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8768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工程实践教学.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捷辉科技有限公司,光纤通信实验,系 统 组 成,JH5002型光纤通信综合实验系统,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 电终端实验第二部分 光终端实验第三部分 无源光器件连接实验第四部分 通信系统及综合测试,第一部分 电终端实验,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 实验二 E1帧同步提取系统实验 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第二部分 电终端实验,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实验五 同步数据接口实验,第四部分 通信系统及综合测试,实验四 PCM编译码器系统实验实验九 光纤通信网络同步系统综合实验,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

2、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帧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了解帧的结构、帧组成过程 3.熟悉帧信号的观测方法 4.熟悉接收端帧同步过程和扫描状态 二、准备工作 将解复接模块内的跳线开关K501、K502分别设置与Dt和CLKT位置,使复接模块和解复接模块构成自环;将复接模块内的跳线开关K403中的m序列选择开关m_Sel0、m_Sel1拔下,使m序列发生器产生全0码,将加错码选择跳线开关E_Sel0、E_Sel1拔下,不在传输帧中插入误码。,三、实验内容 1.发送传输帧结构观察 2.帧定位信号码格式测量 3.帧内话音数据观察 4.帧内开关信号观测 5.帧内m序列数据观测 6.帧内信令信号观测 7.解

3、复接帧同步信号指示观测 8.解复接开关信号输出指示观测 9.解复接模块m序列数据输出测量 四、实验报告 1.分析帧的组成过程。2.根据测试结果,画出帧结构波形。,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1.发送传输帧结构观察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TP405与复接数据TP402的波形,观测时用TP405同步。掌握帧结构的观测方法,注意分析E1帧结构的时序关系,判断帧同步码、开关状态、PCM编码等信号所在E1复接帧中的位置,画下E1复接帧信号的一个周期基本格式。,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1.发送传输帧结构观察,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402的波形。用时基乘1

4、0倍(或乘5)扩展档展开波形,可以看清各路时隙信号。,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2.帧定位信号码格式测量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TP405与复接数据TP402的波形,观测时用TP405同步。调整示波器同步,找到并读出帧定位信号码格式,记录测试结果。提示:帧定位信号码与帧同步信号的上升沿对齐。,帧定位信号码,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2.帧定位信号码格式测量,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402的波形。从上升沿开始前八位为帧定位信号码。,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3.帧内话音数据观察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TP405与复接数据TP402

5、的波形,观测时用TP405同步。调整示波器同步,找出帧内话音数据。分析话音PCM编码数据所在时隙位置是否与开关K402的设置相一致?调整话音发送时隙选择开关的设置,重新寻找调整后的话音PCM编码数据所在时隙位置。如有存储示波器,以TP405做同步,同时观测复接信号内的TP402和PCM模块的TP302波形,观测两者话音数据码字是否一致,数据速率差异等,记录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3.帧内话音数据观察,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402的波形。中间第十八路为话音信号,也可自己改变。,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4.帧内开关信号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

6、接模块的同步指示测试点TP405与复接数据TP402的波形,观测时用TP405同步。调整示波器同步,找到并读出帧内开关信号码格式。调整跳线开关K401上短路器改变开关信号格式,观测帧内开关信号码格式是否随之完全一致变化,记录测试结果。思考:当调整跳线开关K401中的设置位置为11100100码型时(与帧定位信号一致),系统会出现什么情况?,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4.帧内开关信号观测,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402的波形。开关地址为10101010,也可自己改变。,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5.帧内m序列数据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内的TP405与

7、复接数据TP402的波形,用TP405同步。调整复接模块内的跳线开关K403中的m序列跳线开关m_SEL0、m_SEL1状态,产生4种不同序列输出,观测帧内m序列数据是否随之变化,记录测试结果。如用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复接数据TP402点波形,分析在多个帧中的开关信号(每帧8bit)是与m序列产生器输出序列一致?,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5.帧内m序列数据观测,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402的波形。第三路为m序列,地址码之后。,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6.帧内信令信号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测试点TP405 与复接数据TP402的波形,观测

