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89225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中政法.ppt(1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星,课程内容(MPA 12学时)第一部分 理解公共经济学第二部分 理解政府第三部分 理解财政理论,第一部分 理解公共经济学,一、公共经济学是什么?二、研究历史的追溯三、经济体系的均衡,什么是经济学?萨缪尔森: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把它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学问。,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经济作用的一门经济学科。包括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我们需要了解:与经济中的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相比,公共

2、部门有哪些独特之处?为何需要公共部门?解释公共部门存在的最有力的经济学理由是什么?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怎么做?政府应该为谁做?,公共部门中为什么有经济学?集体行动与合作收益 源于交易的合作收益 军事方法与零和博弈 纠正市场失灵,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利己与利他)资源稀缺性假设(供求曲线与价格),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由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

3、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处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供求曲线及均衡点:,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市场均衡时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价格的机能:春运票价,二、研究历史的追溯 古典经济学(17761890)新古典经济学(18901936)凯恩斯主义(193650年代)公共经济学(50年代)马斯格雷夫,1959年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关注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Theory of Public Choice)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

4、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三、经济体系的均衡,什么是局部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均衡:供给与需求到达了平衡的状态,什么是一般均衡?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由其自身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必然受到其他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有将所有市场联系在一起共同考虑它们的

5、价格决定,才能建立较完整的价格理论。,替代商品 补充商品,一般均衡状态的内涵及现实性的分析 每个消费者都在其既定收入下达到了效用最大化;每个厂商在其生产函数决定的投入产出组合下达到利润最大化每个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经济均衡分析是通过研究在给定的经济环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等)中,各种经济要素在诸多利益主体的驱动下的平衡或均等分布结果和流动特征,来达到分析和揭示经济规律之目的。,什么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帕累托效率:对于某种经济资源的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更好,

6、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最大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任何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在一定条件下均能达到竞争均衡,什么是社会公平?洛伦兹曲线(Lorenz)基尼系数(Gini),洛伦兹曲线:,在上图中,OY表示绝对平均 OPY表示绝对不平均 b曲线为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区域A的面积/OPY的面积 A/A+B

7、 0 G1,其经济含义是:在一个国家全部的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效率与公平的相互作用 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假说”阿瑟.奥肯公平与效率重大的抉择,第二部分 理解政府,一、政府与市场二、公共产品三、外部性,一、政府与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与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现代政府的财政职能,1、完全竞争市场与市场失灵 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系统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同一产品市场的所

8、有产品都同质;第三、所有生产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第四、各市场主体对与己相关的情况具有完全信息;第五、交易客体具有可分割性;第六、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评判者。,市场失灵: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 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 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信息不对称 道德危机与逆向选择 公共产品的提供 外部效应的存在 垄断的形成,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2、政府失灵,国家的起源:“契约论”“剥削论”诺思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道格拉斯.C.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

9、绩效,国家和产权的关系 国家凭借其暴力潜能和权威 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还取决于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制度变迁理论,“17世纪正兴起的欧洲民族国家之间出现了不同增长率的原因可以从每个国家建立的产权的性质中找到每个新兴民族国家都在拼命争取更多的收入。正是实现收入的方式对国家的经济至关重要,因为在每种情况下都要变更产权在两个成功的国家里,所建立的产权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并把资源投入发明与创造活动之中。在不成功的国家里,税收的绝对量和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形式刺激个人做相反的事情。”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政府失灵即政府

10、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已超过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本身的非市场组织性质 政策的制定执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政府官员本身的“经济人”角色 利益集团的广泛存在 缺乏有力的监控机制,法定长假政策的经济学思考:,西方国家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形式:普通法 反托拉斯法 宏观调控 管制 国有化,3、现代政府的财政职能 指财政作为国家政府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包括: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稳定经济增长职能,二、公共产品 public goods private goods,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

