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7689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制 黄杏元 马劲松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地理信息系统,GIS,使 用 说 明,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黄杏元、马劲松、汤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而制作的。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设计,并辅以图表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第六章是在前面各章教学基础上的总结,要求教师通过12个应用模型融入前述各章所介绍的内容、方法和相关的操作,使学生了解应用GIS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原理、方法和过程。第六章的第一

2、节和第二节包含基本概念和应用范例,为必修内容。其余各节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选择作为课堂讨论、上机实习或课程论文的内容。,电子教案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修改。电子教案由黄杏元、马劲松等设计制作。在编制过程中,还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徐丽萍副编审的鼓励与支持。在电子教案出版之际,谨对所有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联络信箱:,教学大纲简介,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考核方式与参考书目,课程特点与基本要求,课程特点GIS是一门典型的交叉性学科 因此,学生要学好GIS,首先必须要做好“GIS”(Gen

3、tlemanlike,Intelligence,Smile。即博大(共建共享)、智能(开发创新)、微笑(微笑服务)。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重视技能训练,重点掌握ArcInfo等基础GIS软件的操作和使用。GIS是一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 因此,要经常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GIS学科的发展趋势,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了解其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为从事GIS的地理学应用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具体要求如下: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间数据的语义学基础、GIS的科学定义

4、、空间关系和空间对象的表达、空间数据结构和类型、空间分析原理和地学模型方法等;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应用MapInfo或ArcInfo软件从事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与管理、处理、分析和图形创造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应用GIS技术开展地学研究的能力,包括地学应用模型的构建,应用型GIS的设计,主要GIS软件系统的使用和评价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内容分八章,由课堂讲授和上机实习两大教学环节组成,总学时为8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课堂教学(52学时)上机实习(28学时),课堂教学(52学时),第1章 导论(2学时)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3 地理

5、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透视 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2.1 地理空间及其表达2.2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2.3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2.4 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第3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6学时)3.1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3.2 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3.3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 3.4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综合 3.5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3.6 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第4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8学时)4.1 空间数据库概述4.2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传统的数据模型 4.3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语义数据模型和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4.4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

6、计和物理设计4.5 GIS空间时态数据库,第5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10学时)5.1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5.2 空间叠合分析5.3 空间缓冲区分析5.4 空间网络分析5.5 空间统计分析5.6 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第6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8学时)6.1 GIS应用模型概述6.2 适宜性分析模型6.3 发展预测模型6.4 位址选择模型,6.5 交通规划模型6.6 地学模拟模型6.7 专家系统概述第7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6学时)7.1 GIS设计概述7.2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7.3 地理信息的标准化7.4 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第8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6学时)8.1

7、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8.2 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系统设计8.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上机实习(28学时),考核方式与参考书目,考核方式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提问、期中检查、期末考试和上机实习成果考评等;本课程采用的结构化考核和评分方法为:学生的总成绩(100分)=平时提问和课堂讨论成绩(20分)+上机实习和课程设计成绩(40分)+期末考试成绩(40分)。,参考书目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郭达志等.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吴

8、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考核方式与参考书目,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第四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透视,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数据与信息两者在词义上的差别: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容;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信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

9、态变化特征。,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IS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它研究关于地理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基本问题,如空间对象表达与建模、空间关系及推理机制、空间信息的控制基准、空间信息的认知与分析、GIS系统设计与评价GIS应用模型与可视化、空间信息的政策与标准等;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按统一的地理坐标编码,并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定量和拓扑关系的描述,由此而形成GIS的技术优势是有效的地理实体表达、独特的时空分析能力、强大的图形创造手段和可靠的科学预测与辅助决策功能等;,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

10、应用工程技术,该工程技术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GIS为地理学解决复杂的规划与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地理学则为GIS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托;GIS的科学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第二节 GIS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 由主机、外设和网络组成,用于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空间数据。系统软件 由系统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基础GIS软件组成,用于执行GIS功能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

