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7781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伦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生命伦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生命伦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生命伦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生命伦理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伦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伦理学》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生命伦理学的若干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了解和掌握关于生命的道德理论及生命道德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解医学技术进步与医学道德的关系。,难点与重点:,1.医务人员应有的生命伦理观2.生殖技术的伦理分析3.产前诊断的伦理意义4.有缺陷新生儿的道德救治5.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第一节 生命道德理论,一、关于生命的道德争议(一)定义辞海:“生命是动物和植物具有的不同于泥土和石头的一般情况”;新大英百科全书:“生命就是能够完成吞咽、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的一些功能”;恩格斯:“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医学伦理学给生命下的定义是: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

2、,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生命起始标准个体/生物学标准承认授权标准 复合标准,早期说 晚期说 全期说,亲属标准 社会授权标准,为控制人口数量奠定了理论基础;避免了亲属标准中的杀婴的危险性;方便妇女人工流产的要求;避免了生物学研究的片面性。,一、关于生命的道德争议,二、生物学生命和社会学生命,生物学生命 从受精卵开始到人的最后死亡,在遗传学上有个连续性,这个连续性就是人的生物学生命。,社会学生命,1、定义 是指人生活在社会中,能产生自我意识,具有社会属性,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2、实质人格生命的实质就是具有自我意识 3、人格生命必备的条件(自我意识产生的条件)一是有正常发育的大脑二是一出

3、生就生活在正常的社会关系中,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三、生命伦理的理论,生命神圣论定义 是强调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伦理观念。2、产生,3对生命神圣论的历史评价,历史意义 唤醒关心、重视生命的良知,促进民族的生存与种族的繁衍。推动医学的发展。,4、生命神圣的局限性,只注重人口的数量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生命质量论,、定义 是以人的自然素质即体能和智能的高低优劣为依据,衡量生命对自身、他人及社会的价值的伦理观念。2、产生,3生命质量标准,主要质量:个体的身体和智力的发育状态 根本质量: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以及与其 他人在社会和道德上的相互作用 操作质量:智商、诊断学范围的标准,用来

4、 测定智能、生理方面的质量,4意义,可以作为是否延长、维持、结束或缩短一个人生命的依据 可以决定用什么方法避免出现被控制的个体生命 可以据此判断是否降低了人的生命质量 可以据此提出相应的社会政策,生命价值论,1、定义 是以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为依据衡量生命意义伦理观。2、生命价值论的内涵生命价值论强调生命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3标准:,判断人生命价值高低、大小的标准:生命本身的质量,就是指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状态 生命对他人、社会和人类的意义,关于生命价值标准,并不是一切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生 命都应否定。生命价值的评价是困难和复杂的,不 能一概而论,4、生命价值论的意义,为全面认

5、识人的生命存在意义提供了科学论证为有缺陷新生儿的处理提供了科学论证可为医护人员处置濒死病人提供理论依据,案例分析,患者王X X,男,76岁,离休干部。因与家人争吵过度激愤而突然昏迷,迅速送至某医院急诊。经医生检查仅有不规则的微弱心跳,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均已迟钝或消失,血压200150mmHg,大小便失禁,面色通红,口角歪斜,诊断为脑溢血、中风昏迷。经三天两夜抢救,病人仍昏迷不醒,且自主呼二困难,各种反射几乎消失。面对病人,是否继续抢救?医护人员和家属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医生 A说;“只要病人有一口气就要尽职尽责,履行人道主义的义务。”医生B说:“病情这么重,又是高龄,抢救仅是对家属的安慰。”

6、医生C说:“即使抢救过来,生活也不能自理,对家属和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病人长女说:“老人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有几年的好日子,若能抢救成功再过上几年好日子,作儿女的也是个安慰。”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尽到孝心。儿子说:“有希望抢救过来固然很好,如果确实没有希望,也不必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并对医护人员抢救工作是否尽职尽责提出一些疑义。对上述案例及各种意见和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案例分析,一个一岁多的幼儿患脑炎,住院后病情恶化,处于深昏迷状态,呼吸困难,靠人式呼吸维持。医生向患儿家属交代了病情,说明治愈希望不大,即使治好了,也会因脑缺氧时间太长而智力低下或痴呆。家长反复考虑后要