11、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萨缪尔森,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的是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其不付代价的消费。非竞争性,指的是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既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搭便车与偏好显示,公共品和私人品的这类特性可以表示为:公共产品:Xs=X1=X2=Xn私人产品:Ys=Y1+Y2+Yn 其中Xs和Ys分别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总供给;n为经济中的消费者人数。,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的关系:公共产品就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12、的产品。,公共产品的分类:,全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蒂布特(Tiebout,1956):“在既定消费者投票偏好水平及政府希望调整以适应其偏好组合下,因为各地方政府有不同的收支形态,消费投票者在各地区间自由流动,以寻求满足其偏好的最佳财政组合,经由以足投票的机能,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与人口的分布可达最适效率境界。”,2、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私人产品的需求:水平相加,公共产品的需求:垂直相加,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囚徒困境”格雷特哈丁“公共地悲剧”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阿罗不可能定理,囚徒困境模型的一般解释:囚徒A和B被单独提审并被告之:若只有一方招供,则招供者免于监禁,而不

13、招供者将被判30年;若双方都不招供,则因证据不足各判一年;若双方都招供,则将各判15年。,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囚徒困境:设个人A和B面临着是否对公共品作出贡献的抉择,公共品的成本为150元,两人的初始禀赋均为300元,从公共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都是100元。,对囚徒困境的批评(合作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能性):来自实验经济学的批评 来自对策论的批评 利他主义的解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谈判、从而达到联合是需要耗费资源的,这些成本包括:获得有关集体产品的信息的成本;达成一致所需的成本;执行或实施的成本 等。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阿罗不可能定理:经济学家阿罗经过研究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不存在一种既满足民主制

14、度的一切要求,又能把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总合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的政治机制或集体决策规则。,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对强制的自愿接受 只有个人认为由政府替他作出有关公共品的生产、消费和成本分摊等方面的决策要比由他自己自愿决策更为有利时,他才会自愿接受政府的强制,布坎南和图洛克“赞同的计算”:,Bi为预期收益 Cdm为决策成本 Cpe为外部成本 总成本(Ct)=决策成本(Cdm)+外部成本(Cpe),公共产品供求的均衡分析:庇古均衡 林达尔均衡 俱乐部经济理论,庇古均衡:,曲线G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工程对社会所产生的边际正效用,曲线T是因课税而产生的边际负效用,即放弃私人产品消费的机会成本,在E点上

15、边际社会净效用曲线N等于零,庇古均衡表示社会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为获得该公共产品而缴纳的税收的边际成本。,林达尔均衡:,横轴代表公共品供给数量,纵轴自下而上代表个人A为公共品供给所分摊的税收份额(h),自上而下代表个人B为公共品供给所分摊的税收份额(1-h),Da和Db分别为A和B在各自不同的税收份额下对公共品的需求曲线,E点所对应的是税收份额结构(h0,1-h0)和最优公共品供给量G0,E点即为林达尔均衡点。在林达尔均衡状态下,不仅个人福利达到最大化,而且集体福利也达到了最大化。,俱乐部经济理论:,N表示俱乐部人员的数目 MB表示边际收益 MC表示边际成本 No为最佳规模,公共

16、产品的私人提供: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服务中三个基本参与者:消费者、生产者、安排者 政府可以用公共开支来提供某种服务,但并不意味着必须依靠政府雇员和设施来提供这种服务。例如:政府间协议、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等方式。,三、外部性 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一个人使他人遭受到的额外成本或额外受益,而且这些强加在他人身上的成本或收益没有通过当事人以货币的形式得以补偿。萨缪尔森 外部性又称外溢(spill-over),简言之就是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性的本质:边际私人纯产值 边际社会纯产值,假设j、

17、k表示不同的经济单位,当经济单位j的目标函数Oj如式所示,不仅取决于其自身可以控制的变量Zij,(i=1,n),而且也取决于某些不受市场变换影响的、其自身无法控制的变量Zmk时,则对单位j而言,存在单位k带给它的外部性。Oj=Oj(Z1j,Z2j,Znj,Zmk)jk,外部性的特征: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 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正外部性与社会福利损失:,在正外部性场合,社会边际收益曲线位于私人边际收益曲线上方,两者的垂直差距围成的面积为总外溢利益。私人最优数量Qp低于社会最优数量

18、Qs的差值所对应的三角形S的面积,表明正外部性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负外部性与社会福利损失:,在负外部性场合,社会边际成本曲线位于私人边际成本曲线的上方,两者的垂直差距围成的面积为总外溢成本。私人最优数量Qp大于社会最优数量Qs之差所对应的三角形S的面积,表明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政府对外部性的纠正: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 经济措施:税收与津贴 法律措施:制定规则 资源协商:科斯定理与确立产权 社会准则:良心效应与黄金律,庇古税: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种税费。污染者付费原则 Polluter pays principle,科斯,1960,社会成本问题 科斯定理:只要能把外部效应的影响