11、处理、分析、建模和输出等操作。空间数据库 由数据库实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用于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和更新等。应用模型 由数学模型、经验模型和混合模型组成,用于解决某项实际应用问题,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户界面 由菜单式、命令式或表格式的图形用户界面所组成,是用以实现人机对话的工具。GIS基本构成的结构图,第三节 GIS的功能简介,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定位服务。,第三节 GIS的功能简介,第四节 GIS的发展透视,发展概况发展简史;发展态势:G

12、IS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GIS网络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地理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是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明显的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样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各国政府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引导GIS理论研究,如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支持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等,研究重点包括空间关系、空间数据模型、空间认知、空间推理、地理信息机理和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等;李德仁院士在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一书中,扼要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

13、的七大理论问题: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基准;地球空间信息标准;地球空间信息的时空变化理论;地球空间信息的认知;地球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地球空间信息的解译与反馈;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与可视化。,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 数 据 结 构,第一节 地理空间及其表达第二节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第三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第四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第一节 地理空间及其表达,地理空间的概念GIS中的概念常用“地理空间”(geo-spatial)来表述,一般包括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及其所连接的空间对象;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GIS的任何空间数据都必须纳入一个统一的空间参照系中,以实

14、现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连接与统一;目前,我国采用的大地坐标系为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现在规定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空间实体的表达在计算机中,现实世界是以各种数字和字符形式来表达和记录的;对现实世界的各类空间对象的表达有两种方法,分别称为矢量表示法(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表示法(栅格数据模型),如下图。,流,路,GIS的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可以按照数据项、空间对象和图形特征的不同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空间、属性和时间特征空间对象的三大基本特征:,第二节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属性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专题属性;,时间特

15、征是指空间对象随着时间演变而引起的空间和属性特征的变化。,第二节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包括拓扑邻接、拓扑关联和拓扑包含,它们在GIS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以及数据库的查询与检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空间数据的计算机表示指通过利用确定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来表达空间对象的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第二节 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第三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矢量数据结构分为简单数据结构(也称面条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和曲面数据结构;拓扑数

16、据结构最重要的技术特征和贡献是具有拓扑编辑功能,包括多边形连接编辑和结点连接编辑。,第三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拓扑数据举例,第三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栅格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各个规则的网格单元,然后在各个格网单元内赋以空间对象相应的属性值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栅格数据结构分为栅格矩阵结构、游程编码结构、四叉树数据结构、八叉树数据结构和十六叉树数据结构。,第三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第三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矢量结构,栅格结构,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矢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设计。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第四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建立,系统功能与数据间的关

17、系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据与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见下表),因此,在确定数据内容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功能;对开发的GIS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用户需求调查来确定的,因此,在开发GIS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系统分析。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信息层(见下图);,系统功能与数据间的关系(据Jack Dangermond等),信息层示意图,空间数据的编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编码的结果是形成代码。代码由数字或

18、字符组成。例如,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代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其代码结构如下所示:大类码 小类码 一级代码 二级代码 识别位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和二级代码分别用数字顺序排列。识别位由用户自行定义,以便于扩充。,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举例,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矢量数据的输入,是指将分类和编码的空间对象图形转换为一系列x、y坐标,然后按照确定的数据结构加入到线段或标示点的计算机数据文件中去;空间数据编辑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数字化过程中引入的各类错误和对数据进行拓扑关系检查等而进行的操作。栅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栅格数据的输入方法包括透明格网采集输入、扫描数字化输入及其它数据传输或转换输入等;,栅格

19、数据编辑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消除数字化过程中引入的各类错误,根据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其编辑的内容还包括数据压缩和数据组织方式的变换等,如下图。,空间数据的不同组织方式,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第二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第三节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第四节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综合第五节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第六节 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几何纠正几何纠正是指对数字化原图数据进行的坐标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改正,以实现与理论值的一一对应关系;几何纠正的方法包括仿射变换、相似变换、二次变换和高次变换等。,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仿射变换举例,投影转换投影转

