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力与氢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94280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间力与氢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分子间力与氢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分子间力与氢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分子间力与氢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分子间力与氢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间力与氢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间力与氢键.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3 分子间力与氢键,4.3.1 分子的电偶极矩和极化率4.3.2 分子间力4.3.3 氢键,1.分子的电偶极矩,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称偶极(dipole),其带的电量分别为+Q、-Q,两偶极间的距离称偶极长度(d)。,+,-,+Q,-Q,d,4.3.1 分子的电偶极矩和极化率,分子的电偶极矩(dipole moments):用于定量地表示分子的极性大小。,极性分子 d 0 0,非极性分子 d=0=0,单位:C m,偶极矩是矢量,方向由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强。,区分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双原子分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一致。多原子分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2、不完 全一致,需考虑分子的空间 构型。,偶极矩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双 原 子分 子,直线形,直线形,直线形,直线形,直线形,直线形,直线形,V字形,直线形,V字形,V字形,直线形,直线形,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形,正四面体形,正四面体形,多 原 子分 子,四 原 子分 子,五 原 子分 子,分子式,分子式,偶极矩()/(10-30C.m),偶极矩()/(10-30C.m),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空间构型,HF,HCl,HBr,HI,CO,N2,H2,HCN,H2O,H2S,SO2,CS2,CO2,NH3,BF3,CHCl3,CH4,CCl4,6.37,3.57,2.67,1.40,0.40

3、,0,0,9.85,6.17,5.33,3.67,0,0,4.90,0,3.50,0,0,2.分子的极化率,-,+,+,+-,+-,+-,-,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非极性分子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被分开;极性分子原来不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被进一步分开。这种正、负两极被分开的过程叫做分子的极化。,极化率:用于定量地表示分子的变形性大小。分子的变形性越大,极化率越大。,影响分子变形性大小的因素:,外因:外加电场愈强,分子变形愈厉害;内因:分子愈大,分子变形愈厉害。,分子的极化率/(1040Cm2 V1),非极性分子的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具有吸引作用的根本原因:任何分子都有正、负电中心;任何

4、分子都有变形的性能。,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由于瞬时偶极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一大段时间内的大体情况,每一瞬间,1.色散力,4.3.2 分子间力,色散力与分子极化率有关。极化率大,色散力大。,诱导力(induction force):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决定诱导力强弱的因素:极性分子的偶极矩愈大,诱导力愈强。非极性分子的极化率愈大,诱导力愈强。,分子离得较远,分子靠近时,2.诱导力,两个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分子发生转动,并按异极相邻状态取向,分子进一步相互靠近。,取向力(orientation force):极性分

5、子之间由于固有偶极的取向产生的吸引力。,分子离得较远,取向,3.取向力,极性分子的偶极矩愈大,取向力愈强。,分子间力(Intermolecular forces)是三种吸引力的总称。,色散力是分子间力中最主要的一种力。,分子间的吸引作用(1022 J),分子间力的特点:,分子间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分子间力较弱,既无方向性又无饱和性。,分子间力的大小一般为几 kJmol1,比化学键小 12 个数量级。,分子间力的意义:决定物质的熔点、沸点、气化热、熔化热、蒸气压、溶解度及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4.3.3 氢键,HF HCl HBr HI,沸点/oC 85.0 66.7 35.4,19.9,HF为何反常的高?原因存在氢键。,HF 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电负性大的 F 原子一侧。在几乎裸露的 H 原子核与另一个 HF 分子中 F 原子的某一孤对电子之间产生的吸引作用称为氢键(hydrogen bond)。,氢键可表示为XH Y,X和Y既可相同,也可不同,都是电负性很大的原子。,氢键的形成条件:分子中有H和电负性大、半径小且有孤对电子的元素(F,O,N)形成氢键。,除了HF、H2O、NH3 有氢键外,在有机羧酸、醇、酚、胺、氨基酸和蛋白质中也有氢键的存在。例如:甲酸靠氢键形成二聚体。,除了分子间氢键外,还有分子内氢键。例如,硝酸的分子内氢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