19、作为一种财产权明确下来,而且交易费用为0的话,那么,外部效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达到内部化。,科斯定理的主旨就是: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佳效率的结果与产权的归属是无关的。如果权利能被清晰地界定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经济效率将能够实现。,第三部分 理解财政理论,一、政府预算二、公共支出三、公共收入,一、政府预算政府预算,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公正合理的政策文件,一份当家理财且远近兼顾的财务计划,一部政府团队依循遵守的运营指南,一件政府和公民以及公民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一个社会政府预算的现状不仅可以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也可以用于解读一个社会能接受和允许的人文觉醒程度。,“如果你想了解联

20、邦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干了些什么,或者,在未来的一年里将要干些什么,那么,你只要看一下联邦预算就足够了。”【美】阿图 埃克斯坦,预算原则:完整性 统一性 可靠性 年度性(历年制、跨年度)公开性,预算的分类: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 功能预算与部门预算,单式预算是将国家一切财政收支编入一个预算,通过一个统一的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汇集,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有联系的收支对照表内。,经常性支出 经常性预算 经常性收入 复式预算 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预算 资本性收入,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及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或补助数额组成。地方预

21、算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包括本级各部门的预算及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解的收入、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或给予补助的数额。,功能预算是指各部门的收入按性质、支出按功能汇编而成的预算。一个部门不能形成一本完整的预算。部门预算是将一个部门的所有收支都编在一预算中,是一个反映部门所有收支的综合预算。,2000年我国财政进行了部门预算的改革试点,其中中央财政向全国人大提交了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四个部门的预算,同时不同层次的地方财政也进行了改革试点,从而开始了以编制部门预算为先导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我国的部门预算,5月27日,吴君亮(左)与李德涛在深圳市财政局 中国预算网,深圳市2008

22、年市级部门预算支出表,香港特区政府 审计署预算 衡工量值(value for money),预算体制:分级财政是与分级政权相对应的财政体制。分级预算体制: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制度)。,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36334.93亿元,增加6754.98亿元,增长22.8%,完成预算的102.5%。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344.17亿元,增加1902.11亿元,增长16.6%,完成预算的96.7%,主要是部分支出执行中下划地方;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2990.

23、76亿元,增加4852.87亿元,增长26.8%,完成预算的106.3%。支出总量合计36526.93亿元。关于200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谢旭人,分权制:分权制能够根据当地的偏好提供公共产品 分权制便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分权制体现收益原则,地方公共产品集权式供应的福利损失:,Da和Db分别表示辖区a和b对某种地方公共服务的需求曲线。假设两个辖区都有相同的供给曲线S。辖区b的最佳供应水平为Qb,辖区a的最佳供应水平为Qa。在中央政府按Qg统一供应时,a将产生QgQa的供应不足,而b将产生QbQg的供给过剩。,集权制:有效地配置全国性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只有中央政府出面才能解决地区间的问题

24、中央政府出面征税比地方政府要有效,转移支付: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转移支付的必要性:有些地方公共物品辖区外溢效应 中央与地方间纵向财政平衡 地方间横向财政平衡 地方性公共物品供应的规模效应 特殊政策目标,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指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的性质是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资金。,二、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相对应,它是国家根据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通过财政分配渠道,对通过税收等收入形式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

25、的再分配。,公共支出管理:控制支出总量 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 提高公共支出效益,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36334.93亿元,增加6754.98亿元,增长22.8%,完成预算的102.5%。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344.17亿元,增加1902.11亿元,增长16.6%,完成预算的96.7%,主要是部分支出执行中下划地方;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2990.76亿元,增加4852.87亿元,增长26.8%,完成预算的106.3%。关于200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谢旭人,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在预算年度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是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

26、发展状况和政府职能实现的要求等因素测算和完成的政府集中性支出在总量上的反映。,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西方主要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瓦格纳定律:公共支出不断增长规律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 利益集团的影响 财政幻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结构:公共支出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下,财政资金用于行政各部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包括 消费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将一部分财政资金转化为公共