8、时用TP405同步。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找到信令信号时隙,话机摘机、挂机和拨号时观测信令信号时隙是否变化,记录测试结果。提示:信令信号时隙与帧同步信号的下降沿对齐。,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6.帧内信令信号观测,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402的波形。第十六路为帧内信令信号。,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7.解复接帧同步信号指示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帧复接模块同步指示测试点TP405与解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TP504波形,观测时用TP405同步。观测两信号之间是否完全同步,记录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7.解复接帧同步信号指示观测,

9、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504的波形。从以上图形可以看出,两信号完全同步。,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8.解复接开关信号输出指示观测 在解复接器同步时,观察解复接模块的开关信号指示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随意改变复接模块内跳线开关K401中短路器状态,观测接收端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是否对应一致,记录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8.解复接开关信号输出指示观测,接收端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与复接模块内的地址开关完全一致。该结果只能自己在实验箱上看。,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9.解复接模块m序列数据输出

10、测量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发端m序列信号TP401与解复接输出m序列信号TP503波形,观测时用TP401同步。调整示波器同步,观测解复接输出m序列信号是否正确,经复接/解复接系统传输的时延是多少?。调整复接模块内的开关K403中的m 序列选择跳线开关m_Sel0、m_Sel1状态,产生4种不同序列,观测帧内m序列数据是否随之变化,记录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一 E1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9.解复接模块m序列数据输出测量,所示图中上半部分为TP401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503的波形。,7位m序列,15位m序列,实验二 E1帧同步提取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帧同步的机理 2.熟悉帧同步的性能

11、3.熟悉帧失步对数据业务的影响 二、准备工作 将解复接模块内的开关K501、K502分别设置与Dt和CLKT位置,复接模块和解复接模块构成自环;将复接模块内的开关K403中的m序列选择开关m_Sel0、m_Sel1拔下,使m序列产生全0码,将加错码选择跳线开关E_Sel0、E_Sel1拔下,不在传输帧中插入误码。,三、实验内容 1.帧同步过程观察 2.误码环境下的帧同步性能测试 3.帧失步下对接收帧内数据信号传输的定性观测 四、实验报告 1.分析总结实验测试结果。2.分析:将复接模块内开关信号跳线开关K401中状态位置设置为11100100码型,使其与帧定位信号一致,对解复接模块可能会造成什么

12、影响?,实验二 E1帧同步提取系统实验,1.帧同步过程观察(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TP405与解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测试点TP504波形。观测时用TP405同步,调整示波器使观测信号同步。(2)将解复接模块内的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501的短路器拔除,使传输信道中断,观测解复接模块帧同步失步情况。反复插入和拔除K501短路器,观测同步和失步状态,记录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二 E1帧同步提取系统实验,1.帧同步过程观察,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504的波形。从以上图形可以看出,两信号完全同步。在失步情况下,无法用图形表示出来,只能在示波器上定性的观测。,实验

13、二 E1帧同步提取系统实验,2.误码环境下的帧同步性能测试(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TP405与解复接模块帧同步指示TP504波形,用TP405同步。(2)将复接模块内的跳线开关K403中的m序列选择跳线开关m_Sel0、m_Sel1插入,使传输信道中加入错码,此时信道误码率Pe1.3101。观测接收帧信号是否与发送端信号同步,记录测试结果。(3)同步骤2改变错码,观测接收帧同步信号是否与发端同步,记录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二 E1帧同步提取系统实验,2.误码环境下的帧同步性能测试,上半部分为TP405的波形,下半部分为TP504的波形。从以上图形可以看出,两信号完全同步。实质上

14、是在误码率小的情况下,两信号还可以同步,但随着增大误码率就无法同步,用图形无法表示出误码率大的波形,只能在示波器上定性观测。,实验二 E1帧同步提取系统实验,3.帧失步下对接收帧内数据信号传输的定性观测(1)将复接模块内的K403中的m序列开关m_Sel0、m_Sel1拔下(Pe为零),此时E1复接/解复接系统处于正常通信状态,解复接模块内的开关信号指示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与发端复接模块内K401的状态位置一致。随意改变K401的状态位置,收端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将随之变化。(2)设置复接模块内的K403中的错码选择开关E_Sel0,E_Sel1,在E1帧传输信

15、道中插入不同数量级分布的错码,改变传输信道误码率,定性观测解复接模块内的开关信号指示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的变化态,记录测试结果。思考:从发光二极管指示灯(DB01DB08)能定性的观测到误码和失步状态吗?,注意:无法表示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HDB3码的基本特征 3.熟悉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4.根据测量和分析结果,画出电路关键部位的波形 二、准备工作 将跳线开关K601设置在m位置,开关K602、K702设置在AMI位置(右端),使电路工作在AMI码方式。将开关K

