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第六、七章童话寓言儿童故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第六、七章童话寓言儿童故事.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童话第二节 寓言 第三节 童话、寓言的鉴赏 第四节 童话、寓言的创作与改编 第五节 童话、寓言作品导读及 表达练习指导,第六章 童话、寓言,第一节 童话,(一)童话的概念童话是指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幻故事。是儿童文学中特有的体裁。(二)童话的发展来源于民间,起源于神话、传说。标志着童话从民间童话变为创作童话的是安徒生的童话作品。童话的概念在我国产生使用的标志是1909 年由孙毓修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丛书。叶圣陶1923 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作家创作童话集。“给中国童话开辟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语),标志着中国现代童话的产生。,一、童话的概念及
2、发展,(一)传统童话及特征传统童话是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也包括经作家采录、复述、加工而成的童话作品,比如:法国夏尔 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德国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意大利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我国的神笔马良等。特征:1.固定的叙事方式。2.类型化的人物性格3.鲜明的道德主题,二、童话的特征,现代童话主要指创作童话,也叫文学童话,艺术童话,以安徒生童话的出现为标志。特征:1.结构上呈现多层次状态2.塑造丰满生动的形象3.呈现纯真的儿童世界,(二)现代童话及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童话分成不同的类型:(1)从童话的形成过程划分,可分为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2)从童话的人物形象类型划
3、分,童话可以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3)从童话的内容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知识童话(科学童话)。(4)从篇幅长短分,有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三.童话的分类,夸张、拟人、象征、变形等。1.幼稚性和夸张性的童话幻想2.单纯明快的童话情节3.稚气朴拙的童话形象4.充满快乐的游戏精神,四、童话的表现手法,五、幼儿童话的特点,第 二节 寓言,一、寓言的概念及发展,(一)寓言的概念寓言是隐含着哲理教训或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二)寓言的历史发展寓言在世界上有三大发祥地:印度、希腊、中国。,古印度的五卷书 希腊的伊索寓言为西方寓言的始 祖,奠定了寓言在文学之林中的地位,并且成为后世
4、寓言的蓝本。拉封丹寓言 莱辛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1.外国寓言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寓言最为发达的时期。两汉时期,寓言虽逊于先秦,但也有叶公好龙、螳螂捕蝉这样劝诫性突出的佳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笑林开创了笑话体寓言的先河。唐宋时期寓言逐渐摆脱了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出现了以柳宗元、韩愈、苏轼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明代,寓言创作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中山狼传清代,寓言风格以幽默诙谐为主。中国现当代寓言,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现代,寓言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寓言创作呈现出多彩的繁荣景象。,2.中国寓言的发展,题材上,中国寓言尤其是古代寓言,往往以人物为故事主体,外国寓言多以
