学,36,佛雷德里克 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主要观点:管理是一门科学劳资应该开展一场心理革命效率低是因为劳资对立劳资对立是分配利益对立双方应该重点放在提高效率最后“蛋糕”做大了,双方都受益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青海大学,37,1914

16、年出版管理心理学指出,不能单纯从工作的专业化、方法的标准化、操作的程序化来提高效率,因为管理人员不关心工人而引起不满情绪,也会影响工人工作效率。他们的这些主张显然已经涉及人的心理需求,已经注意到从满足心理需求的角度来鼓励职工,调动人的积极性,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 Gilbreth(1878-1972),青海大学,38,1916年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定义管理的一般职能以及管理实践原则。管理不同于经营,经营包括六种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管理只是经营职能中的一部分。管理活动包括五大因素。提出著名的管理原则14条。他所归纳的这些原则,成为组织管理的经典理论,影响十分广

17、泛。,亨利 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青海大学,39,马克斯 韦伯(18641920),德国杰出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宗教社会学理论的鼻祖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提出社会的合法权力理论,指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形的结构,即正式组织结构著名的组织金字塔模式。通常也称为官僚组织、科层组织,Max Weber,1864-1920,青海大学,40,小 结,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三人分别代表了当时管理理论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科学管理”理论、“计划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但他们都轻视或忽略了一点,即人是组织中的核心,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

18、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不考虑人是具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下面的福莱特和巴纳德以综合的、开放的、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组织,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近代组织理论的先驱人物,青海大学,41,玛丽派克福莱特(18681933),美国社会哲学家,强调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管理中的作用的人,被誉“古典管理学和近代管理学的桥梁”。管理是一个社会过程,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试图通过组织合理性与组织成员人性的统一来解决组织的问题。是最早认识到应从个体和群体行为两个角度来看待组织的人。至今仍影响着激励、领导行为、权力和职权的方式,对后来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影响。,Mary Park

19、er Follett(1868-1933),青海大学,42,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1909年加盟美国电报电话公司,1927年起长期担任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裁。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组织是一个组织成员“协动”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它的存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意思的沟通组织的发展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组织效率原则组织必须能够达成其目标,否则组织必然瓦解;组织效能原则组织在实现其目标时,能提供充分的诱因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组织平衡理论”:对内对外保持一种均衡状态,Chester barnard(1886-1961),青海大学,43,三、组织行为学

20、的诞生(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时期),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派产生的背景为了调和劳资两大阶级之间以及整个“工业文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西方经济管理学者开始更加重视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于是,管理学发展到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时期,人际关系学说也应运而生。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诞生。,青海大学,44,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说始于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其目的在于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试验的背景霍桑工厂位于芝

21、加哥郊外,拥有25000名工人,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工作条件相当不错,安置了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建立了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结果:士气不高,怨言不少,产量不好。与当时流行的理论相悖。试验分为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福利实验、大规模访谈实验、群体实验,青海大学,45,照明试验结论:照明强度与生产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实验失败。福利实验结论:工作条件的改善与效益也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监督指导方式的改善,使得员工的工作态度大为改观。大规模访谈实验:实验持续两年,尽量让工人诉说自己的想法和不满,谈话2万多次。结果产量大增。群体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待遇

22、和工作环境。这样,1933年梅奥在其出版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总结了霍桑试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三、组织行为学的诞生(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时期),青海大学,46,从人际关系学说到行为科学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的研究,引起学者对个人和群体行为研究的兴趣,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家等纷纷加入组织管理研究,例如,戴尔卡耐基的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人们一书,在30-50年代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研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人际关系”。从此,行为科学的研究扩大到各个领域,取代了人际关系论,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主要有:梅奥(G.E.Mayo)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A.H.Maslou)人类需求层次说赫兹

23、伯格(F.Herzberg)双因子理论麦克利兰(D.C.Macleland)成就需要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X理论Y理论波特(L.M.Porter)和劳勒(E.E.Lawler)期望模式理论,青海大学,47,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哈佛、史坦福、密执安、北加罗来纳等大学的力量,正式把这种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1956年,美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科学杂志。1960年代,组织行为学逐步从行为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组织行为学的诞生(第二阶段行为科

24、学理论时期),青海大学,48,四、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时期),(1)社会系统理论(Social System Theory)(2)决策理论(Decision Theory)(3)经验主义理论(Empirical Theory)(4)系统管理理论(System Management Theory)(5)权变理论学派(Contingency Theory)(6)管理科学学派(Management Science Theory)(7)管理过程学派(Management Process Theory)1980年,美国的管理学者孔茨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对上述学派进行了归纳和

25、综述。,青海大学,49,组织行为学的发展,70年代以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向发展到权变理论阶段。代表人物和理论有: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菲德勒的“权变的领导理论”卡曼(Karman)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80年代初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90年代以后,管理学进入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实行跨国战略联盟,出现了许多前沿的组织管理理论。例如:后权变的自组织理论复杂性理论,青海大学,50,组织行为学在我国的发展,行为科学在70年代末就传入我国,在1985年1月中国行为科学学会在北京成立,孙友余任会长。之后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学会和研究机构。行为科学杂志1986年3月在西安创刊,此后行为科学得