16、602、K702设置在左端HDB3位置,使电路工作在HDB3码方式。,三、实验内容 1.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2.全0码输入时的AMI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3.全1码输入时的AMI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4.AMI码编码、译码及时延测量 5.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6.全0码输入时HDB3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7.全1码输入时HDB3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8.HDB3码编码、译码及时延测量 四、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主要测量点波形。2.分析AMI码和HDB3码收时钟提取电路受输入数据影响的关系。3.总结HDB3码的信号特征。,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1.AMI码编码规则验证 改变跳线开关K

17、603,使产生不同的m序列。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601和AMI输出的双极性编码数据TP605波形,观测时用TP601同步。分析观测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关系是否满足AMI编码关系,画下一个序列周期的测试波形。,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1.AMI码编码规则验证,产生的m序列10000000,产生的m序列11000000,产生的m序列11000100,*所示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编码输出数据TP605的波形。,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2.全0码输入时的AMI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改变工作状态选择跳线开关K603中的测试码序列选择跳线开关的

18、状态,使其产生全0测试数据输出。用示波器观测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605波形,记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2.全0码输入时的AMI编码输出信号观测,产生全零码,*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605的波形。,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3.全1码输入时的AMI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将K601跳线开关拔下,使输入端悬空产生全1码输入数据。用示波器观测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605波形,记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3.全1码输入时的AMI编码输出信号观测,产生全1码,*图中上半部

19、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605的波形。,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4.AMI码编码、译码及时延测量(1)将跳线开关K603设置在非全零码状态。(2)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601和AMI编码输出数据TP605波形,观测时用TP601同步。观测AMI编码输出数据是否满正确,画下测试波形。问:AMI编码的数据时延是多少?(3)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601和AMI译码输出数据TP707波形,观测时用TP601同步。观测AMI译码输出数据是否满正确,画下测试波形。问:AMI译码的数据时延是多少?经AMI编、译码器后的总延时是多少?,结果,实验三 A

20、MI/HDB3终端接口实验,4.AMI码编码、译码及时延测量,左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605的波形。,左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译码输出数据TP707的波形。,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5.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改变跳线开关K603,使产生不同的m序列。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601和HDB3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605波形,观测时用TP601做同步。分析观测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关系是否满足HDB3编码关系,画下一个序列周期的测试波形。,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5.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

21、产生的m序列10000000,产生的m序列11000000,产生的m序列11000100,*所示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TP605的波形。,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6.全0码输入时HDB3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改变工作状态选择跳线开关K603中的测试码序列选择跳线开关的状态,使其产生全0测试数据输出。用示波器观测HDB3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605波形,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6.全0码输入时HDB3编码输出信号观测,产生全零码,*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605的波形

22、。,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7.全1码输入时HDB3编码输出信号观测 将K601跳线开关拔下,使输入端悬空产生全1码输入数据。用示波器观测HDB3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TP605波形,记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7.全1码输入时HDB3编码输出信号观测,*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605的波形。,产生全1码,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8.HDB3码编码、译码及时延测量(1)将跳线开关K603设置在非全零码状态。(2)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601和HDB3编码输出数据TP605波形,观测时用T

23、P601同步。观测HDB3编码输出数据是否满正确,画下测试波形。问:HDB3编码的数据时延是多少?(3)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TP601和HDB3译码输出数据TP707波形,观测时用TP601同步。观测HDB3译码输出数据是否满正确,画下测试波形。问:HDB3译码的数据时延是多少?经HDB3编、译码器后的总延时是多少?,结果,实验三 AMI/HDB3终端接口实验,8.HDB3码编码、译码及时延测量,左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605的波形。,左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6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译码输出数据TP707的波形。,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验,一

24、、实验目的 1.扰码的基本原理 2.扰码0状态的消除 二、准备工作 将“加扰模块”中跳线开关K801设置在m 位置,使输入信号来自本地的特殊码序列。将“解扰模块”中跳线开关K803 设置在DT位置,输入信号直接来自“加扰模块”输出的发送数据;当输入数据来自“CMI 译码模块”和“5B6B 译码模块”时,输入时钟选择开关K804对应设置在CLKT位置,该时钟来自发端电路。此时“加扰模块”和“解扰模块”构成自环工作方式。,三、实验内容 1.扰码序列测试 2.0 状态现象观测 3.解扰数据测试四、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测量点波形。2.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扰码器在全“1”码输入时的均衡特性(平衡性