7、求放弃治疗,协议签字后护士将人工呼吸机撤掉,停止静脉输液等一切治疗,但患儿呈抽气样呼吸,一下子死不掉,患儿家属看了心里很难受。患儿的父亲把家里所有亲属都劝说回家后向医护人员提出,能否给孩子打一针,让他快点死。医护人员不同意,认为这样做是杀人。因为,医务人员的责任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把人治死。有位护士在事后这样说:“用药将孩子弄死,有悖于医德。我不会那么做的。因为那样的话我心里将不得安宁,而会一直想着这件事,并认为是我害死了那个孩子。这是让人难以负担的沉重的思想包袱。”另外一个护士说:“不得不承认,孩子临死时的痛苦样子让人看了心里难受,难怪孩子的家长有这样的要求,他确实不忍心看到孩子受罪。”,第二

8、节 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关于生殖技术,生殖技术是指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代替自然的人类生殖过程的技术。生殖技术有三种:人工体内授精、人工体外授精和无性生殖(克隆)。,一、人工体内授精,1、定义 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精子注入输卵管使卵子受精,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方法。,2、人工体内授精的分类,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Husband,简称AIH)供体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Donor,简称AID),3.人工体内授精的发展历程,1953年,利用冷冻人类精子进行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获得成功。美国人工授精的婴儿以每年2万名的速度增长。1982

9、年,湖南医学院首先将人工授精用于临床获得成功。1984年上海第二医学院也获得成功。1985年以来我国有17个省市开展了人工授精。,4、人工体内授精的道德意义:,使丈夫患有不育症的家庭得到妻子生育后代的愿望成为可能,避免或解决了由于丈夫不育引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可提供优生技术服务保障人口质量,5、人工体内授精引发的伦理难题,(1)落后的伦理观念与AID 技术的冲突 第一 传统的贞操观念 第二 传统的亲子观念(2)非婚妇女人工授精争议(3)血亲通婚的难题,6、人工体内授精遵循的伦理原则,保护受精者原则保护后代原则血型相配原则外貌相配原则婚姻稳固原则,为避免血亲通婚,应限制同一供精者的供精次数,限制同

10、一精液的使用次数,同一供精者的精液,应该在不同地区分散使用。,二、人工体外授精,1、概念 是指用腹腔镜从卵巢中取出卵母细胞,在体外受精后,到分裂成2-8个分裂球时,将幼胚从体外移植到受方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成长到分娩的过程。又称“试管婴儿”。,2、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代:是一项结合胚胎学、内分泌、遗传学以及显微操作的综合技术,在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方法中最为有效。第二代:1992年由比利时Palermo医师及刘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体成功应用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不仅提高了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而且技术的适应症大为扩大。二代技术发明后,世界各地诞生的试管婴儿迅速增长,每年美国出生的试管婴儿

11、有5万名。第三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在人工助 孕与显微操作的基础上,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PGD)开始发展并用于临床,使不孕不育夫妇不 仅能喜得贵子,而且能优生优育。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出生了30万名试管婴儿,中国诞生了3000名试管婴儿。,3、人工体外授精的道德价值,1、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2、为妻子患有严重遗传病的家庭带来福音 3、为男性不育者带来了福音,4、人工体外授精的道德难题,(1)对胚胎的认识问题,(2)谁是孩子的父母,决定谁是孩子父母的问题,应遵循抚养-教育的原则,确认养育父母是孩子的真正父母。我国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子女与生父母的权

12、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确立而消除”。,(3)代理母亲的伦理问题,一是出租子宫的行为是否道德二是亲子感情问题,三、克隆,1、概念 克隆即无性生殖,又称为细胞核移植,就是用细胞融接技术,把一个供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掉核的卵细胞中,使卵子分裂发育成预先设想的个体。,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 干扰素 胰岛素 白蛋白 从转基因动物血液中分离取得人血红蛋白 可作为血液代用品 为医学研究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提供了方便 给器官移植短缺和治疗遗传病带来了希望,2、克隆的医学用途,3、克隆的伦理争议,会使人类遗传渐渐失去了多样性。人类优秀个体的基因 器官移植 女权社会,4、治疗性克隆,(1)概念治疗性克隆实