26、到普及。1988年8月,中国管理科学院成立行为科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把行为科学列入管理科学类。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行为科学类课程,有的(如清华、复旦)成立了行为科学系,出版了一大批专著。,青海大学,51,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 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劳动和劳动力 异质化、流动化、脑力化 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日益多样化;需求、爱好、态度、文化方面日趋多样化;忠诚性的减弱,流动性加大;劳动的性质和劳动力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营变革加速“永久的临时性”总之,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要为管理者设计出各种方法,以便能够调动忠诚性不高的员工

27、的积极性,同时又能维持组织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结 论对组织管理而言,青海大学,52,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一、组织的定义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对组织的定义是:“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自觉协作的活动或力量所组成的系统。”,1、组织具有以下四个基本属性:社会实体;有确定的目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性的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青海大学,53,2、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信息沟通,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一、组织的定义,青海大学,54,组织行为学的系统观点,青海大学,55,1、行为的界定: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

28、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2、含义: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动作组成的。任何动作都是由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联系的一定运动组成的。心理是行为的内在机制,行为是心理的外部展现:影片孔雀,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二、行为的定义,青海大学,56,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方式:是脑的反射活动,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所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内容: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人的心里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他的社会性,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青海大学,57,3、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目标律动机律强化律遗传律,环境律发展律差异律本我律,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二、行为的定义,青海大学,

29、58,三、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行为的有效性。斯蒂芬罗宾斯,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青海大学,59,研究目的:提高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效能研究对象:人、组织中的人主要关心:人的积极性如何调动主要任务:提供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依据方法手段: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使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三、组织行为学,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青海大学,60,青海大学,61,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心理学,概 念: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

30、理个性特征:表现出来的态度、观念、信念等个性倾向: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人行为的重要原因和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人的心理活动和特征,因而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青海大学,62,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人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及与他人发生联系的人。,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提供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技术、沟通、权力、冲突、团体及团际行为方面的知识,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在于群体分析方面。,旨在分析、解释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而生存,他的心理活动必然与群体、组织和整个社会连接在一起。,青海大学,63,第四节 组

31、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人类学,研究的角度: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人类的行为并不是完全按照本能产生的,人的行为中文化性行为多于生物性行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不同的组织中,人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规范、风俗、习惯和民族性。这些影响着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会形成不同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人类学的贡献就在于这些方面。当前组织行为学的新动向,即跨文化管理研究就十分得益于文化人类学。,青海大学,64,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政治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的机能主要是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意见和利害冲突。,组织是政治实体,政治行为是组织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如

32、果我们想准确地解释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就必须在分析中引入政治学的冲突和权力等概念。例如,冲突的结构、权力的分配、人们如何操纵权力维护个人利益等等。这对于我们研究组织中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青海大学,65,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五、生理学:研究生物的各项功能,如人们在承受工作压力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生理反应。六、生物学:研究生物机理,表明人的生命活动有它自己的内在节律性。七、伦理学:道德规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青海大学,66,青海大学,67,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如何做,组织,影响,成员?,一、组织行为学的两个基本问题,青海大学,68,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

33、系统水平,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青海大学,69,1、个体行为规律,影响个体行为与表现的心理过程:知觉、归因、决策、学习。影响个体行为与表现的个体因素:个性、能力、态度、价值观、情绪与情感。员工的工作设计和工作时间安排,员工的工作压力管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员工多元化管理,工作激励理论与方法。,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青海大学,70,2、群体行为规律,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压力、从众行为、社会助长与抑制作用等。影响群体表现的各种因素:群体的构成、规模、规范、凝聚力等。团队工作与团队管理、沟通行

34、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与谈判行为。,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青海大学,71,3、组织行为规律,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组织的利益和权利关系组织文化、价值观与行为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组织发展与组织变革,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青海大学,72,三、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 Individual-level variables Productivity 个体水平变量 生产率 Group-level variables Turnover 群体水平变量 流动率Organization-level variables

35、 Absenteeism 组织水平变量 缺勤率 Job satisfaction 工作满意度,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青海大学,73,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1、跨学科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实证性,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基于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设,运用客观案例和数据进行论证,保证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而不是考一般的经验、直觉和臆断得出结论。,青海大学,74,多学科相交叉性,青海大学,75,3、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

36、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外部环境,组织,群体,个体,青海大学,76,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4、文化相关性: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表现和规律依赖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5、情境性,根据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理论和对策。,青海大学,77,6、实用性,相对于理论性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组织行为学不仅要研究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还要通过对这些的分析了解,评价人的行为,提出改变人的行为的方法。也就是说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青海大学,78,四、

37、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就在于它要触及灵魂,也就是把学知识、做学问与今后的做事、做人和人生道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许多问题都没有定论,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要锻炼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青海大学,79,1、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查阅记录、采访、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搜集有关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各种资料,用以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管理风格、经验,对组织中的各种关系进行描述和说明。它的局限性很难把个案的结果一般化,难于找出可信度高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另外,研究人员的主观意志也会影响对案例的

38、分析。,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青海大学,80,2、观察法这是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的内在心理状态。主要的方法有: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自然观察是观察者在不为被观察者知晓的情况下观察他人的行为;控制观察是在被观察者知晓的情况下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一起活动的条件下观察;非参与观察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有的比较客观可靠,有的比较直接有效。,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青海大学,81,3、调查法这主要是了解被

39、调查者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的方法。具体有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4、实验法这种实验是在控制的情景下,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以提高研究者确定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能力。具体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青海大学,82,5、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要作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致程度。,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青海大学,83,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6、,科学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六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