5、动植物为主体。在思想上,中国寓言寓意较为深刻、冷峻,并较多指向道德准则,具有政治色彩;外国寓言更富于童趣,具有世俗性质。在表达方式上,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语言含蓄;外国寓言语言直白。在体式上,中国寓言以散文为为主,;古希腊与西欧寓言以韵文为主,拉封丹和克雷洛夫的寓言都是诗体的。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中西寓言的本质是基本一致的。,3、中外寓言的区别,(一)明显的教训性(二)故事的虚构性(三)高度的概括性比喻、虚构、拟人、夸张、讽刺、叙述。,二、寓言的特征,三、寓言的表现手法,(一)主题设置的重心不同(二)文体特质不同(三)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四)读者对象不同,四、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第 三节
6、童话、寓言的鉴赏,(一)沉情于文,感受童话的幻想之美(二)把握童话形象的特征(三)把握童话类型,体味作品艺术特色,一、童话的阅读指导,二、寓言的阅读指导,第 四节童话、寓言的创作与改编,首 先,创造一个孩子式的虚幻的想象空间。其次,设计一个新奇曲折的情节。再次,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童话的创作,二、寓言的创作,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其次,要蕴含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再次,语言要精炼,幽默风趣,富有讽刺意味。,(一)单一明确的主题(二)故事线索要清晰单纯(三)语言要浅而有味儿、活泼生动,三、童话的改编,(一)确定角度,淡化寓意(二)增添新形象,扩展细节(三)丰富原有形象,添加细节(四)
7、改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四、寓言的改编,第七章 儿童故事 第一节 儿童故事的特征、类型 儿童故事是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一、儿童故事的特征(一)情节完整连贯,故事性强。第一、结构单纯、故事完整。第二、情节曲折,趣味浓郁。(二)内容丰富,有知识性、现实性。(三)语言通俗浅显、质朴明快,口 语化。,二、儿童故事的类型 几种常见的儿童故事类型:(一)民间故事 儿童民间故事指利用传统民间故事的题材改编而成的幼儿故事。如鲁班的故事、长工和地主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巧媳妇等。(二)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叙述对象的
8、故事。如三国故事、西汉故事、李世民的故事、商鞅变法等。,(三)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是以动物为主人公,描写它们的生态、习性,或借助动物形象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如黄鼠狼给鸡拜年、骄傲的公鸡以及西班牙动物故事狼和奶酪等。(四)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就是根据成语整理创编出来的故事。如画龙点睛、揠苗助长、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等。,(五)知识故事 知识故事是以简单的科学知识为内容的儿童故事。如小花猫的故事、天狗吃月亮、吃冻梨、明天有雨等。(六)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为主要人物,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为题材,直接反映儿童生活的故事。如鸟树、张老师的脸肿了、列托尔斯泰的谢谢你等。,第二节
9、 儿童故事的鉴赏,一、儿童故事的功能(一)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二)认识自己,确立正确的 生活态度。(三)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二、儿童故事的鉴赏 鉴赏的方法和总体脉络是:读(听)懂故事理解人物领悟主题 认识理解人物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观察情节发展或矛盾冲突中人物的言行。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第三节 儿童生活故事的创作,一、遵循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基本要求(一)要符合儿童生活经验(二)要符合儿童认知水平(三)要符合儿童的欣赏习惯,二、儿童故事,尤其是儿童生活故事与其他儿童文学样式相比,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创作中还有以下方面的要求