25、)和游程特性。3.设计一个消除“0”状态的电路。4.分析总结扰码器的作用及特性。,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验,1.扰码序列测试(1)将m 序列选择跳线开关K802 的m_Sel0、m_Sel1拔掉,产生全“1”码数据输出。用示波器同时测量输入数据和加扰数据测试点TP801、TP803的波形,测量时用TP803做同步信号。调整示波器的时基(10S/DIV)和触发电平,使在示波器上观测到稳定的周期波形。用时基乘10 倍(或乘5)扩展挡展开波形,读取并画下测量波形。(2)将m_Sel0、m_Sel1 设置在不同状态,观测并分析测试结果是否满足扰码关系。,结果,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验,1.扰码序列测试

26、,此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801的波形(全1),下半部分是加扰数据测试点TP803的波形,由于加扰数据的周期太长,无法显示一个周期的长度。,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验,2.0 状态现象观测(1)用示波器同时测量输入数据和加扰数据测试点TP801、TP803的波形,测量时TP803信号做示波器同步触发信号。(2)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801 拔下,使输入数据为“0”。关机后再开机,观测TP803点信号的变化。(3)自行设计一个消除“0”状态的电路。,结果,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验,2.0 状态现象观测,左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801的波形(全0),下半部分是加扰数据测试点TP803的波形,

27、由于加扰数据的周期太长,无法显示一个周期的长度。,左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801的波形(全0),下半部分是加扰数据测试点TP803的波形,此现象为0状态观察。,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验,3.解扰数据测试(1)用示波器同时测量“加扰模块”输入数据和“解扰模块”解扰输出数据测试点TP801、TP806 的波形,测量时TP801 点信号做示波器同步触发信号。(2)将m_Sel0、m_Sel1 设置在不同状态,观测加扰和解扰电路是否正常工作。(3)通过5B6B 编译码模块重复上述实验,设置由同学根据电路框图自己考虑解决。,结果,实验一 加扰和解扰码实验,3.解扰数据测试,所示图中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

28、TP8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解扰输出数据测试点TP806的波形,两信号完全同步,仅存在一些时延。,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CMI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CMI编译码系统的特性 二、准备工作 将选择开关KJ02、KE01和K803设置在CMI位置,将输入选择开关KD03设置在DT位置,建立自环信道。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901设置在m位置,加错使能跳线开关K903 设置在无错N位置,m 序列码型选择开关K902 设置在左端,产生7位周期m序列;输出使能开关K904设置在EN位置,选择CMI编码数据输出。,三、实验内容 1.CMI码编码规则测试 2.1码状态记忆测量 3.C

29、MI码解码波形测试 4.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 5.CMI码检错功能测试 6.CMI译码同步观测 7.抗连0码性能测试 四、实验报告 1.画出主要测量点波形。2.分析:为什么有时检测错码检测点输出波形与加错指示波形不一致?3.问CMI码是否具有纠错功能?,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1.CMI码编码规则测试(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901和输出数据TP903,用TP901同步。找出并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的波形。(2)将K902设置在2_3位置,产生15位周期m序列,重复上一步骤,可由学生自行完成。根据观测结果,分析编码输出数据是否与编码理论一致。,结果,实验二 CMI码型变

30、换实验,1.CMI码编码规则测试,左图产生的是7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9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输出编码数据TP903的波形。,左图产生的是15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9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输出编码数据TP903的波形。,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2.1码状态记忆测量(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901和1码状态记忆输出TP905,观测时用TP901同步。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输入数据和对应1码状态记忆输出数据波形。(2)将K9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产生7位周期m序列,重复上一步骤测量,可由学生自行完成。(3)根据观测结果,分析是否符合相互关系。,结果,