20、换是指当系统使用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形数据时,需要将该投影的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投影转换的方法包括正解变换、反解变换和数值变换等。,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地图投影转换,等面积伪圆锥投影,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坐标转换,斜轴等面积方位投影,第二节 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由矢量向栅格的转换当数据采集采用矢量数据,而空间分析采用栅格数据时,需要将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由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的转换方法,根据原数据文件的不同,可以分别应用:基于弧段数据的栅格化方法;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方法。,由栅格向矢量的转换当由栅格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矢量绘图机输出,或者将栅格

21、数据加入矢量数据库时,都需要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根据图像数据文件和再生栅格数据文件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方法;基于再生栅格数据的矢量化方法。,栅格矢量化举例(栅格数据),栅格矢量化得到的弧段数据,弧段数据自动生成多边形,第三节 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遥感图像与数字地图数据的融合;遥感图像与DEM数据的融合;遥感图像与地图扫描数据的融合。不同格式数据的融合基于转换器的数据融合;基于数据标准的数据融合;基于公共接口的数据融合;基于直接访问的数据融合。,第四节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综合,空间数据的压缩空间数据的压缩,即从所取得的数

22、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程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且具有最大的压缩比a 式中:m为曲线的原点数;n为曲线经压缩后的点数。曲线上点的压缩方法:道格拉斯-普克法(Douglas-Peucker);Li-openshaw的自然综合法则法;垂距法。,面域栅格数据的压缩方法:游程编码法;四叉树编码压缩法。空间数据的综合空间数据的综合是针对存贮在GIS数据库中的数据因属性数据的重新分类而进行的操作;空间数据的综合内容包括相同属性的删除和相同属性公共边界线的删除等。,第五节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点的内插点的内插是研究具有连续变化特征现象(如地形、气温、气压等)的数值

23、内插方法;点的内插方法可以采用:移动拟合法;局部函数法;克里格(Kriging)内插法。区域的内插区域的内插是研究根据一组分区的已知数据来推求同一地区另一组分区未知数据的内插方法;区域的内插方法可以采用:叠置法;比重法。,克里格(Kriging)内插法举例,高程数据,设置参数,插值结果,三维显示,第六节 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图幅数据边沿匹配的概念图幅数据边沿匹配的任务识别和检索相邻图幅的数据;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数据的匹配;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界线的删除;连续图幅数据文件的建立。,第四章 GIS空间数据库,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第二节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传统的数据模型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概念

24、模型设计:语义 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第四节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和物 理设计第五节 GIS空间时态数据库时态数据库,第一节 空间数据库概述,空间数据库的概念GIS存储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设计过程;数据模型设计;原则、步骤和技术方法。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第二节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传统的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关系;关键字;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关系完整性。,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语义模型与对象模型,语义数据模型E-R模型。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象、类;继承;重载;概括与聚集。,第四节 空间数据库逻辑

25、模型设计和物理设计,逻辑设计步骤和内容;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物理设计,第五节 GIS空间时态数据库,空间时态数据库概述空间时态数据的表达;空间时态数据的更新;空间时态数据的查询;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时间片快照模型;底图叠加模型;时空合成模型;全信息对象模型。,第五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第一节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第二节 空间叠合分析第三节 空间缓冲区分析第四节 空间网络分析第五节 空间统计分析第六节 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第五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空间分析的概念 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

26、、空间形态、空间形成和空间演变等信息。空间分析的一般分类产生式分析(product mode);咨询式分析(query mode)。,第一节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坡度计算;坡向分析;曲面面积计算;地表粗糙度计算;高程及变异分析;谷脊特征分析;日照强度的分析;淹没边界的计算。,地表形态的自动分类拟定地形分类决策表;建立地形类型分类系统;输出地形类型图。地学剖面的绘制和分析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确定地形剖面线的位置;剖面线交点的内插计算;地形剖面线及相关地理信息(地质、土壤、土地利用等)的叠加表示和输出。,第二节 空间叠合分析,空间叠合分析的概念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

