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9813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9/12,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丽丽,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第一章 导论,2023/9/12,联系方式:邮箱:QQ:94211319,2023/9/12,教学提示,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理解组织行为研究的各个阶段及其主要观点,了解每一阶段的历史背景和各学派对组织行为学发展的贡献;3.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以及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几种典型方法。重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难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2023/

2、9/12,案例导入:吸烟的故事,案例导入,2023/9/12,1.该案例对你有何启示?2.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你有何感想?,案例导入,讨论:,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2023/9/12,组织与组织行为,2023/9/12,组 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满足人们的种种需要,组织存在的原因,1.1 组织的含义,2023/9/12,组织存在的条件(1)人组成的集合(2)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023/9/12,组织冰山图解,组织表象(外在的),行为方面(潜在的),资金,结构,设备,技术,目标,沟通模式,态度,群体作用,冲突,解决问

3、题的方式,个体心理,群体心理,2023/9/12,1.2 组织和环境,投入:环境为组织提供的资源、机会和限制,产出:组织为环境提供的必要的产品和服务,反馈:环境评价组织的产出并决定组织将来的投入,组 织,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023/9/12,1.3 组织的演变,组织既是一种维持结构,又是一种创造结构,并使结构发挥作用的过程。组织在不断地演变。在组织演变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满足员工需要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态平衡,保持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就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问题。,2023/9/12,1.4 组织和管理,(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

4、织效能来衡量(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 高的源泉,2023/9/12,1.5 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1)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2)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 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3)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 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4)成功管理者研究中人的因素一个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取得成功,就必须培养管理和应对人事因素的能力组织行为。,2023/9/12,2.组织行为,微观理论,宏观理论,2023/9/1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人的行为与其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活

5、动是行为的内在诱因,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应将两者统一起来研究。,3.组织行为学,2023/9/12,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观因素分析:个体的知觉、态度、价值观等个体行为外部控制:个体行为激励,群体行为: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各种因素群体动力、群体规范、群体沟通、冲突、决策等,组织心理与行为:组织设计、组织结构、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主要研究内容,2023/9/12,组织与环境动力,能力、个性、价值观和态度、学习、知觉,群体决策、群体动力、冲突、领导作风,沟通、组织结构、文化影响、组织发展,个体层次,群体及领导,组织绩效,2023/9/12,4.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

6、学,政治学,学习、动机、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个人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人员选拔、工作设计、工作压力,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群体动力、工作团队、沟通、权利、冲突、群体间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冲突、组织内政治、权力,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研究,2023/9/1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2023/9/12,1.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促使组织行为学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初,最早研究工业心理学的是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Huge Munsterberg),其著作心理学

7、与产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创建,开创了对人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解释个体差异的新领域。20世纪20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外,开辟了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人群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 Theory)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2023/9/12,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讨论会上,“行为科学”正式形成。20世纪 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它的内容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也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

8、的,因而目前比较流行把这个学科称为“OB”。,2023/9/12,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组织行为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但严格来讲,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组织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源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组织文化理论不断融合的结果。(一)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二)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OB的形成(三)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OB的深入(四)“新组织”的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2023/9/12,人力资源学派,背景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人际关系学派片面强调搞好关系的观点,迫切需要修正心理学界对动机、需要、群体动力等的研究也趋于深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美国成功地实现了轰动世界

9、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员工的需要和期望正起着深刻的变化主要观点企业中发生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充分发挥职工的潜力,2023/9/12,人力资源学派,代表人物阿吉雷斯(Chris Argyris)和麦格雷戈(D.McGregor)阿吉雷斯的主要贡献1957年发表个性与组织一书认为传统的组织设计死扣规章制度,使员工处处听命上级,变得消极被动,缺乏创造性与个性未能让员工承担更多责任,让他们有成长和成熟的机会,2023/9/12,人力资源学派,麦格雷戈的主要贡献1960年出版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提出X、Y理论认为传统管理理论来源于教会和军队,没有接触现代化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因此把人看成是厌恶工作、需要