31、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2.1码状态记忆测量,左图产生的是15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9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1码状态记忆输出数据TP905的波形。,左图产生的是7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9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1码状态记忆输出数据TP905的波形。,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3.CMI码解码波形测试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 编码器输入数据TP901和CMI 解码器输出数据TPA03,观测时用TP901 同步。验证CMI 译码器能否正常译码,两者波形除时延外应一一对应。,结果,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3.CMI码解码波形测试,此图产生的是15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入数

32、据TP9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解码器输出数据TPA03的波形。,此图产生的是7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入数据TP9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解码器输出数据TPA03的波形。,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4.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1)跳线开关K903 是加错控制开关,当K903 设置在ERROR 位置时,将在输出编码数据流中每隔一定时间插入1 个错码。(2)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加错指示点TP906 和输出编码数据TP903 的波形,观测时用TP903 同步。画下有错码时的输出编码数据,并分析接收端CMI译码器可否检测出。,结果,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4.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左图产生的是15

33、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出编码数据TP903的波形,下半部分是加错指示点TP906的波形。,左图产生的是7位m序列,上半部分是输出编码数据TP903的波形,下半部分是加错指示点TP906的波形。,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5.CMI码检错功能测试(1)将跳线开关K901设置在Dt _SCR位置;将加错跳线开关K903设置在Error位置,人为插入错码,模拟数据经信道传输误码。(2)用示波器同时测量加错指示点TP906和CMI译码模块中检测错码指示点TPA07波形。(3)将跳线开关K901设置在m位置,将m序列码型开关K902设置在1_2位置(或2_3),重复(2)实验。观测测量结果有何变化。(

34、4)关机5秒钟后再开机,重复(3)实验。认真观测测试结果有何变化(注:可以重复多测试几次关机后再开机)。问题与思考:为什么有时检测错码检测点输出波形与加错指示波形不一致?,结果,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5.CMI码检错功能测试,所示图中上半部分是加错指示点TP906的波形,下半部分是检测错码指示点TPA07的波形,可以看到有时检测错码检测点输出波形与加错指示波形不一致。,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6.CMI译码同步观测 CMI译码器是否同步可以通过检测错码检测电路输出反映出来。从当CMI译码器未同步时,错码将连续的检测出。观测时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901设置在Dt _SCR位置,输出数

35、据选择开关K904 设置在测试T位置。(1)用示波器测量失步时检测错码检测点TPA07波形。(2)将K904设置在EN位置,检测错码检测点波形应立刻同步。,结果,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6.CMI译码同步观测,上图是将K904设置在EN位置时,加错指示点TP906的波形和检测错码指示点TPA07的波形,失步时的检测错码指示点TPA07的波形无法用图形表示出来,只能在示波器上定性的观测。,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7.抗连0码性能测试(1)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901拔去,使CMI编码输入数据测试空悬空产生全0码。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编码数据TP903。输出数据为01码,说明具有丰富的时钟信

36、息。(2)测量CMI 译码输出数据是否与发端一致。(3)观测译码同步信号。,结果,实验二 CMI码型变换实验,7.抗连0码性能测试,左图中上半部分是全零码,下半部分是输出编码数据TP903的波形。,以上两幅图是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保持一致,仅存在一些延时。,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5B6B线路码型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2.掌握5B6B线路码型的编码、译码的基本原理 3.熟悉5B6B 线路码收端码组同步的调整原理 4.了解误码识别的原理及误码扩散机理 二、准备工作 将开关KJ02和KE01设置在5B6B位置,开关KB01设置在m位置;将开关KB02中误码开关E-Sel0、E

37、-Sel1 拔下,不插入误码;选择开关KB02中的T-5B6B开关拔下,选择正常数据序列输出。,三、实验内容 1.分组指示信号测量 2.5B6B线路码型编码规则测试 3.模式I和模式II转换指示信号测量 4.5B6B线路码型译码数据测量 5.码组同步调整过程观测 6.5B6B线路码型误码检测功能及同步性能定性测量 7.5B6B线路码误码扩散系数测量 8.不同的5B6B线路码型码表误码扩散系数比较测量四、实验报告 详见实验指导书,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1.分组指示信号测量(1)将选择开关KB02 中的序列选择跳线开关m_Sel0 拔下,使产生0/1 码信号输出。(2)用示波器同时测量5B