13、际就是指胚胎干细胞所起到的治疗性作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2)治疗性克隆的用途,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体外制造人体器官延长寿命的希望,(3)治疗性克隆的伦理争议,禁止克隆人为普遍共识治疗性克隆有争议A.反对治疗性克隆的理由B.赞同者的理由C.各国政府对治疗性克隆的态度,第三节 生育控制道德,一、计划生育的道德要求,(一)定义 计划生育是指掌握生育的时间与密度,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它的工作内容包括:提倡和鼓励青年晚婚,要求育龄男女节育,为育龄男女提供优质生育健康服务。,(

14、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中确实有实际困难的夫妇间隔几年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三)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由控制人口数量逐步转向提高人口质量和家庭质量;由生育调节逐步转向以生育健康为服务中心;由社会控制逐步转向家庭和个人控制。,(四)计划生育的意义,1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个人的完善和家庭的幸福,(五)计划生育的道德要求,1建立新的人口观和生育观2建立生育的公益观3贯彻知情同意和优质服务的原则,各地计划生育口号,湖南某地的“超生就扎!”

15、,好一个干脆决绝的极/左口号。但比起云南楚雄某农村的“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就算不了什么了。山东的国道上有条绝对经典:“一人结扎,全家光荣”,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幕:放鞭炮、骑大马、戴红花,逢人便趾高气昂地宣布:俺结扎啦!快来俺家喝酒吧!”四川某乡路边的农舍上用白漆刷着:“该扎不扎,见了就抓。”某地倒有点重女轻男:“女扎要得病,男扎还能行!”,各地计划生育口号,在浙源至理坑的路上一小村庄:“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这说明那里的主要障碍在男方。在江西婺原见到的:“见证怀孕,持证生育!”山东某农村计划生育口号:“能引地引出来,能流地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旁边还有一条:“普及一胎,

16、控制二胎,消灭三胎。”山东菏泽的计划生育:“宁可家破,不可国亡。”安徽某县:“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江苏农村多处可见:“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各地计划生育口号,湖南某县的生育计划标语:“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四川某山村:“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广西前往德天瀑布的路上有条更狠:“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在四川更有邪门的,叫做:“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足见那里的计生工作之艰难。某地估计计划生育阻力较大,有关部门便刷了条标语:“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各地计划生育口号,湖北阳新地区的计划生育标语也很形象很彪悍:“通不通,三

17、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在山西看到的版本是:“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最绝的是东三省版本:“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湖北某火葬场门口:“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二、避孕的伦理分析,(一)避孕的概念避孕是指为满足社会人口数量和质量控制需要,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防止怀孕的措施,是通过阻断受精过程的方式实现的。,(二)关于避孕的传统观念,1、传统宗教的观念2、避孕是预先扼杀生命的观点3、避孕技术不安全的观点,(三)避孕的当代伦理争议,1、避孕是否引起性道德混乱2、避孕是否导致更多的人工流产3、避孕是否使人放弃生育的义务,(四)避孕的意义,避孕造福于人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三、绝育的

18、伦理分析,(一)绝育的概念绝育是用手术剥夺男性或女性的生育能力,(二)绝育的形式,自愿绝育非自愿的绝育,(三)绝育的伦理意义,四、人工流产的伦理分析,(一)人工流产的概念人工流产是根据孕妇的意愿或为维护孕妇的健康和生命,有意施行的堕胎,在婴儿出生前结束妊娠。,(二)人工流产的道德意义,1、是为了保护孕妇的健康和生命2、是实行计划生育的需要3、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 4、是为了维护妇女的权益,五、产前诊断的伦理分析,(一)产前诊断的概念产前诊断是针对怀疑怀有患病胎儿的妊娠早、中期妇女,通过仪器或采取标本,对胎儿进行胎体外形判定、性别鉴定、染色体检查和酶的生物化学分析等,判断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或遗传性

19、疾病,判明胎儿质量,为决定胎儿的留舍提供准确客观依据的生物医学诊断技术。,(二)产前诊断的分类,1、胚胎性别的产前诊断 2、先天畸形的产前诊断3、先天性代谢病的产前诊断4、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三)产前诊断的伦理意义,1、胚胎性别诊断可以预防伴性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的出生2、能对先天性畸形的做出产前诊断3、产前诊断为正常胎儿的性别保密也具有伦理意义,六、有缺陷新生儿的救治,(一)概念 有缺陷新生儿是指由遗传、先天或外伤等原因造成的一出生就有缺陷的新生儿。,(二)有缺陷新生儿救治上的价值冲突,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冲突自身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冲突快乐原则与尊生原则的冲突,(三)确定道德地位,1、有缺陷新生

