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92943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常用穴位.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冬病夏治常用穴位简介,青狮潭镇中心卫生院宣传栏,穴位贴药疗法,一、概述穴位贴药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病方法。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用药物贴敷于身体的某些穴位或一定的部位上,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调整机体,达到治病的目的。,二、治疗作用机理,贴药疗法是利用温热芳香、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上而起到治病作用的。其治病作用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经活血,行气止痛。通过药物对经穴的刺激,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通则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同时尚具有沟通表里,调和营卫,温阳行气,激发经气,调整阴阳。从而对肺气虚、卫表不固、易受外邪入侵有一定作用。因此,对防病治病、强身保健具有

2、重要意义。,2.局部的刺激作用。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消炎退肿的作用。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某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3.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保持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精气,通过缩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头部穴位,1、百会【位置】位于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归属经脉】督脉。【主治病症】头痛,头晕,神经衰弱,耳源眩晕,脱肛,中风和精神病等。2、天柱【位置】在项后正中

3、入发际5分,旁约二横指,斜方肌外缘。【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头痛项强、肩背痛和咽喉炎等。,3、翳风【位置】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归属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病症】耳聋,耳鸣,面瘫,腮腺炎,中耳炎等。4、太阳【位置】在眉梢和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归属经脉】经外奇穴。【主治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眼病,牙痛,面瘫等。,5、天突【位置】在胸骨上窝正中处。【归属经脉】任脉。【主治病症】咳喘气逆,呕吐,咽喉肿痛等。6、百劳【位置】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归属经脉】经外奇穴。【主治病症】虚劳咳嗽,落枕等症。7、定喘【位置】大椎穴旁开半寸。【归属经脉】经外奇穴。【主

4、治病症】支气管哮喘,咳嗽等症。,胸腹部穴位,8、膻中【位置】在两乳之间,平第四肋间。【归属经脉】任脉。【主治病症】气喘,胸痛,乳少等。【位置】脐上4寸,胸骨体下端和脐连线中点。【归属经脉】任脉。【主治病症】胃痛,腹泻,脾胃虚弱等。9、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体下端和脐连线中点。【归属经脉】任脉。【主治病症】胃痛,腹泻,脾胃虚弱等。,10、神阙【位置】在脐正中。【归属经脉】任脉。【主治病症】中风,脱肛,腹胀,腹泻,腹痛,肠鸣等。11、关元【位置】在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归属经脉】任脉。【主治病症】阳痿,遗精,痛经,月经不调等症。为全身性强壮穴。12、天枢【位置】脐中旁开2寸。【归属经脉】足阳

5、明胃经。【主治病症】腹痛,腹胀,腹泄,痢疾,便秘,呕吐等。,腰背部穴位,14、大椎【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约与肩相平。【归属经脉】督脉。【主治病症】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等。15、命门【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归属经脉】督脉。【主治病症】脊强,腰痛,带下,阳痿,遗精,泄泻等,16、风门【位置】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5分【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腰背痛等。17、肺俞【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5分。【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气喘,咳嗽等症。,18、心俞【位置】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l寸5分。【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

6、心痛,心悸,失眠和健忘等症。19、肝俞【位置】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5分。【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肝病,眼疾等症。,20、胆俞【位置】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5分。【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肝胆疾患,神志方面的疾病等。21、脾俞【位置】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5分。【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脾胃虚弱,面浮、水肿等。,22、胃俞【位置】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l寸5分。【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痛,目昏,耳鸣23、膏肓【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肺结核,神经衰弱,气喘

7、等症。,上肢穴位,25、肩髑【位置】肩峰与肱骨大结节间,当抬肩时肩端前凹陷处。【归属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肩臂痛等症。26、曲池【位置】屈肘,当肘横纹外端凹陷中。【归属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病症】荨麻疹,肢体痿痹等。,27、合谷【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归属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病症】头面疾患,妇产科疾患等。28、支沟【位置】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归属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病症】便秘,胸肋痛等症。,29、外关【位置】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归属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病症】感冒,发热,偏头痛等。30、内关【位置

8、】腕内横纹正中上2寸。【归属经脉】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病症】心痛,心悸,胸肋痛等。,31、大陵【位置】在腕内横纹正中。【归属经脉】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病症】心绞痛,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等。32、阳池【位置】在腕背第三四掌骨间直上,腕横纹中凹陷处。【归属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病症】肘臂痛,腕关节肿痛。,34、少商【位置】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1分。【归属经脉】手太阴肺经。【主治病症】咽喉肿痛,热病等。,下肢,36、阳陵泉【位置】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归属经脉】足少阳胆经。【主治病症】胆疾,胁痛,下肢痹痛等。37、足三里【位置】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归属经脉】足阳明胃经。【主治病症】胃肠疾患,虚劳赢瘦,肢体痿痹等。38、委中【位置】在胭窝横纹中点处。【归属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病症】腰腿疼痛,高热抽搐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