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87818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24诗词五首-1-饮酒.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词五首,饮 酒,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关于本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后即兴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题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2、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熟读诗歌初解诗意,我的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无车马喧嚣的烦扰。,你问我怎么能这样?精神远离尘世,超脱世俗,心志高远,所以 居所自然也就偏远。,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然自得地欣赏庐山。,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回还。,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3、。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这样。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只有超凡脱俗的无所挂碍,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物

4、我合一,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写南山美妙的晚景。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

5、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作者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人的自然本性。,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写景名句,揭示主旨,1、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思考讨论,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然欣赏,写出作者心情的闲适、恬静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表现作者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本诗中表现境与意会,情与景会,物我皆忘,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名句是:表现作者对权位名利否定的语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