38、6B 编码输入数据(TPB01)和发送分组指示(TPB05)信号,测量时用TPB01信号作为示波器同步触发信号,调整示波器使其两路波形能同步稳定的显示。观测并分析观测结果。,结果,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1.分组指示信号测量,*图中上半部分是编码输入数据TPB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发送分组指示TPB05的波形。,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2.5B6B线路码型编码规则测试(1)保持上一步设置条件,将5B6B线路码型模式选择开关Mode0、Mode1拔下,选择编码码表为5B6B-1模式。(2)用示波器同时测量5B6B 编码输入数据TPB01和编码输出数据TPB03信号,用TPB01作同步

39、信号,记录并描绘下测量波形。(3)保持TPB01点波形不变,取下测量输出数据TPB03信号的探头去测量发送分组指示TPB05信号,确定信号分组位置。在上述测量结果波形下绘下新的测量波形,分析编码输出数据是否符合编码关系。(4)改变5B6B线路码模式开关Mode0、Mode1位置,选择在其它码表模式,分析、验证编码输出数据是否正确。,结果,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2.5B6B线路码型编码规则测试,此图为选择码表5B6B-1模式下的编码输出,上半部分是编码输入数据TPB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B03的波形。,此图上半部分是编码输入数据TPB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发送分组指示TP

40、B05的波形。,左图为选择码表5B6B-2模式下的编码输出,上半部分是编码输入数据TPB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编码输出数据TPB03的波形。,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3.模式I和模式II转换指示信号测量 保持在上一步测量的TPB01点信号波形不变,用示波器另一个探头测量转换指示(TPB07)信号,将测量波形结果绘在上述波形之下,分析模式I和模式II转换信号是否符合要求。注意:上述1、2、3 项测量结果必须保证在保持测试TPB01 点信号波形不变的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比较,否则测量数据将出现错误,没有任何意义。请认真仔细测量!,结果,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3.模式I和模式II转换指示信

41、号测量,模式I转换信号,模式II转化信号,所示图中上半部分是编码输入数据TPB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转换指示TPB07的波形。,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4.5B6B线路码型译码数据测量(1)保持发送端设置条件不变,将“光纤收发模块”内的KE01设置在5B6B 线路码型位置;将“接收定时模块”信号输入选择跳线开关KD03 设置在DT 位置,构成自环状态。(2)用示波器同时测量5B6B编码输入数据TPB01和接收译码输出数据TPC03信号,测量时用TPB01 作同步信号,调整示波器使其两路波形稳定的显示。(3)根据测量结果,分析5B6B 编译码器的时延参数。,结果,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

42、验,4.5B6B线路码型译码数据测量,此图上半部分是编码输入数据TPB01的波形,下半部分是接收译码输出数据TPC03的波形。两信号完全同步,但存在时延。,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5.码组同步调整过程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5B6B编码模块”内的TPB05,用TPB05作同步,观测“5B6B译码模块”内的TPC05。正常时该两信号应完全同步。然后将“接收定时模块”内的开关KD03拔下(开路)后再插入(自环),观测译码码组同步电路的失步和同步调整过程。在失步时,同步告警指示红灯亮。也可用示波器监测“5B6B译码模块”内的TPC06。在收发码组未同步时,译码检测电路将会检测出大量误码,并在TPC

43、06 处给出错误指示标志。,结果,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5.码组同步调整过程观测,此图上半部分是发送分组指示TPB05的波形,下半部分是分组指示TPC03的波形。当译码码组的同步电路失步时,同步告警指示红灯亮,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6.5B6B线路码型误码检测功能及同步性能定性测量(1)在上述自环状态下,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发送编码模块的TPB06和接收译码模块的TPC06信号波形。(2)将误码插入选择开关E_Sel1、E_Sel0根据实验指导书中表所示设置在不同位置,在信道中插入不同量级的误码数,观测5B6B线路编码系统能否正确识别错码及正常同步。记录测量并分析结果。,结果,实验

44、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6.5B6B线路码型误码检测功能及同步性能定性测量,所示图中上半部分是误码指示点TPB06的波形,下半部分是误码检测指示点TPC06的波形,可以看到有时检测错码检测点输出波形与加错指示波形不一致。,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7.5B6B线路码型误码扩散系数测量(1)将“5B6B编码模块”内的KB01设置在DT_SCR位置,“加扰模块”内的开关K801设置在DT_SYS位置。此时输入信号由连接同步“数据接口模块”的外部数据设备经扰码器送入5B6B编码模块;在断电的情况下,将误码测试仪的RS422 端口通过测试数据连接线接入数据接口模块的数据端口JF02(DB9连接头