27、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行为。,投资乘数 乘数:单位货币的投资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投资乘数:一定时期内初始投资变化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量的倍数。,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Kg)Kg=1/1-c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Kf)Kf=c/1-cc为边际支出倾向,投资项目分类:公益性项目 基础性项目 竞争性项目,政府投资的特征:政府投资对象的公共性、基础性 政府投资目标的社会性 政府投资决策的复杂性 政府投资循环的间接性 政府投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侧重,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职能,转移给各受益主体并由他们最终实现的支出。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直接

28、影响国民收入,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对政府及微观经济组织具有软约束。,转移性支出的特点:实现主体与支出主体相分离 现金支出与商品、劳务购入的不对应 实现的是政府调节性目标 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转移支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 财政补贴,三、公共收入 1、税收 2、非税收入,1、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固定性,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1330.35亿元,比2007年增加10008.57亿元,增长19.5%,完成预算的104.9%。全国财政支出62592

29、.66亿元,增加12811.31亿元,增长25.7%,完成预算的102%。关于2008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谢旭人,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决算情况:,税收的分类:按税收客体分: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等 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从价税、从量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中央税、地方 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收的原则:公平原则(能力公平与受益公平)效率原则(经济效率与行政效率)弹性原则 法治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收入损失和经济利益的牺牲。按税收负担所涉及的范围分:宏观税收负担、中观税收负担、微观税

30、收负担 按照税收负担是否转嫁分:直接税收、间接税收负担 按照税收负担的真实度分:名义税收负担、实际税收负担,拉弗尔曲线:,税负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或压低购进价格等方法,将其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生产分配流动消费)后转 消转,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价格弹性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课税范围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市场结构与税负转嫁的关系,税收效应(tax effects):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包括: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税收带来的“超额负担”:,对特定商品征收税

31、率为T的商品税后,供给曲线向上平移,均衡术力量由Q降至Qt,导致数量为EtAE的社会福利损失。,商品税:商品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提供个人和企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课征的税种的统称,也称流转税。,商品税的特点:商品税收入的稳定性 课税对象的灵活性 税收征收的隐蔽性 税收负担的累退性 税收征管的相对简便性,商品税的主要税种: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增值税是指以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的分类:生产型(折旧VM)收入型(VM)消费型(VM当期购入固定资产价款)增值税的税率:17(基本税率)13,增值税的特点:增值税只就商品价值或劳务中的增值部分征税 增值税的

32、课征方式是采取普遍课征方式 增值税税负比较稳定、合理 在税率设置上特设零税率 计征方法采用价外计算办法,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消费税的特点:对应税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征收范围有选择性 征税环节有单一性 税率有较大差异 价内税模式,营业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的特点:一般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 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 计算简便,便于征管,所得税是国家对法人和自然人在一定期间获取的所得额课征的税收。,所得税的特点:税负比较公平,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所得

33、税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保持中性,符合税收的效率原则;所得税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聚财功能,符合税收的财政原则;所得税是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有效工具,财产税是指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财产税的特点:课税范围难以普及到全部财产 税负一般难以转嫁 在各国税收体系中不是主要税种,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以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因其资源条件差异所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的特点:只对特定资源征税 具有级差收入税的特点 实行从量定额征收,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作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类税。行为税具有如下特点:特定目的性 调节力度较强 分散性和灵活性,分税制:分税

34、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即分权、分税、分管。,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划分原则:以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为依据 以各类税种的自身特征为依据 以加强和方便税收征管为依据,2、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指政府以非税收的形式获取的全部财政收入。包括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罚没收入等。,公共收费:有效调节高峰期需求(自动收费机制)促进收入稳定性 偏好显示,拥挤收费的自动筛选机制:,在使用量达到公共设施容量Q0之前,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收费不必要。使用量超过Q0将产生递增的边际拥挤成本。最优收费标准确定于边际收益与边际拥挤成本曲线交点E。最优拥挤量为Q0 Q1,经济上的最优污染量为Q1。,服务成本分配和公共收费的合理结构:,受益性质:间接受益 源于存在 资本成本 固定收费 直接受益 源于使用 运营成本 使用费 拥挤成本 拥挤收费,公共收费的可行性:世界银行根据“收费补偿成本的潜力”、“权利性质”、“可销售性指数”指标对公共基础设施收费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思考:公共收费的局限性:高峰期收费对穷人不利对再分配的针对性不如转移支付某些公共收费的管理成本过高公共服务收费的界限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