20、儿的本体论2、道德地位有两种情况:脑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按操作标准,这类有缺陷新 生儿是人,它应该有与人一样的道德地位,有不可剥 夺的生存权利。严重脑损伤者,道德地位低于人也低于胎儿。,(四)救治的伦理标准,救治的伦理标准(1)生命质量标准 分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2)代价标准 是指依据上述分类,对家长、医院、社会来说救治患儿可能付出的代价。如果代价过大,而且会损害社会及后代的利益,伦理学上允许放弃对这样的新生儿救治。,2有缺陷新生儿救治的操作标准,救治 舍弃 父母选择,(五)有缺陷新生儿的处置,1、符合新生儿本身的利益。2、符合家庭和社会的利益。3、有利于优生优育政策的落实。,七、器官移植的伦

21、理问题,(一)器官移植概述1概念 器官移植是移植一个人的健康器官以代替另一个人的病损器官的手术,目的在于挽救某些重要器官因病变而丧失大部分功能的病人的生命。,2概况,器官移植始自1905年。1954年,美国波斯顿的麦瑞尔等人在孪生子之间进行肾移植,1956年他们获得了巨大成功。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肾移植,是广州中山医学院于1972年12月6日进行的一例亲属肾移植。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开展了肾移植手术。1967年12月3日南非医生巴纳德作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的心脏移植资料统计:目前心脏移植的一年存活率为80一85,五年存活率为50一70。我国1978年4月在上海瑞金医院作

22、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病人存活109天。肝移植自1963年作的第一例手术后发展比较缓慢,到1974年全世界只作了93例,一年存活率29。但到1984年,全世界已作肝移植千多例,一年存活率达80,五年存活率达50,1984年以后,肝移植发展就更快了。除此之外,肺、角膜等器官的移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二)获取供体器官的途径,1捐献2摘取3购买4信贷,(三)器官移植中的伦理难题,1使用活体器官的伦理问题供体身上被摘除一个肾脏后终生的健康会不会受到影响供者的生命会不会有死亡的危险供肾者的寿命会不会因此而缩短为挽救一个人而去伤害另一个人其价值如何估量等,2使用尸体器官的伦理问题,主要存在于心脏移植之

23、中。因为心脏移植对供体的要求必须保证两点:第一是供体必须是已死亡的尸体;第二是供体的心脏必须还在跳动。这对以心跳来判断生死的人类常识来说的确是一个悖论。,3器官移植高额费用的伦理问题,器官移植的费用很高,而移植后的病人到底能活多久?有多少社会价值?个人的生活质量又是怎样?这一系列的疑问与高额费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活体器官捐赠的伦理准则,1只有在找不到合适的尸体捐赠者,或有血缘关系的捐赠者时,才可接受无血缘关系者的捐赠。2接受者(受植者)及相关医师应确认捐赠者系出于利他的动机。而且应有一社会公正人士出面证明捐赠者的“知情同意”不是在压力下签字的。也应向捐赠者保证,若切除后发生任何问题,均

24、会给予援助。3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向没有血缘关系者恳求,或利诱其捐出肾脏。4捐赠者应已达法定年龄。5活体无血缘关系之捐赠者应与有血缘关系之捐赠者一样,都应符合伦理、医学与心理方面的捐肾标准。6接受者本人或家属,或支持捐赠的机构,不可付钱给捐赠者,以免误导器官是可以买卖的。不过补偿捐赠者在手术与住院期间因无法工作所造成的捐失,与其他有关捐赠的开支是可以的。7捐赠者与接受者的诊断和手术,必须在有经验的医院中施行,而且希望义务保护捐赠者的权益的公正人士,也是同一医院中的成员,但不是移植小组中的成员。,思考题:,1评价生命道德理论2应如何对待生殖技术的伦理难题?3分析人工流产及产前诊断的伦理意义。4你如何看待有缺陷新生儿的救治问题?5从生命伦理的角度评价器官移植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