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09294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冬病夏治话天灸(伏九敷贴疗法),敷贴疗法的历史,古人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不仅创建了许多治病手段,更形成了朴素的医学理念。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气血在人体中的流动自有其固有规律,也与天时气候等外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它们是随着四时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相应的同步变化着。这就形成了人与天相和的“天人相应”观。这种观点与现代的时间医学相一致。正是根据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季节、时间变化的密切联系,中医产生了诸如“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等养生、防病、治病原则,强调治病的季节性、时间性。,火罐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冬病夏治”疗法,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为指导,对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

2、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是为“冬病”,这些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指选择夏天炎热之季,采用适当的药物予以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贮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敷贴疗法的历史,为什么要选择在夏季三伏敷贴?“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一味中药)涂法。具体时间选择在夏季三伏是源自“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之说。“伏者”指夏季三伏日;

3、因肺在五行中属金,“金气”指肺脏之经气。此话是说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加之三伏日(三伏即农历夏至的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止,庚属金,与肺相配),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汗腺渗透吸收,进入血液发挥治疗作用。有助于根除体内宿痰伏饮、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是对冬季咳喘发作的很好预防。,敷贴疗法的历史,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

4、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贴敷疗法,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穴位敷贴疗法是随着针灸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体地讲它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天灸”类,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穴位敷贴疗法本于针灸经络穴位治病之理,可达到穴药并用的治疗效果。具体操作是将中药研末,用酒、醋等调制成糊状,敷贴于皮肤穴位之上,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吸收入血,随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该方法不断得到改良和发展,药物成分中加入了透皮吸收剂、赋型剂等现代科技成分,以减少药性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促进药物的吸收利用和药效浓度的稳定。是民间疗法精华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贴敷治病,古

5、谓:“外敷”、“外贴”,故称“贴敷疗法”。因药贴穴位,故又称“穴位贴敷疗法”。它采用特制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用于防治疾病,属于中医的外治范畴。本疗法是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贴敷疗法逐步运用于临床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列举了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至今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更是收了不少穴位敷贴疗法,如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现代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为敷贴疗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为可喜的是吸收了现代药学的科研成果改革剂型和贴敷方法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形成热点如德国幕尼黑大学医

6、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深受人们欢迎,冬病夏治不可盲目从众,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一些在往年曾经进行过冬病夏治的患者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因此,自从入夏以来,市中医医院里预约和陆续前来接受冬病夏治咨询的患者与日俱增。,“冬病夏治”这个概念一时在患者中“火”了起来,许多容易在冬季患病或者曾经在冬季患过病的患者,都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也能借助夏季的大好时机,消除痼疾,强身健体。,冬病夏治是中医学中独有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对夏季寒病症状缓解、人体阳气升发、腠理疏松的特点,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和针刺经络穴位传导的方法,达到温阳利气、散寒除痰

7、、扶正祛邪的目的。,冬病夏治有它特有的适用人群,由于冬病夏治有它特有的适用人群,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由于过用助阳之品,耗伤阴液,引发其他疾病。,治疗“冬病”要辨别体质和证型,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小儿及成人哮喘、咳喘、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此外,冬季易发的感冒、肩周炎、冻疮、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疾病在夏天治疗也有满意的疗效。,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这些疾病都可以采取冬

8、病夏治的方法。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也就是说,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分别由不同的病因引起。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才会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冬病夏治的原则,临床上,采取冬病夏治要把握好两大原则:,原则一:平素阳虚体质的人。,1平素阳虚体质的人。这些人多表现为面色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进,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借助药物或针灸趁机驱走体内凝聚的阴寒之气。此外,只有阳虚体质的人,才能在夏季阳气升腾、阴液被耗的气候环境下,使用辛热发散的中药而机体却不受或少受损害。,原则二:疾病症状遇寒加重。,

9、2疾病症状遇寒加重。在冬季或气温降低的时候,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剧烈、持续时间长。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阳虚体质,入冬以后,无论是咳嗽、喘的幅度都明显加大,此时,中医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控制住咳痰喘的症状,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发病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冬病夏治必需的心理准备,冬病夏治是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在运用这种方法治疗后,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疼痛、肿胀、炎症等等。这些表现有时会给接受治疗的患者一种错觉,认为药不奏效或者用药后产生了某些毒副反应,其中以中药外部敷贴穴位显效后产生的皮

10、肤损害最为常见。接受治疗的人一定要对此有所认识和做好心理准备,以防自行停止治疗而前功尽弃。,1反应强烈,疗效显著。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只有1%5%左右的人可能还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好。但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皮维碘液。,一位刚敷贴完的儿童不太习惯火辣辣的敷贴,想伸手挠痒,2疤痕疗法,无疤无效。这种疗法是选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或烧灼性的药物敷贴

11、在人体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使穴位局部皮肤充血、起疱、直到化脓、落疤,以达到刺激相关穴位,再由穴位传导到整个经络分布部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这种疗法显效利用的是药物对穴位和经络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因此只有在导致皮肤疤痕形成这样一种强度和时间过程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经常有一些人通过艾灸腿部的足三里穴以期提高免疫力就是应用了这个原理。,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疗时机和取效的关键,治疗要抓住时机保持连续,因为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本来症状就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出来。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坚持治疗的想法

12、,使得疾病迁延难愈。大家一定要打消这种盲目从众、凑热闹的想法。,有利时机,1抓住有利时机。有利时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病的有利时机。对于儿童来说,治疗越早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发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得到纠正,一旦体内的激素、免疫水平稳定下来,就很难进行调治。,有利时机,二是贴药的有利时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时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因此用药后吸收得最为彻底。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

13、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医“治本”的外治疗法之一。,遵守固定疗程。,2遵守固定疗程。冬病夏治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病人,在冬至加强一个疗程可加强疗效。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而每错过一季伏天,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一年。,冬病夏治须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1

14、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2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3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4情绪乐观。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

15、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5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今年衢州市中医院三伏天天灸日期:2009年初伏:7月14日-7月23日中伏(两个):7月24日-8月12日末伏:8月13日-8月22日 末伏加强:8月23日若因故漏贴,可在8月23日补做。,三伏天”常出现在夏至后,小暑与大暑之间,立秋后还有一段“秋老虎”。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为什么有些年份伏天长?有些年份伏天短?其实,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 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这是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 年份40天的差别。,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