10、。(一)选材立意 扩大题材范围,挖掘新的题材 变换写作角度,以新角度写旧题材,推陈出新 儿童生活故事创作的选材应注意:注意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儿童积极向上、纯真美好的思想感情的生活素材。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幻想色彩的生活情景。注意选择那些最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片段,以小见大。,(二)情节结构 1、纵式结构 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故事内容。例如:一亮一暗的灯、珍珍唱歌、谢谢你。2、横式结构 就是把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平列安排,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如任溶溶的我是哥哥。3、串连式结构 就是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把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件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
11、体。如任大霖的小奇傻不傻。,(三)人物刻画,抓住其性格特征中最突出的地方,只写人物在生活中的某一瞬间、某一侧面。注重细节描写。,儿童故事作品鉴赏指导,1、十二只小狗的命运 费正平 译写,姆林先生家的母狗,生了十二只小狗。姆林先生忙不过来,要把小狗送掉。不过,他一定要替每一只小狗都找到一个好的主人。第二天一早,他把十二只小狗统统装进一只大布袋里,背进城去了。一到城里的市场街,他放下布口袋,就扯开嗓子喊:“小狗,谁要小狗?不要钱白送的小狗啊!”“我要一只小狗!”姆林一看是一个农民,便问道:“你要小狗做什么?”农民说:“我教它帮我看牛群。”姆林点点头,就让他领走了第一只。农民刚走,一位魔术师走上来说
12、:“我要两只,我要教 它们在台上玩把戏!”,姆林先生一听,笑了,就挑了两只最好看的给魔术师。这时,一位盲人听见了姆林先生的叫喊,走过来说:“给我一只小狗,我要把它训练成一个好的向导,以后我牵着它上街,走路就方便了!”姆林先生当然愿意帮他的忙,也给了他一只。过了一会儿,又走来一位太太。太太说:“让我也带走一只吧,我要把它打扮起来,戴上时髦的帽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小皮靴。”“哦,那太好了!”姆林先生非常高兴。经过挑选,这位太太也称心如意地走了。不一会儿,又来了个消防队员,他也要了一只小狗。他说:“这只狗可以和我一起乘救火车去见见世面。”这当然也是个好主人,他答应了。这时候,姆林先生的布袋里还剩下六
13、只小狗。下午,远远地走来一位女警察。她自己动手,抱起了一只小黑狗,高兴地说:“这只狗以后可以帮助我抓坏蛋。”姆林先生当然很乐意让她当小黑狗的主人。,又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太太,她的耳朵有点聋,所以,她大声向姆林先生解释说:“我要小狗!有了小狗,以后有人敲我家的门,我听不见,小狗就会告诉我了。”姆林先生也大声说:“好的,拿去吧!”接着,有一位杂货店的老板走来,抱起一只小狗对姆林先生说:“往后我要它帮我看守铺子里的奶酪,不让老鼠偷吃。”说完,就抱走了这个“小卫士”。姆林先生第三次装烟斗的时候,来了一位驯狗人。他也领走了一只小狗,并且自信地说,他要好好训练它,然后参加比赛,它一定会得到很多奖牌和奖品
14、的。驯狗人走后,又来了一个猎人。他要一只小狗是为了将来跟他一起去打猎。那时候,这只小狗一定会成为他的好帮手。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路上行人开始稀少起来。这时,姆林先生的布口袋里还剩下一只小狗。姆林先生叹了口气说:“可怜的小家伙,看来你是没人要了。”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男孩经过这里,一眼看见了小狗,十分高兴:“先生,把这只小狗给我吧!”,姆林先生问:“你要小狗做什么?”孩子说:“我要和它一起吃,一起睡,做它的好朋友!”“啊,感谢上帝!”姆林先生舒了一口气说:“我看这只小狗才是最最幸运的呢!”说完,他把小狗交到孩子手上,把空布袋搭在肩上,哼着小曲儿,满意地回家去了。【鉴赏指导】这是一篇很有哲理意味的
15、生活故事。十二只小狗,因收留它们的主人不同,而被动地接受了不同的命运。在那个小男孩到来之前,所有收养小狗的人表现出的心态是相同的,那就是以主人的姿态和自己的愿望来决定小狗(他人)的未来。农民希望小狗帮他看牛群,魔术师希望小狗在台上表演,为自己赚钱,盲人希望小狗成为导盲犬,阔太太、消防队员、女警察、耳朵有点聋的太太、杂货店老板、训狗人、猎人无一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小狗命运的。只有小男孩以纯真的童心,把小狗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诚心诚意与小狗做朋友:“我要和它一起吃,一起睡,做它的好朋友!”这句话是故事的亮点。难怪姆林先生会“感谢上帝”,舒了一口气说:“这只小狗才是最最幸运的呢!”。指导儿童阅