45、)。(2)通过选择跳线开关E_Sel0、E_Sel1的状态,选择插入不同量级的错码,测量误码率。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指导书的表中,换算误码扩散系数。,结果,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7.5B6B线路码型误码扩散系数测量,此测试结果可以自己测量,通过加入不同量级的错码,测量的误码率不同。,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8.不同的5B6B线路码型码表误码扩散系数比较测量 保持上述设置状态及设备连接,测量在不同5B6B 线路码型模式下的误码率,将各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指导书的表中。将测量结果换算成误码扩散系数进行比较,定性的判断误码扩散系数与理论性能是否一致。,结果,实验三 5B6B码型变换实验,

46、8.不同的5B6B线路码型码表误码扩散系数比较测量,此测试结果也可以自己测量,通过选择不同的5B6B线路码型码表,可以得出不同的误码率。,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模拟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模拟锁相环基本参数及设计二、准备工作 首先,将跳线复位。将选择开关KJ02和KE01设置在5B6B位置,输入数据选择开关K801 设置在m位置,将选择开关KB01设置在DT_SRC位置,码表模式任意,不插入误码。,三、实验内容 1.VCO自由振荡频率测量 2.VCO压控特性曲线测量 3.压控灵敏度和频率范围测量 4.锁定相位信号相移特性观测 5.环路锁定过程观测 6.恢复时

47、钟相位抖动特性测量 7.输入数据与恢复时钟比较四、实验报告 1.画出各测量点的波形。2.分析总结各项测量结果。,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1.VCO自由振荡频率测量(1)将VCO的误差控制信号输入选择跳线开关KD04设置在“手动”位置,把函数信号发生器方式设置为记数(频率计功能),闸门时间放在100ms或1s,测量TPD05监测点的VCO输出振荡频率f0。记录闸门每次闪动的频率数(其读数不太稳定)。(2)求出VCO在频率为12.288MHz时的短期频率稳定度(f/f0)。,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2.VCO压控特性曲线测量(1)在上一步实验内容测量条件下,用频率计(大部分函数信号发生

48、器上有)检测TPD05监测点VCO输出的振荡频率f0;用示波器(输入设置在直流DC位置)或数字万用表监测跳线开关KD04中心点的直流电压。(2)调整VCO输入电压调整电位器WD02,测量KD04中心点的直流电压和VCO输出的振荡频率f0,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指导书的表中。(3)画出压控特性曲线。,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3.压控灵敏度和频率范围测量(1)利用VCO 压控特性曲线测量结果直接计算获得,计算数据选择VCO工作频率附近点、线性度都较好的一段进行。VCO压控灵敏度(f2f1)(U2U1)(MHz/V)(2)利用VCO压控特性曲线测量结果直接计算获得。VCO压控频率范围fmaxfmi

49、n(MHz),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4.锁定相位信号相移特性观测(1)将“接收定时模块”中的各跳线器恢复正常,用示波器同时测量鉴相器输入A、B 脚的波形TPD07、TPD06的相位关系。环路锁定时两信号相位将不存在相移,画下测量波形。(2)将鉴相输出开关KD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重复上述测量步骤。环路锁定时两信号相位将存在相移,画下测量波形,近似读取相移角度。,结果,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4.锁定相位信号相移特性观测,图中所示为鉴相器输入A、B脚的波形TPD07、TPD06的相位关系。两信号相位不存在相移。,图中所示为鉴相器输入A、B脚的波形TPD07、TPD06的相位

50、关系。两信号相位存在相移。,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5.环路锁定过程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鉴相器输入A、B脚的波形TPD07、TPD06,并用TPD07作同步信号;反复变化VCO的误差控制信号输入选择开关KD04的位置,使PLL闭环和开环,让锁相环闭环时进行重新锁定状态。此时,观察它们的变化过程(锁相过程)。,结果,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5.环路锁定过程观测,图中所示为鉴相器输入A、B脚的波形TPD07、TPD06的相位关系。锁相过程只能自己观测。,实验四 接收定时恢复电路实验,6.恢复时钟相位抖动特性测量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5B6B编码模块”的输出时钟TPB03点的波形和“接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