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09784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词赏析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阅读与积累,中考【语文】,专题七:古诗词赏析,备考指南,【考点梳理】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其基本考点为:1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2意境把握。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3内容概括。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4写法品析。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5名句赏析。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

2、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备考指南,【备考指导】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其一,注重系统复习,做好知识储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如对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备考指南,具体地说,就是要明确不同题型的解法。一、客观题的解题方法1.看是否曲解原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

3、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等等。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试题往往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主题。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试题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二、主观题的解题方法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2.从关

4、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等,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一、分类,备考指南,二、意象 古诗词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常见的传统意象有:,备考指南,备考指南,三、类型,备考

5、指南,四、艺术手法1.常用修辞格: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问、双关、用典、对比等。,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备考指南,2016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浣溪沙(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 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鞘(sh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澹(dn):恬静安然的样子。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

6、的信心。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答案】6.A,真题剖析,2015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

7、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注雨脚:即雨线之意。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答案】B【解析】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

8、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答案】C【解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真题剖析,2016福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9、,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答案】(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亮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2016平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10、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答案】(1)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类题集训,2016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

11、从之,宛在水中址。(5)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答案】(5)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6)D 2016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魏大从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释】魏大:陈

12、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代:代州。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

13、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B(2)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类题集训,2016荆门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3分)【答案】“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2016十堰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

15、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答案】(1)D(2)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人生活中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类题集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

16、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答案】(1)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2)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1)星河:银河。(2)谩有,空有。(3)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

17、、瀛洲三座仙山。(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案】(1)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模拟荟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江 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摩挲:用手抚摸

18、。钓舟:指行舟。(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答案】(1)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2)构思一:新颖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渠成。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

19、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JL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语言一:用词“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系”字,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别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夏意宋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

20、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释】席:竹席。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3)的心情。(3分)(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分)【答案】(1)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2)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参考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模拟荟萃,阅读

21、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答案】A“梅从山下过溪来”译文是:盛开的梅花从山脚下一直生长到小溪畔,看那样子像是要急切的生长到小溪一侧似的。“过”字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富有情味。B溪水声声不断,像是在热情的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的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了

22、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画堂春寄子由【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注释】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

23、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模拟荟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虞美人 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选自宋词鉴赏辞典)【注释】溟濛(mng m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忒(tu):太。(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24、【答案】(1)柔美的杨柳,红艳的海棠。(2)示例1:“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柳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示例2:“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3:“天冷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示例4:“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

25、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示例5:“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

26、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答案】A,模拟荟萃,古诗鉴赏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声(2)寂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答案】(1)草、木、花、鸟。(2)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模拟荟萃,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