16、读欣赏本篇故事,要引导孩子们注意人物的语言,从每个人物的语言入手分析、理解。孩子们没有经历成人的沧桑,他们对这一故事的理解不会像成人一般深刻,去思考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但是他们天然地会理解小男孩的做法,他们对动物怀有真诚、平等的爱。读这则故事,他们能认识到这是应该保持的一种美好情感,这已经足够了。,2、一明一暗的灯 任霞苓 爸爸不在家,妈妈也不在家,家里只有小晴一个人。小晴可乖了,自个儿搭积木,等爸爸妈妈回来。可是,她搭好了“长江大桥”,爸爸妈妈还没回来。天都黑下来了,小晴怕起来了。“我到门口去等,一二三四五六,数到七,爸爸妈妈就回来了。”小晴想到这里,就往屋子外面跑咦,这是怎么了?小阁楼
17、里的灯,一亮,一暗,一亮,一暗。幼儿园的小火车,车头上有两盏灯,火车一开,两盏灯就一亮一暗。阁楼上的灯怎么也会一亮一暗呢?“我瞧瞧去。”小晴跑到楼梯跟前,抬起脚,刚跨上一步,忽然听到一阵“悉悉沙沙”的声音,那声音就是从小阁楼里传出来的:“悉悉沙沙扑托!”小晴一下子觉得有个怪东西朝她扑过来,吓人!小晴转过身子就逃,一边逃,一边喊:“兰兰,兰兰,你快来!”兰兰是小晴的好朋友,就住在小晴家对门。,兰兰跑来一看,真的,小阁楼里的灯一亮一暗,一亮一暗,就说:“国庆节,街上的彩灯也是一亮一暗,一亮一暗的,好像星星在眨眼睛。咱们一起上去瞧瞧。”小晴有了伴儿,胆子大些了。她们俩轻手轻脚地走到楼梯跟前,跨上一步
18、,再跨上一步,又听见“悉悉沙沙”的声音了。小晴又害怕起来,说:“兰兰,你比我胆子大,你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兰兰也害怕了,说:“小晴,你个子矮,我个子高,矮的排在前面,高的排在后面。”她们俩,你推我,我挤你,忽然听到小阁楼里“扑托”一声,灯暗了,吓得一起转身往外逃。小晴和兰兰又找来一个好朋友虎娃,他是个男孩子,胆子比她们俩大。虎娃挤挤眼睛说:“你们都是胆小鬼。我在前面走,你们跟在后面。”噔噔噔,虎娃在楼梯上跨了三步,听见那“悉悉沙沙”的声音,呆住了。“那是个怪东西!”小晴转过身子就逃。“怪东西挺吓人!”兰兰转过身子,也逃了。,这一下,虎娃也害怕起来,噔噔噔,从楼梯上逃下来。“虎娃,你自己也是
19、胆小鬼。”虎娃说:“嗯嗯,咱们并排,手拉手上去,就不害怕了。”“好,好,并排,手拉着手。”小晴和兰兰一齐点点头。虎娃想了想,又说:“咱们数一,就上一步,数二,就再上一步。谁再往后躲,明天就不跟他一起玩。”小晴紧紧地拉住兰兰的手,兰兰紧紧地拉住虎娃的手,并排走到楼梯跟前。“一!”三个小朋友噔地跨上一步。“二!”再跨上一步。虎娃的嗓门可大啦!他们一直数到“十六”,上了楼梯,走到阁楼的门口。这时候,灯正好亮着,虎娃往门缝里一瞧,哈哈!原来是一只小猫,就是小晴家的那只小花猫,在小桌子上跳舞,它咬住电灯的拉线开关“扑托”,跳了一下,灯暗了;“扑托”,再跳一下,灯又亮了。,虎娃嘭的一声,把门推开了,小晴和
20、兰兰一看,也咯咯笑了起来。小晴跑过去,一把抱住小花猫:“坏东西,坏东西,差点儿把我们吓死!”“喵喵,喵喵”小花猫好像在说,“谁叫你们胆子小,谁叫你们胆子小!”【鉴赏指导】作品是儿童实际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孩子们读起来特别亲切。故事写得很吸引人,这主要是悬念设置和细节描写都很成功。作品开篇写阁楼没人,小晴偶然发现里面的灯一亮一暗的;刚上楼梯,又传来“悉悉沙沙扑托”的怪声,吓得她转身就逃;喊来兰兰,也被吓跑;找来虎娃,也害怕得逃掉。这悬念的设置层层加大,造成了一波三折的效果,让人不由得想探个究竟。故事结尾真相,大白,并借小猫的话点出主旨,巧妙自然。作品是儿童实际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孩子们读起来特别
21、亲切。故事写得很吸引人,这主要是悬念设置和细节描写都很成功。作品开篇写阁楼没人,小晴偶然发现里面的灯一亮一暗的;刚上楼梯,又传来“悉悉沙沙扑托”的怪声,吓得她转身就逃;喊来兰兰,也被吓跑;找来虎娃,也害怕得逃掉。这悬念的设置层层加大,造成了一波三折的效果,让人不由得想探个究竟。故事结尾真相大白,并借小猫的话点出主旨,巧妙自然。,3、李子核 俄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天,妈妈买回了许多李子,她想吃过午饭后再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都放在盘子里。万尼亚从来还没有吃过李子哩,所以他总把这些李子拿起来闻闻。他非常喜爱李子,很想吃。他老是围着李子转来转去。当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实在有些忍耐不住了,就抓上一个吃
22、了。吃饭前,妈妈点了一下李子的数目,发现少了一个。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吃饭时,爸爸说:“喂,孩子们,你们哪一个吃了李子吗?”大伙儿答道:“没有。”万尼亚的脸红得像煮熟了的龙虾,他也说:“没有,我没有吃。”爸爸说:“你们谁要是吃了李子,这可很不好,不是怕你们吃,怕的是李子里面有核,要是哪一个不会吃,把核也吞下去了,那他过一天就会死的,我怕的是这个。”万尼亚一听,吓得脸发白,说道:“不,我把核吐到窗子外面啦。”大家一听,哈哈大笑,而万尼亚却哭起来了。,【鉴赏指导】这篇短小的儿童生活故事,运用诙谐、夸张的手法,对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进行了批评,但这批评是通过故事人物富有喜剧性的行为而造成的尴尬,谐趣