10、严格控制的消极因素,称为X理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在工作中也能自我控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没有充分发挥出潜力,称为Y理论现代组织管理者应让员工负更多的责任,发挥潜力,2023/9/12,权变理论,主要观点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简单化的、普遍适用的方案并不存在,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组织行为学对权变理论的吸收遵循权变理论,并不等于没有理论,而是告诉人们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的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2023/9/12,权变理论,组织行为学对权变理论的吸收在吸收权变观点的情况下,近年来组织行

11、为学对领导行为、激励方式、组织设计、工作再设计进行研究。沙因对人性的研究结论: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因此人不能是单纯的“理性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管理者不能把所有的人等同视之,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洞察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好的成效。,2023/9/12,组织文化研究,概念是组织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由领导者倡导、为员工所认同的本组织的群体和行为准则。研究背景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仅仅30多年就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对美国构成威胁日本人善于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为已所用日本企业注重

12、“组织风土”建设,2023/9/12,组织文化研究,研究内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的量化研究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模型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观念人”和“生活组织”两个假定的确立,2023/9/12,组织文化研究,基于“两个假定”的组织行为学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层次对企业个体的研究转变为对企业员工整体的研究人性假设的新突破(经济人社会人观念人)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的认识从硬性方法制度转变为软硬兼备的艺术技巧企业形象塑造从单一的外部形象转变到内外形象二者兼顾,2023

13、/9/12,“新组织”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模式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如TQM,BPR等的出现使企业组织呈现出与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完全不同的新特点,被称为“新组织”的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Eleanor Westerney,John Van Maanen等人总结的“新组织”的特点包括:网络化 扁平化 灵活性 多元化 全球化,2023/9/12,管理理论的绵延为组织行为学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人群关系学说的出现,行为科学正式诞生,组织行为学的分化与综合,20世纪之前,20世纪初到40年代,20世纪40-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发展,引进介绍阶段,组织发展阶段,巩

14、固发展阶段,19781984,1985.11985.11,1986,中国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在西方及中国的发展,2023/9/1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2023/9/12,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理论性研究(pure research)为增加人类知识而进行的研究,侧重于理论阐述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为解决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进行的研究,侧重于观察结果的证明,以及如何把这种新发现的研究成果用于改进现状服务性研究(service research)咨询人员所进行的工作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对组织中存在的某种

15、情况所进行的调查性研究,2023/9/12,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可分为三种:描述性、因果性和预测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主要目标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状况特点和出现频率只回答“是什么”,不回答“为什么”,也不讨论具体的干预措施-因果性研究(causal)又称分析性研究要求弄清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预测性研究(predictive)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预先考虑今后可能发生情况的方法对于有计划地控制人的行为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2023/9/12,以研究可控性为原则的分类可分为三种: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实验室实验,2023/9/12,案例分析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

16、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收集到有关某人或某群体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如实记载,形成案例案例分析方法的特点:目的性、拟真性案例分析方法的缺点:文字记载对情景信息的反映有局限性,背景材料不可能完备;案例结论的一般性与细节的具体性难以兼得;案例不可避免地带有观察者的认知偏见和主观解释,案例质量和撰写者的洞察力有很强的相关性,2023/9/12,现场研究现场调查:结合实际中所发生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和数据(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现场观察:围绕群体生活、工作的正常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以获得数据,做出结论现场实验:利用现有群体,为验证某项措施或检验某项管理方法所产生的效

17、果而采用的方法主要缺点:缺乏对环境的控制,难于确切判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相互间的因果关系,2023/9/12,实验室实验优点:可以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外部因素的作用,并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排除各种偶然变化的因素;较好地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条件,使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更明确的反映。缺点:被测试的人知道正在接受试验,那么总会有行为方面的不自然性;被试会按照自己觉得应该的方式行动,会因为怀疑而不接受实验措施等;意外因素会影响实验导致结果失真,或混淆实际存在的相互关系和作用。,2023/9/12,针对具体问题设计研究方法时,需考虑三个问题:效度,或称有效性:即指标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信度,也称可信性:指测度结果的一致性。普遍性:针对一定的人员或群体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否能推广到最初的人员之外。,2023/9/12,2.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一)调查研究方法(二)实验方法(三)数量统计方法(四)理论模型方法,2023/9/12,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和组织都涉及道德问题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组织管理中的效率和道德组织与社会、环境关系中的道德道德标准组织行为学研究规范和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