27、,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空间叠合分析根据叠合对象图形特征的不同,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和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三种类型。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分析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分析是指将两个不同图层的多边形要素相叠合,产生输出层的新多边形要素,用以解决地理变量的多准则分析、区域多重图幅要素更新、相邻图幅拼接和区域信息提取等;,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合分析的功能:union;intersect;identity;erase;update;clip。空间叠合分析的方法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第

28、三节 空间缓冲区分析,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概念空间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空间缓冲区的三大要素,即主体、邻近对象和作用条件。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模型线性模型;二次模型;指数模型。,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方法 方案一 方案二,计算模型参数f0和d0,设定di,计算ri和Fi,缓冲区图形表达,计算模型参数f0和d0,设定Fi,计算di,缓冲区图形表达,第四节 空间网络分析,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及其构成元素;有向图和无向图;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空间网络的类型和构成空间网络的拓扑分

29、类;空间网络的构成元素。空间网络分析方法路径分析;定位-配置分析。,第五节 空间统计分析,变量筛选分析变量筛选分析的概念;变量筛选分析的方法。变量聚类分析变量聚类分析的概念;变量聚类分析的方法。,第六节 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空间集合分析的概念;空间集合分析的方法。空间数据的查询基于关系查询语言扩充的空间查询方法;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基于自然语言的查询方法;超文本查询方法。,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第一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第二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第三节*发展预测模型第四节*位址选择模型第五节*交通规划模型第六节*地学模拟模型第七节*专家系统概述*第三至第七节供选择

30、使用,第一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GIS应用模型的分类理论模型;经验模型;混合模型。GIS应用模型的构建GIS环境内的模型构建;GIS外部的模型构建;混合型的模型构建。,第二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模型的一般形式模型的应用实例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操作;输出评价结果。,第三节第七节(供选择使用),第七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第三节 地理信息的标准化第四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第一节 GIS设计概述,系统设计的目的这里的系统设计是指应用型或业务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业务化的运行系统,以实现业务

31、操作的手工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管理和决策的高效率和科学化。系统设计的模式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系统设计的流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对系统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新系统的目标和结构方案;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who谁使用该系统;what新系统需要具有哪些功能和条件;why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和条件;where新系统需要的资源和条件从哪里获得;quality系统需要具有的技术指标、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等。最后将系统分析的结果写成可行性分析报告,为系统立项提供依据。,系统设计总体设计:

32、系统立项后便转入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完成后,撰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提供专家论证和评审。详细设计:专家论证通过后,才能转入详细设计。详细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总体设计的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阶段开发计划,紧密结合特定的硬件、基础软件和规范标准,进行子系统和数据库等的详细设计,用于指导系统的开发。,系统实施系统实施是按照详细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分阶段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系统实施的内容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和调试;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质量控制;应用模块开发和建立用户应用界面;应用系统联调、测试和编写系统测试报告;按照计划任务书进行系统的验收及技术鉴定。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第三节地

33、理信息的标准化,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内容统一的名词术语内涵;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统一的数据组织结构;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统一的数据质量含义。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任务;中国标准化组织的任务。,第四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系统评价的概念系统评价的内容,第八章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系统设计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形式,常规地图全要素地形图;各类专题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统计图表与数据报表。数字地图屏幕地图;电子地图;

34、动态地图。,专题地图定点符号法举例,专题地图质别底色法举例,专题地图分区图表法举例,专题地图点值法举例,统计图表举例,电子地图举例,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系统设计,基本理论图形坐标系统;颜色模型与颜色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图形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输出的几何变换二维图形变换;三维图形变换;地图投影变换。地形图与专题图的输出组织形式透明图层与影像图层;专题图的符号系统。,颜色模型与颜色空间举例,专题图的符号系统举例,点符号,线符号,面符号,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与虚拟现实,三维空间图形模型线框模型与面模型;实体模型。数字地面模型的构造网格表面构造;隐藏线与隐藏面的消除。虚拟现实的设计与实现真实感图形与纹理贴图;光照模型和光线跟踪;视差原理与体视图的生成;VRML结构与虚拟现实的实现方法。,网格表面构造举例,真实感图形与纹理贴图举例,教案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