23、而幽默地指出其缺点所在,使孩子们在笑声中得到启示,从而达到引导和教育孩子的目的。作品对小主人公万尼亚的动作、心理的描写细腻而真实。他太想吃李子了,先是“拿起来闻一闻”,“很想吃”接着是“围着李子转来转去”,最后是“实在有些忍耐不住了”,“抓上一个吃了”。把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李子,又非常喜爱李子,很想吃,终于忍不住偷吃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就这样,作品通过万尼亚偷尝李子,后因担心害怕忍不住将真相告诉家人的事件描写,生动再现了一个天真幼稚,顽皮又不失可爱的孩童形象。从万,尼亚的身上,许多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另外,指导儿童鉴赏这个故事,还应着重把握父亲的语言。父亲机智、巧妙的话语,使一个严肃的话题变
24、得轻松而让人记忆深刻。,4、摩尔根又掉井里去了 美国史梯曼 徐建华 译 男孩比尔住在爷爷家。爷爷家有一只公鸡,叫“摩尔根”,比尔很喜欢,公鸡也爱亲近比尔。摩尔根跟比尔是一对要好的朋友。爷爷家门前有口井,井里没有水,是一口枯井。摩尔根老爱掉进这口枯井里去。一天,它又掉进这口枯井里去了。井很深,它“喔喔喔”的叫声听起来好像是“哇哇哇”,跟孩子的哭声一模一样。比尔俯身向黑漆漆的井里探望。就在这时,一个老人经过这里,看见比尔向井里俯着身子。“你在看什么?”老人问。“摩尔根掉井里去了。”男孩说。“摩尔根是谁呀?”老人问道。“摩尔根,我的好朋友。”男孩回答。“我希望你的朋友没有伤着。”老人走到了井边,关切
25、地说。“井下的孩子没事吧?”“哇哇哇!”摩尔根在井底叫。,老人的耳朵不好使。他听起来像是说“我没法儿爬上去。”这时,爷爷的邻居,一位大叔,打从井边经过。“这儿发生了什么事?”邻居问。“摩尔根掉井里去了。”老人马上接腔说。当邻居从老人的口中知道摩尔根是男孩的好朋友,马上说:“小孩子千万不能到井边玩耍的。”然后转身对比尔说:“摩尔根准是比你笨多了。”邻居的太太也走了过来。“这儿怎么这么热闹?”她问。“这男孩的一个好朋友掉井里去了。”邻居马上告诉自己的太太。“我得叫消防队、警察局,还有救护车。”说完立刻去打电话,她边走边对男孩说:“告诉你的朋友,马上会有人来救他的。”不久,涌来了一大群人,有小贩,有
26、路过的,他们觉得这孩子掉进井里又没淹死,这热闹准好看。,消防队的人来了。救护车呜呜叫着来了。警察忙着维持秩序,把拥挤的人群往两边扒开,好让消防队员靠近井边。电视台记者来了,摄像员扛着摄像机跟在后边。电视台的记者对着话筒说:“我现在在比尔爷爷的农场向您报道。比尔,你能告诉我们详细情况吗?”“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围观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说。他们很想趁机上上电视镜头。“这儿发生什么大事了?”人群后面响起比尔爷爷洪钟般的声音。“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大家咿哩哇啦地说。比尔的爷爷大笑。“摩尔根三天两头掉井里的!”围观的人,所有来救摩尔根的人,都觉得爷爷的笑,笑得很奇怪。“摩尔根又不是小孩。”爷爷说。摩尔根煽动
27、翅膀,奋力向上一飞,飞出了井口。围观的人们,瞪大了眼。记者的脸发白了。只有比尔在一旁微微笑着。【鉴赏指导】故事特别有趣:比尔和爷爷家的一只叫“摩尔根”的公鸡是好朋友。一天,摩尔根掉进了爷爷家门前的一口枯井里,先是吸引了一个人来看,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因为大家都以为摩尔根是个孩子。还叫来了消防队、警察和救护车,连电台记者也来了。这时爷爷回来说出了真相,摩尔根也飞出了井口,大家顿时大吃一惊。到底是谁掉井里去了?故事就从爷孙俩知道和多数人不知道的缝隙中展开。这是一种典型的“误会法”。而这种误会又不是无聊得只是让人哈哈一下而已,也不是一个损人的恶作剧。作者安排爷爷到故事的结尾处才出来点破谜底。通过这个误会,可以看到各种出场人物的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在生活中、学习上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主见,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许这个主题对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结合着作品中的各色人物的表现,深入浅出地引导,也许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作品以大量的对话写成,简洁、传神、幽默,并且巧用了悬念,故事艺术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